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3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防患于未然,先找薛花花支个招是正确的。
    “有啥好丢脸的?领导喜欢诚实稳重的同志,甭管领导问什么,你别噼里啪啦苍蝇点火炮似的报答案,放慢语速,吐字清晰的回答就对了。”薛花花弯着腰,抱起红薯藤翻个面,语调轻松道,“你是去接受表彰的,打起精神,展现出咱农民的精神面貌就好,别搞些花花绿绿博人眼球的。”
    她听孙桂仙说,陆建国为了县城的表彰大会,衣服都选了两三套了,怕穿得土里土气招人嫌弃,他也不想想,城里货物流通快,他再赶时髦都比不过人家,何必把自己弄得不三不四的?
    陆建国虚心接受建议,又和薛花花琢磨了番领导可能会问的问题,半个小时后,神清气爽回家准备去了。
    队上的人知道陆建国要去县城,羡慕得不得了,听说县城物件便宜,纷纷找陆建国帮忙捎东西,这家要买酱油,那家要买盐巴,都是生活必需品,丰谷乡供销社就能买,陆建国骂他们挑事,他到县城是做要紧事的,哪儿有心思逛?况且买东西得用背篓装吧,他如果背着背篓去,开会的时候杵在脚边多煞风景?
    对于社员们的要求,陆建国毫无意外全部推了,翌日清晨,甩着光手,和罗梦莹精神抖擞的去了公社。
    当然,去公社前,陆建国照旧先去猪场看两眼,遇到迷迷糊糊的陆德文从茅厕出来,陆建国四周望了望,小声问陆德文家里需要捎什么东西不,他拒绝了所有人,唯独愿意帮陆德文家捎东西,没办法,他能得先进生产队队上,多靠薛花花养猪的功劳,举手之劳,他还是愿意帮忙的。
    陆德文揉着眼,惺忪的望着精神矍铄的陆建国,茫然的摇头,昨晚轮到他和陆明文守夜,兄弟两磨磨蹭蹭到很晚在睡,这会儿压根没回过神来,回到灶房,他抵了抵睡得像死猪的陆明文,“二弟,起床了。”
    前几日帮陆明建房子,后又挖红薯,整个人累得不轻,见陆明文没动静,陆德文曲腿坐下,脑袋一歪就倒了下去,舒服的打了个哈欠,睁眼望着房梁的木头发呆。
    不知过了多久,外边传来朦胧的说话声,陆德文双腿一翘,顿时坐了起来,迷糊的脸瞬间恢复了清明,使劲推身边的陆明文,“明文,明文,赶紧的,妈来了,咱们还没背课文呢。”话未说完,只见身旁的陆明文跃然而起,晃着头,张嘴就开始: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双唇微张,口齿模糊,陆德文推推他,“先把床板收起来啊。”
    四头猪肥头大耳,陆建国安排队上的男同志轮流守夜,没有专门的房间,就编了两个床板子,上边垫些稻草,凉席一铺就睡觉,这个季节的天儿有点冷了,夜里兄弟两都是你抱着我抱着你取暖睡觉。
    陆明文垂眸扫了眼,摇摇头,渐渐清醒过来,两人合力把床板收起来,刚顺着墙壁放好,院坝里就响起稚嫩的读书声,“《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西西独有的开场方式,无论让他背什么古诗,他绝对以《静夜思》开场。
    薛花花抱着他,后边跟着大肚子的李雪梅,陆德文和陆明文嗫喏的喊了声妈,把陆建国来过的事儿说了,薛花花没有说什么,松开西西的手,走向猪圈,四头猪还睡着,肥厚的肚子上下起伏着,薛花花让陆德文他们洗把脸,休息会儿去地里干活。
    剩余的红薯挖回来,再把麦种撒下去,公家的活就算完成了。
    清晨的风凉爽得有点冷了,薛花花怕他们洗冷水感冒,热猪食前特意烧了点热水,陆德文和陆明文抱着西西坐在凳子上,问昨晚陆建勋和陆红英有没有学新内容,有没有比他们厉害,没办法,他们怕一个晚上不在家就让陆建勋和陆红英遥遥领先了,得向西西打探打探情况。
    得知两人只是复习以前的内容,陆德文和陆明文放了心,听到薛花花喊水热了,提着桶进去,抹了把脸就去地里干活了。
    建房子的缘故,陆德文累着了,薛花花让陆建国安排个挖红薯的活儿,不挑箩筐,陆德文和陆明文负责挖,陆建勋负责擦红薯的泥,擦干净扔箩筐等人来挑,三兄弟凑一堆,学习的氛围高涨,陆建勋不习惯陆德文问的问题,和陆德文吵了两架,陆德文深刻反思后,终于不再顺着他们的话往下接,只是考察的问题照样让人无语。
    比如陆建勋问大海的海怎么写,轮到陆德文他就问梅花的梅怎么写,有的读音不同,有的读音一模一样,陆明文问河水的河怎么写,陆德文顺口就问呵气的呵,弄得陆明文和陆建勋傻傻分不清楚,好多时候混淆不清,两人输了不服气,自然而然又得吵,且陆德文一张嘴对两张嘴,吵不赢就破罐子破摔,“读音相同的字那么多,当然要全部会写了,你们自己混淆怪谁?”
