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56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那,那谢谢局长。”曲刚站起身,微微颔首,“我真的提前一无所知。”
    “行了,今天怎么婆婆妈妈的?赶紧回去忙工作吧。”楚天齐下了“逐客令”。
    “好,好的,谢谢局长。”再次道谢过后,曲刚走出了屋子。
    说实话,当听到曲刚被市局评为先进,而自己却榜上无名时,楚天齐也里也多少有些不快。因为自己毕竟是抓局里全面工作,而且这些成绩的取得,可是与自己的正确领导密不可分。他倒不怀疑曲刚动手脚,而是觉得市局有些人太偏心,带着有色眼镜看自己。
    后来一想,也就释然了:曲刚在公安系统多年,在市局自是积了好多人脉。而自己初来乍到,尤其到现在都没有拜会过相关领导,也怪不得先进轮不到自己。本来楚天齐也想请周子凯代为引见,可周副局长却说再等等,所以也就一直等了下来。
    市局弃自己,而把曲刚评为先进,楚天齐觉得还可以理解。但县里这么做,显然就不合适了。因为县局可是把自己也报上去的,无论从贡献大小,还是从分工来说,都应该是先考虑自己的,可事实却不是这样。
    这究竟是排外情绪作祟,还是个别领导对自己不感冒,亦或真是有人动了手脚?难道是曲刚在玩“此地无银三百两”?应该不会吧?那又会是什么呢?
    正自犯嘀咕,曲刚再次敲门进来了。
    看曲刚的神情,应该不是来继续解释,那又会是什么呢?
    曲刚径直走到办公桌前,神情凝重的说:“局长,刚接到指挥中心报告,有人打电话报警,说在县百货大楼有*。”
    楚天齐不由得一惊:“什么?你怎么处置的?”
    曲刚道:“我已经安排刑警队柯晓明,让他和高强带警犬中队、技术中队、处突中队的人出警。让他们找到商场负责人,向其言明此事,并要求商场以反恐演练为名,紧急疏散客人和商户。”
    此时,楚天齐已经穿好外套,边走边说:“咱们去看看。”
    “你还是在家吧,我去……”曲刚拦阻道。
    “不要说了,一块去。”楚天齐打断对方,戴好了警帽,“到车上详细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快速下楼,楚天齐坐到了曲刚那辆越野车上。
    驾驶汽车,出了公安局大院,曲刚边开车边说:“指挥中心讲,打电话的那人自称是知情者,但只说*在百货大楼,具体的位置没说,就挂了。对方的号码是隐藏号,根本打不通,暂时也没查到号码来源和归属地。”
    正这时,曲刚手机响了,是柯晓明的电话。
    曲刚接通后,和对方吼了几句,就挂掉了。然后转向楚天齐,说:“柯晓明说,找到百货公司副经理了,那人一听这个情况,马上大声喊叫,导致两名财务人员知道了消息,他们也是大呼小叫。我命令柯晓明,马上控制现场,防止消息继续扩散,他们已经这么做了。”
    楚天齐就担心出现这种情况,担心不必要的自乱,他没有继续接话,而是眼望前方,面色冷峻。
    曲刚适时拉响警笛,汽车鸣叫着,超过了好多汽车,向百货大楼方向冲去。
    百货大楼已经远远在望了,可以看到楼前停放的好几辆警用汽车,以及围观的群众。看样子,好多人都想冲到前面,去看热闹。
    汽车刚在百货大楼停下,楚天齐就打开车门,跳到地上,然后拨开人群,挤了进去。
    现场警戒线早已拉好,干警也正在耐心的向围观群众做着解释。就有看热闹不怕事大的人,根本没意识到危险,对于警察的解说置若罔闻,还在一个劲的往前挤。
    楚天齐眉头微皱,冲着从楼里走出的高强大步而去,不待对方说话,他便怒声道:“怎么搞的,连个实战演习都弄不好?”说着,他回头用手一划拉,“警戒圈扩大两倍,对不执行命令者以违反治安条例处置,给你五分钟时间,解决这里的事情。”
