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9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家里的钱是够花的,真的是太忙没空。
    “奶奶你有钱吗?要不还是不买了,反正队上杀了猪咱就有肉吃了。”
    东东低着头,不忘给薛花花夹肉,薛花花把肉夹给他,“你自己吃,奶奶喜欢吃笋子。”
    “奶奶,你尝尝嘛,很好吃的。”
    东东不懂,世上怎么有不爱吃肉的人,反正他是怎么吃都吃不够的,如果天天都能吃就再好不过了。
    薛花花尝了口,叮嘱他们别乱跑,下了雪路打滑,摔着就惨了,东东嘴里含着肉,不住的点头,保证哪儿都不去,下午乖乖在家写作业,小明跟着附和,眼睛也是放在碗里的肉上的,被他们吃肉的速度吓着了,隔天陆杨去公社开会,她托陆杨买三斤肉,四斤骨头,骨头不值钱,这年代没人买骨头吃。
    她和陆杨说话,孙桂仙就在旁边听着,待陆杨走后,她问薛花花,“你们家是不是有什么事,我记得刚买了肉啊。”
    “没,东东说不够吃,我想着多买点,前段时间社只顾着忙,忘记买肉给他们吃了。”
    最近太累了,薛花花看着瘦了点,好在精神不错,衣服又干净整洁,不像有的老人看着邋里邋遢的,孙桂仙说薛花花,“也就你惯着娃儿,打顿牙祭就够了,还能吃上瘾不成,你看咱生产队,两个月不吃肉的都有,你们算好的了。”
    “孩子长身体不能和大人比。”
    自从手里有了钱后,薛花花算着日子,顶多半个月就会买肉回来打牙祭,她怕营养跟不上,西西他们长不高,穷就算了,有钱还舍不得花,她做不出来。
    “也是哦,看西西他们的身体,比好多同龄人都壮实,肉真是个好东西,别的不说,你看小瑞,刘云芳隔三差五给他肉吃,昨天我看着胖了圈呢。”
    刘云芳偏心是偏阴沟里的那种,对小明好的时候其他孙子都没份,如今对小瑞好,再多肉只有小瑞能吃,其他人多瞄两眼都会挨骂。
    “刘云芳说小瑞成绩好,考县里高中不是问题,你看她耀武扬威的劲儿,不就初中生吗,德文他们还是大学生也没看你像她嚣张啊。”
    孙桂仙越看刘云芳越不顺眼,尤其最近,刘云芳得不得就拿小瑞和大宝比,小瑞千好万好,大宝就是草,猪都不吃的那种,想想就来气,“小瑞聪明是陆杨两口子教得好,从她嘴里说出来全是她的功劳了,要我说啊,陆杨他们真是运气好,性格半点不像她,要不然,呵呵……”大宝是生产队的反面例子,谁教孩子都会用大宝举例,“不好好读书,以后就跟刘大宝一样,同班同学读初中你还一年级呢,丢不丢脸嘛”“不听话就像刘大宝,大人辛辛苦苦攒钱送他去读书,他呢,期期考个鹅蛋回来,你觉得很有面子是不是”“我看你是好的不学去学刘大宝,那你滚远点,几天几夜不回家,看看饿不饿死在外面”诸如此类的话孙桂仙听得太多了,她有什么办法,大宝听不进去,有时候她都想把大宝送到监狱关几天了,看他出来改不改好。
    “花花啊,咱土地政策都变了,你再帮我问问建勋部队招人不,得把大宝送去改造改造,你是不知道他多气人。”
    有的话孙桂仙不好在外边说,此刻也是说到这了,刹不住,她凑到薛花花耳朵边,压低了声音,“前天大宝回家,问我要钱,说他看上个姑娘要跟人结婚,他才多大啊,毛都没长齐呢就结婚。”
    孙桂仙把他骂了顿,大宝气冲冲跑了出去,她四下打听是哪家闺女,家里没个人知道的。
    薛花花侧目,孙桂仙瞅了眼周围,确认没人往这边看她才说,“我怀疑大宝在外边干坏事,你说他没钱没粮的,吃啥填饱肚子的啊,我和他妈说,他妈不高兴,嫌我抹黑大宝,她也不想想,我是那样的人吗,我辛辛苦苦操劳大半辈子为了什么,不就为了他们好吗?”大宝在外做了什么没人清楚,孙桂仙扯了扯薛花花衣袖,“这事我就和你说,你别告诉其他人啊。”
    毕竟大宝是男孩,名声不好将来娶不到媳妇,不像女孩,好不好嫁出去就行了。
