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穿越之佳期春尚好 第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重生一世,她只求活的充实活的肆意,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不必把别人的评价看得太重。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凡事只要于心无愧,就不必计较太多得失。多活了一世,她也算能悟出了一些处世之理,虽谈不上是甚么高见,于她也算有所用。
    林惠涵引着林素香坐下,倒了茶给她,道,“不知今日姐姐所来何事,可有我帮得上的?你但说无防。”因着两房的关系,林素香为了避人耳目,一般两人不会单独见面。如今她能亲自来了这里,想必定有要事相求。
    林素香筹躇半刻,轻咬下唇,“我确是有事要劳烦妹妹,还望你能帮帮我。若不是走投无路,我也不会想着要麻烦妹妹。”
    什么事能让林三小姐如此难为呢,这还得从头说起。林素香如今已芳龄十六了,换作往常人家,也是到了嫁娶的年龄,更甚早的,已作孩儿的母亲了,这却是为了林老爷的守孝眈搁了。等到来日林素香出了孝,却是十九的老姑娘了,莫不是只有被嫌的份儿。
    令林素香更是忧的,她身边的香儿偷偷打听到,原来嫡母张氏早已偷偷在为其挑夫婿了。婚嫁大事,一向是嫡母作主的,她唯有从命的份,哪有到她姨娘,或是自己说话的地。
    她从小就看着自家姨娘和张氏,明里暗里为争宠不知闹了多少事,门面上的,暗地里使坏的,走马观花般。想必张氏心里早已恨透她们两母子了,林语芙唯有心里辛酸泪万行,如今张氏又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拿捏着这事来威风一把呢?
    据香儿探来的消息,原来张氏早在私底下密谋此事了,还托媒婆找好了人家,不过这不是明门里的消息,是张氏私下办妥的,毕竟在林老爷的孝期还是要顾虑的,只等着出了孝就换庚贴。
    先不论别的话,张氏如此急匆匆的就要张罗她的婚事,此事定有翘蹊。林语芙暗暗思量,张氏是为了想用此事来拿捏她姨娘,还是看不得她的好下场,早早要安排妥当呢?不过不论如何,于她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作者有话要说:  人物表:
    大房:林大爷林荣新,张氏,许姨娘,林二小姐林乐萱,庶女林三小姐林素香,庶女林七小姐林春珠
    二房:林二爷林荣景,李氏,林二少爷林俊慕,林三少爷林智俊(按二房排,女主称二人大哥,二哥),林四小姐林惠涵
    三房:林安卓,许氏,罗姨娘,林五小姐林语芙,庶女林六小姐林语茵
    ☆、解难
    林惠涵听了林三小姐这一番诉苦,心里万千滋味。古代的女子在这里,确是又可怜又可叹又可悲,一点地位也没有。正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女子在这里一点自由也没有,万事出不了门,万事作不了主,一旦撞着甚么风流债,还得自杀以示清白。
    “四妹妹,我知你是个明事理的,看在我们姐妹多年的情分上,垦求你一定要帮我这个忙。”林语芙拉着林惠涵的手,眼圈渐红,泪语涟涟,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儿。
    “姐姐快别这样,”林惠涵递了巾子给她,看她擦了泪,道,“姐姐这会倒是与我生分了,凭咱们的情分,我会置若罔顾吗?你有甚么苦衷可与我说,有甚么要帮忙的也勿需多礼,只管开口,我尽力而为。”
    林惠涵其实也不晓得要说什好,古来婚姻大事,容不了当事人做主,更别说她这个外人了,她不由得叹了口气,古人的婚事就是麻烦,哪能比得上现代自由恋爱,自由婚嫁。多少人都是糊里糊涂便嫁了,而自己嫁的那个人,长什么样子,唯有嫁去那天,掀了盖头,才见真章。她也不晓得能帮上林三什么,毕竟大伯母张氏才是她嫡母。
    林语芙犹豫半晌,抬起头,真真切切的看着林惠涵,道“我听说,母亲许我过去的那个人,是个姓江的商户。”
    甚么?林惠涵大惊,伯母张氏想把林三姐姐嫁给一个商户?在这里,自古来商人的社会地位可是令人不齿的,虽说近些年来,经商的风气逐渐盛行,官府对商户的管辖也放松了不少,然而官宦人家自视清高,一般不会和商户来往,更不要说结亲了,为甚么张氏要这么做?
