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5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你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你们学完高中课程有什么规划没?”
    这个问题就有点难了,规划,能有什么规划?
    三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回答,刘书记皱眉,“你们不会没想好将来要干什么吧,以你们的文化,去小学教书绰绰有余了,你们没想过?”刘书记只是举个例子,三兄弟听了急忙摇头,“没有,教书的话胜任不了,还是种地吧,种地踏实些。”
    能在公社小学教书的老师都是家里有关系的人,他们不想和那种人打交道,听陆建国说啊,公社小学的老师竞争可激烈了,好多人睁着眼逮老师们的错处呢,他们可不想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种庄稼,还是种庄稼好。
    “没出息。”刘书记哼了哼,“既是种庄稼,扫盲干什么?”虽然他在农场,但城里是有点关系的,想着三兄弟要是有野心的话,他收他们做徒弟,想办法弄他们进城不是太大的问题,却不想三兄弟胸无抱负,只爱一亩三分地的生活。
    “扫盲和种庄稼不冲突啊,我妈说了,聪明人做什么都能成功,别以为种庄稼是简单的事情,里边门道多得很,就说粮食产量吧,人人都想有饭吃,粮食能增产,但人人都不想粮食怎么增产,总把粮食的好坏归结于天气原因,我妈说了,天气是影响产量,然而还有其他原因,领导不是说知青下乡会在农村大有作为吗,领导人的出发点就是希望知青们能凭借自己所学的知识找到增加粮食产量的办法,和生产队有经验的庄稼汉子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为所有人都能吃饱饭想主意……”陆建勋对薛花花可不是盲目崇拜,薛花花的话有道理着呢。
    这种说法刘书记还是头次听说,“种庄稼不就是看天吃饭吗?”老祖宗都这么说的,他活了几十岁,从来只听说过这个说法。
    陆建勋摇头,“当然不只是看天了,还得看种子,看粪肥,方方面面的原因都会影响粮食产量的,就拿我们生产队来说吧,这两年的粮食收成都不错,就是因为我妈会养猪,粪肥多,灌溉次数多了庄稼当然就长得好,还有煮饭烧的灰,撒土里会改善土壤肥沃程度,土壤肥了,庄稼也会长得好的。”
    关于种庄稼,他妈举了很多例子,他妈说,哪怕他们觉得难于上青天,可是在不知名的角落里,已经有人默默在研究粮食增产的方法了,世界上聪明人很多,只是大部分人在挑战面前选择了放弃,剩下小部分人坚持不懈的探索,寻找办法。
    再平平无奇的行业,一旦做好了,就是其他人学习的榜样。
    “你妈还真是个厉害的。”这种话分明是忽悠人吧,粮食增产真有说的那么简单,世界上就不会有饿肚子的人了,别说农村,城里饿肚子的都不在少数,花钱买不到粮食的都有,薛花花想的太容易了。
    “我妈不厉害谁厉害?县里领导来生产队都会夸奖我妈呢。”说起这个,陆建勋是满满的自豪。
    刘书记被他脸上的自豪闪了神,转头望向李老爷子,“领导人号召知青下乡的原因是为粮食增产?”真是无知者幸福。
    “薛花花同志说是就是吧,无论怎么样,人总要活在希望中。”哪怕他见多识广也挑不出陆建勋话里的毛病,谁要能想到粮食增产的办法,解决全中国人口的饥饿问题,那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人,他由衷希望陆建勋他们能想到解决全国人民饥饿的法子。
    “其实,种庄稼也不错,心情好,做什么事都是一样的。”到他这把年纪,没什么比心情好重要了。
    第五十八章  极品婆婆
    李老爷子抿着唇笑了笑,陆建勋深以为然的点头,像他们这种人,祖祖辈辈就是跟庄稼打交道的,不种庄稼心里反倒不踏实。
    没多久,张顺他们做完了题目,得知三兄弟的成绩,几人瞠目,不敢相信三兄弟能考满分,焦急地翻开三兄弟的试卷检查,卷面脏兮兮的,墨渍哪儿都有,认真看答题的步骤和答案,确实找不出什么毛病,过程和细节写得清清楚楚,没有任何省略的步骤,陆建勋挨着张顺,笑得有点不好意思,“张顺同志,是不是写的字很丑啊?”
