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5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可以说啊,他以后的政绩全靠仁安村生产队的养猪场了……不对,全靠薛花花养猪的技术了。
    队长们再次表示膜拜,而且听干部们的口气,似乎很关注仁安村的情况,看来啊,人家把猪养得好的确费了很多心血,他们回到生产队,再次就猪场的活计重新分配,割猪草的事情由猪场干活的人自己完成。
    这么一来,又要干活又要养猪,铁打的身体都禁不住折腾了,当初挤得头破血流的进猪场就是看猪场的活轻松,工分好挣,突然要扫盲要割猪草,哪儿还愿意待在猪场,好些人找队长要求换个工作,猪场的活不要了。
    把队长们给气的,难怪猪长不好,冲着她们知难而退的性格,猪能受到感化才是有鬼了,又去生产队找人,其他社员们听说要干活要学习,没人愿意进猪场,无论队长们如何威逼利诱都不行,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只得把自家人安排进去,本以为有自己压着不会出问题,结果问题更大,猪场吵完了回家吵,抱怨他不懂体谅,好端端的扫什么盲,又不是人人都是读书的料,读书是要看天赋的,没有天赋的人,怎么努力都没用。
    事已至此,队长们便不抱啥希望了,像往年养猪,能养多肥算多肥。
    消息传到仁安村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是冬天了,罗梦莹在暑假,陆德文他们的数学和地理学完了高二课程,而高三课程,罗梦莹说等她明年暑假的时候回生产队再说,陆德文他们的语文和历史落下很多,李雪梅天天给他们讲课。
    学习的地点在猪场,薛花花要去猪场干活,走得早,恰逢下雪了,西西和东东要跟着她出门,薛花花没办法,只得把他们带上,陆德文他们在家看会儿书,估计着时间自己去猪场,少了罗梦莹,猪场又进了两个女知青,是社员们投票进猪场的,刘群英和张雯雯,两人干活还算勤快,偶尔拎不清事做,孙桂仙会在旁边提醒她们,进猪场后没出过什么差错。
    天空飘着雪花,纷纷扬扬的洒在薛花花脸上,西西提着小篮子,走在最前边,东东揉着惺忪的眼,张嘴舔空中的雪吃,薛花花擦了擦他脸上的雪花,“冷不?”
    “不冷,好吃,奶奶也吃。”
    “奶奶不吃。”薛花花抱着西西,到猪场时,陆建国站在猪圈外,望着圆滚滚的几头猪,笑得花枝乱颤,听到脚步声,他转头,笑得两排牙齿在光线昏暗的猪场亮了起来,“花花啊,昨天去县城回来得晚,你要的本子和笔我给你买回来了,对了,罗知青来信了,我一并给你带过来了。”
    罗梦莹八月份离开的生产队,走之前把带来的书啊笔啊全给了薛花花,工分也转到了薛花花的名下,送罗梦莹她们离开生产队的时候,孙桂仙还抹了两把泪,劝薛花花把罗梦莹收作儿媳妇,这么好的女孩,提着灯笼都找不到啊。
    陆建国也有心撮合陆明文和罗梦莹,私底下问过罗梦莹的意思,她似乎对陆明文没有意思,陆建国觉得还是陆明文离婚的事情影响大,要是没离过婚,以陆明文的性格,多少人抢着要啊,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抢着要,只是她们和罗梦莹比,差远了。
    要不是自家几个儿子结了婚,他非厚着脸皮撮合他们和罗梦莹不可。
    薛花花放下东东,“好呢,次次都麻烦你,我都不知道说啥感谢的话了。”
    陆建国摆手,“咱两说什么感谢的话啊,你的名字城里人都在说呢,我昨天进城遇到县里领导,特意把我叫到边上问猪场的情况,听他们的意思,明年好像要给咱多分配几头猪,真要那样,猪场还得扩建呢。”
    受领导器重是好事,然而养猪是要粮食的,七头猪对生产队来说不算负担,然而再多几头,农忙再遇着今年的情况就麻烦了,他有点拿不定主意,“花花啊,你说再养几头猪咱忙得过来吗?”别到时候猪养得不好,多的都亏了。
    “看天气吧,天气要是好,养十多头都没问题,天气不好,几头猪都难。”薛花花看檐廊上放着小背篓,问陆建国,“里边全是我的东西?”
