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独孤求败哈哈大笑:“程帮主,自比武大会分别以来,在下很是想念,没想到这么快又见面了。”程青迟道:“比武大会本帮主还未尽兴,所以想再讨教独孤大侠几招。”独孤求败淡笑道:“江湖传言丐帮阴险狡诈,今日所见,的确如此。程帮主,难道你这样就能奈何得了独孤求败?”程青迟道:“独孤大侠武功高强,程某已见识过了。听说独孤大侠曾有一愿,平生只求一败,今日童大人特来成全你。”独孤求败道:“今日我有些事情,还望程帮主高抬贵手,等改日独孤求败一定前去拜访。”
    只见程青迟身旁那人道:“这恐怕就由不得独孤大侠了,在下童贯,这厢有礼了。”独孤求败听那声音,尖柔轻缓,百般柔媚,似红尘女子骄喘缠绵,又似深闺怨妇吁嘘哀叹,独孤求败知道这声音中蕴含着高深内力,随即暗运真气,定气凝神。独孤求败随声看去,只见那童贯一身官服,体格魁梧高大,只是下颚无有半点胡须。独孤求败对朝廷素来反感,不禁笑道:“这位童大人想必是宫中阉人,宫中人富贵荣华,怎么也和丐帮搀和在一起了?”童贯自宫身以来,还从未有人敢说这般言语,童贯大怒道:“独孤求败,你想找死呀——”童贯声音本已尖柔,此时变得愈发尖细,到最后“呀”字时竟然持续不断,连绵不绝,不禁让人心神错乱,魂不守舍。
    众丐帮弟子忙从布袋内取出两块碎布堵住耳朵,有几个动作慢的,好似中了魔法,木然地走出队列,随着那“呀”声手舞足蹈,没过多久,这几名丐帮弟子“扑”地跌倒在地,口吐白沫,气绝身亡!
    再看独孤求败,反手抽出宝剑,横握于面前,宝剑离嘴角约摸寸许,独孤求败嘴角轻动,一首乐曲随即奏出。只听得乐曲曲调愈来愈高,曲音愈来愈大,到最后竟成雷霆万钧之势。童贯见状,立刻摧动内力,那“呀”声骤然增大,愈加醉人,又愈加刺耳。
    周围丐帮弟子紧紧捂住双耳,片刻过后,一些丐帮弟子还是面色苍白,筋皮抽搐。程青迟见状,将打狗棒往空中一举,“嗷”地发出一声长吼。立刻,丐帮众弟子右手变掌,按住身旁弟子右肩,跟着“嗷”地长吼起来。丐帮长老、舵主也加入其中,顿时,丐帮吼声震天,似乎要把方才两股声音压制下去。方才那两股声音稍缓片刻,又忽地骤然升高,顷刻间,三般声音纠缠在一起。
    此时丐帮所发出的吼声,乃丐帮镇帮阵法“铁桶阵”的“众口铄金式”,此式专门对付武林中绝顶高手的音波功。丐帮创建之初,丐帮一位先贤耗尽心血,创造出“铁桶阵”,此阵对抗敌人通常招数时,是无人能破,无人能敌,但若敌人以音波招式进行攻击,此阵却无能为力。为此,这位丐帮先贤绞尽脑汁,创造出这一“众口铄金式”,其要旨是聚集所有布阵弟子的内力,来抵御对手音波攻击,并且聚集布阵弟子的所有音力,来攻击对手。
    此刻,丐帮的“嗷”吼声、童贯的“呀”咦声、独孤求败的剑鸣声此起彼伏,一时间似千军万马战在一起,中间又夹杂着鬼哭狼嚎声,深闺私语声,龙吟狮吼声,雷鸣海啸声,直让人魂飞魄散,七窍生血,但见四周院落瓦砾断裂,房舍坍塌,远处鸟兽齐声哀鸣,四处逃窜。三股声音瞬间交织,直似天崩地裂了一般。
    第二卷(本卷章目调寄“青门饮”) 第十三章 鬼哭狼嚎,魅影重重(4)
    更新时间:2012-1-9 16:21:36 本章字数:2595
    许久之后,三股声音相继变弱,却是不再胡乱争斗。只听童贯“呀”声和丐帮“嗷”声渐渐汇聚在一起,合力要把独孤求败的剑鸣声压倒。独孤求败的剑鸣声东躲西避,但只要“嗷”声、“呀”声有些间隙,便立时跳了出来。几个回合过去,那“嗷”声、“呀”声始终压制不住剑鸣声。慢慢地,“嗷”声、“呀”声重新分开,单自向剑鸣声击去。那剑鸣声游离在“嗷”声、“呀”声之间,似飞蝶在长满荆棘的花丛漫舞,却始终不会被荆棘所伤。半柱香过去,只听那“嗷”声、“呀”声犹若笼中困兽,狂呼乱叫又无可奈何,而剑鸣声却是愈来愈轻松自如。