    “我想求妹妹帮我查查此人的为人品行,我自知出身微薄,虽不求能嫁个大富大贵的达官贵人,但愿求所嫁之人能恭良守礼,不贪婪耍滑,夫妻同心。”林素香哭的凄凄惨惨的样子,梨花带雨,让林惠涵不忍,“我晓得三哥哥平日处理庶务,也常和各方人家打交道,谈生意。我一个女子,不好出面去见三哥哥,妹妹可否,帮我请求他打听下此人。若是恭良老实之人,那还倒好,我自是愿意嫁的,也不算妄了此生。”林惠涵的嫡亲二哥林智俊,在林家排行第三,故府里也称林三少爷。
    “若是嫡母要我嫁的,是个见利忘义,偷奸耍滑之小人,又或是风流留情,宠妾灭妻之辈,我宁可断了尘缘,割了头发做姑子去,也绝不妥协。”林素香越道越坚决,大有悲烈之状。
    林惠涵吓了一跳,凭着她前世多年看人的经验,自然看得出林素香不是在说笑,而是真的作了这个打算的。林素香生来虽是个庶女,可也算得上是官宦人家,诗词字算之技,样样精通,不是平门小户能比得上的。如今却要委屈她嫁个商户,凭谁也是不依的。
    可幸的是,难得她也不是个嫌贫爱富的主,只愿能找个温良正直之辈,单是在这一点上,林惠涵就对她赞赏不已。
    但同时,她对林素香刚烈的性子感到又可喜又为难。可喜的是林素香并没有为封建的三从四德所彻底襟固,还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人生追求,这一点令人可敬可佩;为难的是她刚烈的性子,林惠涵生怕她若是不能如愿,真的会做出甚么事来。
    林惠涵沉吟半刻,道:“姐姐莫急,这一切还没成事呢,不必惊慌,待我等下写了信,带给三哥,吩咐他多留意,想必他该是能寻着此人,以后再作定夺。只是三姐姐可要答应我,凡事要思之再三,莫要轻举妄动,更切莫再言今日割发之语了。”
    稍停顿,林惠涵继续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三姐姐可要多想想许姨娘的处境,你做了姑子倒一身松,却只留她一人在府中,让她怎么活,最后还得为你徒添哀愁。”
    林素香被说的脸红耳赤,幡然醒悟,恨不得自掴嘴巴,擦了泪,道,“我晓得了,我以后不再说这样的话了,此番还得多谢妹妹这番话,说醒了我。”
    闻及此言,林惠涵松了口气,道,“三姐姐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
    “妹妹从小就是个主意多的,我也说不过你。只三哥哥那,万望妹妹多多帮忙,此事就拜托你了。”
    林惠涵安抚道,“这你可放心,三哥哥向来爱与人结交,善谈生意,对于如何窥人心也略懂一二,只要多加打听,我想他应是能探探此人的底的。”
    二人又寒嘘了许久,林素香转移了话题,说起了去年春节时姐妹间的趣事等暂且不提。不过值得一说的却是去年七月,林府举家女眷去永宁寺小住了三日。在期间,二姐林乐萱礼佛时巧遇了安亲王妃,不知怎的合了王妃的眼缘,得以在王妃跟前露脸,还与王妃交谈甚欢。之后,安亲王妃又下过两次帖子,请了林乐萱到府上去。
    林乐萱回来时得了赏赐到府上,这下可谓出尽了风头,羡煞了众姐妹。林惠涵但笑不语,二姐讨人欢喜的本事确是增长不少,看她在能林老太太面前,撒娇卖欢便可知了。
    二人说了两个时辰的话,待林素香走后,林惠涵吩咐夏晓拿了笔墨,皓手执笔,写了书信,道了林素香一事,唤人送给林智俊。林智俊看后,自是了然,暗中查探江家不提。