    “不丑。”
    “不可能。”他粗略的瞄了几眼张顺他们的试卷,卷面干净整洁,写的字比课本上的还好看,他举手在空中刷刷刷比划了几下字给张顺看,问张顺,“你们写的字咋这么好看啊?”
    “从七岁就开始写字了。”张顺低着头,认真望着自己不会做的两道题,陆建勋和陆德文陆明文的算法不同,步骤更为简略,令人茅塞顿开,仿佛这道题是再简单不过的题目了,他咋就没写对,瞬间懊恼不已,“建勋同志,你咋想到这么做的啊?”
    陆建勋凑过去看了眼,并未觉得有什么,“看见题目就想到了,咋的了?”陆建勋做作业从没想过为什么这么做,就他而言,答题是争分夺秒的抢时间,哪儿有空想其他的,提笔直接写就对了,至于知识点,全是学过的,融会贯通就能找到突破的办法。
    “没什么。”张顺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的聪明是天生的,哪怕他从七岁就上学读书接受教育,成绩比不上陆建勋就是比不上。
    不一会儿,所有人的分数都出来了,毫无意外,三兄弟是成绩最好的,几位老爷子大肆褒奖了番三兄弟,夸得三兄弟面露忐忑,惴惴不安,总觉得有什么陷阱等着他们似的,尤其陆德文,他的感觉非常强烈,以他懵题的经验来看,绝对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果不其然,轮番赞美后,刘书记转移了话题,问他,“你们的历史地理学得好,想不想学习其他课程?”
    猝不及防的话题惊得陆明文和陆建勋愣在当场,陆德文心有准备,忙不迭表明自己看法,“不用不用,我妈说了,通过扫盲考试就算取得成功,用不着学习其他。”对刘书记嘴里其他课程,陆德文条件反射的想到罗梦莹掉粪坑的俄语书,外国人的语言,学起来会要他老命的,况且学会了也没地方说,总不能堆着帮大爷们唧唧歪歪说俄语吧,会被人笑掉大牙的。
    陆明文和陆建勋反应过来,也纷纷摇头表示拒绝。
    高中课程就够折腾的,多添门课程就多门考试,达不到70分的话会扣钱,踏踏实实学薛花花规定的课程就好,何必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呢。
    人要懂得知足,目前的情况他们很满意了。
    “人生要有目标,你们是读书的好料子,止步于文科的话可惜了,要我说啊,挑理科的课程学,学完了再学两门外语……”
    陆德文脸上的笑僵硬得不行,“不用了吧,我们还是以种庄稼为主,这几年耽误很多活儿,往后得努力补回来才行。”要不是他们扫盲开销大,家里早攒好多钱了,眼看着高中课程剩下两本了,他才不想继续下苦功夫。
    扫盲听着简单,操作起来不容易,最近两年,他们都是起早贪黑的干活学习,很多时候睡着了嘴巴里还嘟哝着课文,做梦都是在考试,有机会脱离这种状态他高兴还来不及,可不想倒退回去。
    总而言之,三兄弟对新课程极为排斥,说什么都不想再学习。
    这话让张老头略有遗憾,他以前是搞科研的,主要接触物理方面的知识,以三兄弟的聪明,学物理的话会有很大的天赋,没准将来能为国家做出点贡献,然而三兄弟拒绝到这个份儿上,他不好死缠着不放,叹气道,“你们不学物理的话可惜了。”
    陆德文讪讪笑了笑,物理是什么,他听都没听过。
    随着陆明他们的到来,院子里很是热闹,吃了午饭聊会儿天差不多都傍晚了,陆明洗了碗筷赶紧张罗晚饭,陆德文他们帮他的忙,宁肯在灶房打转也不想和几位老人聊天,什么前线打仗武器装备落后会吃亏,国家缺少那方面的人才,该多派人出国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尽是他们不太懂的话题,陆建勋问陆明,“以前你来老爷子也聊这些吗?”