    突然,那“呀”声骤然增大,随着那那“呀”声,只见童贯跃入半空,跟着手中拂尘微微一抖,那拂丝忽地分散开来,似万根钢针向独孤求败刺去,正是《葵花宝典》中的“葵花绽放”招式。独孤求败见状,马上直握宝剑,剑尖直指攻来拂尘,瞬间,宝剑、拂尘交在一起。
    自上次与黄裳交手,童贯手砍拂丝将拂尘破坏,童贯便使用筋皮、蚕丝、钢丝制成了一把新的拂尘,此拂尘拂丝极其坚韧,刀剑根本无法将其折断,此时童贯又将拂尘施以内力,拂丝便似钢针一般坚硬。
    那拂尘拂丝有几千根,一齐攻向独孤求败。独孤求败挥动宝剑,不是攻击整个拂尘,而是攻向每根拂丝,只见宝剑剑尖在拂丝之间左档右拦,却是想要将万千拂丝一一击退。宝剑与拂丝相撞,发出“嚓嚓”声音,眨眼间,拂尘上已有一半拂丝松垂下来。童贯手腕一抖,松垂拂丝又钢针般坚硬起来,童贯手臂回了一个旋,接着脚尖点地,手臂前伸,那拂尘连同童贯整个身体向独孤求败击去。
    此时童贯的“呀”声,独孤求败的剑鸣声已经停止,丐帮的“嗷”吼声也逐渐停息,宝剑与拂尘相交,“嚓嚓”之声又传遍四周。
    两人瞬间战至几颗古松旁。独孤求败双腿用力,身子腾空而起,双脚猛踩古松,跟着剑锋一转,那宝剑携着一股剑风,自上而下,向童贯急攻而去。随着剑风,那千万根拂丝瞬间零落。
    独孤求败此时招式,乃“独孤剑法”中的“破气式”,“破气式”乃是对付身具上乘内功的敌人而用,所谓“神而明之,存乎一心”。而起初独孤求败所用招式乃“破索式”,“破索式”专门破解长索、短鞭、三节棍、炼子枪、铁链、渔网、飞锤流星等等软兵刃,独孤求败见童贯以拂尘来攻,自然祭出“破索式”。但几个回合过去,独孤求败发现童贯拂尘远非长索、短鞭等简单兵器,而是蕴含了雄厚内功的一把利器,独孤求败心意一转,“破气式”随即施出。
    童贯聚集内力,再次摧动拂丝,但几十个回合过去,始终奈何不了独孤求败,反而被对手频频攻击。突然,童贯扬手将整个拂尘扔向独孤求败,自己顺势跃上古松。独孤求败避开拂尘,反手握住宝剑,笑道:“童公公,你要学猴子玩爬树把戏,在下可不奉陪了。”童贯哼笑道:“独孤求败,让你见识见识‘葵花散尽’的厉害!”只见童贯两腿附于古松之上,双臂在半空旋了个圈,跟着猛向前伸,双掌迅速向外击去。随着童贯双掌击出,狂风呼啸而起,狂风之间,夹杂着万千针叶,似钢针袖箭般向独孤求败飞来。
    独孤求败不由道:“好厉害的招法!”独孤求败赶忙将宝剑横于胸前,运积内力,施出“独孤剑法”中的“破箭式”。“破箭式”专门破解诸般暗器,此式施出,迎面飞来万千针叶散落在地,但又有更多的针叶不断涌来,稍不留神,就会有针叶擦身而过。独孤求败闯荡江湖十余载,似这样的招式还从未见过。独孤求败暗感不妙,心道这万千针叶都蕴含着对手的强大内力,随即祭出“破气式”。独孤求败猛然又想,这万千针叶乃是对手掌风所带,或许破其掌法便可破此招,独孤求败心意至此,剑法已变为“破掌式”。瞬间,独孤求败变换三种剑式。那独孤剑法本就无招,其剑法的精要是“料敌机先”,而其根本乃是心随敌变,剑随心动,剑式变化只是心变而已。
    独孤求败将“破箭式”、“破气式”、“破掌式”连环施出,将急驰而来的针叶纷纷击落,很快,独孤求败面前已聚成一个针叶堆。独孤求败四周皆是丐帮弟子,未被击落的针叶向后急飞而去,独孤求败身后的丐帮弟子纷纷逃到旁边院内,有几名弟子不幸被击中,当即毙命而亡,栽倒在地时,全身已密密麻麻刺满了针叶。
