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51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皇帝点头,笑着说,“无论如何,这一胎能保住,便是福气,是男是女,都是朕的孙儿,朕也都喜欢。”
    “这就对了。”太后笑开,以前她不喜欢花颜,如今真真是打心眼里喜欢。柔中有刚,坚忍不拔,胸有乾坤丘壑,不拘泥于闺阁,眼界高远,又懂得进退,觉得她与云迟天生就是一对,这世间,再没人比他们俩更相配的了。
    ------题外话------
    高考加油!
    第八十二章
    安书离见了皇帝后,将他与花颜打算好之事与皇帝说了,皇帝自然是没意见。
    东南有岭南王谋反,北地荒原山有苏子折的兵马,一南一北威胁着南楚江山,如今的南楚,一个弄不好,就是大厦倾覆。这一场仗,谁都不知道能打多久,论起来,南楚朝廷不占多少优势。尤其是粮草。
    天下各大世家,盘踞已久,若是肃清他们的藏污纳垢同时,能从其中让他们缴纳出粮草,那么,便可解了朝廷的粮草之急,云迟在外兴兵,也能无后顾之忧。
    皇帝看着安书离,连连点头,“这是一个极好的法子,但是施行起来,也有一定的风险。处置得好,自然万事大吉,若是处置不好,天下各大世家联合起来,恐怕更是雪上加霜。”
    安书离颔首,“正是,不过臣与太子妃商议了,务必要保证万无一失。”
    皇帝也不多问具体如何执行,只道,“你与颜丫头,都是聪明绝顶之人,你们联手,朕自是信得过。既然如此,就着手处置吧。”
    安书离应是。
    出了皇宫,安书离便去了诚老郡王府。
    云迟临出京前,曾与安书离谈过,若是必要之事,可去宗室里找诚老郡王。
    宗室里虽然也有如安氏一族中子弟一般浑噩之人,但好在有诚老郡王一个极明白的人。曾经因苏幻之母佳敏郡主,老郡王与云迟说了一番话,云迟始终记着。
    所以,这一日夜晚,顶着夜色,安书离登了诚老郡王府的门。
    诚老郡王没料到安书离竟然登门,在听到门童禀告的那一刻,他心里隐隐约约便有了猜测,连忙吩咐管家将安书离请进了府中。
    诚老郡王虽一把年纪了,但是眼睛并不浑浊,炯炯有神,人看着也精神。
    安书离笑着拱手,“入夜登门,叨扰老郡王了。”
    诚老郡王打量了安书离一眼,摆摆手,“去书房说。”
    安书离颔首,随着诚老郡王去了书房。
    来到书房,诚老郡王道,“昔日,老夫与太子殿下话谈,太子殿下说待安氏一族这把火烧的差不多的时候,他会找老夫,以宗室带头自查,率先表率天下,做个代替安氏一族的领头羊。届时,不止能压下安氏一族的闹腾,也能警醒天下世家大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日,安宰辅来找我,可是为此事?”
    安书离再次拱手,“老郡王明智,正是为此事。”
    老郡王点点头,“如今岭南王谋反,太子殿下离京平乱,据我所知,这天下已经够乱,安宰辅这时候要肃清朝局,不怕适得其反吗?”
    安书离微笑,“自然是有非动手不可的理由。”
    老郡王摆摆手,“坐下说吧!”
    安书离点头坐下身。
    既然是非动手不可的理由,自然能说服老郡王,老郡王听罢后,倒也是痛快人,当时便应了,言明一切听从安宰辅的吩咐。
    安书离走出诚老郡王府时,已是深夜。
    坐上马车,他揉揉眉心,长舒了一口气。
    小忠子揉着眼睛小声说,“夜已经深了,宰辅大人该回东宫了吧?不去别处了吧?”
    他觉得,跟着安书离,与跟着殿下相比,也没二样,一点儿也不轻松,安宰辅累死累活,他这个随身小太监也一样。
    安书离点头,“派人去传话,让梅舒毓现在就去东宫一趟,本官有要事与他商议。”
    小忠子泄气,“宰辅大人,明日吧,这样下去,您的身子骨可受不住。”他真怕,这位年纪轻轻的宰辅大人,再这么累下去,英年早逝。
    “没事儿,我还能撑得住。”安书离看了他一眼,笑了一声,“跟在我身边,也真是辛苦你了。”
    小忠子想说的确辛苦,累死了,无论是皇宫的太监宫女,还是东宫的太监宫女,老老少少,都羡慕他能跟在太子殿下身边,可是只有他知道,他虽不聪明,但这副小身板,从小到大没怎么生过病,才能让殿下每日用的他顺手,才一直待在殿下身边。
    他以前觉得还好,不太累,最近这半年,真是吃不消了啊!
