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8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八十五章  极品婆婆
    初来乍到,看啥都和生产队的不同,陆明文这走走那摸摸,便是脚下的石头路都觉得稀罕。
    单元楼还住着其他房间拼床的考生,晚来找不到地儿住的甚至愿花钱住楼梯口,陆明文回来时,楼梯口坐着好几个男同志了,都是陌生面孔,陆明文多盯着看了两眼,手紧紧捂着胸口藏钱的位置,生怕他们是小偷劫匪,奔着他衣兜里的钱来的。
    脚刚踩上楼梯,跟吓怕胆似的往楼上跑,嘴里大喊给自己壮胆,声音惊恐,客厅里看书陆红英推开门,不耐烦,“喊啥喊,找不到路啊。”
    房间的灯亮出来,陆明文才算吃了定心丸,见客厅里有其他知青,他停下脚步,拍了拍胸脯慢悠悠走过去,打量着房间里的人问陆红英,“他们咋也在?”
    陆红英拉他进屋,随手关了门,“周围的旅馆都住满了,他们没地去,跟咱凑合着住几天。”客厅里还有五六个知青,都是队上的,挤最后趟车进的城,像他们围着考场找了几条街都没找着住处,赵彩芝趴在窗户边看他们经过,就把他们喊上来了。
    两间床她们是不会分出去的,只把客厅给他们。
    都在畅想后天的考试,大群人围着烧水的炉子坐在地上,问彼此复习得怎么样了,又说自己的情况云云,陆明文弯腿正欲坐下,见陆红英在边上注视着,急忙伸手给她让了位置,自己跑到陆德文身后坐着了。
    周知青下乡好几年了,想当初,陆德文他们用烧焦的炭在院坝考试,他还给他们说过答案,不曾想有朝一日陆德文他们会和他参加高考,他忍不住问陆德文,“看你们很早就抓紧复习了,是不是早知道国家会恢复高考啊。”薛花花和罗梦莹关系不错,提前从罗梦莹嘴里知道点什么也正常。
    陆德文摆手,“我妈哪儿知道啊,这事还是我跟我妈说的呢。”陆明文接过话。
    “那你们前段时间那么努力复习,好多知青们说你们提前知道消息呢。”
    这事起因别人不清楚,陆明文和陆德文还不了解?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多用心复习还能干啥啊,陆明文叹了口气,“我家啥情况你们也见着了的,前段时间玩间谍游戏玩得太膨胀了,我妈气得给我们安排了好多学习。”陆明文可没说假话,高考报名后,薛花花严格制定了复习计划,每天24小时,除了睡觉的5小时,干活的10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复习,就说家里的煤油,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都已用完了,期间薛花花还到处去生产队借了很多呢。
    薛花花眼里揉不得沙子是众所周知的,知青们笑了笑,思索道,“想想婶子带你们扫盲挺明智的,婶子不对你们凶,还不知你们在干啥呢。”
    几兄弟的觉悟是从扫盲开始的,扫了盲,学了知识,整个人的气质看上去都不一样了,以前看陆德文长得颓废沧桑,好吃懒做,现在再看,顺眼多了,至于陆明文和陆建勋就更不用多说,提到陆建勋,知青们好奇的他过得怎么样了,陆明文老实回答,“在军队好着呢,工资啥的都寄回来我妈存着了,我们高考报名的钱还是他给的呢。”
    这几年家里条件好,钱是没存多少的,即使有,也大部分是陆建勋和陆红英的,报名前他妈就说了,哪怕陆建勋不在,他们也不能忘记他,报名学费算建勋的,将来建勋要是遇着啥困难了,他们要竭尽所能的帮他,一家人,互帮互助才会过得越来越好。
    “听说部队的兵工团有女兵,建勋同志有没有在部队谈个对象啥的?”