    孩子大了不好管,薛花花叹息道,“我听西西说了两句,你可以问问小瑞,他在镇上读书,或许知道点什么。”
    她把自己听来的和孙桂仙说了,孙桂仙惊讶得张大了嘴,难以置信的看着薛花花,“你说是镇上的姑娘,怎么可能啊,大宝几斤几两我还不知道啊,哪家姑娘眼神这么不好会看上他?”还是镇上的,孙桂仙连连摆手,表示不相信。
    具体细节薛花花也不清楚,大宝在外做了什么除了他和身边的朋友恐怕没人知道。
    好在没让孙桂仙胡思乱想太久,刘大宝自己回来了,他身上落满了雪,穿着身秋装,火急火燎的来猪场找孙桂仙,说有事和她商量。
    薛花花记忆里,大宝还是留着长头发,蓄着青胡子的大男孩,这次再看他,个子高了很多,留着板寸头,硬朗的五官褪去孩童的稚嫩,明显是小伙子了,大宝见着她,笑嘿嘿喊她,“薛奶奶。”
    嗓音粗犷,完全是陌生的声音。
    “薛奶奶,陆四叔啥时候回来啊,我还想跟着他当兵呢。”
    “你奶奶和我说了,我写信问问他。”
    刘大宝眼神瞬间亮了起来,脸跟着有了神采,“好,记得帮我问问啊。”
    说着,拉着孙桂仙拐去屋后,灶房煮猪食的妇女不高兴,和对面的人嘀咕,“像她这样走的算不算请假啊,请假的话喊陆杨做好记号,别忘了。”
    薛花花斜着眼睛瞥了眼灶房里的人,语气有点冷,“几句话的功夫就揪着不放,像你们没耽误过似的,有些事我们不说出来是不想斤斤计较,但做人别太小心眼了。”
    谁家都会遇着事儿的时候,就说昨天,小瑞外婆她们来,小瑞妈还跑出去接她们去了,也没人说个什么吧,就她们抓着点事小题大做。
    薛花花说完,灶房顿时没声了,要不是听不过去,薛花花才懒得开口,不想和她们待,薛花花说去割猪草背着背篓走了,还没走出院坝,就听灶房传来了声音。
    “这些天哪儿还有猪草,想偷懒躲出去就直说嘛,仗着是长辈就吆三喝四的,她见不惯我,我还见不惯她呢。”
    “对啊,别人都说德文他们几兄妹读大学多厉害多厉害,我看也就那样呗,明文没找着对象嘛,红英也没嫁人嘛,厉害个啥哦。”
    “就是,读那么多书干什么,会识字会算数就够了,人家娃儿都上小学了,明文连婆娘都没找到。”
    “不是我说,明文这样子就是他妈给害的,你们看孙宝琴,和陆明文离婚后找个知青,知青对她不好离了,自己养孩子,上个月,人家又结婚了,家里好几亩地,够她们娘两吃了。”
    走到院坝沿的薛花花停下脚步听了会儿,最后毫不迟疑走了回去。
    几人说得津津有味,猛地看门口立着个人都吓了跳,看清是薛花花后,整个人脸色都变了,尤其注意到薛花花手里的镰刀,脸色煞白。
    “知道你们为啥还在这煮猪食吗?”薛花花不疾不徐问了句,问得在场的人莫名奇妙,不等她们回答,薛花花自顾往下说,“因为你们头发长见识短,连对知识分子最崇高的敬意都没有,你们不煮猪食谁煮猪食?”这话有人听明白了,是骂她们只配照顾几头畜生。
    “自己无知就算了,千万别让孩子跟着你们学,否则十几年过后,你们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想想不觉得恐怖吗?我这人再不好,起码德文他们不会像我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
    薛花花觉得,种庄稼是最累的事,农村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走出去,活得轻松点,面前的几个人,不以此好好激励自己孩子努力读书,竟在背后风言风语,简直就是在给孩子树立错误的人生观,知识改变命运,无论过去多少年都是更古不变的道理,父母都没这个意识,教出来的孩子可想而知。
    她不禁为她们的孩子感到悲哀。
    “刚才那些话希望你们是出于嫉妒而不是发自心底的认知。”