    在《葵花宝典》的八套武功中,唯独“葵花散尽”只有一招,此招乃是将全身武功招式全部释放出来,虽是一招一式,却蕴藏了深厚的内功真气和无数招式法门。“葵花散尽”是李宪从佛法中悟出,佛法大慈悲普渡众生:不着表相,不着本相,不再执著,一切放下,世事虚空,无重无轻。世人心猿意马,狂性不歇,妄自寻求,而对于本我却不认不识,只有散尽妄念执着,直下认取,心国才能安宁泰然。仁宗时得道高僧云峰文悦有诗云:“散尽浮云落尽花,到头明月是生涯。天垂六幕千山外,何处清风不旧家?”一切世俗妄念执着的浮云已经散尽,圣凡两边都已经不在执着,惟有一轮自性明月,照破凡圣,亘古清亮;千山之外,夜幕低垂,雾霭苍然,明月朗照,清风涤荡,心国灿然。这又是怎样的心胸境界?李宪满怀报国之心,却被朝廷屡屡降官贬职,最后被冷落至皇宫外苑。自那以后,李宪便修行佛法,佛法的大智慧使李宪心境豁然开朗,在研习武功时,李宪便将这种“散尽浮云落尽花,到头明月是生涯”的境界融入其中。
    独孤求败将攻来的针叶击落,但又有成千上万的针叶飞驰而来,许久过去,那飞来针叶不但丝毫未减,而且愈加密集,势道也愈加猛烈。独孤求败聚集内力,想将飞来的万千针叶抵挡回去,无奈这针叶力道实在太强,尝试几次只能作罢。独孤求败暗道:“如此这般,自己虽不能战败,却也不易取胜,今日终于遇到高手了。”独孤求败想到此,心头一阵欢喜。若是常人遇到这样情形,定不会有如此心情,但独孤求败一生中从未败过一次,对付敌人各种招式从未思考过,而今日好不容易遇到一个高强对手,又怎不欢喜?这便如捕蛇者猎捕毒蛇,遇到的毒蛇越大,毒性越强,捕蛇者心中越是高兴,而是不会在乎捕蛇时的危险的。
    (如果您感觉本书还可以,请收藏一票,庸木多谢了!)
    第二卷(本卷章目调寄“青门饮”) 第十三章 鬼哭狼嚎,魅影重重(5)
    更新时间:2012-1-9 16:21:36 本章字数:1901
    独孤求败心头欢喜,兴趣自然大增。独孤求败发现,童贯所用招式虽然只有一招,但飞来针叶所包含变化皆不相同,这与自己的独孤剑法颇为相似。独孤求败仔细查找此招破绽,却发现此招根本没有破绽。独孤求败不由一惊,暗道:“武功存在招式必存在破绽,难道还有没有破绽的招式?”突然,独孤求败发现针叶最猛烈的攻击点并非指向自己,而是离自己有一步距离,独孤求败暗道:“任何招式,最猛烈攻击点都应指向对手,但此招却为何如此怪异?”独孤求败试着向那一点移去,只见那一点又移向它处,而在那一点中间,隐隐存在一个气门。独孤求败大喜:“此气门必是此招破绽,此招破绽隐藏在最强攻击点上,这样对手便会很难发现,此招真是巧妙之极!攻击此气门,必能破此招!”独孤求败想到此,剑锋一转,正要全力攻击此气门,突然,飞驰而来的万千针叶相继消失。
    独孤求败定睛观看,童贯立于树顶,周围八颗松树光秃秃的只剩下树干,童贯已是无物可用。独孤求败自言道:“不破此招此招自破。”言语间颇有些遗憾。独孤求败话音刚落,只见童贯从树上跃下,眨眼之间,已到了独孤求败跟前。童贯右手一伸,指尖带着一团深绿色什物,猛向独孤求败左目刺去。独孤求败宝剑一挥,迎住攻来招式,那什物忽地一转,又刺向独孤求败右目。
    独孤求败见状,剑尖一抖,祭出独孤剑法中的“破剑式”。“破剑式”本是专门破解天下各门各派的剑法,但在独孤剑法中,只要对手施展某一招式,均可用独孤剑法中破解这一招式的剑式应对。此时童贯连连施用“刺”的招式,而独孤剑法中,“破剑式”、“破箭式”“破枪式”均有破解“刺”的剑式,所以独孤求败剑锋一转,施出了独孤剑法中的“破剑式”。
    说时迟那时快,猛然间童贯右手绿色什物离独孤求败左眼不过寸许,只见独孤求败宝剑一晃,剑尖已到了童贯右手手腕“神门穴”,童贯右手再前伸,必然撞到宝剑之上。童贯右手微撤,在这一撤之间,独孤求败发现那绿色什物乃是一根松树针叶,只是童贯出手太快,才看不请针叶本身。