    “没,四弟说了,他的心思都在守卫国家上,不谈儿女感情,高考报名前我妈专门写信问他要不要给他报个名考个大学啥的他都没精力呢,他升班长了,事情多,除了部队哪儿都不去。”在外边逛了半个多小时,陆明文冷得不行,说来也怪,他们离开生产队都在下雪了,城里多多少少会堆些才是,但大街小巷干干净净的,别说雪了,连滴水都没有,陆明文把自己的手伸进陆德文后背取暖,陆德文甩了甩胳膊,陆明文贴得更紧,继续说陆建勋的事,“四弟的生活比咱精彩多了,打仗知道吧,我四弟也上过战场了,还活捉了几个敌人呢。”
    “建勋同志在队长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就说每年爬树摘酸枣,那么高的树,除了他谁敢爬啊……”
    “那是,我们家胆子大的都像我妈。”陆明文毫不谦虚的应承,看炉子里的水沸腾了,忙喊着口渴要喝水,陆红英瞪他,“喊,你继续喊,看看是不是你喊水就会自己跑到你嘴里去。”
    陆明文还是挺怕陆红英的,闻言,站起身,自己去背篓翻搪瓷缸去了,出门前,薛花花给装了4个搪瓷缸,让她们吃饭的时候用,都在陆明背篓里装着的,他不会用炉子,还是李雪梅帮他装的水,知青们也喊口渴了,将就陆明文的搪瓷缸用,无色无味的白开水,传来传去像传酒似的。
    在场的就有个知青有手表,坐了天车,好多人想早点睡了,陆明文他们回到房间,点着灯,翻起以前的试题来,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薛花花千叮咛万嘱咐,到了城里要看书,别像脱缰的野马四处乱窜,考试,考试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天,客厅里的人还在睡觉,陆德文和陆明文又起床看书了,外边雾蒙蒙的,街上也没什么人,陆德文和陆明文看得眼睛发胀才停下准备休息会儿,打开门出去,打地铺的知青们正整理被褥,房东人好,半夜抱了好几床薄被子来,男知青抱成团,女知青抱成团,旁边炉子烧着水,倒没觉得有多冷。
    周知青问他们要不要去外边吃早饭,吃了在城里逛逛,下午回来看书,陆明文摇头,“我妈做了馒头,我们吃馒头就行了。”出去吃饭多贵啊,他们没那个条件,况且,薛花花不止准备了馒头,还做了包子,肉馅的,可好吃了,房东有锅,蒸热就行了,他怕知青们盯上包子,他没多说。
    他们不去,知青们套上棉袄就出去了,陆明文关好门,敲陆红英她们的门,喊她们出来吃早饭,吃了在客厅看书,遇到疑惑的地方大家讨论讨论,进城前的晚上,薛花花让他们凭直觉圈了些重点出来,看看哪些重点容易考,昨晚他看书时,总觉得有几个重点漏下了,又圈了几个,陆德文也是。
    陆明的背篓里装的都是吃的,天冷,食物不易坏,薛花花做了三十多个包子馒头,还有十多个煮好的鸡蛋,这是以为他们住旅馆准备的,要知道是这么个地方,就带些米和肉自己弄饭吃了。
    陆红英她们刚出来,就听见外边有人敲门,是陆明的声音,陆明文这才想起天蒙蒙亮陆明就起床出去了,也不怕走丢被人卖了,他赶紧上前开门,只看陆明提着两个布袋子,脸上布满了霜,头发都打湿了,陆明文往他身后看了看,“你去哪儿了,市里大,别走丢了。”
    陆明笑眯眯进门,拉开布袋子给陆明文看,“我弄了点米和面回来,咱就在这煮来吃。”陆德文和陆明文要看书,知青们又在睡觉,他怕影响人打算去外边待会儿,到楼下时看到两个中年男人嘀嘀咕咕的往外走,偷偷摸摸的看上很可疑,他跟着走了两步,两人回头看见他,朝他招手,“你也是想去黑市逛吧,走走走,赶紧的,早去早回。”
    他才知道不用粮票也能买到米,但不得不说,市里的物价太贵了,两个男人买了5个鸡蛋,花了8毛钱,搁生产队,都能买10个,15个了。
    他带的钱不多,只买了点米和面,盐巴和猪油都没敢买,实在是太贵了。
    看到面,陆明文顿时双眼放光,回头看陆红英,生怕外边人听到了,捂着嘴兴奋地说,“咱有面条吃了。”
    没有调料,想来想去,他们决定把包子的馅儿掏出来拌着面条吃,薛花花做的包子皮薄馅儿多,拌面不是问题,当然,面是要留着考试那三天吃的,他们还是先吃馒头和鸡蛋。
    因为这个,陆明文和陆德文又激动了会儿,对考试的恐惧消散了很多,肉拌面有多好吃没吃过的人是不知道的,他妈煮的面,他们能吃三斗碗,没觉得撑的。
    早饭他们只吃了馒头,吃完就在客厅看书了,凭借直觉,陆明文分享了自己圈的重点,还说了自己的理由,高考报名分理科和文科,文理考试的科目也不同,几人没学过政治,化学,两相比较,都选择了文科,背的东西突击起来容易多了,而运用公式则难得多。
    陆德文也圈了几个,圈完后再复习其他,不知为何,觉得每个都是重点,每个知识都会考到,半天的时间,兄弟两快把看过的知识全圈成重点了,陆红英懒得搭理他们,“就按以前的节奏复习,别圈啥重点了,照你们这么下去,考不考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两会成神经病。”
    天黑了知青们才回来,兴奋地说起外边好玩的事儿,陆德文和陆明文被勾起了兴趣,尤其听他们说去国营饭店吃的午饭,有红烧肉,有水煮鱼,两人口水掉了一地,陆红英觉得丢脸,叫赵彩芝和李雪梅回房间复习,别和他们磨时间。
    “据说来市里考试的有几千人,国营饭店里满是人,我们去的早排队都排了一个多小时呢,对了,我们还遇见刘萌萌她们了,她们住在谁的亲戚家里,你们是没看到刘萌萌的嘴脸,和队长那会截然不同了,明文同志,幸亏你没和她处对象。”
    陆明文没吃过城里饭呢,问他们,“饭菜好不好吃,贵不贵,啥时候去都能吃到吗?”
