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0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叶家的小子对咱冬枝儿真不赖!从小就给东给西的,一直到现在都没改,真不容易!这么好的孩子,偏偏生在那种家庭里,要是个普通小干部子弟啥的,咱冬枝儿还有希望!”
    高爱国安抚地哄着妻子:“别想了,这种事儿谁知道呢?咱们愁也愁不来,看他们自个儿的造化。”
    王春枝抽泣着点点头。
    年过完后,在家人的依依不舍中,程冬至头戴军帽,胸披大红花,臂挽袖章,手里拿着红旗,昂首挺胸地上了卡车,意气风发地朝家人挥手。
    “别送了,回去!两处又不远,我很快就能回来的。”
    王春枝赶紧对她做了个嘘的动作,旁边还有送其他知青的队伍呢,她喊这话不太好!
    程冬至吐吐舌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姐,那些东西你别省着吃,把身子养好最要紧,不然以后外甥喝不到母乳了!”
    “你别光给我,给自个儿留了没有?”
    “留了,你看这一大车东西,大半都是我的!”
    姐妹俩说告别的话时,王卫国始终沉默着,刘金玲一直抹眼泪:“你咋就这么心狠啊!这么小的闺女去那么苦的地方,你眼睛都不眨一下。”
    王卫国叹口气:“去那边,不一定是坏事哇。”
    刘金玲翻了个白眼,没搭理他,也跑过去和程冬至告别了。
    在所有人都没注意到的地方,不知道啥时候回了省城的叶淮海站在人群里,静静地看着卡车上的程冬至。
    他旁边一个副手问:“组长,咱们要过去吗?”
    “算了,回去。”
    “是!”
    第155章
    加上蔡鹏程的四个弟弟妹妹, 此行去望天角的人一共有二十一个人,倒足足占了八辆春风牌卡车,每辆车都装得满满的几乎摞成小山,上路的时候看起来颇为壮观。
    这是程冬至的意思。望天角那边鸟不拉屎, 那一带周边儿的乡镇也比较难买东西,能多带点用的去就多带点, 免得到时候麻烦。
    为了安全稳妥,一路上都没抄近道, 走的是大道。歇歇停停的,车队差不多快两天半才到了望天角。在一个歪歪斜斜的路牌指示下, 大家下了车, 心情澎湃地看着这个对他们来说十分有意义的交界点,舍不得一下子迈过去了。
    映入眼帘的是一长片浅白色灰色斑驳的沙滩地, 长长地指向海里, 仿佛顺着这片滩就能走到海的尽头去一般。不过他们知道,往前走个几里地不是海,而是很大很大一大片荒地, 大到骑自行车好长时间都绕不完的地步。
    “这就是海边儿呐?我长这么大, 还头一次看到海呢!”宋二马一脸兴奋。
    “风咸咸儿的!”蔡鹏程的大妹蔡大美轻声地说。
    经过这几天的接触后, 程冬至很快地接受了蔡鹏程的几个弟弟妹妹, 其中尤其喜欢大美这个丫头。她聪明善良又懂事儿, 很会照顾人,有时候说话的语气也特别惹人疼爱。
    “是挺咸的,以后咱们吃饭不用就咸菜了, 张嘴灌一口海风就成!”程冬至开玩笑。
    大美咯咯地笑了起来,大家也哈哈地笑了。
    车队继续行驶了起来,排着队驶向望天角的腹地。程冬至坐在副驾驶位上,仔细地观察着一路上的地面情况。
    连接大陆的沙地通道结束后,眼前的地面陡然宽广了起来,渐渐地再也看不到海了。
    先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大片平坦的草地,哑黄哑黄的,大都是毒草。原来是放羊的地方,现在放不得了,放多少死多少。