    离他的生活好像太遥远了,听得他打瞌睡,比上历史课还无聊。
    陆明手里挥着铲子,热中午的冷菜,回道,“以前爷爷不爱聊这个,约莫看到你们激起了心底的热情吧。”院子里从没像今天热闹过,以前来都是死气沉沉的,大人小孩话不多,回家就关门闭户,说话压着嗓子,不像生产队,人人都扯着大嗓门吆喝,老远都听得见,比起生产队的喧闹,农场静悄悄的,人走路都没脚步声的那种。
    说实话,他不太习惯,还是觉得生产队的气氛更舒服。
    陆建勋低头看脚上的草鞋,纳闷,“还有这种说法?”
    陆明嗯了声,翻炒几下锅里的冷菜,随后铲进碗里,又把另外一碗冷菜倒进锅里翻炒,滋滋滋的声响充斥着整个灶房。
    几位老人兴致很高,饭桌上挨着挨着传酒喝,斗碗装的酒,喝一口传给旁边人,轮到陆德文,他想也没想的传下去,陆明文传给陆建勋,陆建勋传给陆明,李老爷子费解,“你们不喝酒?专门留着招待你们的,尝口吧。”
    “李爷爷,你们喝,我们吃饭就是了。”他们不爱喝酒,薛花花也不让,家里本就穷,要是再沾酒变成酒鬼,家里更揭不开锅了。
    李老爷子皱了皱眉,“咋了,是不是你妈不让喝,没关系,今天心情好,喝两口不碍事的。”也就晚上才敢肆无忌惮的喝两口,白天哪儿敢喝,得保持清醒的干活呢。
    “对啊,我妈不让,酒是老人家喝的,我妈说了,轮到我们当爷爷才能喝酒。”陆建勋在旁边插话,“酒贵得很,年纪轻轻沉迷烟酒会把家里吃穷的。”他们给陆明几兄弟建房子的时候薛花花就耳提面命警告过了,饭桌上不准喝酒,别人递烟也不准接,烟酒那玩意,能不沾就别沾,否则以后会后悔的。
    陆明清楚三兄弟的情况,他抿了小口把酒碗递给张老头,“爷爷,你别劝了,他们真不喝酒,我搬家的时候请他们喝他们都没喝。”
    李老爷子有点诧异,农场旁边有个生产队,偶尔会串串门,就他所知,生产队的人办红白喜事,离不开的就是酒以及下酒菜,无论年轻人还是老人,饭桌上就爱喝两口,为什么男女分开坐,就是为了男人们好喝酒。
    三兄弟滴酒不沾,倒是出乎李老爷子的意料,他看三人说起薛花花脸上满是自豪,以他们的年纪,少有崇拜爹妈的,他像他们这种年纪,最爱跟家里人顶嘴了,一时生出些感慨,“你妈给你们兴的规矩倒是多,听你妈的话是对的。”
    陆建勋毫不犹豫的点头,他妈是为他们好,家里好不容易攒点粮食,真要拿去换酒喝的话,用不着多久,就和赵家差不多穷了,粮食不够吃,整天靠坑蒙拐骗过日子,整个生产队就没有不讨厌赵家的,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赵家人则是见缝插针,能骗两个人绝对不骗一个人。
    饭桌上,李老爷子再次考验三兄弟的功课,然而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问他们对时事政治,国家局势的看法,三兄弟支支吾吾老半天才憋出句几个词,磕磕巴巴没有自己的观点,李老爷子皱眉,“除了读书,你们还要扩展视野有自己主张……”
    “除了学习就是种地,没咋了解过外边世界,李爷爷,你问的咱听都没听说过……”顶多了解以前打仗的情形,还是听生产队的老人说的,而国家局势如何他们真不太了解,军队,政府,单位,都是陌生的词汇。
    “外边的情况也要多了解了解,对你们将来有好处。”他始终觉得,国家要想发展,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没准哪一天,三兄弟学的知识就派上用场了,那时候不懂局势的话,会碰很多钉子的,“国家正在起步阶段,眼光要放长远些,如果哪天国家需要你们,你们总要走出去的。”
    陆德文郑重其事的点头,“好。”
    李老爷子和他们讲了许多自己知道的国家大事,从紧张的国际关系到国内□□炼钢活动,李老爷子半是感慨半是叹息,陆德文三兄弟听得津津有味,他们在生产队,从来是队长说什么他们做什么,压根没有过多了解干部领导的方针政策,猛地听李老爷子说起,几人似乎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缠着李老爷子问东问西,直到半夜都舍不得去睡觉……