    “哪能啊,国营饭店到饭点才开门,其余时间都是关着门的,我们本来说晚上也去那吃的,想想人山人海懒得排队才回来了,对了,你们这天干啥了?”
    “就在客厅看书,哪儿都没去,明天就考试了,得抓紧时间复习。”
    “大考大耍小考小耍,你们现在看书是来不及了,明天考完咱要不要去国营饭店打牙祭?”去国营饭店吃饭要票,他们来之前早做好准备了,以前咋节省都行,这几天可不能省。
    陆明文有点心动,偏头看了眼关闭严实的房门,使劲摇头,“我们还是不去了,等全考完了再说吧。”
    陆红英身上带着全国通用的粮票,是人家罗梦莹送的,他们不能拿别人的东西铺张浪费,他们吃肉拌面就行了。
    明早考试,陆德文和陆明文看了会书早早就睡了,害怕睡过头,要陆明醒了记得喊他们。
    本来说好轮流睡床的,不知为啥,3人还是挤在同张床上了,陆明文和陆德文睡一头,陆明睡他们脚的那头,平时闭上眼就睡得跟死猪似的两人翻来覆去睡不着,倒是中间的陆明老老实实的,陆明文睁开眼,身子缩成团,小声喊陆德文,“大哥,你睡了没?”
    “没,睡不着。”
    “我也是。”陆明文扯了扯被子,和陆德文说话,“你说要是考不上咋办啊,回家妈问咱考得咋样,咱咋跟她说啊。”
    黑暗中,陆明文翻身,双手抱住陆明文双脚,脸贴在他厚实的脚底板上,陆明洗了脚的,半点味道都没有,不臭不说,还暖和,陆明被抱得不舒服,踢了两下,陆明文按住他,小声说,“陆明,是我,你睡你的,我和我大哥说会话。”
    “老二。”陆德文似乎也在忧愁,“你说你大嫂考得比我好咋办,我的脸往哪儿搁啊。”
    “大哥你咋能和大嫂比呢,大嫂生了孩子记忆力不行,你还能比她考得差?”陆明文以为陆德文忧心的什么事,没想到是这个,他有点看不起陆德文,“要比也是和我比,大嫂要干活,要照顾家里,学习的进度多慢你是知道的,咱花多久的时间学完高中课程,大嫂花了多少年?”
    他觉得陆德文也太没志气了,不和优秀的人比,偏偏盯着赵彩芝不放,丢脸!
    “也是哦。”陆德文恍然,“彩芝考得好是她辛苦努力的结果,考得不好也是因为分心照顾家里的缘故,哦,对了,你刚问我啥来着?”
    陆明文不想和他交流了,将脸紧紧贴着陆明脚底板,惺忪地说,“没啥,明天要考试,咱还是早点睡吧,考完就能吃肉拌面了,早知道能自己做饭,就把包包子没用完的肉也带过来了…”说了两句,他就闭着眼睛睡着了。
    清晨,他是被外边悉悉索索的声音弄醒的,客厅里,楼道上,像有老鼠爬房梁似的,他睁开眼,眼前是双放大的眼,后脚跟那块被他舔得湿漉漉的,他被闭上嘴,赶紧擦了擦嘴角的口水,又去擦陆明的脚后跟,估计力气大了点,脚那头传来的陆明的声音,“你们醒了?馒头和鸡蛋我热好了,还说过会儿喊你们呢。”
    擦干陆明的脚,陆明文嫌弃的甩向陆德文,“你起了咋又跑到床上来睡了?”