    “对啊,罗知青给你邮寄了东西,沉甸甸的,估计是书,你拆开看看。”陆建国走向檐廊,看孙桂仙哈欠连天的从外边进来,打了声招呼,“咋滴了,你大哥大嫂还赖在你家啊。”不知是不是雨水多的缘故,好多生产队的水稻长了虫,根部开始坏,他们生产队也是如此,不过庆幸的是,他们生产队的水稻黄得早,他叫几个有经验的老把式天天守着稻田,发现哪儿水稻长虫立马叫人把稻穗割了,稻谷没咋遭殃。
    其他生产队晚熟的水稻就惨了,好几个生产队的公粮都比去年减少了一半。
    忘记说了,他是今年先进生产队的队长,公社干部奖励的两个搪瓷缸,搪瓷缸多了,他都没最初捧着搪瓷缸的兴奋了,就两喝水的杯子,没什么好炫耀的,用久了还掉漆,哎,难过。
    扯远了,继续说孙永昌家里的事儿,孙家村生产队庄稼不好,分到的粮食没去年多,而孙永昌家里挣工分的少,分到的粮食更少,他到处借粮食借不到,索性又把主意打到孙桂仙身上,带着媳妇上门借粮食,来了就不走了,他媳妇也是个厚颜无耻的,住在人家家里半点不见外,跟在自己家里自在,气得孙桂仙跟她吵架,怎么吵人家就是不走,孙桂仙又不敢动手打架,她大哥大嫂就想机会赖在家里呢,她要动手,两口子还不得借此赖上她们?
    孙桂仙头都大了,“队长啊,你是队长这件事你不能不管啊,世界上脸皮怎么有这么厚的人,我又不是他儿子闺女,我有大家子人要养呢,早先他来借粮食,老头子看他们可怜也借了,还说不让他们还,他们咋这样啊。”
    兄妹的情分,被孙永昌两口子的所作所为全耗光了,让孙桂仙气愤的是,孙家还屯着有粮食呢,孙永昌两口子做什么赖在她家啊。
    陆建国皱眉,“这种事我出面恐怕不好,他们走亲戚,我如果插手的话会落下话柄,你家老头子咋说的?”
    “还能咋说,打呗……”老头子本就不喜欢孙永昌两口子,被孙永昌这么闹,更加讨厌了,要不是她拦着,老头子早就动手了,哪儿会等到现在。
    “打不行,如果伤着他们,更是要赖在你们头上,要真想把他们撵走,不是没有办法。”陆建国心思动了动,瞄了眼拆包装的薛花花,“花花啊,你也来听听,听听我的办法好不好。”
    办法很简单,等两口子睡着了抬着手脚把他们扔出村,此后刘家人关在家里不出门,连续几天孙永昌见不到人就没辙了。
    孙桂仙拍手,“这个办法管用,但我要来干活啊,关了门我咋出来?”
    “你把口粮带上,就在猪场的锅里煮来吃,晚上和守夜的人将就几晚上就行了。”陆建国问停下动作听他说话的薛花花,“花花,你觉得咋样?”
    薛花花沉吟,“可以试试,不过要我说啊,孙桂仙真不想跟他们来往的话就断绝关系吧,所谓救急不救穷,他儿子女儿都不管,你嫁出去几十年的妹子能帮到他多少?人要是勤快的,绝对饿不死。”孙永昌不是懒惰问题,是人品有问题,赵武斌去农场后,孙永昌不懂反省自己,还盼着日后能跟赵武斌进城享福,时不时的往农场寄吃的,要不然家里咋会穷成这样呢,都是把吃的给女婿的原因。
    孙桂仙叹气,“我也想啊,两口子现在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要断绝关系,恐怕人家不认啊。”孙永昌就是认定她有粮食,巴不得多从她手里弄点粮食,哪儿会断绝关系,此刻想想,两个侄子跟孙永昌断绝关系真的是太明智的选择了,否则现在被烦的就是孙成功他们了。
    薛花花想说实在不行就提刀干一架,大不了赔点粮食,以后让他们不敢再来家里,又怕薛花花真听她的话打人没控制好力道,想了想,以后再说吧。
    她继续拆罗梦莹的包裹,出乎意料的不是书,而是三包糖和肉干,说是用自己的肉票买的,点名给西西东东还有小明的,孙桂仙看得双眼发亮,“哎呀呀,罗知青还真是个好人了,走了这么久都还惦记着三个孩子呢,西西他们的眼泪没白流啊。”
    罗梦莹走的那天晴空万里,西西他们送罗梦莹出村,三个娃儿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尤其是东东,抱着罗梦莹的腿不撒手,嚷着要跟罗梦莹一块走,无论薛花花怎么用力都拉不开他,最后没办法,硬是让陆德文三兄弟抱着他送罗梦莹去县城才好了。
    在生产队是好了,然而到了县城车站又开始哭,不知道的人以为罗梦莹是她亲妈呢,弄得车站的人员出来询问发生何事,担心是男人拐卖孩子的,弄得陆德文好一通解释,罗梦莹依依不舍的上车,坐在位置上朝东东挥手,哭得比东东还厉害。
    “哎,大宝他们跟罗知青就没这么好的关系。”孙桂仙略有遗憾,尤其看到罗梦莹还给西西和东东准备了两套衣服,更是羡慕了,“罗知青多好的姑娘啊,咱生产队咋就没小伙子追求她呢?”
