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五百三十四章 和珅的弱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大清王朝还真是不要脸到极致了。”
    宣政殿内,一个粗狂的声音传来,言语之中带着几分愠怒。
    “怎么了老包。”
    王安石闻声接过包拯手中的奏折粗略的看了一遍,眉头一挑笑道:“这,确实有些不要脸了。”
    “谁说不是呢,明明是我们在沧澜江,山海关两线阵地都取得了胜利,这大清王朝竟然还敢说我们久战不胜退兵,还有这个多尔衮的死也算在我们头上了。”
    包拯一脸愤愤不平地说道。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多尔衮从沧澜江还没有回到大清王朝的皇城就死了,这笔账算在我们头上也正常,但是这个说我们战场上不能取胜,背地里面用阴邪妖术暗杀多尔衮确实过分了一点。”
    王安石脸上闪过一抹不屑的神色,显然对于大清王朝的做法很是不耻。
    听到他们的议论声,周围的人也都围了过来。
    这几天的宣政殿十分热闹,大唐王朝的重臣几乎都在。
    诸葛亮、包拯、徐庶、郭嘉、王安石,张居正等人轮流值守,至于狄仁杰和刘伯温已经很久没有休息过了。
    大战过后,很多事情都需要处理。
    各地民生要关注,百姓要休养生息,沧澜江和山海关两处前线如何稳定,大唐王朝内部诸多势力该如何处理。
    一桩桩一件件都不是用武力可以解决的。
    将王安石手中的奏报看了一番,连日劳苦的诸位大臣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不为别的,实在是大清王朝这一招玩的太幼稚了,幼稚的让他们想笑。
    总的来说,大清王朝那边经历过战争之后发表了两个态度。
    第一就是鼓吹自己的实力,将大唐王朝说成了使用阴谋诡计的小人,反正就是从各种方面抹黑大唐王朝,尽可能的消除战败的影响。
    其次就是多尔衮的事情,他们说是大唐王朝用了某种不知名的手段暗杀了多尔衮。
    归根结底就是大清王朝不承认这一次战败是是实力问题。
    更可气的是,这些声音都不是大清王朝官方的说明,而是流言蜚语,皇太极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就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看来皇太极是想要用这种办法来消除战败的影响,虽说这个手段不光明,但很有效。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仇恨,奉孝,这看起来像是你会出的主意。”
    诸葛亮微微一笑打趣道。
    “我?”郭嘉打了个哈欠说道:“要是我就直接杀几个战败的将军,坐实了他们勾结敌国的罪名,不比这样有效。”
    听到这话,众人突然沉默起来,一个个的盯着郭嘉。
    “怎么了,你们看我干什么?”
    郭嘉摸了摸脸,觉得很奇怪。
    徐庶摇了摇头道:“幸好奉孝不是敌人呀,不说这个了,多尔衮的死你们怎么看?”
    “有蹊跷。”
    包拯第一个说道。
    “多尔衮离开的时候并没有受太重的伤,一路上他几次打退了周瑜将军的伏击,生龙活虎的,突然死了不应该。”
    “会不会是大清王朝内部权力斗争,毕竟,这个时候皇太极除非疯了否则不可能杀死多尔衮的。”
    王安石疑惑道。
    “可是大清王朝一向是皇太极一族专政,别人没有这个实力也没有这个胆量才对,何况,多尔衮死了,皇太极比我们更担忧,他应该测查此事才对,可是锦衣卫那边并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郭嘉说道。
    “你们说,会不会是皇太极想要改革。”
    突然,王安石想到了什么惊呼一声。
    “不会吧!皇太极下得了这个狠心?”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王安石一句话,他们就想明白了问题的关键。
    王安石摇了摇头道:“未必不会,大清王朝现在腐败已深,若不改革灭亡是迟早的事情。此番多尔衮一死,原本大清王朝混乱的朝廷会更加混乱,各方势力倾轧,皇太极只需要作壁上观便可以等他们元气耗尽,然后放手实施改革就不会有人阻拦。”
    “还有,多尔衮之死虽然对大清王朝打击巨大,但是同样也空出了许多新的职位,皇太极便有了借口启用新人。”
    郭嘉接口说道。
    一时间,众人不由得沉默下来。
    “这么说来,此番大清王朝战败对皇太极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诸葛亮叹息一声说道。
    “好坏参半吧,主要是谁也没想到皇太极竟然能够杀了多尔衮,还会有这么大的决心,不行,此事要禀告陛下,若是坐实了猜测我们必须要早做准备。”
    一直沉默的张居正说道。
    闻听此言,众人立刻点头,一起去面见李贤。
    若是此刻的和珅听到大唐王朝群臣的这番话一定会胆战心惊。
    原因无他,大唐王朝众人的猜测虽然距离真相有一定差距,但是也八九不离十,唯一的差错就是皇太极并没有下狠心,做这一切的人都是和珅。
    无疑,和珅是聪明人,远比他表面上看起来的更加聪明。
    他早就看透了大清王朝的弊端就在于皇亲国戚专权,朝廷实力倾轧没有新鲜血液,任人唯亲。
    所以,很多年前他就做好了准备,只是,他也不希望有用到这些准备的一天。
    然而,现如今,大清王朝如果在不改革真的就灭亡了。
    可笑的是,大清王朝却人人都在梦中,毫无警觉。
    其实,说皇太极一点也不知道是错误的,和珅言语之间已经透漏过这些计划,只是并没有明说。
    而皇太极也没有阻止,算是默认。
    “果然还是当皇帝轻松,若是改革失败,只怕我离死就不远了。”
    “父亲,你说什么。”
    就在和珅长吁短叹的时候,一个稚嫩的声音传来。
    和珅脸上的阴霾消失不见,转头看向身边十三四岁的稚童。
    丰绅殷德,和珅的儿子。
    自从长子夭折以后,和珅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这个唯一的孩子身上。
    他可以为了大清王朝不惜一切,但是,他始终还在担心这个孩子。
    若真的有那么一天,皇太极会放过丰绅殷德么。
    “看来,是时候给你安排一条退路了。”和珅看着自己的儿子心中默默想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