    “后半夜醒了就睡不着了,好不容易等外边有了点亮就出去热馒头鸡蛋了。”关系到他们的将来,陆明文也很紧张,夜里睡着后醒了好多次,后来直接不敢睡了,听客厅响起李雪梅问知青几点的声音,他掀开被子穿衣服,和陆明文他们说,“时间还早,来得及的,我先出去啊。”
    楼道口有专门向他们卖早饭的人家,知青们都在外边买,回来看他们有馒头鸡蛋吃,凑过来想分点,陆明不考试,把手里的馒头分了点出去,提醒他们出门前记得检查钢笔和墨水。
    没多久,外边天就大亮了,陆德文他们收拾好准备出门,陆明要去考场外等他们,李雪梅叫住他,“天冷得很,考完了我们知道回来,你就在这吧,困的话去床上再睡会,咱要考3天呢,你得攒足力气给咱做饭才行。”
    有了李雪梅的话,陆明才没跟着去。
    街上已经有了很多去考试的人,见着面互相打招呼的寒暄,整条街上,可能陆德文他们穿得是最寒碜的了,身上的棉袄打满补丁不说,脚上的布鞋也是向别人借的,脚趾头都伸到外边来了,兄弟两穿草鞋进的城,出门前才换的草鞋,薛花花说给他们每人做双鞋,陆红英说用不着,不知怎么传到陆建国耳朵里,他把自己的鞋借了两双出来。
    陆红英和赵彩芝脚上穿的鞋是李雪梅的,李雪梅的脚小,陆红英和赵彩芝穿着不舒服,但为了保暖,只得忍着,见很多人低头观察她们的鞋子,陆红英坦坦荡荡的,还顺便拍了两下不好意思而驼背的赵彩芝,“管我们穿的啥,考得好才是王道,大嫂加油考,考上了咱都读大学去。”
    赵彩芝这才有胆子抬头打量周围,李雪梅挽着赵彩芝胳膊,给她打气,“对啊,红英说得对,咱辛辛苦苦学了这么多年,不就盼着这次考试吗?”
    慢慢的赵彩芝不在意了,周围的人也不再盯着她们的衣着看,而是问她们从哪儿来的,坐了多久的车,奔着同样的目标,能遇见也是缘分了,寒暄时,大家脸上都挂着笑,像久未见面的朋友,气氛让人很舒服。
    最先考的科目是语文,陆明文旁边排坐的是周知青,监考老师发试卷时,周知青先拿到试卷,拿到试卷洋洋洒洒的就写上了自己名字,陆明文隔了几秒才拿到试卷,四四方方的纸,质量比他以前看得都要好,他忍不住伸出食指摸了摸,然后才一笔一划的写上自己考号和名字。
    窗外下雪了,考场里满是钢笔落在纸上的沙沙声,题目没有陆明文想的多,至少,他写完所有题检查了遍铃声才响起,交了试卷走到外边,周知青就扑了过来,“明文同志,考得好不好,我写完看你把钢笔都收起来了,你觉得题目简单不?”
    陆明文答不出来,题都是以前没做过的,分数没出来前陆明文哪儿敢评价说简单还是难,但当数学考试完,他就很有自信了,题型都是做过的,数字不一样而已,他和周知青交流心得,周知青拿怀疑的眼神看着他,“你确定数学很简单?”
    “不能说简单,反正不难,你不觉得都是学过的?”
    周知青皱眉,“我当然知道学过了,也要我记得住啊,你把题都做完了?”
    “对啊,你没做完?”
    周知青心里不是滋味,他当然没做完了,好几道题不知道怎么做呢,他围着陆明文转了两圈,“明文同志,你都写完了?”