    说到底,还是队上的人觉得自卑,高攀不起罗梦莹,甭管嘴巴里说着怎么鄙视城里人,心头还是盼着能进城的。
    “花花啊……”
    薛花花知道她又要老生常谈了,及时打断她,“好了好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明文对象的事儿你就别提了,不管是谁,暂时都不考虑。”陆明文摇摆不定的性格,真不适合处对象,况且结婚的话要分心,会耽误很多学习,以后再说吧。
    谈及陆明文,灶房煮猪食的两个女知青脸不由自主的红了,好在没人发现她们的异样。
    “要说啊,明文的事情早处理了有好处,你们没看见天天来猪场转悠的姑娘啊,天寒地冻的,也不怕感冒了,现在的年轻人,胆子越来越大了,哪儿像我们那时候,我年轻的时候,挑着箩筐走在路上迎面过来个姑娘都会脸红,低着头不敢张望,生怕地里干活的人笑话。”陆建国回忆自己年轻的时候,和女孩子对视眼就脸红心跳,哪儿敢说话?不像现在的年轻人,自己追上门抢人,阵仗恐怖得呀……
    薛花花拿着衣服给西西比划了下,看东东撕糖的包装,及时制止他,“等小明弟弟来了一起吃,东东和哥哥学习去。”
    西西学习的态度很端正,薛花花给他规定了任务,每天都会完成,倒是东东,学习吊儿郎当的,静下心学习的时候比谁都乖,要蹦哒起来,闹得人想打他顿好的。
    西西拿出篮子里的木头片,木头片用水洗过,写上去的是很多陌生的字,不过标注了拼音,西西指着拼音,小大人似的教东东念,东东斜着眼,瞟着背篓里的糖,心不在焉跟着西西念,看得孙桂仙好笑不已,“东东就是个人精,花花,拆开给他吃个吧,不然静不下心来。”
    第五十五章  极品婆婆
    东东手舞足蹈的站起身,薛花花冲他摇头,“不行,先跟着哥哥学习,等小明弟弟来一块吃。”
    东东满怀希冀的看向孙桂仙,孙桂仙无奈摊手,“你奶奶说的,我也没办法,跟着哥哥学习吧,糖我给你守着,不让耗子偷。”孙桂仙作势把糖搁在桌上,东东舔了舔嘴唇,乖乖的坐下跟着西西念书,看薛花花没把糖拿出来,童声童气的说道,“孙奶奶守着,不让耗子偷。”
    孙桂仙失笑,拍了拍背篓,“好,孙奶奶守着。”
    东东会数数,会背古诗,不过许多话说不明白,不认识他的人压根听不明白他在念什么,然而猪场的人对他极为熟悉了,听他口齿不清的背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纷纷为他拍手鼓掌,“东东厉害。”
    没多久,李雪梅背着小明来了,见到西西和东东,小明表现得特别兴奋,在李雪梅后背上东摇西晃,蹬着腿要下地,害得李雪梅差点摔跤,反手在他屁股上拍了两下,“老实点,如果不听话,我把你送回家挨着你爸去。”