    忽地,童贯身形一晃,已到了独孤求败身后,跟着那针叶猛地刺向独孤求败后脑“风池穴”。此时童贯身形之快,出手之快,如同鬼魅幽魂,只看到叠影重重,却看不清童贯本人。童贯右手那根针叶,更似是绿光鬼火,飘来飘去,虽面对锋利宝剑,却是游刃有余,飘忽不定。童贯这一招数乃“葵花含羞”中的“绣花大法”,“绣花大法”是《葵花宝典》中最阴毒、最狠辣的武功,并且迅捷无比,猛烈无比。
    见童贯绕到自己身后,独孤求败不敢怠慢,宝剑回手反刺,接着转过身子,施出“刺”变化中的“上下百般刺”,但见紫薇宝剑上下翻飞,将对手的头、颈、胸皆罩在剑光之内。独孤剑法“刺”的变化,便有二十一种,这二十一种变化融会贯通,威力巨大无穷。
    童贯身形招法快捷无比,独孤求败剑法也是变化莫测,两人每一招都是致人性命的绝招,但总是在电光火石间被对方化开。转眼间,两人已战至几百回合。
    方才躲进院中的丐帮弟子,这时从院中走出,众丐帮弟子重新组成一个人圈,将独孤求败和童贯围在中间。武林大会上,众丐帮弟子已见识了本帮帮主和独孤求败的较量,只觉得那是武林中的颠峰对决,但此时童贯与独孤求败的决斗,却是更胜一筹。
    程青迟背手而立,密切注视着两人的这场决斗。起初,两人还是旗鼓相当,但几百招过后,那童贯出手更加狠辣,招式也更迅猛,只想用一招将独孤求败置于死地;而独孤求败却轻松自如,似是闲庭信步。又过了几百招,在独孤求败的逼迫下,童贯招式变得杂乱起来,但独孤求败有时似故意让童贯一招,又似要将童贯所有招式都吸引出来,却是不想让对手败下阵来。程青迟暗道:“武林大会上与自己比武,独孤求败便是如此,这个独孤求败也太过猖狂,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程青迟想到此,慢慢向独孤求败走去。此时,独孤求败与童贯相距一丈有余,双方招式变为比试内力的真气比拼。只见独孤求败紫薇宝剑直指童贯,手腕一抖,一股真气从剑尖迸出。童贯双手做粘花之状,拇指不断将中指弹出,在这弹指之间,一股股真气喷发而出。但见双方真气相交之处,升起团团雾气。
    程青迟慢慢绕到独孤求败身后,右臂内弯,右掌划了个圆圈,程青迟聚集全身力气,右掌猛地向独孤求败推去,正是降龙十八掌的“亢龙有悔”,但见一股疾风向独孤求败袭去。
    第二卷(本卷章目调寄“青门饮”) 第十三章 鬼哭狼嚎,魅影重重(6)
    更新时间:2012-1-9 16:21:36 本章字数:1459
    独孤求败身处千余名丐帮弟子的包围之中,在与童贯比武之时,早已留心周围动静。孤求败猛地发现程青迟向自己身后走去,突然,独孤求败感到背后一股疾风袭来,料定必是程青迟在偷袭自己。转念之间,独孤求败向童贯急攻一招,跟着纵身一跃,全身已置于掌风之外。程青迟掌风与童贯指力撞在一起,震得两人皆后退数步。
    独孤求败大笑道:“卑鄙小人,还有什么伎俩,尽管使出来!”程青迟面色铁青,猛地从腰间抽出打狗棒,高举在天,大声道:“布铁桶阵!”程青迟此言一出,众乞丐应声而起,先前所组成人圈迅速移动起来,人圈中数十名乞丐一跃而出,分别占据周围十六间房舍屋顶。剩余乞丐所围成人圈逐渐缩小,随着人圈缩小,人圈中部分乞丐撤将出来,重新组成第二圈,第三圈……人圈环环相扣,绕过程青迟和童贯,慢慢向独孤求败移去。
    突然,只听童贯大声道:“住手!”众乞丐稍停片刻,阵中几名丐首向程青迟看去,只等程青迟发号施令。程青迟看了看童贯,正在犹豫之时,那童贯又道:“撤阵!”程青迟将打狗棒举过头顶,高声道:“停!”众乞丐闻声停在原地,不再进攻。
    童贯眼望独孤求败,尖声道:“独孤求败,三个月后,我与你再次决战!”独孤淡淡笑道:“独孤求败随时恭候。”童贯回身对程青迟道:“放他走!”程青迟犹豫片刻,然后高声喊道:“撤阵!”众乞丐缓缓向后退去,片刻之后,又恢复最初之形。