    草地过了后便是土地,又瘦又薄,许多地方裸.露着大大小小的石头堆,歪七八斜地长着许多灌木杂草丛。一路上零零碎碎的有些水洼池塘,还有一些不知道品种的树,这里几棵那里几棵,很难凑成一片,看起来很是凄凉。再往后地面上的情况就更加复杂细碎了,程冬至没再细看,让宋二马停车——已经到了目的地了。
    角上也不是完全啥都没有,前头放羊的人留下了几间住人的木屋和一排空仓库,想必是原先堆放羊毛之类东西的地方。木屋不大,不过暂时住他们这些人是够了。
    在蔡鹏程的指挥下,大家先是把小木屋彻彻底底地打扫清洁消毒了一遍,通了一会儿风后,热火朝天地把卡车上的家什活儿往木屋里搬,什么双人床架,锅碗瓢盆之类,没多久这几间小木屋便有了人气儿和温馨劲儿。
    程冬至和蔡鹏程的俩妹妹住在最小的那间木屋里,木屋的面积对于三个人来说还挺宽敞,除了两张双人床以外还能放一套吃饭的桌椅,俩衣柜,一张书桌以及一个斗柜,布置得很像模像样。
    “大美,二丽,和你们冬枝儿姐住一块儿的时候手脚勤快着点儿,平常多收拾收拾房里,她做事儿的时候别打扰她。还有,别人问你们啥事儿,都说不清楚,知道不?”蔡鹏程语重心长地嘱咐。
    “知道了!”俩人拼命点头。无论是大美还是二丽,都很喜欢程冬至。她好说话,咋和她玩闹都不生气,还经常塞零食头绳儿啥的给她们;这次来望天角,怕她们在这边平常的时候无聊,程冬至给她们弄了些毽子皮筋儿啥的,这样的姐姐换谁不喜欢啊。
    趁着大家收拾屋子的时候,程冬至带上帽子耳罩和口罩,骑上了自行车,继续探索木屋这一带附近的地上情况。转了好久,她有一个新发现——这附近还是有林子的!
    差不多百来棵树,聚成一个不规则的形状,林子旁边是一个大池塘,看起来不浅。程冬至掏出望天角的地图,大概比划了一下位置,做了个记号,然后接着骑。
    逛了大半圈下来,她算是明白了。除了前头的那一大片草地,以及木屋所在的那一片高地,其他地方都是随意又任性的,这里一个样,那里一个样。
    望天角就像是一个画技不精的画师挑了一张过于大的画纸,这边画了一块沙地,那边又想画一个林子,一时兴起挥毫弄了几条河出来后,发现驾驭不了全局,画面显得零零散散的还不对称,便干脆甩了笔出去喝酒不管了,连色儿都懒得上!
    其实这些都不算是什么大毛病。这个角上不但地形相对简单,还水源充足,有河又有水洼池塘啥的,还不少,不需要大老远地引水进来,怎么地也算得上是很显眼的长处,可一个毛病毁所有——地太贫了!
    她随便找个地方蹲下来,用刀拨一拨土层,没多久就能露出沙子或者石头块来,换好几个地方都是这样,就没碰上一处厚一点儿的。
    程冬至看看天色,发现不早了,便骑车回去了。
    她回到木屋这边儿的时候,大美已经在木棚子里做大家的晚饭了。这个木棚子也是之前羊倌们留下来的,有个土制的大灶台,大到足以放一只羊进去烤,用来煮这么多人的饭刚好合适。
    第一天来角上,晚餐不能亏着大家的嘴。除了管饱的玉米面贴饼子外,还有熬得喷香的大锅菜,内容挺杂,大白菜土豆红薯粉丝啥的都有,看着有些乱,可怪好吃的,大美年纪小小的做饭倒是很有一手。
    “大姐,你刚刚是不是去把这一块儿都逛了?”宋二马边吃边问。
    “是啊,这边条件果然挺艰难的,怪不得这么老些年没人愿意来。”
    “那咱们从哪儿开始下手啊?我看这边的土挺薄的,也没冻上,应该不用开冻了?”
    “不用。先不管这些了,趁着还没开春,现在各个生产队也在休息,过几天等省城那边的材料到了,咱们去找人把该弄起来的地方都弄起来。”
    “成!”