    时张氏正在房中,吩咐了日常琐事后,又查了外面生意的帐,脸上一片阴霾。张氏年前和别人合做了皮毛生意,高价从外地偷偷收购了不少的皮毛,因房中银两不够,便和大爷林荣新商量,偷偷挪了公中的银子。想着,过了年定能靠这生意大赚一笔,到时再神不知鬼不觉的把银两还回去便可。
    皮毛生意一般都是京城里的几个大商户在操纵着,收购了各地的毛褐,再转出去卖给最北边。谁都知这皮毛生意,往年是大赚的,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但这也不是有钱,便能撑得起的,人脉,权势,门路,钱财,缺一不可。故皮毛生意虽然好赚,却经营者不多。而张氏不知从哪找来了门路,和别人合了股,打算挤进这圈子,大干一场。这如意算盘是打得不错,不过祸福相依,并非人人都能从中得利的。
    运货物的船在海上出了事,货物都给淹了,冬天太阳不大,晾不干,还开始脱毛,最后成批的货差不多都给废了。张氏大惊,她基本把这几年的收益都投了出去,不只如此,还挪了公中的一大笔钱。这下子可坏了,别妄谈甚么获利,单是这公中的银子如何补回去,就是个大问题。
    为了这事,张氏奔忙了好几天,怨不能,恨不成,坐不安,睡不宁,身体还上了火。张氏身边的冯嬷嬷看到张氏如此,便道,“太太,其实此事并不难,说到底,不过是银子的问题罢了。我倒有一个法子可以解决。”
    这是甚么法子?冯嬷嬷缓缓道来。原来在冯嬷嬷老家,常有些欠了债,又还不起的穷苦人家,只好把自己的女儿,忍痛送给债主,或是做童养媳,或是做奴婢,当作抵债。
    说到这,张氏明悟了,这倒是不错的法子,可作效仿。大房有二个庶出的女儿,一是许姨娘所出的林素香,年十七,二是芳姨娘所出的林春珠,年十一。张氏想了想,单论年龄,就非林素香不可了。
    只不过林家尚在孝期内,不宜谈婚论嫁。冯嬷嬷道,“夫人不必担心,我们只要在私下达成了联亲,交换庚帖便是。这明门的事,自然是等到孝期过去,才摆来开说。林府可是高门,只怕求娶的人都把门槛都踏破呢。”
    张氏沉吟半晌,暗暗点头,当下吩咐身边的钟管事,如此这般,把此事细说,最后叮嘱他万事当小心,莫让人看出端倪。
    过了十余日,钟管事兢兢业业,吩咐身边得力的下人忙上忙下,又使人到处打听,几番周折下,终于把事情办妥了。最终钟管事找到了一个商户。为甚么呢?在京中,官职低的官员,无人奉承,家里收支也不多,唯有商户,虽则地位不高,却是家财万贯,比起一般的官宦人家好的不止一星半点。
    这钟管家找的商户是哪一家呢?缘来便是那姓江的人家。家主本是柳州人口,年轻时凭着血气方刚,携了家中余财,独身上京闯荡,不料想是得了上天惠顾,这生意做的是一帆风顺,日进斗金。才几年便在京中立了脚,又娶了贤妻,生了二子,可谓成家立业万事足,一时羡煞旁人。
    遗憾的是,他一生只是个商户,祖上也不是官荫子弟,如今得了钱财,便寻思着,教儿子娶了个官宦人家的女儿,面上光彩,也好光宗耀祖,得个好名声。
    所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既是双方各有意,很快就搭上了线,张氏和姓江的商户就私下密谋起来,很快便达成了协议。只可惜了林素香,“可怜宦室娇香女,权作闺中使令人。”
    再说林惠涵这边,自那天林素香来了后,也没甚么人打扰,刚回林府,也没什么事可做。除了隔几天去林老太太处请安,和姐妹们客套几句,旁的也就是独自窝在房中,或是练字绣红,或是品茶看书,和在老家的日子无异,有时也会去李氏的房中听她叨唠家中琐事,如此便悠闲地过了大半个月。
