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薛花花的年纪,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了,干活也渐渐力不从心,她竟然毅然决然的挑战扫盲,不服老的勇气,是很多她这个年纪的人佩服的,身边有了榜样,大家伙可不得使劲给她宣传宣传?
    孙桂仙有点郁闷,她不比薛花花笨,她咋就想不到带领全家扫盲呢?否则她就是几个生产队的名人,哪儿有薛花花什么事。
    旁边,刘云芳坐在自己背篓沿上越说越起劲,吹嘘完自己儿媳妇又吹嘘其他,“花花不仅猪养得肥,算数也厉害,陆明媳妇随便说两个数,无论加法还是减法,她心头稍稍过一遍就知道答案,我听她家老大说啊,照这种进度,秋收会都能自己算工分了……这口气不是吹的,人家进步神速得很,搁以前,考大学完全不是问题……”
    周围的人津津有味地附和,“听说大学生是吃供应粮的,花花全家真有本事,就说她孙子吧,两岁多就会数数了,还会念拼音字母呢。”
    薛花花全家下午都在猪场,两个孙子也没落下,大孙子说的话不多,但背书厉害,一看就是读书的料子。
    “没有本事陆明媳妇会教她们吗?陆明媳妇肚里怀着孩子呢!不是好苗子她会费这个心?”刘云芳撇嘴。
    “是啊是啊,陆明媳妇是知识分子,眼神就是比咱们好,她肯教花花,绝对是看出花花她们有潜力。”
    你一言我一语尽是拍马屁的声音,听得孙桂仙牙疼,哪儿是李雪梅眼神好,分明是想巴结薛花花,就冲着她家庭成分不好的关系,真要存心挤兑她,十个刘云芳都不顶用,但薛花花不同,她比刘云芳厉害多了,巴结好薛花花,每天都在猪场偷懒。
    她不屑地翻了个白眼,清着喉咙,大声插话道,“扫盲有啥了不起的,我侄女婿就是知青,他说万事开头难,迈出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别以为薛花花多努力认真,都是装给外人看的。
    瞬间,周围安静下来,大家伙小心翼翼瞄向刘云芳,只见刘云芳吐口痰,抬脚踩了踩,呸道,“你侄女婿?就是和孙宝琴给明文戴绿帽子的知青?心术不正的人说话比屁还臭,你问大家伙,谁没看见明文他们边干活边学习,水到渠成?读过书会说成语就了不起啊,说得轻巧,他是知青咋不给你扫盲呢,以你的说法,很容易才是啊!”
    刘云芳出了名的护短,儿子儿媳只有她能骂,外人谁敢骂她绝对要对方好看,孙桂仙质疑薛花花就是质疑李雪梅,质疑李雪梅就是看不起她,孙桂仙算哪根葱敢看不起她,她生的儿子比她生的儿女都多,敢在她面前诋毁她儿媳妇,活得不耐烦了。
    “扫盲就扫盲,又不是什么难事,我这就回孙家村让我侄女婿帮忙。”孙桂仙不服输的劲头来了,起身拍拍屁股,喊不远处扫竹叶的儿媳妇守着背篓和扫帚,她回趟孙家村问问扫盲的事。
    孙家村生产队也有专门的知青房,只是房间少不够住,所有都是两个知青一间屋子,孙宝琴结婚后住知青房住不开,就带着赵武斌在孙家住下,而赵武斌挣的工分顺理成章的划到孙家名下,全家老小,关系甚是融洽。
    仁安村离孙家村说近不近,翻过山头还得走段陡峭的小路,路上遇到其他生产队捡柴的社员,听对方问起薛花花,孙桂仙风牛马不相及的说起自己侄女婿,反正她决定扫盲了,再不用昧着良心拍薛花花马屁,事先给大家伙透个声,过不久她也会成为生产队的红人。
    本以为会得到句称赞,对方反口就是‘哦,抢了薛花花同志儿媳妇的知青啊,他是你侄女婿,那你不是……’
    孙桂仙:……
    聊不下去了,赶紧捂着脸落荒而逃。
    孙桂仙到孙家时,难得的孙永昌在,连她大嫂也没外出捡柴,她有点惊讶,玉米棒子没熟,秧田灌过肥,少有机会干自己的活,两口子竟然待在家,而且一家老小都在。
    全部排排坐在长凳上,双手背在腰后,摇头晃脑的念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反反复复就四句话,孙桂仙愣了愣,“大哥,你们干啥呢!”