    庄稼地的事情忙完了,陆明在家编箩筐和背篓,小明不喜欢关在家里,早早的就醒了,嚷着要去猪场玩,天下雪,李雪梅怕他感冒不想带他,结果走的时候小明抱着她的腿不肯送,遇着刘云芳过来喊她,见小明这样,当即叫李雪梅把小明带上,丢在檐廊上跟西西学字,学的字越多,以后才越有出息。
    李雪梅没办法才背着他来的。
    全神贯注认字的东东听到小明喊哥哥,乐得眼睛柔成了汪水,指着背篓喊,“糖,小明吃糖,罗孃孃买的。”生产队上,小孩喊高一辈分没有结婚的女孩都喊孃孃,结婚后,跟着夫家关系喊婶子或者婶婶,东东丢了手里的木头片,兴冲冲拉过背篓,弯腰就往里边伸,薛花花拉住他,“和哥哥认字,认五个字了才能吃。”
    贪吃是小孩子的通病,薛花花不想顺着他,把他推到西西面前,“西西,教弟弟认字,认五个汉字才能吃糖。”
    东东心慌得不行,扁着嘴巴就欲嚎啕大哭,薛花花不为所动,“不认字不能吃糖,待会哥哥先学会就把糖给哥哥吃。”
    西西拉了拉东东小手,专门挑了几个看上去简单的字教东东认,东东擦了擦眼角的泪,循规蹈矩坐下,小明下地后,也跟着要拿背篓里的糖,李雪梅提着他坐在东东身边,“认字,认了字才能吃,西西哥哥和东东哥哥都是这么做的。”
    小明咧着嘴巴要哭,身子后仰,躺在地上就打滚,把刘云芳给心疼的,“他才多大点,想吃给他吃就是了,吃了再学多好。”刘云芳意有责备的意思,抱起小明拍着他后背不住的哄,“小明想吃糖啊,行,明天奶奶就去公社买啊,小明要吃多少?”
    她并不清楚背篓里的糖是罗梦莹送的,以为薛花花托陆建国买的,不好拿薛花花的糖,朝陆建国道,“明天去公社不,去的话帮忙买两包糖回来。”看包装,是薄荷糖,长条长条的,一包大概有二十根,薛花花家是队上的劳强户了,不差这点钱,想着她和老头子过得不差,买包糖没问题。
    陆建国摇头,看小明张开手指,眼睛通过手指缝隙瞄自己,陆建国好笑,“不去,这几天都不去,等公社要开会的时候再说吧,李云芳,不是我说,孩子不能惯,你觉得为他好,以后他长大你就知道厉害了。”
    十个娃儿,八个德行不好全是家里给惯的,尤其女孩多男孩少的家庭,养出来的男孩比女孩还娇贵,堂堂男子汉,性格柔弱不说,还担不起责任,遇着事就只想躲避,他当生产队队长以来,看见的例子不在少数,不说远的,就说陆永树,活着的时候多风光啊,家里就他个男孩,爷爷奶奶娇惯,爸爸妈妈宠着,什么活全给姐姐妹妹看,结婚后有个薛花花任劳任怨的媳妇,更是不管柴米油盐怎么来的,顿顿有饭吃就行。
    后来又怎么样了嘛?饥荒刚开始就熬不住了,瘦得厉害,甚至想跳河自杀。
    不是他说什么,熬过大饥荒活下来的人们,多数是以前就经历过风浪的,过过苦日子,求生欲强烈,懂得以什么样的心态度过大饥荒,啃树皮,吃泥巴,什么苦都难不住他们,看刘云芳不以为然,陆建国又说,“你活着的时候能对他好,你死后呢?”