    若在往时,独孤求败却是要分出个上下高低,而此时独孤求败心念阿文安危,却是想迅速赶往田婆婆家中取回“回气丹”。独孤求败拱手对童贯道:“后会有期。”说完,身形一晃,飞出丐帮人圈,慢慢消失而去。
    程青迟急道:“童大人,凭本帮‘铁桶阵’和你我二人功力,足以将独孤求败置于死地,你为何要放他走?”童贯淡淡道:“程帮主看我的武功如何?”程青迟道:“童大人武功高强,那独孤求败虽然招式诡秘,却也不易将童大人击败。”童贯冷笑道:“程帮主可知谁的武功天下第一?”程青迟道:“武林大会上,独孤求败争得了天下第一,除掉此人,这江湖便是你我的天下。”童贯淡淡道:“独孤求败那点微末功夫也能算是天下第一?当今天下第一之人,能在一招之内将我击败。”程青迟惊道:“难道世上竟有如此高强之人?”童贯道:“此人乃是本人义父,本人武功便是此人所授。”程青迟道:“恕在下孤陋寡闻,能传授童大人武功,武功高强可想而知。童大人是想请他老人家出山?”童贯道:“他是不会出山的,但他发誓将全部武功都传授于我,等我学到了他的全部武功,再与独孤求败决斗,我要让独孤求败死的心服口服。”程青迟道:“如此甚好,还望童大人早日学到神功。”童贯冷冷道:“我回宫之后便去找他,看他还有什么话说!”程青迟道:“难道童大人义父不想将武功传授于你?”童贯道:“此人自命清高,满口仁义道德,不过程帮主放心,我会让他传给我武功的。”
    程青迟叹息道:“可惜与诺衣相聚之日又要推迟。”童贯道:“程帮主不必忧虑,若程帮主想见诺衣姑娘,我会安排你们见面的。”程青迟喜道:“多谢童大人。”童贯道:“程帮主不必客气。程帮主也要知道,一次见面只是一时之聚,长久相聚才是长久之计。”程青迟点头道:“这个在下知道。”
    离两人不远,几颗光秃秃的松树兀然而立,地上满是针叶,一阵风吹过,针叶四处飘荡。
    第二卷(本卷章目调寄“青门饮”) 第十四章 唇枪舌剑,引经作对,今日寸步必争(1)
    更新时间:2012-1-9 16:21:37 本章字数:3138
    黄裳、阿虎、王一叶下了泰山,继续向金国进发。在武林大会耽误了几天,黄裳不敢再做担搁,三人快马加鞭,不几日便到了登州。又行半日,到达蓬莱山。黄裳三人依山而行,但见峰峦叠嶂,奇石林立,远近错落,犹若鬼斧神工。山上琼楼玉宇,雾霭飘飘,山中有水,水中有岛,岛中有湖。再往前行,只见万倾碧海,水波连天,山水之间,浮云翻腾滚动,薄雾缥缈游荡,置身其中,确如仙境一般。黄裳叹道:“古人云:‘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也。’今到蓬莱,果然名不虚传。”阿虎不解道:“黄大哥,咱们已到了蓬莱山,怎么看不到神仙?”黄裳道:“神存在于你的心中,仙存在于你的身中。修炼到一定境界,你就会感觉到神,你也会成为仙。”阿虎道:“怎么修炼呀?”黄裳道:“积善积德,扶危济困;修身养性,习艺理术。”王一叶道:“黄大哥,此言也不尽然,想我梁山兄弟扶危济困,替天行道,到头来却是个什么结果,不是战死沙场,就是被造谣诬陷,残遭杀害。”黄裳道:“世法无常,天理无私,因果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作恶之人终会得到恶报,行善之人终会得到善报。”黄裳博览群书,见王一叶说出这样问题,便以佛学道理去答复,但此时,黄裳却觉得有些强词夺理。黄裳转过话题,手指前方道:“过了这片海,咱们就到达金国了。”阿虎看着茫茫大海,自语道:“咱们怎样能过得去?”王一叶道:“阿虎,咱们看看附近有没有渔民,有渔民就会有船,咱们坐船就能过去。”阿虎点头道:“我怎么没想出来。”