    期间,又或是帮二哥林智俊算算帐,不过都是暗下的事,并无他人知道。要是让世人知道,堂堂的林府四小姐,一个尚未出阁的女子,却在干着帐房先生的事,只恐怕惹来的事非会不少。自古便是如此,未嫁的闺阁女子不准干预家事,否则便被认为是不守妇道,不尊三从四德。
    相反,若是出嫁的妇人,却是不同,不但不会被论是不守妇道。管的好,还会被人称赞一声是个贤内助呢。这个时代的规则便是如此,对闺中女子总是诸多牵拌,林惠涵心底也怨极了这万恶的封建社会,却又对此无可奈可。
    这天中午,林惠涵正吃了饭,正准备小酣一会,却收到了二哥的来信。拆书一看,信上原来是半月前林惠涵托他打听的事。林智俊费了几番转折,多方周旋下,终于打听到了事情始末。
    原来张氏确实是在私底下找了一个姓江的商户,正在私谋着庶女的婚嫁之事。此江商户,有二子,大儿名子然,二十出头,十六岁便跟父亲出门做生意,眼光独到,为人圆滑而不世俗,机灵而又待人周到,在后生之辈中小有名气。平日和人做甚么生意,也诸多关照对方,故而在人前名声尚好。林惠涵暗暗想道,此人倒是不错。
    不过人的本事大不大还是其次,唯有人品才是关键,她继续看下去,江致远未曾娶妻,房里只一个通房丫头,平日和人谈生意,并不如其他子弟一样,迷恋清楼女色,也甚少在那风月之地过夜。
    林惠涵暗暗赞道,不亏是二哥,最是懂自己的心思,打探的如此仔细,方可辨清人品。虽然这风月韵事不是她这样的女子能关注的,但林智俊知妹妹是个懂事明理,主意又极大的,有些事,但说无妨。这也是为甚林惠涵在家中对大哥林智慕只是敬佩,对林智俊却是多了几分亲切的缘故。
    二哥并不像世人那样,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更不认为女子就应该守在闺房,不能过问外事。故而他对林惠涵甚是宠溺,即使是她干预外事,不但不反对,只要是有理的,不会有损她闺誉的,一向支持。林惠涵感叹,得兄如此,夫复可求?能在古代遇到懂一个自己心思的亲人,此生也应无憾了。
    ☆、李氏教女
    林惠涵看完了信,吩咐春晓把它销毁,然后磨砚提笔,回了信给林智俊。又另写了纸条给林素香,略谈了江家一事,望她有空,最好能来自己这里一趟,她好详细与林素香谈谈,再从长计议。
    写完后,林惠涵突然想起,早上母亲李氏的铺子里送来了今季新进的布料,曾吩咐她去房中,要帮她量了尺寸,做几件新衣裳。之前的衣裳大半都旧了,这次趁着有衣料多做几件,待家宴时好穿出去。
    此时李氏正在跟林妈妈商量这几个月来自家开的胭脂、绸缎铺子的事。忽而见窗外暗了几道黑影,徐徐而过,接着门帘被俩个丫鬟挑开,抬眼一看,却是林惠涵来了。李氏坐正身子,吩咐林妈妈先收了帐本,慈爱的看着林惠涵,道,“涵儿,来了。去了老家一年了,刚回来大半月,对家里的住食可还习惯?”
    “家里的菜肴自是好的,”林惠涵点点头,想起刚进来,无意中看到了李氏正在看的帐本,脸上似有为难之色,好奇的道,“母亲刚才是在查帐吗?可是铺子出了什么事?”
    “怎么会出甚么事,不过也是铺子的日常盘算罢了。”李氏不欲谈此事,笑了笑,道,“前天我唤你父亲从外地带回了几匹布,作料,花色都是极好的,适合你这个年纪的姑娘穿。”
    “这京城可没几家铺子有得买的,你穿着肯定好看,省得大房有事没事又来挤兑咱们。”李氏心里还记着半个月前林乐萱那话.儿呢。不过是得了王妃的赏而已,又不是甚么大事,瞧着大房时常在面前显摆,话里话外都透着神气,还真当自己是王亲贵族了。李氏面上不好说甚么话,都暗暗忍了,不过一直耿耿于怀。