    高强先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随即明白,马上向身旁全副武装的警察一招手,这些手持盾牌警察立刻冲到警戒线旁。高强抢过干警手中扩音喇叭,喊起了话:“我们正在搞实战演习,请大家配合……”
    刚才楚、高二人的对话,好多人都听到了,站在里圈的群众面面相觑,有人已经开始后退了。
    此时,曲刚也挤进人群,紧走几步,拉了一下正要进入楼里的楚天齐衣角。
    楚天齐没有言声,而是看了对方一眼,继续向里面走去。
    迎面不时有群众走出,有的嘟嘟囔囔,有的牢骚不断,有的面无表情,甚至还有人张口骂街。
    这种情形是意料之中的事,人们认为演习打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肯定要发泄不满,有人不予配合。但如果是告诉了大家实情,人们势必会惊慌不已,很可能会发生踩踏或其它伤亡事故。
    从一楼到顶楼,不时迎面遇上满脸怨气的群众,也能看到面色严肃、紧*作的干警。
    在顶楼的一间小屋,柯晓明向楚天齐、曲刚汇报了群众疏散工作,也汇报了险情排查情况。群众尽管有意见,但已经大部分撤离,预计十分钟之内,连商场工作人员也可以全部撤离完毕。不过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找到*或危险源。
    楚天齐发现,在汇报时,这名刑警队长语气急促,鬓角冒汗。便拍了拍对方肩头:“我相信你们,局里相信你们。”
    柯晓明面现尴尬,但随即镇定表态:“请局长放心,请局领导放心。”
    ……
    待商场工作人员和购物群众全部撤出后,楚天齐和曲刚也被“请”了出去。
    楚天齐并没坚持留下,他知道专业事要留给专业人员去做。他在刚才已经利用自己的影响,加快了群众疏散,也给干警们打了气。现在情形下,离开现场,才是对这些处警干警最大的支持。
    在从百货大楼出来不久,接到了指挥中心的报告:打报警电话的隐藏号码来自边境一个省份,机主信息不详。
    下午一点多,又接到现场报告:没有发现任何危险品或*,也没有发现可疑人,已经认定是有人恶意报假警。
    楚天齐心中一松,和曲刚相视一笑:“看来是虚惊一场呀。”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又是一场虚惊
    在忐忑不安中,旧的一天过去,新的一天来了。
    早上刚一上班,曲刚就到了局长办公室。
    一进屋子,两人就相视一笑,那意思很明确:终于平安无事。
    坐到椅子上,曲刚道:“我刚问了柯晓明,昨天那个隐藏电话号码已经查出来了,机主是一户居民,是一对中年夫妻,没有子女。这对夫妻都在油田上班,油田离家一百多里,平时就住油田,只有每月连休十天时,才回到家中。这几天,两人仍在油田上班,结果房门被撬,不法人员进了屋子,还在电话中做了手脚。这些消息都是当地警方提供的,他们还传过来一份录像,画面显示,前天夜间住宅附近的两个人很可疑。这两人都是中等身材,帽子遮脸,戴着大口罩,穿着长大的厚衣服,具体情况不了解。”
    “看来,这就是某些人特意为之,就是要利用这部电话报假警,找我们的麻烦,也引起民众的慌恐和不满。”楚天齐道。
    曲刚点点头:“是呀,对方就是专门针对我们局的,目的很明确,绝不是恶作剧那么简单。”停了一下,他又说,“以前,类似的情况有,不过不多,而且也略有区别。但只要接到这种报警,我们就要一边出警,一边核实电话来源,核实报警人身份。有时很快就会通过电话号码找到当事人,证明只是当事人的恶作剧。还有时候,危险行动实施者就在现场叫嚣,打电话者实为热心群众。像是这种既打报警电话,又隐藏号码的行为,我在以前只遇到过一次,那次是有人在敲诈政府。”