    丢下这话,薛花花挥着镰刀出了门,留下屋里的女人们面面相觑,脸上阵青阵白,好不精彩。
    她们说的对,天寒地冻的哪儿有青绿的猪草,薛花花去自留地溜达圈,又去田野转了转,砍了些柴火填背篓,回去时,路上遇到脸色不好的大宝,薛花花叫住他,“大宝,干啥去啊?”抬头时,大宝脸上堆满了笑,“薛奶奶啊,我去镇上,我对象家里。”
    说到对象两字,他脊背挺了挺,薛花花笑他,“有对象就收收性子,好好对人家,你奶奶说几天见不着人,担心不得了。”
    “有啥担心的,我又不是出去干坏事的,我最近都在我对象家里住着呢。”
    刘大宝甩了甩脚底的雪,冲薛花花挥手,“薛奶奶,我过几天回来,你记得替我写信问陆四叔啊,我先走了啊。”
    天空飘着雪,刘大宝走得很快,不一会儿就消失在雪雾中,回到猪场,孙桂仙自己在外边坐着,不时抹眼泪,其他人看到薛花花,识趣的安静下来,搁下背篓,抱出里边的柴火,薛花花把孙桂仙叫到屋里问她怎么了,是不是大宝又问她要钱了。
    “花花哪,你不知道他在外边干了啥事,他那个对象……”薛花花顺着放好柴,问她,“怎么了?”“结过婚的,孩子都两岁了,我就说人家咋看得上他,原来是离了婚的,他才多大点就给人家当后爹,你说他脑子里在想些啥啊。”
    亏大宝还笑得出来,夸他闺女好看,不要脸的,是要气死她才甘心哪。
    薛花花还记得大宝说起对象时的神色,脊背端直,眼神坚定,该是真的是喜欢她的,她问,“对方不嫌他小吗?”“嫌他小啥小,对方爸妈喜欢得不得了,上次回来问我要钱说结婚,这次回来不要钱了,要我挑个时间去镇上看看,两家商量结婚的事,你说说,我造了什么孽啊。”
    孙桂仙又开始哭了起来,“小时候家里穷,有什么好的我都紧着他,你看大丫二丫几岁就干活,他呢,我怕他累着,从不让他干活,到了读书的年纪,我到处借钱也要供他读书,他成绩不好,年年留级,老师不想教他,提议我直接带他回家算了,我舍不得啊,他是我大孙子,我不吃不喝我都得供他读书啊,后来实在没办法了,家里拿不出钱供那么多孩子,就这样我还让他多读了一年,他呢,他都做了些什么哦……”孙桂仙靠墙蹲在角落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薛花花劝她想开点,“大宝这年纪正是叛逆的时候,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这件事你再问问。”
    “问啥问啊,他都计划好了,结了婚就去部队当兵。”
    孙子找个镇上的,孙桂仙拍着腿高兴得会跳起来,偏偏对方离过婚,又有小孩,年纪还比大宝大好几岁,传出去都以为大宝是吃软饭的,上门给人家做女婿,她哪儿丢得起这个脸啊。
    薛花花扶她起身,余光瞥到外边竖着耳朵偷听的人,眉头皱了下,“不管怎么说,把事情弄清楚了再说,明天你让大宝妈陪你去镇上问问。”
    大宝不像早熟的孩子,说不准有什么内情也不一定。
    好不容易安慰好孙桂仙,外边风风火火走来很多人,都问起大宝对象的事,“孙桂仙啊,你有福气啊,听说大宝对象是镇上的,你就等着享福了哟。”
    “难怪看不着大宝人影,是去镇上老丈人家里了啊,孙桂仙,我可说好了,大宝结婚你得请我……”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薛花花看孙桂仙又快哭了,唉声叹气不知说什么好。
    作者有话要说:
    陆建勋马上要被炸出来了,等着吧,哈哈哈~~
    第九十八章 极品婆婆
    孙桂仙的感受和薛花花差不多,外人只看表象,以为大宝找个镇上对象下半辈子就享福了,哪儿清楚内里细节,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孙桂仙还不了解大家的想法?现在上赶着巴结说好话,等知道对方是个离过婚带着娃的女人,指不定在背后怎么说风凉话呢。