    小孩子,要教他们怎么吃苦,随后才是享福。
    这点薛花花就做得很好,从不娇生惯养西西和东东,西西的礼貌是整个生产队的人都夸奖的,逢人就喊,说话不怯场,还懂帮忙照顾弟弟,这种人,长大了才是有出息的。
    “我死后把房子钱留给他娶媳妇不行啊,我说队长,你不帮忙就算了,用不着说话呛我吧。”刘云芳哪儿舍得乖孙将来吃苦,她都想好了,以后死了,把现在的房子留给小明,手里的钱财全交给李雪梅,叫她将来给小明娶个好点的媳妇。
    陆建国嗤鼻,“陆明爸会同意?你啊,真要为小明好就好好教他怎么做人,无论富贵或者贫穷,性格是好的,就有女孩肯嫁给他,你别因为自己私心闹得陆明跟几个哥哥撕破脸。”刘云芳偏袒小孙子的事儿惹得其余几个儿媳不怎么痛快,这种现象很常见不假,然而该有的面子功夫还是要做全,老人死后,剩下的房子粮食钱财都是由几个儿子分的,哪儿有全给小儿子的。
    刘云芳没有说话,抱着小明轻轻摇摆,“小明先和东东哥哥认字啊,奶去灶房煮猪食,待会给你弄烤红薯吃。”
    见她听进去了,陆建国松了口气,清官难断家务事,有的事情不归他队长管,不过善意的提醒两句罢了,何况陆明几个哥哥都是好的,对刘云芳两口子也孝顺,刘云芳多多少少该顾及他们的感情才是,人与人的感情都是相互的,父母也是如此。
    这种道理,他以前看不明白,总觉得把儿女抚养成人他们孝顺自己是应该的,去县城的次数多了,见的世面广了,他才悟出些以前不懂的道理来,就说县里的有钱人家,他们教育孩子是很严格的,礼仪礼貌都很好,是其他孩子比不上的。
    见小明擦干泪,规规矩矩挨着东东坐下,欣慰道,“小明啊,好好跟着你东东哥哥读书,以后啊,肯定有出息。”
    不是说三岁看八十吗,他觉得三个娃儿将来会有大作为,尤其是西西,做事严谨认真,态度端正,长大了了不得啊。
    小明撅着嘴,不高兴的双手环胸,陆建国咧着嘴大笑,转头和薛花花说起猪的事情来,听县里领导的意思,腊月初二把猪拖到县里,生产队留一头,公社留一头,其余的全拖到县里,县里领导要安排运送到市里,仁安村生产队养猪的名声很响亮,市里领导大多等着呢。
    “腊月是不是晚了点,我记得去年是冬月中旬拖走的吧。”
    陆建国挑眉,“县里领导心眼多着呢,整个丰谷乡公社,咱生产队是最后交猪的,领导说冬月底县城就安排杀猪卖猪肉,未免咱生产队的猪肉跟其他混淆,分开处理。”说到底,就是怕太多人哄抢猪肉,有些领导速度慢最后买不到,先将其他生产队的猪杀了,县里急着灌香肠做腊肉的人们等不及会买,轮到卖他们生产队的猪肉时,好多人的肉票都用光了,猪肉自然而然就到领导们手里了。
    孙桂仙诧异,“咱生产队的猪红到这种程度了啊,领导人都耍心机了。”
    陆建国回以个‘你以为’的神情,脸上满是自豪,“咱生产队在领导心里是有排名的,好货沉底,懂不?”他在领导们眼中的地位都不一样了,无论办什么事,他自我介绍过后,无论多严肃的领导脸上就会露出丝温和来,他厉害着呢。
    有些话他就不和孙桂仙说了,反正说了也没用,要不是他年纪大,去县里做个领导都是可能的。
    “懂,咋不懂,队长不是忘记我在扫盲吧?”孙桂仙说话底气比以前足多了,怎么说养猪的功劳都有她的份儿,加之扫盲,信心大增,跟外村人说话的调调都变高昂了很多,尤其在她大嫂面前,以往是她舔着笑巴结她,如今反过来了,她大嫂低声下气和她说话她都不带搭理的那种。
    “那公社的猪啥时候交?”薛花花又问,她还想着早点交猪好休息呢,这么来看,又得等到腊月了。
    “冬月下旬吧,我再问问。”
    陆建国在猪场闲聊了会儿,等陆德文他们来学习他就走了,免得不小心说话打扰到他们。
    陆德文他们的目标是要把高二的课程全部学完,而数学和地理,天天复习练题即可,几兄妹来,猪场热闹了很多,李雪梅在外边教课,薛花花和刘云芳她们在灶房弄猪食,热气腾腾的房间萦绕着烟雾,与外边冰冻的天儿形成鲜明的对比。
    东东总算认识五个汉字了,嚷着吃糖,薛花花给他们每人拿了长条,又让他们分给其他人,而陆建国的那份,他离开前薛花花已经给他了,倒是不用考虑,三个孩子捏着糖,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小明看薛花花手里有很多,接过手就用牙齿快速的嚼,嚼完了又朝薛花花伸手要,薛花花摇头,说明天吃,她把罗梦莹寄来的东西和李雪梅说了,糖和肉干共六包,拆了包糖和肉干所有人尝个新鲜,剩余的薛花花给李雪梅另拿了包糖和肉干。
    小明不喜欢肉干的味道,嚷着吃糖,刘云芳把手里的糖给他,他三五下咽进肚子又问薛花花要,拉着刘云芳的手朝薛花花方向伸,刘云芳心里隐隐不太舒服的,糖和肉干六包,每个娃儿两包没什么问题,然而罗梦莹只给西西和东东寄了衣服,凭什么没有小明的啊,看小明喜欢吃糖,她厚着脸皮道,“花花,把你手里拆过的糖给小明吧,至于拆开过的肉干就给西西和东东,没拆的咱们两家各拿两包,怎么样?”