    李老爷子耐心好,三兄弟问什么他答什么,说话幽默风趣,惹得三兄弟大笑不止,说到几个著名的战役,三兄弟热血沸腾,咬牙切齿骂鬼子不是人,陆建勋摩拳擦掌的要去参军。
    漆黑的房间里,李老爷子的声音透着多年不曾有过的激动,“你们心怀爱国热忱,要是参军的话,不久的将来定会大有作为,雪梅爸爸年轻的时候也想参军,我始终反对,甚至还送他出国,后来想想,当年要是顺了他的意思,他便不会遭遇那些不高兴的事儿……”以致于最后连命都没了。
    回想儿子儿媳死的场面,李老爷子面露悲恸,无数的黑夜里,他想到儿子满怀热忱欲参军的表情就愧疚不已……
    “军队制度严明,以你们的背景,努力拼搏几年,往上爬机会还是有的。”他是真希望三兄弟能参军,留在生产队,只会渐渐消磨掉心中的热情和希望,年轻人,机会还有很多,不该止步不前,“你们相信,你为国家做了什么,国家会回馈你们什么,你们付出的汗水热血,有朝一日都会有回报。”
    这句话,是他年轻时自己父亲说过的话,他也教育过自己儿子,随着儿子儿媳去世,他自责过,对国家绝望过,埋怨过,时隔多年,他在三兄弟身上又看到充满干劲往前冲的精神,突然就想起这句话来。
    “军队训练会累吗,如果不过关是不是没饭吃啊……”陆建勋关心这个话题。
    李老爷子回过神,忍俊不禁,“不会,比在生产队干活轻松多了,周围都是你的战友,你们相互鼓励相互督促,非常好玩。”
    陆建勋松了口气,有饭吃比什么都强,他抵了抵陆明文,后者开口,“打仗的时候不会开枪怎么办?”
    “军队有专门的人会教你们如何开枪,两次就学会了。”李老爷子大致明白三兄弟担心的是什么,专门挑好听的话说,从军队的衣服到食堂,讲得仔仔细细,他由衷的希望三个人出去看看外边的世界,开拓视野,对自己人生有帮助,以三兄弟的心性,不该拘束在生产队。
    不得不说,陆建勋的确心动了,哪个男人不希望保家卫国?他憧憬李老爷子说的报效国家,去前线打仗的生活,回到生产队后,当兵的欲望更加强烈,再听生产队的老人聊红军和日本鬼子打仗的事情,他身临其境似的,晚上做梦尽是和鬼子斗智斗勇的事情,连续多日后,他抑制不住内心的蠢蠢欲动,和薛花花如实说了自己的想法。
    “妈,听说军人有补助,军队管吃住,我要是当兵的话,每个月都给你拿钱回来,你想买啥就买啥……”李老爷子说过,军队的条件比红军长征好多了,有专门的食堂,每年还发衣服和鞋子,努力升上去的话,穿军靴都是可能的,比生产队的情况好多了,最最重要的是,他们三兄弟如果去当兵的话,家里就少三张嘴吃饭,能节省下来很多粮食,他觉得当兵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了。
    私底下他和陆明文商量过了,要去的话他们兄弟两一块去,有时间的话还能互相学习,争取把高三的课程学完,以免过年回家被陆红英赶超了。
    见薛花花目不转睛望着自己,陆建勋顿了顿,继续道,“妈,你放心,哪怕去了军队我们也会继续学习的,过年回家你出题考我们,要是不行,你直接把试卷寄到军队来,我和二哥做了题后给你寄回来。”他清楚薛花花的底线在哪儿,什么事情都比不过扫盲重要,他要不把事情表达清楚,没准薛花花以为他是偷懒躲到军队去的。
    薛花花在清扫房间,马上过年了,里里外外都要打扫干净,陆德文将扫把绑在竹竿上扫房梁和墙上的灰尘,她则清扫房间里的柜子,闻言,她定定地注视陆建勋几秒,从农场回来后,陆建勋的心就有点飘了,有事没事爱问陆建国打仗的事情,还问许多关于参军的细节,她用脚趾想都想得到他心里想什么。
    “你为什么想参军?”薛花花语气缓和,因为寒冷而略有僵硬的面部表情渐渐放松下来。
    见状,陆建勋觉得有戏,认真道,“我想守卫我们的国家,为国家做贡献,李老爷子说,像我们这种年纪正是奋斗的好时候,恰好前线需要人,我们该挺身而出好才是,李老爷子说了,以我们三兄弟的聪明,走出生产队会有大作为的……”
    薛花花抿唇笑了,反问陆建勋,“以你们三兄弟的聪明?说这种话你不觉得脸红啊?”