    望天角属于标注类荒地,理论上归沙地对面儿的玉海县管,尽管平常压根没人管。叶淮海考虑到后期的一些问题,还是给他们这个开荒团打了管理申请报告。报告通过了,望天角从荒地升级成了一个农业研究站,直接归农业部门与开荒策划组管,平常由开荒团自主研究定活动,时不时交成果报告上去就行了,这样就少去了很多繁琐的手续步骤和未知的麻烦。
    建立研究站的理由也是很充分的:为什么好好儿的养羊草地变成了毒地呢?这样的环境是否还有改造的可能,从一无所出的荒地变成丰收的宝地?什么农作物和家畜,适合在这种环境下生长?诸如此类等等,无论是哪个问题研究出答案来了,那对国家都是极大的帮助,所以才会通过得这么快。
    既然是农业研究站,那么在草地和沙地连接点那里建起围墙和大门也是可以的,这样也是为了“避免一些珍贵的研究样本与资料出现差错”。
    程冬至身上的秘密太大,开荒肯定会用到系统,她不希望别人有事没事和逛自家菜园子似的晃过来瞎打探,要是遇到那种不务正业偷鸡摸狗的人就更糟了。
    农业研究站都是有经费补贴的,不过程冬至的想法不那么保守,比较大胆,那些补贴对她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但程冬至不慌。这个时候粮比钱管用,她有粮,还怕干不成事儿吗?
    几天后,一辆又一辆的大卡车如约而至,载着满满的砖头,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来到了望天角上。
    大家都很意外,看到第一辆车的时候还好,越往后嘴就越张越大了,又惊又喜——怎么有这么多呢?!
    他们还以为这是给研究站的特殊供应,其实这些都是程冬至玩儿的小小障眼法。这种东西太多太重,她一个人一卡车一卡车地拖过来太麻烦,也慢,便在省城那些较偏远的郊区地方提前租用了很多空仓库,约好了时间叫人过去取货,再专门送过来。由于报酬给的不低,很快就谈妥了人,大家都很愿意跑这一趟。
    至于这些货是什么时候怎么出现在那些仓库里的,那就只有天知地知,程冬至自己知了。为什么选偏远人少的弃空仓库,就是为了这个原因呀。至于弄这么多来会不会太显眼,程冬至不是很担心。这些建筑材料不比粮食和其他珍稀物资,想弄的话使使劲儿还是可以弄到的。像其他开荒的地方,还有弄许多炸药的呢,她弄点儿建筑材料咋了?
    材料到位了,接下来就是要请熟练工了。
    蔡鹏程带着几个人去对面县下面的几个村子逛了逛,没多久就带了好些人回来了。大家听说有玉米面可以拿,二话不说带着工具就来了,每个人都走得飞快,生怕落在后面,一个个态度特别积极。
    程冬至十分满意蔡鹏程的效率,拍了拍他的肩膀,把自己早就规划好的图纸和表格递给了他:“好样儿的,接下来的就全交给你啦!”
    第156章
    荒凉凄冷的望天角, 时隔多年再一次迎来了属于它的小小热闹人潮。
    尽管这些热闹仅限于角口那一带,并没有深入角上内部,可也是一件稀奇事。程冬至把指挥监督做工的事儿交给了蔡鹏程,大美二丽负责给工人们烧水做饭, 她则负责挨个儿给工人们散“红梅”烟,大家都很高兴地接过夹在了耳朵上, 不住地道谢。这时候管水管饭给玉米面还散烟的活儿不多了,这开荒团的姑娘是个好人啊!
    也是这个时候, 大家才弄明白,原来海疙瘩不仅要被开荒, 还变成研究站了!
    “这破地方, 有什么好研究的呢?”一个比较耿直的工人问道。
    “这个是内部机密,不太好透露具体的, 只能大概告诉你们是和粮食有关。”程冬至歉然道:“因为要保护研究成果, 所以得砌墙做门,以后大家不能随便来角上逛了,真是对不住, 给你们添麻烦啦。”
    大家连忙摆手表示没什么大不了的, 本来也不怎么往这边来, 以后不来就是了。
    “这有什么, 角上本来就什么都没有, 除了打鱼的平时没人来啦。”
    “现在打鱼的也少了。”
    “这边鱼本来就不多,都去北边儿湾里,打鱼的也去那边了。”
    “你们是为国家做事情, 研究粮食什么的也是为了大家的肚子,有什么对不住的呢!”