    好像遭鬼附身似的。
    全家坐姿萧瑟颓废,嗓子有气无力没吃饱饭似的,前两天还好好的,今天咋就不对劲了?孙桂仙蹭蹭蹭的穿过院坝跑进堂屋,看清众人的脸色惊得说不出话来,两天没见,她哥嫂侄子侄女像被鬼吸干了血似的,脸色憔悴,眼圈泛黑,眼皮塌着望向地面。
    好像在睡觉,又分明没睡。孙桂仙首先想到中邪两个字,吓得心口一紧,音量不由得拔高,“大哥,大嫂,你们咋了?”
    所有人身躯一震,似乎启动了身上什么机关,继续软绵绵的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孙桂仙:……
    汗流浃背的她脚底升起股寒意,她连动都不能动了。
    孙永昌后知后觉地抬起头,发现自家妹子来了,迷糊的眼眸尽是困惑,“四妹?”下意识的站起身要招呼孙桂仙坐,想到什么,又老老实实坐了回去,抵了抵旁边人的胳膊,“四妹来了……”
    实在是太困了,他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脸上疲惫不堪。
    打哈欠是会传染的,他打了个哈欠后,其他人接二连三的哈欠不止,孙桂仙又惊又慌,“大哥,你咋了?”
    “没事没事。”孙永昌伸脚勾了根旁边的凳子让孙桂仙坐,伸展伸展胳膊,踢踢腿,稍微有了点精神才说,“武斌给咱扫盲,你们生产队的薛花花不是学习干活两不误吗?咱不能落于人后。”孙永昌说完,转身指挥大家背古诗给孙桂仙听。
    大人都昏昏欲睡,孩子可想而知,还没发出声呢,只听咚的声,二丫仰身倒在地上,身子结结实实撞向地面,双目紧闭,吓得她爸赶紧将她抱起来,怎么摇都摇不醒,孙桂仙抿了抿口水,有些怀疑的看向侄孙女,“二丫是睡着了?”
    这么大的动静都没睁开眼,是多缺少睡眠啊!
    “女孩就是娇气,成功,把她抱进房间睡觉,幸好我老了不靠她养,就冲着她这懒惰的性格,将来饭都不煮给我吃。”孙成功媳妇重男轻女,见二丫扛不住心中睡魔,满脸嫌弃,侧目叮嘱小儿子,“别学二丫,你跟着姑爹好好背书,长大了进城吃供应粮。”
    孙成功心疼女儿,抱着二丫先回了房间。
    孙桂仙不太明白状况,“大哥,好端端的咋开始扫盲了?”