    “那就是说,打来电话的,往往都不是要搞事的,只是……”话刚说到一半,忽然响起手机铃声,楚天齐停下来,示意对方去接。
    “局指挥中心。”曲刚略一迟疑,接通了电话:“我在局长办……什么?有人在自来水泵房投毒?……我马上去。”说完挂断电话,脸上神色非常难看。
    刚才对方的通话,楚天齐也已听到,顿觉事态严重。他没有问什么事,而是直接道:“你马上安排出警,我来联系自来水公司,让他们立即停水,并进行水质化验。”
    “是。”答过后,曲刚开始拨打柯晓明电话。
    楚天齐也马上联系自来水公司经理。
    和对方交涉完毕,楚天齐又对曲刚道:“你也直接去现场,必须第一时间确认水质有无问题,然后告诉我。我现在先向萧书记做汇报,如果水质一旦有问题,就必须要联系国防部门、武警部队,按处突甚至战争状态来处理。包括商场调用瓶装水也要……”话没说完,楚天齐又强调,“你先去现场。”
    曲刚答了声“是”,急匆匆走了出去。
    楚天齐脑门已经见汗,这可不是小事,这可牵涉到全县城十多万人的生命安全呀。希望这是有人报的假警,希望这是虚惊一场。他拿出手机,直接拨打了萧长海电话,可对方手机通着,却并不接。
    “怎么办?怎么办?”自问两遍,楚天齐拿起手机和外套,向外走去,边走边拨打了指挥中心兼办公室主任杨天明的电话。
    当楚天齐刚到一楼的时候,杨天明和厉剑也到了楼下。
    上了汽车,说了声“县委”后,楚天齐才问杨天明:“电话号码是哪的?打电话人具体是怎么说的?”
    “电话号码还是隐藏的,暂时没有查到来源。我刚才又听了两遍电话录音,对方是这么说的‘许源县公安局吗?有人在自来水公司泵房投毒’。然后就挂了电话。”稍微停顿一下,又说,“对方的声音做了变声处理。”
    听杨天明这么一说,楚天齐心里反而稍微松了一口气。他在首都特训时,专家专门讲过这种案例,这种情况除了在战争年代有过以外,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自来水泵房往往安防手段非常高,不法分子想要下手,难度非常大。另外,那是总泵房,要是下毒药的话,需要的量就太大了,根本不容易做到。
    刚觉得松了口气,楚天齐的心又紧了起来:万一在个别供水水箱或是小区泵房投毒呢?他没有回应杨天明的话,而是在思考着一些应急措施。
    十多分钟后,汽车进了县委大院。
    楚天齐要求杨天明,和自己一起,奔政法委书记办公室而去。
    连着敲了两次门,都没人应声。正要拨打萧长海电话时,秘书从对门出来了。秘书告诉楚天齐:“萧书记在小会议室开会,所有县委常委都在,他们在参加市委召开的视频会议。”
    听到这个消息,楚天齐不禁犹豫了起来:究竟要不要立即汇报?如果汇报的话,那不但所有县委常委都会知道此事,恐怕市委常委们也会知晓。一旦是乌龙事件,自己有可能就会承担一定的责任,最起码市、县两级领导会对自己有意见。可要是不汇报的话,这可是人命关天?
    有什么可犹疑的?楚天齐向会议室楼层走去。他已经决定,去向萧长海汇报。为了把影响降到最低,可以请萧长海出来。虽然这仍然不妥,但也是目前能采用的最合适的办法了。
    刚踏上上楼楼梯,手机却响了起来。楚天齐看到来电显示,马上摁下了接听键,低声道:“赵经理,什么情况?”
    手机里传来自来水公司经理的声音:“楚局长,我们已经关闭了总泵房供水闸,也要求所有供水分站停止供水,同时分站也已要求各个供水点停水,再由供水点通知到最基层的供水单元。目前,我们通过对供水总站取样水质进行ph值测试,没有发现异常,水样也无异味。这只是最简单的判定,还在进行更进一步的化验。有个别站点也报上了初步简单化验结果,也未发现异常。”
    此时,楚天齐已经由楼梯退下来,向楼下边走边说:“谢谢赵经理!你们是怎么向下边通知的?”