    三人正说着,忽然听到前面有吵闹声音,三人下马,顺着声音方向走去。绕过一块巨石,远远看到前面海滩上聚集了许多人,只见一人高声喊道:“欠债还钱,你们这些穷鬼,欠老子的钱不还,还想在这里安心打鱼?”此人衣衫华丽,在他身旁站着十多个打手,这些打手拿刀持棒,个个似凶神恶煞一般。这些人前面,几十个渔民衣衫破烂,跪倒在地,不住哀求道:“蔡老爷,你行行好,我们没那么多钱。”那蔡姓之人嘴角一撇,道:“没有钱,没有钱就用船抵押,把他们的渔船都给我拖走!”此人话音未落,那十几个打手一拥而上,跃上停靠在岸边的几艘船,就要将船划走。众渔民忙哀求道:“你们不能把这些渔船划走,没有这些船,我们就没命了,我们就靠这些船捕鱼为生!”有两个渔民跟着跳上船,抱住船桨,想阻止他们将船划走。那蔡姓之人见状,大声喝道:“嘿,反了你了,给我打。”几个打手拥上去,将方才那两个渔民一顿乱打,顿时,那两个渔民被打的皮开肉绽。众渔民哭叫声响成一片,突然,渔民中有人大声道:“反正也活不了了,咱们给他们拼了!”此话一出,众渔民纷纷响应:“对,给他们拼了!”“反正都是个死。”……众渔民有的赤手空拳,有的拿些石块柴棒,向那些打手冲去。那蔡姓之人满面凶气,气急败坏道:“真反了你们了,给我打,给我狠狠打!打死了老爷我有赏!”那些打手拔出刀枪,恶狠狠扑向渔民。渔民人数虽多,但那里是这些人的对手,不一会,已有几个渔民倒在地上。那蔡姓之人张牙舞爪,呵呵笑道:“你们这些穷鬼,既然不想活了,老子成全你们……”
    黄裳见此情形,大喝道:“住手!”黄裳声音中施加内力,刹那之间,便似长风动地,云气聚合,众人顿时住手。那蔡姓之人定了定神,见海滩上多了三个人,这三人体格文弱,没带一件兵器,那蔡姓之人撇了撇嘴,道:“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你们想干什么?”那些打手挥动刀枪,站在蔡姓人周围,张牙舞爪。那蔡姓人眯着双眼,继续道:“活腻的人真多呀,狗娘养的……”然后一顿乱骂。
    黄裳看了一眼阿虎,阿虎会意,弯腰捡起一块石子,向那蔡姓之人掷去。只听那蔡姓之人“啊”地一声大叫,扑通摔倒在地。旁边打手赶忙将蔡姓之人搀起,那蔡姓之人脸上已起了一个大包。蔡姓之人疼得啊哟直叫,骂道:“狗娘的,竟敢打老子!给我剁了这三个兔崽子!”周围打手一声应喝,扑向黄裳三人。阿虎双手各抓起一把石子,挥手向那些打手扔去。只听一阵惨叫,那些打手已倒去一半。阿虎俯身又抓起两把石子,继续向那些打手扔去。几个来回,众打手皆跌倒在地,啊哟乱叫。
    此时,那蔡姓之人早已吓得失魂落魄,黄裳走过去,怒道:“杀人偿命,你竟然说打死人了你有赏?天理难容!”那蔡姓之人低头俯首,不停道:“好汉息怒,好汉息怒,是我不对,是我不对,可是……可是他们欠我的钱……”黄裳道:“他们欠你多少钱?”蔡姓之人结巴道:“一百……一百两银子。”此时,有几个渔民也凑了过来,听了这话,渔民们气愤不已,纷纷道:“我们借他的钱早就还清了,他还说我们欠他的。”“我就借了他五两银子,他让我还十五两。”“我借了他三两银子,他让我还十两。”……
    一位老渔民走到黄裳面前道:“我们祖祖辈辈以打鱼为生,卖了鱼交些租税,日子还可以过。但这两年朝廷征收‘花石纲’,我们找不到宝贝石头,就借了这位蔡老爷些银子顶替交税,但这位蔡老爷却让我们成倍偿还,好汉你给评评理,究竟谁对谁非……”黄裳暗道:“还是因为‘花石纲’!”黄裳拿出临行时徽宗赐的御印令牌,高声道:“我是圣上钦差,这‘花石纲’你们就不要交了,若哪个官敢问,你们就说黄大人不让你们交的。”众人一听,忙跪倒在地。那个老渔民道:“你就是黄大人!我们听说朝廷身边有个黄大人,是个大大的好官,黄大人就是你呀!”黄裳扶起老渔民,高声道:“众位乡亲请起,‘花石纲’让大家受苦了,以后大家都不用交‘花石纲’了。”众渔民分外欢喜,不住叩谢道:“谢谢黄大人,谢谢黄大人!”