    “是宝琴的意思,武斌是知青,以后要回城的,咱不能给他们丢脸,扫盲有利无弊,能学多少算多少。”孙永昌脸上挂着笑,只是笑得有点不对劲,有些话连自己的亲妹子都没脸说,当真是有苦难言,薛花花扫盲的事早在孙家村生产队传开了,队长有人说孙宝琴目光短浅,别看找个知青风光,风水轮流转,过几年陆家的条件肯定超过他们,孙宝琴听了不太高兴,赌气的要大家伙跟着扫盲,坚决不能让陆家人给比了下去。
    秧田的事情多,压根腾不出时间学习,除了孙宝琴时不时挖苦家里人胸无大志,孙永昌并没较真,直到他过生,孙桂仙回来又说起陆家的事儿,孙宝琴如鲠在喉,等孙桂仙她们离开后又咬牙切齿的说起扫盲的事。
    怎么说他也是知青的老丈人,输给薛花花多难堪,尤其两家以前还是那种关系,加之他记恨当初薛花花威胁他要粮食不然就把孙宝琴的事情闹大一事,存心要和薛花花比个高低,就答应了。
    然后悲剧就开始了,先是全家不睡觉,连夜挖泥回来砌讲台,赵武斌说学习得端正态度,不能随心所欲想学就学,砌个讲台更容易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
    光是砌讲台就花了五个多钟头,没来得及喘口气呢,赵武斌让把堂屋的柜子啊箩筐啥的全搬走,除了留两张吃饭的桌子,其他物件全挪开,布置得和教室一模一样。
    辛辛苦苦将堂屋腾空干净,全家就紧锣密鼓的投入了学习中,天气热,要不怕苦不怕累,所以不能使用蒲扇,坐半天下来,屁股又疼又痒,手一摁,生疮了。
    光是想着,孙永昌觉得屁股又开始疼了,而且又困又累,恨不得躺床上睡个半天才好。
    “那不是很好?”孙桂仙羡慕不已,“有知青女婿就是比别人方便,你看薛花花他们,为了学习,下午都在臭烘烘的猪场待着,哪儿像大哥在家自在。”
    孙永昌呵呵笑了两声,想骂脏话,在家才恐怖呢,吃喝拉撒都有人盯着,稍微拖沓了点赵武斌就不停地用荆条拍着墙壁催促,催得人烦不胜烦,其他方面更不用说了,总而言之,干什么都要快,算了,自己答应的事,个中心酸不说也罢。
    “武斌呢,他不是老师吗?怎么没见到他?”孙桂仙过来是想让赵武斌给她扫盲的,眼下赵武斌给她大哥家扫盲,肯定不能帮她了。
    “知青房有人找他有事,出去了,对了,你咋来了?”他过生孙桂仙才来过,今天咋又来了?
    “我也想扫盲,本来想问问武斌有没有时间,估计我得重新找人了。”
    “你啥事想不开想扫盲啊,不扫盲不也过得挺好的吗?”孙永昌此刻是悔不当初,早知道会累成这样,当初打死他都不答应扫盲,活到这种岁数,半只脚都踏进棺材了,还扫什么盲,活生生的自己找罪受,自己找骂受,想着恨不得扇自己几个嘴巴子,叫他说好,叫他说好。
    现在好了,连反悔的机会都没了。
    孙桂仙不这么想,她对扫盲势在必得,如果薛花花扫盲只是对她有所刺激的话,孙永昌扫盲就把刺激转为激励了,身边的人开始努力,她不能停滞不前,坚定道,“扫,必须扫,武斌说的对,咱不能给他丢脸,薛花花全家连个知青亲戚都没有尚且努力扫盲,咱能比她差了不成?”
    “胡说,差就差,老子不和她比。”赌气没啥好结果,他已经深有体会,为了亲妹子好,孙永昌语重心长的劝孙桂仙放弃,实在不想孙桂仙走他的老路,太惨了,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从早到晚脑袋晕晕乎乎的,快转不动了,“妹子啊,听哥的话,别背啥思想包袱,生活是自己的,怎么轻松怎么来,都这把年纪了,大哥希望你过得舒服些,扫盲的事教给大哥就够了。”看赵武斌兴冲冲的架势,未来三五个月他是别想睡个好觉了,想想就头疼。
    见孙桂仙没听进去,孙永昌急了,要不是为了面子,真想和孙桂仙实话实说算了,扫盲不是寻常人承受得住的,他宁肯住田里睡田里都不想扫盲,满腔无奈无处诉说,还得振作起精神继续劝,“你扫盲的话得请你们生产队的知青吧,无亲无故的,人家凭什么帮你,听哥的话,犯不着为了这种事求人,趁着农忙休息休息,养好身体秋收才有干劲。”
    孙永昌说得越多,听在孙桂仙耳朵里就越不是滋味,他们兄妹各自结婚后,新成了家人后,兄妹感情比不上小时候了,骤然她大哥掏心掏肺的话,她鼻头泛酸,喉咙堵得厉害,无论如何该竭尽所能的做点什么才好,低头想了想,忽然眼前一亮,“大哥,不是武斌在吗?哪儿用得着请其他人,反正队上也没啥事,大不了我辛苦点,天天来这边和大哥一起学习。”
    孙永昌听得快哭了,不是感动的,是给气的,他妹子咋就这么想不开呢,还天天跑?不怕路上打瞌睡一头栽进河里淹死?有舒坦日子不过咋老想着受罪呢?