    林惠涵无奈,大房这样的招摇,李氏看不过也正常,谁不想自家的子女挣气呢?只有时很多事也要说及缘分的。就像这次明明林府女眷都去礼佛,偏大房就长了脸,得了王妃的体面,特别是林乐萱受安亲王妃的宴请一事,更是叫人恨不得,怨不能,羡煞旁人啊。李氏爱女心切,看不惯如此张扬的林乐萱,林惠涵也理解,不过这样的事,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看淡就好。
    于是宽慰李氏道,“母亲也不必太过在意,不过是一时风头罢了,大伯母那边爱如何炫耀便如何,由他去罢,咱们过好自家的日子便是了,女儿我才不会在意呢。”
    李氏却叹了口气,摸了摸她的手道:“你啊,年纪也不小了,有空也要多和家里姐妹耍一处去,谁家的请宴,也要多出去走动,多交多些好友。女子的名声对你将来重要着呢。”
    “我哪是眼红大房啊,只是女子得了好名声,日后人家挑媳妇,也有依据呢。像你二姐,将来谁不看在王妃的面上,高看一眼啊!涵儿,过两年,出了孝,你的婚事也要近了,我这么说是在为你打算呢。”李氏忍不住点了点林惠涵的头,这个女儿,从小就乖巧聪慧,不曾让她费过心。只不知怎养了她这个不爱与人交往的性子,说她嘴拙,却不时又能扯出大道理,说得她也驳不了,可见她心里其实清明着呢。一家好女百家求,她少出门,却是不知一个女子的好名声,日后出嫁了,能让未来的夫家对她多加敬重呢。
    林惠涵暗里却是一脸苦瓜状,李氏说别的事也罢了,最后却总能扯到她身上去。虽然李氏是了她着想,然而在她看来,这婚嫁之事,于她还远着呢。况且在古代,女子一旦出了嫁,就是夫家的人了,相夫教子,服侍婆婆,操劳一生,这就是一个出嫁女子的一生了,她想想就觉可怕,她可不想自己这么快就踏入婚姻的坟墓。
    林惠涵当即撒娇道,“娘,你就舍得我这么快就嫁出去啊!我还想多留几年,好在你和父亲身边尽孝呢。”
    李氏摸摸她的头,道,“傻孩子,女子到了该嫁的年纪,就是要嫁的,哪能说留就留呢?再过几年,就成了老姑娘了,谁还要你啊?”喝了口茶,李氏继续道,“所以说,我叫你多和姐妹们一处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女子多和人交流,多得了些好名声,以后对夫家也是助力。”李氏恨不得立马点醒她,惠涵也差不多到出嫁的年纪了,有些事也是该知道的了。
    好吧,价值观不同,林惠涵无语的撇撇嘴,在她看来,女子的名声都是虚的,凭谁出嫁前才气有多好,琴棋书词又有多出名,又如何呢?一旦女子嫁了人,整日不是服侍丈夫,家婆,就是要处理家中庶务,又能有多少空闲去风花雪月、吟诗作画呢,倒不如随了本心,多学些有用的,自己欢喜的,自在点倒好。
    林惠涵敷衍着点点头,“以后我会多和姐妹们一处相处的,母亲放心吧。”
    李氏看着她的样子,就知道她没有放到心里去,也罢,她心里也有自己的想法,她不多说了,免得适得其反。忽而才想起叫她来的正事,便道,“差点倒忘了正事了,涵儿,你先随林妈妈去间里量了尺寸,好让下人们赶赶手脚,尽快做好衣裳。”
    林惠涵点头答应,随着下人去了里间。丫鬟拿着软尺,量了她的身高,腰围等。量好后,她理了理衣服,撩起门帘,抬眼看到李氏还坐在位上,脸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眉头半皱,左手覆在桌面,食指无意识的轻敲桌面。凭着多年的职业习惯,林惠涵一眼看穿了李氏,她定遇着甚么烦心事儿了。该不会是父亲在外遇到甚么事了吧?不对,昨天才看到父亲,看他心情还不错,还和她说了好几句话呢。略一沉思,联想到刚进来时看到的帐本,暗道,莫非家中的铺子出了事?