    陆建勋羞赧,“额,我们在农场考试考得最好,李老爷子夸我们能干来着,妈,你觉得当兵怎么样?”
    薛花花实话实说,“军人守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你真要去当兵妈不反对。”
    听到这,陆建勋一阵狂喜,谁知薛花花话锋一转,“但是,你还是好好想想,年底若还想参军,明年就去。”无论如何,薛花花都要守着他们完成高三的课程,以后是当兵还是参加高考可以慢慢商量,“今年的任务是高三课程,有什么心思都往后压压。”
    究竟是逞一时冲动还是心有坚持,一年的时间够他们思考了。
    得了赞同的陆建勋狂喜不已,“好呢,明年,明年我就当兵去。”想象自己穿上军装雄赳赳气昂昂回生产队的情形,陆建勋笑得花枝乱颤,急忙去隔壁房间找陆明文说明情况,“二哥,二哥,妈答应我们当兵了,今年把高三课程学完,明年春天就去。”
    擦柜子的陆明文愣了愣,“真的?那我也去。”
    因为想早日完成高三的课程,兄弟两格外认真,李雪梅不在,他们自己看书做题,罗梦莹留下的作业,农场早先寄来的试卷,几兄妹完全没有因为过年就懈怠,相反越发用功,相较陆建勋和陆明文对当兵高涨的态度,陆德文则较为冷淡,上了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情势,他宁肯平平安安的待在生产队干活,周周吃鸡蛋打牙祭的生活他就满足了,不想那种轰轰烈烈的生活。
    对此,陆建勋鄙视不已,“大哥,你是男子汉,家里的顶梁柱,性格咋这么懦弱,你没听李老爷子说啊,咱去了军队肯定会受到领导重视,要知道,咱也算高中文化了,军队像咱这种文化程度的人会有优待的,咱三兄弟作伴多好?”
    无论陆建勋怎么解释,陆德文就是不想去当兵,他反驳陆建勋,“我性格像咱爸,胆小,之前刘华仙带人上门就把我吓得到处跑,要是跟敌人打仗,我估计只有乖乖送人头的份儿,当兵我是坚决不去的,再说了,我们要是都走了,家里没个男人,有人欺负咱妈怎么办?”说完,他似乎意识到哪儿不对劲,薛花花是什么人?从来只有她欺负别人没有别人欺负她的份儿,想到此,他立马改了说法,“咱妈要是不舒服,咱们都不在她身边怎么办,还有三妹,到年纪她要结婚嫁人,咱当哥哥的总要在她背后撑腰,我想好了,就在家里,哪儿也不去。”
    他始终觉得李老爷子怂恿他们参军不是啥好事,否则咋不推荐陆明去?不过这种想法不好和陆建勋说,否则陆建勋会以为他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反正无论如何,他是不会去的。
    “你说的也是。”陆建勋想了想陆德文话里的意思,家里没个男人的确不好,别以为薛花花现在厉害,以后老了走不动了怎么办?陆红英要嫁人,夫家若知道她娘家没兄弟,欺负她怎么办,陆建勋叹了口气,“成,你就在家守着吧,我每个月会寄钱回来的。”
    本以为有陆明文作伴,谁知陆明文听了陆德文的说法后也打退堂鼓了,试想,他进县里都惶惶不安,真要去陌生的军队,恐怕更适应不了,陆明文思考再三,打消了当兵的念头,他没有陆建勋的胆量和勇气,去军队就是拖后腿的事情,与其那样,不如不去呢。
    他和陆建勋说明原因,气得陆建勋跺脚,“有我罩着你怕什么,谁敢欺负你我保证替你收拾他,再说了,妈都不反对,你就不能胆子大点,你和大哥咋都是这个德行啊。”
    陆明文嘿嘿笑,“我和大哥像咱爸,你和三妹像咱妈,不一样,建勋,你真想去就去吧,二哥答应你,无论你啥时候回家都有粮食吃。”