    无论孙永昌怎么劝,孙桂仙打定主意来孙家扫盲,如果可以的话,把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也带上,全家都参与进来。
    孙永昌快崩溃了,他劝都劝了,孙桂仙仍要一意孤行他有什么办法?
    天热得人难受,孙桂仙静坐着都满头大汗,到处找找不到蒲扇,问孙永昌,孙永昌说天不热,用不到蒲扇,孙桂仙瞠目,脸上淌汗还不算热那啥时候才算?
    正想着,院坝响起两声故意扁着嗓子发出的咳嗽声,赵武斌回来了,没听到读书声,他不悦的皱起眉头,斜了孙桂仙眼,孙永昌怕赵武斌不高兴,急忙解释孙桂仙来的目的。
    两天以来,他是怕了这个女婿了,说话一板一眼,不留任何情面,逮着人偷懒就训,训完还说严师出高徒,他们过了最佳学习年龄,他不严厉些的话,他们扫盲不会取得成功。
    人家都说为你好,孙永昌不能不领情吧,在赵武斌面前,他是战战兢兢的学生,自古以来没有学生不怕老师的,所以他也怕赵武斌。
    令孙永昌欣慰的是,他妹子逃过一劫,赵武斌嫌孙桂仙往返两个生产队精气神跟不上,会拖慢大家学习的进度,故而拒绝帮她扫盲,他松了口气,高兴地看着孙桂仙,说话却装作无奈,“妹子,武斌都说不行的话,你就别扫盲了,找其他知青估计也不会上心教你,算了吧。”
    孙桂仙是谁?她下定决心做的事儿怎么可能半途而废,回到家,就和刘老头商量带着全家去孙家村住段时间的事,赵武斌不是担心她们跟不上进度吗?住去孙家总可以了吧,而且她们自己带口粮,免得落下什么闲话。
    “我看你脑子进水了,扫盲是你想的那么容易的吗?搬去你大哥家住,自留地谁管?家里的活谁干?不捡柴冬天烧什么?”刘老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全家好几口人,搬去孙家不说住不住得下,就孙桂仙大嫂阴阳怪气的调调,孙桂仙受得了他可受不了,孙桂仙要犯贱看人脸色他管不着,反正他儿子孙子不准去。
    难得的,得到反驳的孙桂仙没立即大吵大闹,神色极为平静的看着刘老头,撇着嘴,嫌弃的啧啧出声,就冲着刘老头这点思想觉悟,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作为,她都开始进步了,刘老头还在原地踏步,学习使人进步,刘老头就是不学习的结果。
    想清楚这点,孙桂仙愈发坚持要扫盲,“你不去我带老大他们去,你自己人穷志短,思想觉悟低就算了,不能让老大他们像你。”
    她不能让儿子们跟着刘老头学,好在她猜到刘老头不赞同扫盲的事,压根就没考虑他,刘老头在家也好,自留地的活他完全忙得过来,他们娘娘母母的能高枕无忧的专心学习。
    “像我怎么了,像我不丢脸。”刘老头哼了哼,“你要丢人现眼我不拦着,老大他们是刘家的娃,我当老子的不准他们去。”孙永昌媳妇典型势利眼,有粮就是亲戚,没粮就是仇人,他看够她嫌富爱贫的嘴脸了。
    “你……”孙桂仙气得脸色通红,“简直不可理喻,老大他们不是我生的,我当妈的能害他们?那薛花花带领全家扫盲咋没人拦她呢,你说我头发长见识短,我看你的见识都跟你头发一样掉光了!”