    他深吸一口气,打起精神,郑重地说,“明日请神医给宰辅大人您开一副养身的药方子,奴才也能跟着沾光喝点儿。奴才还想长命百岁看着小殿下长大呢,可不想被过早累死啊。”
    安书离失笑,“行。”
    他也不想累的早死。
    梅舒毓这一日在京麓兵马大营练兵,得了安书离的传信,立即出了军营,骑快马进了城。
    不出一个时辰,他已迈入了东宫的大门。
    安书离坐在书房等着他,见他来到,深夜被他喊来,梅舒毓人倒是精神,他亲手给梅舒毓倒了一盏提神茶,说,“有一件事情,我觉得晚动手不如早动手,趁着太子妃月份还不是太大,让她操些神,想必也是可以,越是拖得晚,出了什么状况,让她操心,伤了身体,累及腹中小殿下,那便是我的罪过了。”
    梅舒毓喝了一口提神茶,十分有精神地看着安书离,“是不是要做什么大事儿?需要我来?”
    “自是需要你。”安书离笑看着他,“得用上你京麓兵马大营的人。”
    “你只管说。”梅舒毓眸光涌上兴奋,“自从我接手了京麓兵马大营,每日操练,如今不说京麓兵马大营有多厉害,但最起码比以前强了一倍不止。”
    “嗯。”安书离点头,他自是知道,如今的京麓兵马大营拉出去,也是像个样子的。他便将与花颜一起所做的打算,皇上同意,诚老郡王配合支持,如何具体实施等,与梅舒毓提了。喊他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得调动京麓兵马做后盾镇压。
    梅舒毓懂了,一拍胸脯,“包在我身上。”
    这一夜,花颜睡到半夜,醒来喝水,便再也睡不着了,觉得房中暑气闷热,想去院子里走走。
    方嬷嬷犹豫了一下,还是应了,命人将院子里都挂上了夜灯,照的亮如白昼,才扶着花颜出了房门。
    花颜在院中走了两圈,来到院门口时,见前面云迟书房方向隐约亮着灯,她问,“安书离还在书房?”
    方嬷嬷点头,“殿下离京,朝事儿都压在了安宰辅身上,有时候安宰辅会在书房待一夜,最少也要在书房亮半夜的灯。”
    花颜点头,想了想说,“辛苦他了,明日让天不绝给他把把脉,开一副股本还原的药方子,否则长久下去,铁打的人也受不住。”
    方嬷嬷点头,“奴婢记下了,明日便与神医说。”
    花颜收回视线,又看向东南方向,不知云迟到哪儿了,算算时间,他才走不过两日夜,带着十万京麓兵马,想必也不过出了七八百里。她转回头,又向北方看了看,想着哥哥比云迟早走一日,再加上轻装简行,自然比云迟走的快。
    在院中待了大约两盏茶时候,花颜便又由方嬷嬷扶着回房歇下了。
    第二日清早,早朝朝会,皇帝高坐金銮殿,文武百官分两列站立。
    当皇帝贴身侍候的太监喊了一声“有本启奏,无本退朝”时,告病多日的安阳王当堂递了弹劾的奏折。
    安阳王首先弹劾自己,数了自己三宗罪,又同时弹劾了安氏一族,数了安氏一族十宗罪。
    此奏折一出,满朝皆惊。
    皇帝虽然早有准备,但还是被安阳王这一封奏折弄的惊了半晌,他看着安阳王跪在大殿下,俯首点地,短短时日不见,今日尤其苍老。他心下震撼感慨半晌,目光转向立在最前面的安书离身上。
    安书离身着官袍,面色平静,目光浅淡,显然对于安阳王此举早就知道,也许还是他一手促成。
    皇帝定了定神,吩咐人将奏折呈上来。
    安氏一族尽管有安阳王的拘束,但世家大族树大根深,子孙众多,多年来,他也只能做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人比安阳王更清楚安氏一族这么多年明里暗里的勾当。
    皇帝虽然这么多年来也清楚世家大族里面的蝇营狗苟,但也没想到,真正赤裸裸地揭开,却是这般恶贯满盈。
    他将奏折“啪”地扔去了朝臣们身上,“你们看看!这就是安氏一族,这就是世家大族,朕真不敢想象,天下有多少家族里有这样的龌龊事儿。”话落,他雷霆震怒地道,“来人,派御林军,给朕封了安氏一族,上到……安阳王府,下到安氏九族。”
    第八十三章
    皇帝一声令下,御林军早有准备,动作迅速,先是围了安阳王府,接着围了安氏九族。
    安氏九族人起先半丝风丝都没得到,突然就被御林军围困了满门,一时间都被吓懵了,惊骇惶然至极。
    皇帝在位二十年,除了起初登基的那几年有些雷霆手段,后来随着皇后猝死,伤心至极,身子骨愈发差了,一年有大半年卧病在床后,本就是个温厚宽仁的人,愈发地宽和了,粗粗算起来,至少有十几年不曾派御林军大动干戈了。