    程冬至很感激大家的体谅理解,笑眯眯地又散了一轮烟。
    大美和二丽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虽然有其他人帮忙,可照应百来人的热水饭菜,那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大家就地取材,拿了些砖在草地口那里现成垒了三个大灶,又搭了个临时的大棚子。几口大灶从早到晚没断过火。一个灶专门用来烧热水,另外两个灶则一个负责煮糊糊汤之类,另一个蒸煮焖,锅里传出来的动人香味比什么口号都有用,工人们的干劲儿一天比一天足,角口的围墙大门和一排大仓库眼见着渐渐起来了,成型了。
    尽管程冬至没有发话,其他人也都没闲着,他们主动给工人们打下手,顺便学学这些事儿怎么做。活到老学到老,技多不压身!以后木屋那边要是想搭建点啥鸡窝猪圈的,自己人动手也方便,哪能次次花粮食请人家来弄呢?多心疼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程冬至也不例外。
    她散过烟后,把剩下的烟交给宋二马,嘱咐他完工那天再散一轮,几个工头给整包儿的,然后自己就开始认真地考察起了草地上的那几样毒草。她拿把小铲子,又背着一个小背篓,这里挖挖那里铲铲。有时候走得里角口那里近了,她这个样子落在工人们眼里,便是好一阵感慨:果然是做研究的人物呀!地上的草都要这样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真像个样儿。电影里也是这么演的,就差个白大褂子了!
    程冬至本人并不是学农科的,她收集这些毒草不是为了自己研究,而是给系统那边分析分析,看一下用啥除草剂比较好,顺便分析一下这部的土壤到底出了啥问题,怎么尽长毒草。
    系统分析的答案是土壤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长毒草纯粹是因为土地变贫瘠了,酸碱度略有变化,一般草长不住,只有这几种毒草恰好适应了下来。它们的根部很顽强,再贫瘠的土都能拼命吸收营养活下来。解决这些毒草的选择有很多种,她挑了一个最好的解决方式——沃土四号!
    沃土四号是系统出产的一种特殊除草剂,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它安全高效无隐患——药如其名,沃土四号解决野草毒草的方式是“捧杀”,大概原理即是用高密度的营养撑死这些草,烧坏它们的根,然后同归于尽一起分解成对土壤有益的营养物质,等再过几个月后便可以恢复成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了。
    这样一来,不仅除了草,还肥了土基底,后面的良草不会受到任何毒性影响,一举多得哇。
    草地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了,况且团里的人有农活儿经验的也不多,程冬至干脆一事不烦二主,把撒沃土四号的事儿拜托给了完事儿了的工人们,报酬同样是玉米面。
    这些人做泥瓦工只是农闲时的兼职,平时的本职本就是农民,撒起药来十分熟练,一听程冬至说比例和方法立马就懂了,十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蔡鹏程他们马不停蹄,又赶紧学习了一波撒药手法。
    就这样,原本长着毒草的草地没多久后彻底秃了。
    除了草地这一块儿,走遍海疙瘩的角角落落,硬是发现不了半棵草芽子。为了保险起见,程冬至让大家把全角都喷洒了一遍,反正现在角上没啥大改变,不能见人的东西还没拿出来呢。这样一喷后,除了树和灌木丛之类的不太受影响,那些杂草无论有毒无毒全都没了,看着十分清爽。
    做完了这一切后,程冬至算算药劲儿存在的时间,觉得是时候该去黑牛庄一趟了。
    去之前,她开着卡车出去了两趟,带回来五头小猪崽子和一些半大的鸡鸭,都是公少母多,还有满满一车的饲料。
    “我要出去一趟,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看着搭个圈啥的,好好照顾这些小家伙。等养肥养大了,来年过年的时候咱们就有好吃的了。”
    宋二马眉飞色舞,总算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放心大姐!虽然地我不太会种,养这些东西我在行!啥时候喂,咋喂,怎么洗圈儿,我都门清着呢!”
    “那行,你顺便好好教教大家,等它们能配种了,以后咱们要养的就不止这么些了。”
    “没问题,包我身上!”
    安排好角上的事情后,程冬至坐车来到了黑牛庄。还没来得及和阿则细说,就被彭叔连拉带扯地给请走了。
    由于上次牵线买农具的事情,她变成了彭叔眼里的头号好孩子,一见她来,二话不说就把两人带回家里,叫老婆把准备已久的辣椒肉桂粑热上了,杂合窝窝也蒸上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