    “反正我说不行就不行。”
    孙桂仙态度坚决,刘老头不肯退让,两口子说着说着又有打起来的趋势,其他人赶紧劝架,陆建国都开口表扬薛花花扫盲,扫盲绝对值得推崇,不过刘大他们是大人了,比起学习,更在意地里的庄稼,他们和孙桂仙商量,让她带着大宝二宝他们去孙家住,他们在家干活。
    比起扫盲,庄稼更重要,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哪儿有力气扫盲。
    孙子孙女学习读书刘老头不拦着,左右不让大人丢脸就成。孙桂仙再不满意也只能这样,通过这件事,她算是看清楚了,刘老头就是个冥顽不化的泥腿子,烂泥扶不上墙的那种,说再多都是浪费唇舌,等她扫盲成功,回来定要好好让他见识见识自己的厉害不可。
    翌日清晨,孙桂仙起了大早,两个儿媳妇以为她想早点出门,立马把睡得正香的孩子叫起来,赶在太阳升起前赶路才不会晒得中暑。
    可是孙桂仙磨磨蹭蹭老半天不知在忙些啥,太阳爬上山头了才叫着大宝二宝他们出门,出了门不急着往孙家村去,而是围着生产队转圈,背着小背篓,头抬得高高的,腰板挺得直直的,整个人容光焕发,和平时大相径庭。
    竹林里砍枯竹的社员以为她家有亲戚结婚啥的,问她走哪家亲戚。
    孙桂仙双手抄在身后,身姿凛凛,声音抑扬顿挫,“我侄女婿带领全家扫盲,我大哥邀请我们一块过去呢。”
    听听这话,多令人羡慕,她侄女婿是知青,全家人都跟着沾光。
    社员又问,“你也要扫盲了吗?”
    孙桂仙微微得意,就把孙永昌的话稍作改动说了遍,“我侄女婿是知青,以后要回城的,我大哥说为了不给他们丢脸,必须扫盲,能学多少算多少。”她有个知青的侄女婿,扫盲是提高自我思想觉悟,以后到城里走亲戚也抬得起头来,想到进城,孙桂仙更得意了。
    不消半个小时,生产队的人都听说了孙桂仙扫盲的事,比起扫盲的行为,大家更关心孙桂仙扫盲的原因,孙家人扫盲的理由说得过去,孙桂仙参与扫盲的理由就牵强了点,嫁出去的姑姑再丢脸也丢不到侄女婿头上吧,孙桂仙是不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我呸,也不瞅瞅自己什么德行,还扫盲?没开始呢就大张旗鼓弄得人尽皆知,不就是为了炫耀?我看她扫盲纯属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花花,你好好学,可不能让她比了下去。”刘云芳坐在灶台前,帮薛花花烧火,四头猪太能吃了,整整一锅猪食天天吃得干干净净,四头猪的墩头抵去年七头猪,要知道,还有五个月才过年呢。
    “我扫盲不是为了和她比,我跟老大他们比,外人我才懒得管。”薛花花对孙桂仙扫盲的事没啥感觉,生产队有煽风点火的声音,她并没放心上,倒是陆明文,以前为了学习就睡得晚,听说孙家人开始扫盲,他睡得更晚了,要不是她骂,估计不睡觉的学一晚。
    各有各的生活,太较真反而会迷失了方向,让学习变质。