    无论如何,她得趁早问清楚到底什么情况才行。
    翌日,孙桂仙就请了假,说要去镇上办事,周围都是明白人,哪儿会猜不到她去镇上是干什么,纷纷打听哪些人去,结婚得看日子,两家人商量结婚,说得上话的人都得在场,最起码大宝的爹妈得在。
    谁知,刘家除了孙桂仙其他人都待在家,只孙桂仙和薛花花各背着背篓离开村子的。
    山路崎岖,雪覆盖的小路滑溜溜的,孙桂仙杵着拐杖,走得小心翼翼,旁侧的薛花花草鞋沾满了雪,脚背被冻得通红,孙桂仙过意不去,“要不是你陪着,我自己还不敢去镇上,叫上老大媳妇的话,村里人肯定以为是去商量结婚的,哎,你说大宝咋就不省心呢。”
    真要找对象,找个清清白白的小姑娘多好,偏偏挑个离过婚的,“幸亏村里没人知道对方家庭情况,要不然多少人会在背后笑我们啊。”
    不是孙桂仙个人偏见,村里好多人看不起离过婚的,尤其是女人,总觉得女的水性杨花到处勾引人,过日子不长久,哪个离婚女人和男的多说几句话,暗地就有好多流言蜚语,捕风捉影是村里妇女的长项,就说她,得知大宝看上个离过婚的,首先想到就是两人睡了,要不然大宝咋被勾了魂呢?“好坏背后都有人说,咱管也管不过来,只要自己不做坏事,问心无愧,管别人说什么呢。”
    薛花花手里紧握着拐杖,走得很稳,没多久额头就浸出了汗,她说,“好多人还在背后说我家呢,德文他们几兄妹读书,明文不结婚,红英没对象,建勋几年不回家,笑我养了群白眼狼,再辛苦有什么用,老了身边连个子女都没有,还得省吃俭用的照顾孙子。”
    闲言碎语她听了不少,她还是那句话,出于嫉妒的话她能理解,如果出于同情或可怜或幸灾乐祸,真是她们的悲哀。
    “她们是眼红,是嫉妒德文他们有出息,照她们的话说,读书没啥用就把自己娃从学校接回来啊,可你看看她们哪个不是勒紧裤腰借钱也要供孩子读书的,说那些话,还是怕将来你们条件好了,她们还穷得要命?”孙桂仙活跃在村里八卦队伍中,人们怎么看薛花花的她自是清楚,真应证了薛花花的那句话,好有人说,坏也有人说。
    算了算了,去镇上看看情况再说。
    溪水镇的条件比公社好,公路宽宽敞敞的,周围是房屋,错落有致的分布着,孙桂仙找不着那户人家,只得沿着街道挨家挨户喊大宝的名字,转过拐角,十几米外就是中学,孙桂仙迟疑的转身准备往回走,突然,旁边的门开了,露出张布满皱纹的脸,“是喊的刘大宝吗?他出去干活了,你们找他是有什么事吗?”开门的是个老太太,年纪比孙桂仙还大上几岁,驼着背,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袄,孙桂仙朝远处喊了声薛花花的名字,随即问对方,“大宝这些天都住在这?”“是的,你是大宝的奶奶吧,快进屋坐。”
    对方拉开门,示意孙桂仙进屋,孙桂仙站着没动,抖了抖鞋子上的雪,大声喊远处的薛花花,见薛花花慢慢走来,她才狐疑的打量起对方来,镇上的人条件都不差,眼前的老太太皮肤不好,但衣服是崭新的,半个补丁都没有,就她所知,整个生产队没有人穿过这样的衣服。
    “我丈夫姓崔,我跟他姓,叫崔凤仙。”
    说着话,薛花花到了跟前,孙桂仙别过头,凑到薛花花耳朵边说话,崔凤仙扒着门框等她们,哪怕常年待在家,薛花花的名字她是听过的,大宝也时常称赞她,养猪技术好,懂很多知识,家里儿女都读大学了,留下孙子陪着她,在大宝眼里,她是特别勤快特别厉害的人。
    她看薛花花的同时,薛花花也不动声色端详着她,看面容是挺慈祥的人,没有城里人看乡下人的鄙视嘴脸,而且看她脸色,像是生病了,身上萦绕着股中药味。
    孙桂仙不好意思进门,拉着薛花花,等她先进自己才进去的,先是间堂屋,另外面墙还开了道门,门出去是个小院坝,院坝两侧才是住人的房间,房子比孙桂仙想象中的大,院坝的雪铲得干干净净的,铲子扫把整齐堆在角落里,整个院坝收拾得特别干净。
