肉宅屋

第7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除了旧家具外,锅碗瓢盆等东西都得现买,幸好卓玉航和宁馨手头有钱有票,在罗振兴的带领下,逛百货大楼,去旧货市场, 终于把家里要用的东西置办得差不多了。至于一时没想到的东西,只能等以后用到的时候现买了。
    房子收拾妥当后, 一行人带着行李搬了进去,包括孟家三口。
    孟云哲看卓玉航买房子住, 也动了心思想买房,可是想买合适的房子,得现打听。而且他就算买房,也会在理工大学附近买。好几年呢, 住得近便点方便上学。一个城市不算太远,周末有时间他们可以过来看卓家人。
    孟云哲跟妻子商量好, 也拜托罗振兴帮忙在理工大学附近找房子。只是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他们先住在卓家这边,等买好房子再搬家。
    对于跟孟家三口一起住, 杨秋菊一点都没有抱怨,相反还非常热情欢迎他们一起住。
    杨秋菊是寻思,人家孟家两口子都考上大学,都是有本事的人,说不定以后有啥事能帮到儿子。现在两家好好处,以后求人也不会找不到门路。
    她就是本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心思,就算孟家三口上门多住几天,也没把他们当成来占便宜的。
    搬新家了,感到新鲜的要数孩子们。
    晓悦新鲜两天后,想起以往的小伙伴,一脸落寞地说:“我想他们了。”
    孟旭没有玩得很好的伙伴,失落感没那么深,他就是有点想爷爷奶奶。他安慰小师妹:“师傅不是说放假咱们可以回去住吗,到时候你就能跟他们一起玩了。再说不是有我陪着你吗,你想玩什么,我陪你玩!”
    晓悦摇摇头,不开心地说:“我想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咱俩人少,玩着有什么意思。”
    孟旭:“等你在这边住久了,就会认识很多心朋友,可以和新朋友一起玩。开学了,还会认识新同学……”
    有孟旭的安慰,晓悦很快高兴起来。
    俩孩子的谈话被宁馨不小心听到了,回头就跟说笑话似的跟丈夫提了:“别看孟旭不大,还挺会安慰人的,一会儿就把晓悦哄开心了。收了这个徒弟,我看晓悦就跟女儿多了个亲哥哥差不多。”
    卓玉航说:“这孩子没在父母身边长大,比较会照顾人,确实是个好孩子。咱晓悦一直想要哥哥姐姐,有孟旭在,跟哥哥差不多。”
    等安顿得差不多,已经用去三四天时间,卓玉航请的假期也到了,代表他很快就要离开妻儿回部队。
    临走前这天晚上,卓玉航不舍得说:“真舍不得离开你们,幸好咱俩还有空间可以联系。等我一有时间,就过来看你们……”
    宁馨在动脑筋想办法:“嗯,团长不是还让我帮部队炼药吗,你回去跟团长提提,来给我送药材或拿药丸的时候,让他尽量派你来,说不定咱们每个月可以见一两面。”
    “尽量吧,如果我没任务的话,可以接这下这个任务。”卓玉航想到可能好久抱不到媳妇,不想浪费漫漫长夜,把被子拽过来盖上,抓紧时间跟媳妇亲热去了。
    幸好杨秋菊知道儿子明天要走,早把孙子孙女弄过去跟她一起住,两口子闹出点动静也不怕吵醒孩子。
    杨秋菊还盼着儿子媳妇再给她生两个孙子孙女呢。在她看来,多子多福,三儿媳趁着年轻再生几个都没问题,大不了忙不过来时她过来给看孩子。反正老大老二家的孩子都大了,也用不着她管,她还能帮老三家看几年孩子。
    杨秋菊还不知道儿子媳妇就打算生俩孩子拉倒。就算知道也没啥,反正再过不久就要执行计划生育,到时想生都没法生。杨秋菊就算嫌老三家孩子少,也没法跟国家政策作对。
    果然到了后来实行计划生育后,杨秋菊不再念叨让宁馨生孩子的事。因为生多了要罚款不说,还要孩子的父母离职,有正式工作的父母一般都不敢生。那时杨秋菊还庆幸:幸好老三有儿有女,就算实行计划生育也不怕。如果不是计划生育,杨秋菊肯定希望宁馨多生几个。
    等卓玉航走了,快两周岁的晓晨一开始还念叨爸爸,时间一长,他快把爸爸给忘到后脑勺了。要不是杨秋菊整天在孙子面前念叨爸爸,晓晨真能把卓玉航给忘了。
    又过了几天,家里都安排妥当,一切井然有序地进行。就连孟家夫妻都在罗振兴的帮助下买好房子,搬到理工大附近去住了。
    孟旭舍不得离开师傅和晓悦、晓晨,他把他们当成了自家的亲人。在孟旭心里,甚至师傅还比几年没见面的父母亲近,因为师傅帮过他,还教他学医……