    刘云芳往灶眼里添柴,“还是你看得开,以我说啊,她坚不坚持得下去不好说,估计要不了几天就自己回来了。”她天天来猪场转悠,薛花花她们学习的劲头她看在眼里,孙桂仙挣工分都没这份精气神,没有工分的学习可想而知。
    她掰着手指头数,五根手指头没数完呢,孙桂仙就带着孙子孙女回来了,离开时恨不得生产队放鞭炮为她送行,回来却静悄悄的没惊动任何人,如果不是她时刻留意着刘家的动静,有事没事去那边转悠,绝对不敢想象孙桂仙鸦雀无声的就回了生产队。
    以她对孙桂仙的了解,不该清风雅静地回来,除非孙家村发生了什么事,而且看孙桂仙消瘦拖沓偷偷摸摸的闪进自家院坝的背影就猜得到大概:孙桂仙在孙家村待不下去逼不得已回来的。
    抱着解惑的态度,她无比亢奋的去隔壁生产队串门了,谁家都有亲戚,亲戚又有各自的亲戚,哪个生产队发生点新鲜事口口相传得特别快,刘云芳都没来得及问孙家呢,人家知道她和孙桂仙是一个生产队的,主动把孙家的事儿说得清清楚楚。
    内容丰富,过程精彩,刘云芳听完整个人都是懵的,回到养猪场才回过神,捂着嘴,哈哈大笑,“花花,花花,和你说件事。”
    少有看她笑得幸灾乐祸,薛花花大致猜到是和孙桂仙有关。
    薛花花坐在灶房外,细细搅拌着桶里的猪食,猪食凉了喂猪吃容易生病,她都往水桶里添滚烫开水,搅拌搅拌喂猪不冷不热刚刚好,刘云芳凑过去,“哎哟妈呀笑死我了,孙桂仙脸盘可真大,说什么他大哥请她扫盲的,分明是自己脸皮厚硬贴上去的。”
    薛花花不知道孙家的事儿,这几天刘云芳常常在她耳朵边念孙桂仙咋还不回来,不会等到掰玉米棒子的时候才回来吧,那可太令人失望了……念得她都数着日子等孙桂仙回来看刘云芳会有啥反应。
    刘云芳往猪场跑得勤,受她们感染,从1数到49不是问题,孙桂仙走的那天刘云芳就给她数着了,到现在也就四天时间而已。
    陆德文他们正全神贯注的复习数学,一年级的课本学完了,不过很多知识需要巩固,薛花花的意思是巩固十天,考试后投入二年级课本的学习,听到刘云芳说的话,几兄弟好奇不已的抬头,陆明文最为直接,“刘三婶,咋回事啊?”
    刘云芳要的就是这句话,把凳子搬到陆明文旁边,一屁股坐下,双手在空中比划,开始了自己演说式的表演,“孙桂仙脸不红心不跳的说回孙家扫盲,你们猜咋的,第一天受不住就晕倒了……”
    孙桂仙那天走得晚,估计晒得有点中暑了,照理说吃了午饭睡一觉就能缓解过来,偏偏孙宝琴爱人赵武斌是个严厉的,扫盲期间要求大家尊称他为老师,他说什么大家做什么,要绝对服从他的安排,而他的安排里,除了学习没有安排任何休息时间,自然不存在午觉一说。
    孙桂仙坐了会儿不舒服,想进房间睡觉,被赵武斌痛骂了顿,孙桂仙面子上挂不住,怎么说她是长辈,赵武斌凭什么指着她鼻子骂,她气不过就顶嘴骂了回去,赵武斌不能容忍孙桂仙挑战他的权威,挥起手里的荆条就拍了孙桂仙两下。
    孙桂仙中暑不舒服,当场晕了过去。
    本来孙永昌媳妇当天就要把她送回来,看孙桂仙带了不少口粮,舍不得把粮食还给孙桂仙,就假仁假义地留孙桂仙住下,等身体好些了继续扫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