    如今突然出手,别说震惊了安氏一族,更是震惊了整个朝野。
    文武百官懵了足足有一炷香的时间,才反应了过来,目光从皇帝的身上放到依旧跪在地上的安阳王的身上,心情都十分复杂。
    谁也想不到,安阳王今日竟然有这么大的手笔,这不像是他能做出来的事儿。
    这么一想,又都把目光定在了安书离身上。
    数日前,安书离已脱离安阳王府,自立门户,这在京城被人茶余饭后议论了好一阵子,好多人都说安书离是为了不让安氏一族的脏水泼到他身上,才被迫无奈自立门户,如今再看今日的事情,显然不是那么回事儿。
    安书离何止不是让安氏一族的脏水泼到他身上?他这是摆明了要惩治安氏一族。
    不过,惩治安氏一族,搭上安阳王府,这血本下的实在够大。
    安阳王能听话做到这个地步,也着实让人佩服。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安阳王自己弹劾自己,同时弹劾安氏一族,这般大义灭亲的壮举,往浅了想,谁都会想,但往深了想,文武百官们能立在这朝堂上的,没几个傻子,渐渐的,都不由得后背冒了冷汗。
    皇帝高坐金椅上,看着文武百官,从震惊不敢置信一脸懵的表情,到大部分人慢慢地脸色变得沉重,纷纷冒起了冷汗。他压制着心中的怒意,开口,“今日起,削了安阳王的世袭爵位,罢官免职,念安阳王自省自查,暂且押回安阳王府看押,没有朕的命令,任何人,不准踏出安阳王府一步。”
    安阳王跪在地上腿都麻木了,等的就是这么一句话,他当即沉重沉痛地叩首,“老臣谢皇上,吾皇万岁!”
    他缓慢地站起身,外面有士兵进来,当朝摘了他的官帽,脱了他的官袍,押解着他出了金殿。
    自始至终,安书离没言语半句,朝臣们亲眼看着,无一人求情,心中知道,安阳王也用不着求情。
    查办了安氏一族后,皇帝面色含怒,看着朝臣们,“众位爱卿,你们怎么看?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安氏一族如此污秽吗?你们告诉朕,朕坐南楚江山二十载,一直以来天下和乐,四海安平,百姓安居乐业,可是谁能告诉朕,官宦子弟欺压百姓,贵族子弟为虎作伥,以贵为恶,逼良为娼,圈地买卖,买官卖爵……这些,诸多事例,只一个安氏一族?”
    文武百官无人言声,一时间,大气也不敢出。
    这时,外面有人禀告,“皇上,诚老郡王请求上殿。”
    皇帝打住话,目光看到大殿门口,沉声道,“请老郡王上殿。”
    诚老郡王也是带着折子来的,与安阳王上的折子相差无几,弹劾的是宗室。他历数了七宗罪,包括他自己的一宗罪,诚老郡王是宗室里德高望重的一位老郡王,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儿,他在宗室里素来说一不二,对事不对人,公平公正,宗室里的老老少少,家家户户,都很是服他。皇室给宗室的面子,素来看重三分,但每逢面对老郡王时,那则多加上四分,看重七分。
    诚老郡王多年不上朝,但依旧是跺跺脚,都是震三震的人物。
    他鲜少出面,但有出面,必然是大事儿。
    老郡王弹劾自己对宗室管辖不利是一宗罪,弹劾宗室子弟靠朝廷国库养着,且闲散不做事儿,弹劾宗室子弟有不学好者,同样参与了买官卖爵、恶行恶事等等。七宗罪洋洋洒洒,当朝宣读,他十分痛心自责,自请皇上降罪,收回他的爵位,严惩宗室。
    皇帝高坐金銮殿上,俯首下望,看着诚老郡王斑白的胡须头发,一时间心中如潮水奔涌,一下子就涌到了眼睛上,让他霎时间红了眼眶。
    皇帝这一刻想,南楚的江山完不了,因为南楚不同于后梁,没有奢靡之风盛行,有宗室近亲血脉如诚老郡王者不糊涂,用十分力气扶持皇室,扶持着祖宗的基业,有太子云迟,文武双全,掌控天下,有太子妃花颜,暗中谋策,素手乾坤,有安书离在朝,监国朝事儿,辛苦操劳,有陆之凌在外,带兵管兵,还有梅舒毓、程顾之、程子笑等年轻一辈正直热血的年轻人,拧成了一股绳,奔的是天下太平。
    皇帝想着,热泪盈眶,他从金椅上站起身,踱着脚步来到诚老郡王面前,以天子之尊,对诚老郡王深施一礼。
    诚老郡王连忙避开,见皇帝热泪盈眶,他也红着眼睛落了泪。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