    舍不得也得走,孩子哪有不跟父母一起住的。
    宁馨还开解徒弟:“孟旭,咱们两家在一个城市住,你还得继续跟我学医,以后你不管是放学还是周末,想到师傅这里来,家里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跟你爸妈说好了,让他们送你过来也行,你自己坐车过来也行……”
    孟旭:“师傅,我知道了,我会好好跟您学医,也会经常过来,只要您不嫌我烦就行。”
    听了这些话有点心塞的孟云哲和邱莹莹:“……”怎么感觉儿子是给别人养的。
    孟家搬走后,宁馨在罗振兴的帮助下,把女儿送进附近的小学当插班生。晓晨有奶奶杨秋菊照看,宁馨比较放心。
    紧接着,到了宁馨开学的日子。
    因为多年没有实行高考,年前参加这次高考的考生并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所以考上大学的学生年龄相差比较大。
    宁馨去报到这天,杨秋菊因为好奇,带着孙子凑热闹跟儿媳妇一起去大学报到。
    婆媳俩一起走在大学校园里,看到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好几个都是背着行李带着孩子来上学的;还有脸很嫩的学生,这种一般都是刚毕业的学生。有的是夫妻俩一起来上大学,还有师生一起考上的……
    杨秋菊悄悄跟儿媳妇说:“宁馨,你看那个学生,看着不得三四十了,他可比玉航老相多了。不过运气真好,人家都考上大学了。”
    “是啊,挺不容易。”
    很多知青不知在乡下受了多少苦,好不容易有考大学的机会,当然要珍惜。
    第111章
    就这样,幸运的大学生们开始他们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这批考生中, 有很多是经历过艰辛的知青, 得知上大学的就会来之不易,所以开学后特别勤奋好学, 有不懂的问题不是追着教授问, 就是问懂得的同学。有的同学甚至在教室学到很晚,直到快息灯才回宿舍就寝。
    因为宁馨有中医基础,对大多数中药的特性非常熟悉,所以大一的课业对她来说有点简单。
    对初学中药的学生来说,要记的东西很多,教授也会经常提问同学们问题, 检查同学能记住多少。教授发现每次提问到宁馨,她都能快速准确地回答出来, 有些知识甚至在课本上没有讲到,宁馨也能说的非常全面。
    因为宁馨的优秀表现, 教授特意问过宁馨才知道,她懂中药是因为家学渊源,从小就跟外公学过中医,比别的学生起步早, 很多知识已经根深蒂固刻在她的脑子里,所以她现在学起来毫不费力。
    有教授还真跟宁馨的外公舒嘉年认识, 得知宁馨是舒嘉年教出来的,对她多了份看重,经常会安排宁馨做些事情。所以宁馨的大学生活忙碌起来。
    好在教授知道宁馨家里还有两个孩子, 大多是安排她在校时做事情。能者多劳吗。
    宁馨觉得课程轻松,就私下找教授问一些她以往遇到的问题。如果教授能给出答案更好;有的问题也许教授也难以答出,有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许教授的话能给宁馨新的思路。
    因为宁馨以后想行医,所以她找了教授帮忙,打算同时修中医课程,也参加中医系的考试,希望以后毕业时能拿到双学位证书。
    学生有上进心是好事,只要宁馨能保证考试成绩,学校是不会反对学生多学习的。
    事实证明,宁馨不但能做到,还能考得很好。她只是偶尔旁听中医系的课程,考试时还能在系里名列前茅。这让中医系的很多教授扼腕不已,认为宁馨当初应该抱中医系。既然她学过中医,干嘛要报中药系。
    反而是中药系的教授认为他们捡了个宝,私下还会拿自己珍藏的药书借给宁馨阅读。有些书是教授家传的,都是宁馨以前没有看过,因为宁馨看了之后受益匪浅。
    宁馨的求学过程非常顺利,家里有婆婆帮忙照看孩子,也没有多少烦心事,小日子过得忙碌又舒心。
    杨秋菊本来就对宁馨不错,现在宁馨考上大学,她更不会拿捏这个有能耐的儿媳妇。因为宁馨不是爱计较的人,即便有时婆婆多唠叨几句,她也不会放到心上,跟婆婆较真,婆媳俩相处的非常不错。
    杨秋菊跟宁馨说:“明天礼拜天,孟旭肯定会过来,明早我去买点肉,做他爱吃的肉丸子。”
    因为每次孟旭跟爸妈过来,都会带不少东西,所以杨秋菊会多准备俩菜好好招待孟家三口。
    没等宁馨回答,晓悦提出要求:“奶奶,我想吃你做的红烧肉,明天做点吧?”