    气得陆明文和陆建勋咬牙不语,再回答陆德文的问题,不敢随心所欲的态度,几乎都在心里过两遍,确定是正确的才写出来,饶是如此,仍然有很多字搞混淆了。
    薛花花忙完猪场的事儿就去自留地挖红薯,每每听到三兄弟吵得面红耳赤,她就觉得头疼,和旁边的陆红英说,“德文和建勋以前每凑堆学习过吧?”要么是陆明文和陆建勋,要么是陆德文和陆明文,三兄弟扎堆学习的次数好像很少。
    “没,听二哥说大哥问问题不走心,估计惹毛四弟了。”陆红英把东东放倾斜的背篓里,握着树枝在地里默写课文,不太理解三人吵架的原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好断公道,默写完课文,她又把课后题翻出来练习,背篓里的东东要是哭闹,她就摇摇背篓,亦或者喊西西帮忙摇。
    天气凉爽,红薯地到处是干活的人,不像丰收紧赶慢赶抢时间,人们轻松多了,边干活边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秋收过后,好几家人要办喜事,女儿嫁出去,儿媳妇娶进门,到明年春种是最热闹的时候,这段时间,到处给人介绍对象的也挺多,尤其是队上适龄的女孩男孩,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
    陆明文自然没逃过人们的议论,家里条件好些了,该有很多人想给陆明文介绍对象才是,然而大家伙议论归议论,却不敢贸贸然开口问薛花花的意思,看薛花花全家扫盲的势头,简单点的人家恐怕入不了薛花花的眼,事情成了好说,事情不成丢不起这个脸。
    对陆明文,很多人持观望的态度。
    薛花花是不了解她们心思的,红薯好,一锄头挖下去成堆成堆的,块头还不小,薛花花估算着家里的粮食,琢磨着过两天起,家里早饭也生火算了,以前穷,所有人两顿饭,起床就干活,中午和晚上才有饭吃,二年级的课本快结束了,三年级开始,难度会越来越大,营养跟不上,脑子转不起来,容易累,农闲还好,农忙就有点吃力了。
    想到营养,薛花花心思动了动,搁下锄头,边跺着脚上的泥边往旁边红薯地走,刘云芳和李雪梅也在挖红薯,分了家,自留地也分了,刘云芳记挂李雪梅怀着身孕干不了活,就借锄头帮李雪梅挖红薯,老头子说分了家日子轻松,刘云芳半点感觉都没有,相反觉得操劳的事儿更多,怕大儿出不起孙子学费,三儿两个闺女还没儿子,四儿媳妇肚子还没动静,五儿媳妇怀着还没生,从早到晚,似乎有忙不完的事。
    见薛花花过来,她收起锄头,搓了搓手掌的老茧,“花花,啥事呢?”
    “三嫂子,你认识的人多,能不能帮忙问问谁家敷了小鸡小鸭,我想养只鸡和鸭。”养鸡养鸭有规定,不能养太多,否则是挖社会主义墙角,走资本主义做派,会被公社干部带去批。斗,她想的是过年把老母鸡杀了,再养两只鸡一只鸭。
    刘云芳蹙眉,“你家里不是有鸡吗?”养鸡鸭费事得很,人都吃不饱,哪儿有粮食养鸡,鸡养得不好,不下蛋,还不如不养呢。
    “对,这几天它不下蛋,瘦巴巴的,留到过年没啥肉,我正琢磨着杀了呢!”