    薛花花笑着道,“好啊,正好西西和东东喜欢吃肉干。”
    薛花花没往心里去,灶房其他人表情就有点微妙了,不说罗梦莹关系跟薛花花更好,单凭三包糖和三包肉干,显而易见是三个娃一人两包的,刘云芳活了大半辈子不可能不知道,既然知道还问薛花花要,人品就有点问题了。
    小明拿过糖,乐呵的往嘴里送,刘云芳也不阻止他,半包糖,硬是让他一会儿就吃了个干净,反观西西兄弟两就老实多了,吃完手里的糖,挨个舔完手指,衣兜里的肉干也不吃了,心满意足出去玩木头片,便是爱闹的东东都没问小明吃糖,看得孙桂仙稀奇,“花花,你的两个孙子不得了啊。”
    “跟他们老子学的,好东西舍不得吃完。”陆德文考好了鸡蛋都要搁衣兜里留到第二天,小家伙见样学样学会了呗。
    孙桂仙拍了拍自己衣兜,她的糖掰成了两截,短的自己吃,长的装着回家给大宝他们,生怕糖不小心掉出来,时不时的要检查在不在,旁边的刘云芳给给小明擦嘴,吃完糖还想吃的小明把魔爪伸向了未拆封过的糖,刘云芳说什么都不肯,“吃多了牙痛,明天吃啊,奶奶给你留着。”
    孙桂仙撇嘴,“他要吃你就给他吃嘛,吃完了没得吃他就不哭闹了。”刚刚那半包糖明明是西西兄弟两的,刘云芳好意思要过来给小明吃,这会儿突然舍不得了……还真是吃别人的不饱肚子呢。
    刘云芳听不出孙桂仙的阴阳怪气,她指着外边玩木头片的西西和东东,“出去玩,和东东哥哥们一起啊,糖明天吃,奶奶给你留着。”
    小明在原地又蹦又跳,双腿弯曲,倒在地上就打滚,刘云芳朝外边喊,“西西啊,西西啊,进来牵小明出去玩啊。”
    西西咚咚咚跑了进来,小明不听话,嚎得厉害,檐廊上的李雪梅忍不住了,挥着手里的荆条威胁道,“是不是要打滚,信不信我的条条来了啊。”
    “快点快点,你妈的条条来了。”刘云芳抱起地上的小明,拍了拍他身上的灰尘,叫西西牵着他出去,小明望向外边,见李雪梅瞪着他才消停了,不情不愿的跟着西西出门,孙桂仙好笑,“关键时刻,还是亲妈的话管用,刘云芳啊,不是我说你,小明太惯着要不得。”
    刘云芳自顾自的干活,“我才不惯着他呢,有他妈和他爸在,我当奶奶的说了不算。”
    就刘云芳而言,她不觉得自己惯小明,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又听不懂话,总不能像撵猪去角落拉屎那样教娃儿吧,再不懂事的娃儿,等结了婚当了爸就懂事了,这么安慰自己,刘云芳又好受了点。
    孙桂仙才不信她的话呢,不过不是她家的事儿她管不着,她愁自己家里的烂摊子呢,她决定像陆建国说的做,中午回家后拉着刘老头进屋说了陆建国的办法,得到刘老头同意后,孙桂仙从家里舀了点粮食出来,准备在猪场讲究几晚上,守夜的人有男有女,没什么不好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