    晓晨也凑热闹说:“肉肉,吃肉肉。”
    这俩孩子都爱吃肉,幸亏宁馨有个空间,私下能偷渡点肉出来贴补家里,所以他们家不怎么缺肉吃,但是没能天天吃肉,也就隔三差五吃一回。虽然他们家相比普通家庭而言生活条件算是不错,但是显然没有满足两个孩子的口腹之欲。
    隔辈亲吗,杨秋菊对孙子孙女比较宠爱,一听俩孩子要肉吃,立马张口答应:“行,明天奶奶买五花肉,给你们做红烧肉吃。”
    这两年政府不抓投机倒把了,城郊的农民会挑着担子到城里的菜市场买菜啥的,有些胆大的人开始私下倒腾着买卖东西,肉也不像以前那么难买。
    第二天,宁馨在家照看孩子,杨秋菊起了个大早去市场卖肉买菜。
    等杨秋菊买菜回来,宁馨已经准备好早饭。四口人刚吃了早饭没多大会儿,孟云哲骑着自行车,前面带着儿子,后面带着妻子,一家三口到了宁馨家里。
    因为孟旭继续跟宁馨学中医,所以为了不耽误儿子学习,孟云哲早早把儿子送过来。
    “你们来啦,快进屋做。”杨秋菊热情地欢迎一家人进屋。
    每个周末都是如此,两家人之间没那么客套。孟云哲和邱莹莹跟杨秋菊问了好,直接进屋坐下。
    晓晨好几天没见到孟旭哥哥了,见到孟旭之后,一直围着他转悠,还让哥哥陪他玩,“哥哥……哥哥……”
    三个不同龄的孩子围在一起,不知在交流什么。
    等孟旭和晓悦一起跟宁馨学习,晓晨不干了,他也想跟哥哥姐姐在一起玩。
    宁馨当然不能任由他跟着捣乱,于是孟云哲和邱莹莹抱着闹事的晓晨出了门,“走,叔叔带你去买冰糖葫芦。”
    一提到好吃哒,晓晨立马被孟云哲和邱莹莹哄走了,三人不知去了哪里逛游,两三个小时以后才回来。
    杨秋菊趁机在家准备午饭。快到饭点的时候,先是孟云哲他们回来了,紧接着没过多久,卓玉航也来了。
    卓玉航之所以来得早,是因为起早赶汽车,所以能赶上中午饭。他知道媳妇周末休息,每次休假都是周末过来看家人。
    晓悦见到爸爸,自然是高兴地围了上去,跟爸爸亲近地很。晓晨吗,因为有段时间没见爸爸,又快把爸爸忘光了,没有第一时间凑上前喊爸爸。
    宁馨:“晓晨,爸爸来了,快去找爸爸,让给爸爸抱着你飞飞。”
    爸爸有点陌生感,但是“飞飞”对晓晨来说特别有吸引力。他听话地凑到卓玉航身边,仰着小脑袋喊:“爸爸,飞飞。”
    卓玉航把儿子抱起来,双手托住儿子的腋下,举起他来悠了几圈,让晓晨兴奋起来,“爸爸,还玩……”
    这几下就把晓晨给哄住了,等卓玉航放下儿子跟家人还有孟家夫妻打招呼的时候,晓晨已经乖乖搂着爸爸的脖子,好奇地看着大人行事。
    杨秋菊见到儿子非常高兴,“玉航,没想到你今天能过来,正好我今天做了好吃的,一会儿你和云哲喝两盅。”
    也许她潜意识里盼着儿子过来,所以今天的菜做的特丰盛,还做了儿子爱吃的菜,因为杨秋菊知道儿子一般都会赶在周末过来看他们。
    孟云哲笑着说:“玉航,婶子可能猜到你今天回来,特意做了好菜等着你。”
    “孟大哥,我就想到也许你们在,既然碰上了,咱们喝点。”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酒量不行,你就饶了我吧……”
    第112章
    因为卓玉航的突然到来,今个中午格外热闹起来。
    两家人围了一大桌吃饭, 两个大男人天南地北地聊天, 女人忙着吃饭照顾孩子们,桌上欢声笑语, 气氛极为融洽。
    孟旭作为大哥哥, 已经不需要妈妈照顾着吃饭,相反,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孩子中是老大,应该照顾弟弟妹妹,所以吃饭时很照顾晓悦,时不时帮她夹喜欢的菜吃。晓晨则由宁馨和邱莹莹照顾着。
    邱莹莹看儿子一副大哥哥的样子照顾晓悦, 不由说:“我家孟旭挺有哥哥样儿。”
    宁馨笑着说:“既然孟旭想当哥哥,你们再生一个呗。”
    邱莹莹苦笑一声说:“我倒是想再给孟旭生个弟弟妹妹, 可惜身子不争气,不知还有没有福气生个女儿。”
    邱莹莹下乡时曾经怀过孕, 不过因为月份浅,恰好赶上农忙时节,在她不知道的情况下流掉了,打那再也没怀过。
    回城之后, 邱莹莹又忙着高考,还没时间看医生。
    疼老婆的孟云哲听到妻子的话, 伤感地说:“莹莹跟着我受苦了。要是你不跟我一起去乡下,肯定不受那些罪。”
    宁馨看到两夫妻神情落寞,忍不住说:“你们忘了我是干什么的, 等吃完饭我帮莹莹姐看看,应该能治好的。”
    不过是小产伤了身体,不算太大的毛病。莹莹姐又不是没生过,只要给她调理好身体,生娃应该不是问题。
    孟云哲乍一听到宁馨说能治好妻子的病很高兴,“真的吗,太好了!那就麻烦弟妹帮莹莹看看,能治好最好;治不好也没事,反正我们已经有了孟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