    黄裳走到蔡姓人面前,厉声道:“这些渔民还欠你钱吗?”那蔡姓人见来人竟是朝中大官,吓得屁滚尿流,跪在地上不停道:“不欠了,不欠了。”黄裳道:“你以后还敢欺凌百姓吗?”那蔡姓人忙道:“不敢了,小的再也不不敢了。”黄裳道:“给我滚!”“是,是……”那蔡姓人忙从地上爬起,和手下那些打手连滚带爬地跑走了。
    众渔民纷纷拍手庆贺,一渔民道:“黄大人这一来,真是救了我们的命,黄大人好官呀!”另一渔民道:“微服私访的官都是好官,黄大人是大大的好官!”众渔民你一言我一语,不住说好夸赞。
    黄裳道:“诸位乡亲,这个姓蔡的人如此霸道,你们为什么不去告官?”众渔民听罢,叫苦连天:“黄大人有所不知,本地的官老爷是这个人的亲弟弟,他们说朝廷中的蔡京大人也是他们的亲戚,我们去告官,不是自找苦吃吗?”黄裳听后,皱了皱眉,道:“诸位乡亲放心,我会奏明朝廷,请朝廷严查。”众渔民道:“有黄大人为我们做主,我们就不怕了。”
    黄裳道:“诸位乡亲,我有圣旨在身,要到海的对岸,还请你们送我过海。”众渔民大声道是,一渔民道:“黄大人尽管放心,我们常年住在海上,保证平平安安送黄大人过海。”又一渔民道:“这点儿事情算什么,这半个月来,我们已送过两般人过海了,一般人是女真人,他们说是出使咱们大宋国回去的;另一般人是一位婆婆和她的一个丫鬟,也是去海的对岸。”
    当下,一些渔民回家拿了些干粮水袋,几个渔民挑了两条结实的大船,将马匹牵入一条船,黄裳等人上了另一条船。众渔民选了十来个壮实的汉子撑船,载着黄裳三人驶向对岸。
    此时是初夏季节,正直东南风盛行之际,渔船顺风向北驶去。渔民们个个卖力划船,一日过去,便到了对岸。黄裳让阿虎拿出几锭银子给了渔民,吩咐回去后分给大家,渔民们自然高兴不已。然后,黄裳让渔民们撑船返回。
    第二卷(本卷章目调寄“青门饮”) 第十四章 唇枪舌剑,引经作对,今日寸步必争(2)
    更新时间:2012-1-9 16:21:37 本章字数:1949
    黄裳三人上了岸,继续向北行去。出使之前黄裳已经知道,上岸后离金国都城会宁还有三千余里,但黄龙、沈州、辽阳已皆是金国土地,距离海岸不是很远。黄裳决定先去辽阳,打听到金国皇帝下落后,再去面见金国皇帝。黄裳三人骑马向辽阳方向行去,走了一天工夫,却未见到一个村庄房舍。黄裳暗道:“此地竟是如此人烟稀少,想我大宋疆土,就算再偏远的地方也不会如此荒凉。”三人继续前行,终于看到一个村庄,三人催马而去,进村之后,三人不禁大吃一惊,只见村中遍地都是死尸,死者有些甚至是母婴孕妇,有的尸体被砍成两段,有的尸体被抛肠开腹,肠肚流了满地,情形惨不忍睹。看死者衣装,都是辽国之人。黄裳素闻辽人残忍,对辽国亦无好感,但看到如此多的辽国百姓被无端杀害,心中还是一阵悲凉。
    三人又走了半晌,隐约听到前方传来战马嘶叫声,中间夹杂着锣鼓声、喊叫声,像是两军正在交战。黄裳举目观看,前方是座小山,声音是从小山后面传出的。黄裳三人快马加鞭上了小山,在山的下面,只见尘土蔽日,马嘶人喧,两队人马对质相持,正要准备厮杀。黄裳看到,对质双方一方有两千余人,而另一方只有三百多人。人多的一方巾旗密布,骑兵步兵依次排列,众将士身穿铠甲,气势汹汹,在队伍中央,一杆大旗随风飘荡,大旗上用契丹文镶着一个“辽”字。人少的一方只有骑兵,这些骑兵身上也没有盔甲,只是穿着兽衣,头顶上插着雉翎,虽然仅有三百多人,但众将士精神抖擞,毫无惧色。队伍前方,竖着一面旗子,上面用女真文绣着一个“金”字。黄裳在朝廷接待辽、金使节,对契丹文、女真文都略知一二,知道这正是辽、金两国正在交战。