    队上养鸡的人家不多,下蛋的鸡更不多,也是今年收成好,这几天好几户人家问鸡的事儿,她也让几个儿子养鸡,尤其是李雪梅,年后就要生了,不养鸡哪儿来的鸡蛋,没鸡蛋坐月子吃什么?
    “你问的正是时候,我也打听着呢,听说孙家村有人敷了十几只鸡,鸭子倒是没问过,过几天我帮你问问。”像抱养小鸡小鸭这种,不要钱,两个鸡蛋换只小鸡,刘云芳问薛花花家里有没有鸡蛋,借两个给李雪梅,等明年鸡下蛋了还给她。
    别看刘云芳骂李雪梅,该为她好的时候半点不含糊。
    地里的陆红英听到薛花花的话很是纳闷,家里的鸡还在下蛋,长得并不瘦,好端端的薛花花杀了它做什么?不过她不像陆德文他们,芝麻大点事就一惊一乍的,薛花花这么说自然有她的理由,她没拆薛花花的台,也没当着问,中午回家时,周围没人了才问薛花花,“妈,咱家的鸡好好的,杀了是不是可惜了?”
    队上好多人家的鸡都养两年了,庄稼不好都舍不得杀来吃,何况今年条件宽裕多的时候。
    薛花花抱着西西,声音有点轻,“鸡杀了给你们补补身体,暂时养着,等小鸡抱回来就杀。”家里的猪油上次考试吃完了,以后考试总得想方设法吃点有油水的东西才成,买猪油她手里没钱,可以找别人借钱先用着,她不想欠账,今年攒点钱不容易,能不花钱就尽量不花钱。
    杀鸡的事儿薛花花没瞒着陆德文他们,和陆红英的失落不同,三兄弟一蹦三尺,首先想到的是吃鸡肉,年后他们还没吃过肉呢,压根不记得肉的味道了,三兄弟站在鸡笼外,眼冒金光的望着鸡窝里下蛋的母鸡,在陆明文和陆建勋数哪块肉的味儿最好时,陆德文想的不同,“二弟啊,又快考试了吧,你说妈会不会让我写鸡字啊,我不会写呢。”
    这种话破坏气氛,却不是没有道理,月月考试都有陌生的题目,考鸡字的写法再正常不过了,陆建勋愣了一瞬,拔腿就冲进堂屋,“妈呢,妈呢……”
    喂西西喝水的薛花花差点没把碗摔了,抬起头,脸色阴森的怒瞪着陆建勋,“干啥啊,毛病改不过来是不是?”大惊小怪的,她骂多少次都听不进去,耳朵扇蚊子去了啊。
    陆建勋反应过来,讪讪的猫着腰,狗刨式的走到薛花花身侧,压着喉咙,轻言细语的问,“妈,鸡怎么写啊?”不仅要学鸡字的写法,鸭啊猪啊狗啊,通通都得学,免得到嘴的肉飞了。
    “我咋知道?”薛花花不知他抽什么疯,斜了他眼,喂西西喝了水,整理挖回来的红薯去了,粮食全堆在她房间,红薯也不例外,顺着大坛子,堆成了小山丘,没洗过的红薯存放得久,不怕坏掉,堆放整齐出来,不见三兄弟人影,她问赵彩芝,赵彩芝看向外边,“不太清楚,四弟好像很着急,急急忙忙就跑了,德文和二弟跟着追了出去。”
    “我看他们皮又痒了,不管他们,我们先吃饭。”陆红英煮的红薯稀饭,一人两碗,没等三人回家,吃完饭各自忙活去了,去猪场的路上也没遇见三人,薛花花没问,先去猪场喂猪,把红薯藤翻晒遍,又去自留地挖红薯。
    她到的时候,三兄弟已经在地里了,握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脸上很是兴奋,整个下午,三兄弟几乎没吵一句嘴,气氛相当的和谐,从语文到数学,再到语文,旁若无人的沉浸在学习中,惹得刘云芳羡慕,“花花啊,还是德文他们出息,我家几个臭小子,用鞭子抽都抽不动了。”