    堂屋光线不好,她们就靠墙坐在屋檐下,崔凤仙解释,“我在屋里睡觉,迷迷糊糊听到有人喊,以为听错了,你是大宝奶奶吧,他说起过你。”
    握着碗醪糟汤,孙桂仙鼻孔哼了哼,就她的了解,大宝肯定没说她好话,醪糟汤冒着热气,她凑到嘴边吹两下,轻轻喝了口,撒了白糖,甜甜的,神色难得缓和下来,“昨天大宝回家和我说了些事,我怕他年纪小说不清楚,特地来问问,大宝和你孙女到底咋回事?”她其实想说,“你孙女离了婚咋缠着大宝不放啊”转而想想大宝的性格,谁缠着谁,不好说。
    崔凤仙捂着嘴咳嗽了两声,声音有点沙哑,“不是我孙女,是我闺女,晓云,我四十多岁才怀的她,好多人以为她是我孙女,其实不是。”
    崔凤仙弯着腰,说话的语速很慢,“大宝是个好孩子,对我家晓云好得没话说,对囡囡也好……”因着醪糟汤而舒展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孙桂仙双手捧着碗,接过话,“不是我说,大宝这孩子心地好,对我们也孝顺,刚去学校读书,常说考一百分回来让我高兴,还说将来有钱了要好好孝敬我,有次我闪着腰了,他天天嚷着要背我去卫生所喊医生看看,这么孝顺的娃不好找了。”
    “是啊。”
    崔凤仙感慨了句,没有多想,继续说,“下雪那天,我追着囡囡跑出去摔了跤,腿抽筋,硬是没爬起来,还是他背我进房间的,后来有点感冒,他天天去卫生所抓药,晓云给他药钱他都不肯拿,这两天煮饭都是他煮的,晓云要出门挣钱,他怕囡囡在家不听话,自己出门干活就把囡囡带上……”孙桂仙的嘴角抽动了两下,脸色有点沉,薛花花看出她不痛快了,大宝再孝顺可没这么孝顺过她,对外人比对亲妈还亲,换谁听了都不舒服,她适时打断崔凤仙的话,问道,“大宝在镇上干什么?几天几夜的不回家,他奶怕他在外挨饿受冻呢。”
    “晓云爸认识两个朋友是帮人拉货的,大宝跟着他们干,早上出门,傍晚才回来。”
    说到这,崔凤仙顿了顿,突然抬头直直望着孙桂仙,“大宝是好孩子,我和晓云爸也喜欢他,我两除了晓云没有其他孩子,他和晓云结了婚的话,我们的房子,钱,将来都是他们的。”
    突如其来的话让孙桂仙没反应过来,半晌,孙桂仙回过神,瞅了眼这小院子,农村都是泥巴地,这个院坝是石头堆的,檐廊也是石头,看着干干净净敞敞亮亮的,位置又在镇上,不心动是假的,她咽了咽口水,问道,“晓云咋和她丈夫离婚了?”离过婚的女人,始终不体面。
    “哎。”
    崔凤仙叹气,眼角的褶子深邃了几分,“囡囡爸是下乡的知青,他嘴巴会说,哄得我们团团转,逢晓云舅舅有点关系,就把他弄到学校教书,哪儿知道他不感恩,和学校的女老师混到一块了,那时候晓云要带囡囡,没注意他的反常,还是晓云舅舅先听到消息的,那以后,他们夫妻两就天天吵,今年大批知青回城,他和晓云离了婚……”都是女人,提到这些多少有些感同身受,孙桂仙骂人,“德行不好,回了城也是祸害,要我说,你们就不该放过他,政策里说了,娶两个媳妇是犯法的,该去派出所告他坐牢。”
    结了婚还乱搞,是旧社会思想,去派出所告的话,派出所肯定会管的。
    “都是要面子的,晓云不想把事情闹太大,毕竟还有囡囡,总要给他留点面子。”
    崔凤仙也无奈,晓云离了婚,镇上说什么话的都有,她爸气得还生了场病,后来遇到大宝,全家才慢慢缓过劲来,她是真喜欢大宝,说话大大咧咧的,心思却很细腻,待晓云也好。
    就是晓云,说两人不合适,怎么都不肯答应。
    薛花花认真听着,没多久,外边传来钥匙开门的声音,走进来个年轻女孩,皮肤白白的,穿着件袄子,给人的感觉很干净清爽,见到她们,她露出困惑的目光,崔凤仙解释,“是大宝奶奶,来找大宝的。”
    崔晓云动作僵了瞬,随即礼貌的喊了声,声音轻轻柔柔的,孙桂仙觉得她丈夫眼瞎,这么漂亮的媳妇竟然离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