    陆建勋翻了个白眼,气冲冲回房间生闷气去了,因为陆明文不肯陪他,陆建勋好多天没和陆明文说话,薛花花看在眼里,并没从中调解,倒是有天赵家人上门,陆建勋叫陆明文赶紧回家喊薛花花,兄弟两才打破了僵持。
    陆建勋对赵家人印象不好,哪怕他没去赵家村但听了太多赵家人的事情了,赵家人在他眼里就是骗子,专门骗粮食的,大年初二陆德文和赵彩芝背了粮食回去,才两天时间,全家拖家带口的都来了,想着他们饭量,陆建勋就不待见他们,要不是知青房的人见过赵家人进来知会他们,赵家人没准就悄无声息跑去他们家了,家里就薛花花和两个孩子在,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如果动起手来,他妈吃亏了怎么办。
    陆德文收起桌上的课本和笔,匆匆忙和知青房的人道别,“上午估计学不了了,我们先回去,争取下午再来啊。”
    知青房有两个女知青是高中学历的,昨天从城里回来后主动提出给他们讲课,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薛花花让他们今天到知青房学习,过两天李雪梅就回来了,到时候再去陆明家,陆德文没料到,刚到知青房才两小时呢,赵家人就偷偷摸摸进村了。
    刘萌萌站在外边檐廊上,斜着眼睛看向桌前坐着的两个女知青,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别以为她看不出两人的目的,是想巴结好几兄妹下半年回城念大学呢,陆家在生产队地位高,巴结好几兄妹就是巴结好薛花花,而薛花花在陆建国面前说得上话,薛花花要推荐她们的话,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妥妥的到手了。
    回趟家脑筋就转过弯了,肯定是家里人给出的主意。她哼了哼,转头望向风风火火跑出去的陆明文,眼里鄙夷更甚。
    陆明文在岔口遇到赵家人,赵东良见过陆明文两三次,没什么印象,听赵成刚喊明文他才想起眼前的男人是他女婿的弟弟,脸上堆着笑打招呼,“明文哪,你是从知青房出来啊,听说你们是文化人了,文化人和文化人才聊得到一块哪……”
    陆明文皮笑肉不笑的打量他们两眼,除了罗秀凤背着个小背篓,全家人都打空手来的,陆明文心底的戒备放松了些,“赵叔,你们咋过来了?”以往两家是不怎么走动的,即使走动也是赵家人过来要粮,猛地赵家人全部过来,陆明文觉得不是什么好事。
    “好久没见过西西奶奶了,想着难得过年时间多,找她说会话,她在家吧?”说话的是罗秀凤,她年纪比薛花花大几岁,不过看上去比薛花花要显年轻,薛花花操劳的事情多,看上去非常显老,也就近两年在养猪场才轻松点,然而还是显老。
    一对比,陆明文心里就不是滋味了,他妈累死累活的干,饭却舍不得吃,哪怕大年三十吃顿好的,肉都是夹给他们吃,自己碗里只有一小片,哪儿像罗秀凤过得好。
    “在家忙呢,我先回去跟我妈妈说说啊。”说着,他拔腿就往家跑。
    路面堆积了薄薄的雪,有点打滑,正月初几是走亲戚串门的日子,家家户户的院坝里都坐着人,陆明文顾不得和他们打招呼,埋着头风风火火跑回了家,哪怕过年,薛花花也是不得清闲的,她忙着搓草绳,虽然不让他们搓,她自己却是搓的,陆明文走进院坝,跺了跺脚上的雪泥,“妈,大嫂娘家人来了,你快把你房间的门关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