    她就说分了家儿子儿媳不会听她的话扫盲老头子还不信,现在看到了吧。
    “他们有啥出息?别给我惹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刘云芳觉得薛花花太谦虚了,三兄弟天天在地里干活,哪儿有时间惹事?薛花花想多了。
    其实薛花花心底也是如此认为的,三兄弟在她眼皮底下掀不起风浪来,以至于三人连续唧唧歪歪几天她都没过问,二年级的课本学完了统一考试,除了薛花花,全家起早贪黑的复习,天不亮就起床背课文,亮些了就做题,李雪梅准备了很多题,密密麻麻的写在纸上,几兄妹先抄题目,抄了再自己做,做完了互相交流正确答案,一题一题的讨论。
    通篇的题目做完时,刘云芳去了趟孙家村,提回来个笼子,里边有九只鸡一只鸭,薛花花两只鸡一只鸭,其余是生产队其他人的,小鸡抱回家放进笼子,薛花花就让陆德文把老母鸡杀了,留着免得落人话柄,况且快考试了,正好给大家打打牙祭。
    陆德文没杀过鸡,拎着扑腾乱跳的鸡不知怎么下手,陆建勋看不过去,夺过菜刀,拧住胳膊一刀就挥了下去,鸡血洒了一地,看得陆德文肉疼不已,鸡血能吃,白白的让陆建勋给浪费了。
    有肉加持,兄妹几人严正以待的考试,薛花花出的题,旁边围了很多看热闹的知青,陆明文和陆建勋吃过亏,无论如何不敢抬头和知青们对视,三兄弟心有底气,默契的选择从数学开始,几乎都会算,就比谁更认真仔细,做完数学题,三兄弟才转去做语文,待看到写词语的题目下有鸡鸭的拼音,三兄弟捂着嘴狂笑不止,真的是猜中了,吃鸡的日子会考鸡的写法,三兄弟轻车熟路的在括号内写上答案……
    这次考试,出人意料的三兄弟并列第一,双百分,打分的是知青,和薛花花说的时候薛花花不相信,特意检查了遍,鸡鸭二字,三兄弟写得非常熟练,要不是陪着他们学习的,薛花花会以为李雪梅教过这两个字。
    见三人神采飞扬的昂着头,眉梢尽是得瑟,一副‘你快问你快问’的急切神色,薛花花抽了抽嘴角,配合的问道,“你们怎么学会的?”
    “问知青房的啊,吃鸡的日子能不会写鸡呢?”要知道,他们午饭没吃就跑知青房问字去了,本来要问李雪梅的,怕李雪梅和他妈通气不考这个,三兄弟特意多走几步问的知青,不只鸡鸭,猪啊,狗啊,猫啊,他们都会写,可惜只考了鸡鸭。
    陆建勋为自己的小聪明乐得不行,薛花花哭笑不得的拍向他膀子,“既然这么能,写个吃字吧,吃鸡的日子怎么能不写吃呢?”
    第三十七章  极品婆婆
    陆建勋愣了两秒,脸上的得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贻怠尽,吃鸡的吃,他不会啊,转头看向同样脸色不好的陆德文与陆明文,勉强的掀了掀嘴唇,“还要写吃吗?”
    薛花花翻了个白眼,一副‘你以为’的神色,陆建勋强颜欢笑的挤出个笑容,手局促的摩挲着树枝,讪讪的问薛花花,“吃鸡的吃是吃饭的吃吗?”
    “你说呢?”薛花花竖着眉,不冷不热的反问。
    陆建勋不吭声了,默默地挪到就近的知青身边,自以为掩饰得很好的碰了碰对方胳膊,歪着头,嘴皮子动也不动地问,“吃鸡的吃怎么写?”