    林惠涵面上却不显声色,走出来,换了轻快的语气道,“母亲,我已经量好了。我刚发现,个子又高了点,怪不得我这几天穿着以前的衣裳有些不舒服呢。”李氏才像刚醒过神,收起沉思,换了笑容,上下打量了几眼林惠涵,道,“是吗?女孩子一般都是在这个年纪慢慢高的。看来这两年的衣服也不怎么合身了,等下我吩咐丫鬟多做几套夏装,等过几个月,也就是夏季了。”
    “哪里穿的了这么多,”林惠涵忙道,“不过是高了一丁半点儿,哪里用的着再做,不如给父亲做两套吧,他每天在外奔波,才要多备几套才是。”
    “你父亲的衣服,自是有的,倒是你大哥,这几天我还寻思着想一同为他也置几套衣裳,却总不寻不着人影,虽说你大哥自小稳重老诚,不会担心他跟着哪个混沌风流鼠辈学坏。只一天早出晚归,平日难的见一面,也教我操心啊!”李氏无奈,一个个大了,鬼精灵的,主意大,她是管不了。
    林惠涵当下听了李氏的话,也有许些吃惊,大哥什么时候也忙起来了,细细回想,她好像许久没有跟他说过甚么话了,平日也不见在府里。但为了不教李氏担心,林惠涵温声宽她的心道,“母亲也不必过于担心,大哥什么性子,我们都是最为清楚的,又如何会被别人带坏了呢,可能是父亲吩咐他做甚么庶务上的事去了,待他回来再问问便是。”
    李氏点了点头,大儿的心性底细,她这个做母亲的还是了解的,断不会让她操心,便缓下心,和林惠涵说起其他事来。过了半刻,林惠涵细心的发现,李氏的脸色餍餍的,提不起甚么心情,便不欲多谈,叮嘱李氏多多注意身体,起身告辞。
    ☆、铺子出事
    回了房,门前的两个丫鬟挑了门帘,待林惠涵进来,行了个礼。林惠涵环顾屋里四周,春晓正在细心擦拭她平日用的书桌;秋晓,冬晓和一个小丫鬟在一旁的小凳子上,缝着鞋面,仨人不时小声的说话,发出少女特有的银铃儿般的笑声。几人瞧着林惠涵进了屋,纷纷放下手里的活,向她曲膝行礼。
    林惠涵摆摆手,示意她们继续,迈步进了闺房,在桌子边坐下,夏晓小心的为她斟了茶,看到她一副沉思的样子,便安静地退到一旁,不作打扰,拿起之前的花架子,低头缝了起来。
    林惠涵手捧杯子,食指轻敲着杯面,这是她一贯思考时的动作。春夏秋冬,这四个大丫鬟,是她从小用惯的,也是从小伴着她长大的。她并没有古人的主尊仆卑的思想,也并没有因为她们是丫鬟而瞧不起,心底一直把她们当作一般人看待,日久岁深,这其中的情份,自是不会少到哪去。
    自林惠涵来到这里起,她就开始暗暗用自己的方式,有意无意的□□她们,只为着有一天,她们能成为她的左右手,更好的为她办事。在这个对闺阁女子诸多规距的古代,很多时候她不能亲自去完成一些事,这就要靠身为她的大丫鬟的她们了。其实有时候,越是处在低位,知道的消息则越多,好比厨房里的婆子,她们游走在林府的各个角落,和各房各处的人打交道,还能从仆妇、车夫、管事等人口中打听到很多不为人知的消息。
    春晓夏晓处事稳重踏实,林惠涵房里的事一般交给她们处理,吩咐底下的人都得听她们的;秋晓冬晓年龄小些,算的上机灵乖巧,平易近人,最善和人打交道,林惠涵便让她们接待小姐们身边的大丫鬟,再则多在绣房,厨房等处走动,和那里的下人打好交道。
    从小的情份自是不同的,林惠涵想着,她们也不小了,到时她出了孝,想个法子,替她们物色几个李氏铺子里的勤恳老实的管事,嫁过去做个正妻,两夫妻和和睦睦的过日子,她们还能在身边服侍,这样一来,便是有什么事,她也能照顾些。她身边的大丫鬟,是绝不会刻薄她们,更不会让她们作妾的。
    正想着,秋晓拿着一封信进来,道:“小姐,林三小姐身边的梅儿送了信来,可要看看?”
    “三姐姐的信?拿过来吧。”林惠涵疑惑地接过信,只见信面上有一行小篆,隽秀飘逸,确实是林素香的字迹,“梅儿人呢?”
    “梅儿已经走了,送了信便走了。”
    “走了?”林惠涵皱眉,“她可还说了甚么?”这事有点蹊跷,按道理,如此关系她的人生大事,三姐姐不可能不亲自前来。而今只是送了信却不前来,莫非大房可有甚么事?
    秋晓压低声音道,“梅儿说,近来大房的看守严了,大夫人轻易不让人外出。三小姐怕来了,会给小姐添麻烦,故只是送了信,就不前来了,至于林三小姐拜托的事,以后有机会再说。”
    林惠涵闻言不语,皓手拆信,粗略看了一遍信。信上倒没说什么,不过还是先前那事,和秋晓说的差不多。
    “小姐,林三小姐不会有甚么事吧?”秋晓有些迫不及待,当先问了出来。
    林惠涵摇了摇头,“无事。不过是一些家常话。”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