    陆明文意识到什么,在家时薛花花就教过他们,无论考得好不好,都要谦虚,成绩没出来就骄傲自负,考差了会惹来很多笑话,,于是,他摇了摇头,“有两道题的答案不确定,我说不准,算了算了,等成绩出来就知道了。”
    整整三天,考完周围全是对答案的,陆明文好几回按耐不住想凑过去听,又怕自己的答案和他们不一样承受不住打击影响下场考试的发挥,包括和陆红英她们,大家默契的没题对答案的事,最后场考试考完,陆明文快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了,去外面街上等着,等陆德文和陆红英他们,嚷嚷他们赶紧去国营饭店。
    昨天他们就说好了,今天去国营饭店打牙祭,陆明没啥事,先去国营饭店排队,他们考试完了过去,吃了饭然后就去车站坐车回家,安排得井井有条,赵彩芝是最后出来的,老远陆明文就朝她招手,“大嫂,大嫂,这边呢,快点啊。”
    不愧是国营饭店,光是招牌就比县城的国营饭店招牌大很多,这会儿已经坐满了人了,陆明早站了座,饭菜也全准备好了,今天的是回锅肉,红烧牛肉,陆明文嘴馋,拿手就夹了块放嘴里,陆明递给李雪梅筷子,“人家看我拿的全国通用的粮票,以为我是省里来的大官,问了我好多问题,看这分量都比其他人多。”
    陆明穿的是老爷子穿过的衣服,没有补丁,加上他容貌本就出众,说话不疾不徐的,怎么看都像是领导干部,而陆明心眼多,不和人家言明自己的身份,似是而非的挑问题回答,弄得对方摸不清他身份,握勺子的手抖都没抖,他算是扮猪吃老虎了吧。
    “城里人多是狗眼看人低的,陆明哥干得漂亮,换作我大哥二哥,早把家里祖宗八代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了。”陆红英竖起大拇指,给赵彩芝夹了块回锅肉自己才尝了口,论做人,生产队没有比陆明更七窍玲珑的,而且他还懂得拿捏分寸,不像其他人,仗着有点小聪明就到处卖弄,完全不用在正途上。
    这回锅肉切得薄,里边夹了豆豉,照理说味道怎么都不会差,奇怪的是几人都觉得味道一般,真比起来,和薛花花做的回锅肉差远了,陆明文吃了两块撇起了嘴,陆明尝了口,点评,“可能肉质的原因,味道还没婶子做的好吃。”
    说到陆明文心坎上,“是吧,我也觉得不好吃,要不因为它是肉,我才不吃呢,陆明哥,吃牛肉,牛肉有嚼劲,好吃点。”
    满心期待的饭,并没达到自己的预期,走出国营饭店,陆明文还回头看了两眼,“早知道这样,咱还不如买两斤肉回家喊我妈做呢。”哪怕是公社买的肉,薛花花也会做的很好吃,回锅肉的油拌米饭最香了,拌面也好吃。
    陆红英没个好气踹他脚,“不好吃你还吃得最多,少得了便宜还卖乖,赶紧的,再不去车站,待会又满是人了。”
    可能难得来市里好多人想逛逛,车站并没想象的拥挤,上车后甚至有位置坐,陆明文趴在窗户边,留恋不舍地望着道路两旁的风景,和旁边的陆德文感慨,“难怪人人都想进城吃供应粮,城里是比咱农村好,街上下了雨不泥泞,有电灯,有收音机,还有四层楼的房子……”比他们讲究太多了。
    “对啊,要能留在市里就好了。”
    陆德文侧头望着外边,别说,他真的不想回去了呢,城里多好啊。
    连着几天雪,路上的积雪堆了几公分厚,到处白茫茫的,陆建国重新安排了几个人去猪场帮忙,看陆德文他们走了好几天,问薛花花他们啥时候回来,知青房都空了很多,经过外边都听不到说话声了,怪不习惯的。
    “估计明天吧,今天考完,好好休息晚上,明天就回了。”薛花花夹出灶眼里埋着的红烧,喊外边的东东他们,刘大宝最先冲进来,孙桂仙毫不犹豫捡起柴棍扔过去,“是给东东和小明烤的,你多大了,要吃就自己去地里挖。”
    刘大宝完全不怕,笑呵呵的凑到薛花花跟前,挑衅孙桂仙,“薛奶奶要给我吃的,我又没问她要。”把自己说得无辜,孙桂仙恨不得揍他几下狠的,薛花花把红薯递给他,“有两个,你和东东分着吃,小明喜欢,让他吃整个吧。”李雪梅和陆明不在,小明白天还好说,晚上就不行了,哭了两三回了,因此有啥好的,薛花花都会先紧着小明。