    知青撇嘴,考试的时候想方设法给他们说答案,三兄弟像见鬼似的头都抬,时不时还向灶房的薛花花告状说他们影响考试,此刻逼急了懂得求助了?不好意思,他们不说了。
    磨磨叽叽没问到人,陆建勋假笑了两声,“妈,好像还没学呢,明天问问雪梅嫂子。”
    薛花花懒得和他磨嘴皮子,让他们把地扫了,过会儿准备吃饭。
    半只鸡,薛花花炖了锅汤,鸡皮撕下来熬油,舀干净油后将就着油锅炒鸡肝鸡肠,大火炒的菜香味扑鼻,全家都站灶台边往锅里看,烟雾萦绕,几人目不转睛的盯着锅里的肉,熏得眼泪直流,炒完菜,薛花花舀了两碗鸡汤让给李雪梅和罗梦莹送去,陆德文和陆建勋积极的揽下跑腿的活儿,端着碗,兄弟两口水快掉碗里去了,薛花花看着就觉得丢脸,让赵彩芝和陆红英走一趟。
    陆建勋眼珠子溜了溜,屁颠屁颠跟在陆红英身后,“三姐,三姐,你到知青房问问吃饭的吃怎么写啊!”
    陆红英端着碗,不敢走太快,闻言眼皮都没抬一下,陆建勋不依不饶跟着,“三姐,三姐,我和你说话你听见了吗?”
    “听到了,怎么写以后总会学的,着急干什么,难道你想和我一起?”陆红英停下脚步,抬眉扫了陆建勋眼,陆建勋赶紧后退两步,“当然不是了。”锅里煮着鸡汤,要不是想问吃字的写法,谁愿意离开啊?
    怕陆红英拽他,陆建勋抬脚使劲跑,跑到灶房外,回眸冲陆红英背影喊,“三姐,记住了啊。”
    鸡汤炖了两小时,鸡肉烂在汤里,薛花花煮了锅白米饭,考得好的三兄弟两碗米饭,其余人一碗,汤汁浇在米饭上非常下饭,配上酸菜炒的鸡肝鸡肠,胃口更是大增,咕噜咕噜几下两碗饭就吃得干干净净,便是西西都吃了整整半碗米饭,吃饱了就窝薛花花怀里,舒服的抚摸着肚子。
    这习惯和陆德文他们学的,甭管什么时候,三兄弟吃饱了就爱摸肚子,发出满足的喟叹,活像几十年没吃过饱饭似的。
    汤泡饭好吃,薛花花以为几兄弟会往死里撑,谁知全部人吃掉她分的食物后就坐凳子上不动了,陆德文把奖励的鸡蛋装进衣兜,拿筷子拨着碗里的鸡肉,想吃又舍不得吃的表情,薛花花无语,“想吃就赶紧的,锅里还有汤和米饭,老二,你去灶房把锅提过来,分着吃了。”
    难得打牙祭,薛花花煮饭多煮了点米,三兄弟是吃饱了,陆红英和赵彩芝估计还能吃点,待陆明文把锅端进堂屋,薛花花拿着勺子给他们添饭,赵彩芝按住碗,“妈,我吃饱了,剩下的留着明天吃吧。”
    她和陆红英尖尖的斗碗米饭,撑得肚子有点难受了。
    按照她以前的饭量,再吃两碗都不是问题,如今胃口小了,真吃不了那么多。
    薛花花转向陆德文,三兄弟也纷纷摇头,“妈,不吃了,再吃肚子都撑破了。”
    今年来,头次吃得这么撑,不像往常的野菜稀饭混着,这顿全是米饭和肉,兄弟三人吃得心满意足,人要懂得知足,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剩下的鸡汤米饭留着明个儿还能吃呢,细水长流才是永久之道。
    陆德文慢悠悠把碗里的鸡骨头啃了,像嚼口香糖似的留了块小骨头在嘴里打转,看得薛花花嘴角微抽,就没见过比陆德文更丢脸的,她怼道,“鸡骨头好吃就给咽了,多少岁的人了,吃东西跟两岁孩子似的包在嘴里好玩呢。”
    咕噜声,陆德文果真把鸡骨头吞了,薛花花扬手就给他一巴掌,“你还能再丢脸点吗?”
    陆德文委屈,他没想吞,听到薛花花骂下意识的吞咽了两下,谁知骨头顺着就进肚子里?