    赵经理回答:“我们就说这是上边统一规定,属于应急演练项目。”
    “多费心了,有新情况及时告诉我。谢谢你!”楚天齐再次道谢。
    “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赵经理道,“我这里又有电话打进来,先挂了。”话音刚落,声音戛然而止。
    快步走出大楼,楚天齐拨通了曲刚的电话:“你在哪?……快到自来水了?先不要上去,原地待命。赵经理刚打电话说,目前化验一切正常。”
    挂断电话,楚天齐上了汽车,杨天明也跟着坐了上去。
    不等厉剑发动汽车,楚天齐先说道:“暂时哪儿也别去,等等再说。”
    听到刚才赵经理说的情况,楚天齐已经决定,暂不向萧长海报告。如果自来水真出了事,就再去常委会现场,如果平安无事的话,就等会议结束后再向萧长海汇报。
    不一会儿,杨天明接到了指挥中心电话。指挥中心说,那个隐藏的报警电话已经查到,来自东部边境的一个省份,机主信息与报警者情况不知。
    听杨天明说完,楚天齐猜测,估计那部电话情况和先前报“*警”的差不多。
    时间一点点过去,自来水公司赵经理又打了两次电话。总站水质详细化验完毕,没有一点问题,大部分分站化验结果也已出来,水质也正常。自来水公司正在等待那些基层供水单元的化验结果,同时公司领导也分工带队,巡查整个供水管线和基层供水单元。
    楚天齐又松了一口气,他已经大致断定,应该都没有问题。但所有的化验结果没出来之前,心中的那根弦却还得紧绷着。他在每次接完赵经理的电话后,又会把情况通报给曲刚。
    在这个过程中,杨天明也不时接听电话,了解指挥中心那里的情况,了解那个报警电话的情况。
    在十一点多的时候,楚天齐手机又响了,还是赵经理的电话,他马上按下了接听键。
    手机里传来赵经理的声音:“楚局长,所有供水站点全部化验完毕,水质全部正常。经过巡查,沿线供水管线也没有异常,并无管线损坏或是被污染情况。”
    “太好了。”楚天齐大喜,“谢谢赵经理,谢谢自来水公司全体同志,谢谢你们的辛勤劳动,谢谢你们的理解和支持!改天我请你吃饭。”
    “楚局长,县自来水公司做为市政部门,为居民服务,保障广大居民用水安全,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为县领导分忧,我们感到无限荣耀,请楚局不必须客气。虽然这次没有查到问题,但也给我们提了醒,敲响了警钟。我们会以这件事为契机,把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做的更细致,更持久,不给破坏分子以可乘之机。”赵经理的声音透着欣喜和谦虚,“我们马上恢复供水。”
    “谢谢,非常感谢,我一定请你吃饭。”再次谢过,结束了和对方的通话。
    刚挂断,手机又响了起来,是萧长海办公室电话。
    电话一接通,就传来萧长海的声音:“楚局长,听秘书说,你找我?有什么急事?”
    “又是一场虚惊。”楚天齐道,“我就在楼下,上去向您汇报。”
    “好,我等你。”萧长海答完,声音戛然而止。
    楚天齐没有让杨天明随行,而是独自一人下车,向县委楼走去。
    第一千零四十章 严阵以待
    从“假*”报警开始,连着四天,每天都有威胁公共安全的报警电话。这些电话内容,有的是说“有*”,有的说“有*”,有的说“坏人进了幼儿园”,还有的说“高中多名女学生失踪”。经过调查,这些事都是子虚乌有、凭空捏造,报警电话也全都是外省的隐藏号码。
    虽然想尽量保密,但事与愿违,这些消息还是泄露了出去。由于并非通过正规官方渠道获得,人们反而通过自己的想象以及所谓的“内部消息”,延伸出好多版本。有的版本更是描绘的煞有介事,甚或是说成亲眼所见。
    虽然这些假消息并未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多大影响,但却给人们内心投下了一定的阴影,让人们对公共安全产生了一定的质疑,增加了居民的恐慌心理。
    针对假警频发、谣言四起的事,县里还专门开会,要求各委、办、局不传谣、不信谣,坚决同一切传谣行为做斗争。这么一弄,不但没有阻止谣言的传播,反而让人们更加坚信“无风不起浪”。参会人员表面承诺“严格要求下属和家人”,但实际上他们往往都是谣言继续泛滥的传播源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