    刘大宝高兴地掀开衣服,示意薛花花搁在衣服上,孙桂仙看得又是暴跳如雷,“给你洗衣服很容易是不是,穿着不爱干净,到处摸到处擦,换下的衣服你自己洗,我看谁帮你洗。”
    “衣服又不是你洗的,是我妈洗的,你说啥说啊。”看薛花花不动,他自个儿伸手把烤红薯搁衣服上,用衣服兜着,兴冲冲跑去了外边,孙桂仙气得跺脚,“花花,你看看这德行,我还指望享他的福呢,不被他气死就不错了,过了年就送大丫二丫去学校,我可不指望他个啥了。”
    “大宝这孩子就是爱闹了点,心眼不坏,你看其他生产队像他这么大的,不去学校,也不帮家里干活,天天在生产队转悠偷别人东西,比起他们,大宝算好的了。”薛花花把夹红薯带出来的火星子灭了,劝孙桂仙想开点,刘大宝只是被宠坏了,等他干活知道辛苦就能体谅她的不容易了。
    听了这番安慰孙桂仙心里才好受了点,怎么说也是自己疼了多年的孙子,哪能真的不喜欢呢,她问薛花花,“我看他这性子得去部队吃吃苦才纠正得过来,对了,建勋不是在部队吗,能不能问问他有没有啥门路?”刘大宝也多次提到想去当兵,可当兵哪是说当就当的,得有门路才行。
    “当兵的话大宝年纪还小了点,不过我可以写信问问建勋,与其让他不求长进,去部队也算不错的选择了。”薛花花不是爱打官腔的人,有的事,能帮的绝不会推辞。
    东东他们在外边堆雪人,外边还来了很多孩子,小明大方地把手里的红薯和他们分着吃了,屋檐下的刘云芳看得心疼不已,整个红薯,小明吃了不到两口,她又埋怨刘大宝,明明看见这么多人,还把红薯给小明,摆明了没安什么好心,她想了想,喊小明,“小明,跟奶奶走,奶奶回家给你烤红薯去。”
    准备玩打雪仗的小明哪儿会搭理她,敷衍的说了句“我刚吃了烤红薯,不吃了”就跟东东组队跑到雪人后,偷偷捏雪团子去了,刘云芳先是满脸受伤,紧接着就大步走了,孙桂仙在灶房看得清清楚楚,不禁撇嘴,“肯定又回家拿吃的骗小明跟她住了,小明是她孙子,小瑞他们就不是哦,你看见她啥时候给过小瑞吃的了?”
    刘云芳偏心整个生产队的人都知道,就说李雪梅和陆明去市里,前脚刚走,后脚她就去公社买肉,喊小明去她家吃肉,小明去是去了,却不是奔着吃肉去的,让刘云芳把肉给他,他给薛花花炒,说薛花花炒的肉更好吃,刘云芳听到这个差点没气死过去,还骂薛花花怂恿小明拿家里的肉,要不是小明爷爷出来,刘云芳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呢。
    “小明更招人喜欢吧,雪梅托我带孩子,我也不好交给云芳。”要不然,她真不想管刘云芳和小明的事儿。
    果不其然,没多久刘云芳就回来了,手里拿着个薄荷糖,小明玩得正是起劲的时候,糖也打动不了他,刘云芳在外边站了很久,最后没法子,灰头灰脸的回去了。
    晚上,薛花花给他们做的面疙瘩吃,他们三人睡的张床,薛花花怕夜里出事,自己拼了两张高凳子,铺了床被子睡的,半夜,听到外边喊她,她以为出事了,听出是陆明文的声音才开了门,几人风尘仆仆的,身上落满了雪,陆明和李雪梅也在,薛花花点燃桌上的煤油灯,问他们,“咋现在回来了,睡觉前小明问我,我说你们要明天才回来,快进屋坐着,我给你们煮面条去。”
    小明爱吃面条,她炒了很多杂酱备着,陆明进屋看小明,几天不在,他也想儿子了,嘴唇凑过去就在小明脸上亲了口,小明睡得熟,完全没有醒的迹象,陆明感谢了薛花花几句,说要接他回家睡,薛花花皱眉,“外边下着雪,风又大,别把他弄感冒了,你们去堂屋坐着,面条很快就好了。”
    杂酱是用肉豆豉和干笋炒的,想着他们走了这么久的夜路肯定冷,薛花花往每人的碗里添了些辣椒花椒,每个人都是整整的大碗面条,热气腾腾的面,端上桌几人话都不说了,滋溜滋溜的吸起面条来,陆德文和陆明文如风卷残云的速度,刚出锅的面条,几下就剩下碗颜色亮丽的汤了,薛花花问他们还要不,灶眼还有火,烧开水很快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