    不想和他多说,薛花花把西西给陆红英抱着,起身收拾碗筷,米饭和鸡汤留在锅里,明天中午把米汤倒进去,混着米饭煮鸡汤饭,剩下的半只鸡,薛花花抹了盐,用绳子系在灶台上,烟熏着不容易坏,下个月薛花花忙完了才回堂屋,几兄妹正蘸水写字,看陆建勋专注的神色就猜得到他写的什么字,吃货的吃呗。
    今晚无星无月,屋里黑漆漆的,薛花花说起件事儿来,“二年级的课本完成,接下来是三年级,你们看过小学课本,三年级的语文有拼音注释,四年级就全部是汉字,所以三年级的学习至关重要,不吃早饭的话营养跟不上,以后咱们开早饭,你们觉得咋样?”
    多吃顿饭谁会拒绝啊,陆德文狂点头,“好,听妈的,妈说什么就是什么。”
    陆明文和陆建勋同样附和,只赵彩芝流露出担心来,“妈,咱的粮食够吃吗?”家里的情况赵彩芝明白,今年的粮食确实比往年多,可一天三顿的话,她怕到头来粮食接不上,得到处借粮。
    “够吃的,你们踏踏实实干活,咱不愁没粮食,德文能挑粪了,建勋也挣工分,咱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薛花花眼里透着自信的光芒,“你们看今年,咱奋起直追不是比去年强多了吗?”去年哪儿吃顿过饱饭?别说饱饭,半饱都是不可能的。
    “彩芝,妈说的对,我们不偷懒不愁没粮食吃。”陆德文算过今年的工分,他是家里工分最高的,不比干了整年的三级劳动力少,要不是上半年受伤耽误了,工分还能再多点,根据今年的情况来看,明年绝对比今年好,不用担心粮食的事儿。
    陆明文和陆建勋精神奕奕的接话,“对,不偷懒就有饭吃。”
    回想近半年来的努力,以及秋收后分到的粮食,他们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去年这会儿,他们浑浑噩噩的连明天啥样子都不敢想,哪儿有现在的精气神,别说明年,用不了两年,他们家就会成为生产队的劳强户,不用偷偷摸摸去山上掏鸟蛋,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天天都有饭吃。
    兀自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中,屋里一时陷入了沉默。
    突然,外边传来悉悉索索的动静,声音轻,维持十几秒就没了,但对秋收后的人们来说,这点风吹草动足够他们辨别发生了何事,尤其前几天隔壁生产队有户人家的粮食被偷了,弄得所有生产队的人心惶惶,不敢往死里睡,辛辛苦苦才得来的粮食,小偷不费吹灰之力就偷走了,换谁谁想得开?
    因此听到外边的声儿,大家脑子里同时冒出两个字:小偷。
    太猖狂,他们还没睡呢小偷就敢堂而皇之的上门,等他们睡着了还不得在家横着走?陆德文心里怕得厉害,挪着屁股往薛花花跟前凑,小声喊,“妈,咋办,都说小偷有同伙,他们瞄上咱家了,咋个整啊。”
    粮食都堆在薛花花房间,灶房的小坛子里有点米和玉米糊糊……不对,还有没吃完的米饭,半只鸡,陆德文慌了,“妈……”
    “闭嘴。”薛花花最不耐烦他们遇事就慌张的性格,压着嗓子呵斥了句,转而吩咐陆建勋把墙边的扁担和插门的棍子拿过来,哑声交代,“待会我大吼声你们就冲出去,敢偷到我家,怕是不想活了。”隔壁生产队有人遭偷后,队上的人自我安慰小偷不敢进村,村里住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她,任何小偷上门都是找死。
    没想到小偷别的地儿不去,好死不死的找到她家来,薛花花紧了紧拳头,叮嘱陆红英,“你和彩芝抱着孩子别动,待会安全了我叫你们。”
    队上应付小偷的办法大多是闹出动静迫使小偷自己离开,薛花花却不准备咳嗽两声就过了,听说有个村子的人全是小偷,农忙在地里干活,农闲就四处转悠偷东西,甭管是不是一伙人,不让他们忌惮以后还会来,不如杀鸡儆猴,震慑住那群人。
    好在薛花花多留了个心眼,怕谁家的猫猫狗狗跑进灶房偷肉吃,出门时她把灶房的门锁住了,否则鸡肉恐怕已经让小偷偷走了。
    墙边靠着五根扁担,三根是赵家人送的,陆建勋蹑手蹑脚的摸扁担,生怕弄出点声响把小偷吓走了,大气都不敢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