    辽军中一阵号角声响过,辽国将士猛地向金军冲去。金军为首的是名瘦高汉子,见对方冲来,这名汉子高举长刀,率队跟着对冲过去。双方兵马相接,厮杀起来。金军一方人数虽少,但个个勇猛无比,奋勇争先,前面辽军纷纷坠马落地。那辽军毕竟人数众多,在辽军长官的催喝下,后面辽兵不断涌上前来。双方僵持几个回合,不分上下。又几个回合过去,辽军步兵也赶了过来。
    突然,金军中那名瘦高汉子一声长哨,金军掉马向后败退而去。辽军见金军败走,跟着紧追而去。辽军追出三四里路,队伍逐渐分散开来。这时,只听金军中又传出一声长哨,金军掉头往回猛杀,瞬间,追在前面的辽军骑兵皆被斩落马下。
    辽兵分散后完全不是金兵对手,辽军阵脚大乱,前面辽军兵士纷纷向后撤去,这一撤再也不能收住,整个辽军跟着败退下去。金军个个如猛虎下山,紧追辽军不放,回追两三里路,遇到辽军步兵,金军众将士如恶狼入羊群,砍瓜切菜般一顿乱杀,这些步兵那里能够逃脱,纷纷中刀倒地。金军又向前追出三四里路,然后才罢手收兵。这一场厮杀,辽军两千余人只有三四百名骑兵逃走,步兵几乎全军覆没,而金军仅损失三四十人。黄裳站在山头,见此情景,不禁叹道:“我大宋将士与辽军作战是何等艰难,而金军却如此轻易将辽军击败,金军也忒凶猛了!”
    山下,金军将百余名辽军俘虏捆绑起来,掩埋好自己阵亡将士,带上刀枪、马匹等战利品,就要准备撤军,黄裳三人从山上赶下。金军见又有人来,拔出长刀,围将过去。金军将士四处打探,见只有三人,始才放心。金军中那名瘦高汉子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来这里干什么?”黄裳仅识几个女真文字,听不懂他的言语,但听他的口气,猜想是在问自己是哪里人,便说道:“宋人。”金军亦不懂黄裳言语,嘀嘀咕咕一顿乱说。黄裳在汴京接待金使曷鲁时,曷鲁曾用女真话称呼过宋人,黄裳便模仿曷鲁的话道:“宋人,汉人。”
    黄裳重复两次,金军终于明白黄裳所言。一名金兵对方才那名瘦高汉子道:“刺达猛安,皇帝说要与宋人联合攻打契丹狗贼,见到宋人要友好相待。”刺达是这名瘦高汉子的名字,猛安是他的官名。金主完颜阿骨打称帝后,实行猛安谋克制度,猛安为部落酋长,谋克为氏族长,十谋克为一猛安。刺达便是这三百名金兵的猛安。
    刺达点点头,对黄裳道:“宋人,汉人,朋友。”又指指自己道:“金人,女真。”黄裳见对方知道自己是宋人后,十分友善,便学着他的语调,双手大拇指一翘,赞道:“金人,女真,好汉,英雄!”刺达猜得黄裳是在夸耀自己部下,哈哈大笑。刺达指指自己,道:“刺达。”又指指黄裳,黄裳猜到他是在问自己姓名,便道:“黄裳。”刺达又用手势比划道:“你们在这里干什么?”黄裳道:“我要见你们的皇帝,金国皇帝。”刺达道:“你们跟我走,我正要去见皇帝。”一阵比划,双方都明白了对方意思,黄裳三人跟着刺达部众,一同走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