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201章:乘胜追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林东采用的这次偷袭作战方式,一下子打击了外星人母舰集群的整个阵地。
    虽然这批外星人母舰集群逃窜的速度也的确是不弱。他们也拥有瞬间传输,脱离战场的能力。
    所以两万艘作战母舰中间部分的包括核心指挥舰在内的。大约有15000艘作战母舰脱离了整个的阵线,向后撤退。
    他们退却到距离整个交战阵线大约有150万公里的范围。这里已经快接近行星本部的外层空域了。
    在这里,外星舰队开始重新进行集结,发现自己的舰队已经损失了约有5000艘作战母舰。
    原来的两万艘作战母舰,现在只剩下15000艘母舰。
    于是将这15000艘母舰又重新整编为三个集群。呈品字形配置,每个集群大约都有5000艘作战母舰。
    马上这些外星舰队又向空中开始发射大量的无人机。他们的无人机也是采用了分子裂变方式,只不过是固态模式的分子裂变。
    林东的探测器马上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林东的大屏幕上。看到敌军的无人机在空中进行固态分子裂变。
    林东现在完全可以确定对方的作战体系和作战的能力。应该与克拉克的舰队处于差不多的同一水平。
    只不过因为克拉克也是人类舰队的一支分支,所以他们拥有主动攻击导弹,这种特殊的作战单位。
    除此之外,似乎在无人机的分裂技术上,以及固态金属使用能力上外星人显得更加要丰富多彩一些。
    林东认为,既然这只外星人仍然处于可怕的能源战争当中。而且他们进入了能源战争的第二阶段,固态能源消耗。
    不过他们在能源消耗方面精打细算,提炼出最大的可变化能力。
    按照系统给出的指数预测,外星人一个作战单位固态金属矿石就可以分裂出来,大约有1000个亿的无人机。
    因此上他们的无人机分裂技术简直到了登峰造极。每架无人机在空中都可以进行几何倍数的分裂。
    所以每个集群虽然只有5000艘作战母舰。但是却可以拥有大约6000个亿的无人机作战单位。
    这算起来三个集群,马上又重新恢复无人机总数超过了1.8万个亿。
    跟刚才在阵线上作战实力没有太大区别了,也就是说他们完全补充了刚才损失的第一波次作战无人机集群。
    紧跟着这些母舰集群,再次发射第二波次作战集群。
    我加起来就是三万多个亿的无人机集群,在母舰的前方和两边围绕起来。
    将整个品字形的阵线围绕在当中,形成外围密集的三层防御圈。与此同时,内层的三只母剑集群仍然在向外部进行增补,无人机集群。
    现在的增补数量已经超过了五万个亿的单位。基本上完全达到了远征军一支舰队无人机数量的总和。
    而且已经接近无人机,加上主动攻击导弹数量的组合。
    林东刚才命令自己的同盟军进行作战的时候,无人机加上主动攻击导弹,两个波次的总和加起来约为六万个亿。
    而对手现在重新增补的两个波次的无人机总数就已经达到了五万多,将近六万个亿的水平。
    这样看起来他们的母舰不担心消耗矿石的主要能源。
    林东认为,那就是说对方的这些作战母舰。所获得的矿石补给能源作战基数单位很可能超过上万个数字。
    于是林东一面命令自己的蒙特舰队。向前进行新的攻击。这一次叫自己的蒙特舰队,再增补一波次的无人机作战单位。
    前面的作战无人机损失数量并不是太大。加上新增补上来的无人机集群,这样蒙特舰队的无人机总数也达到了2万个亿。
    不过,远征军作战的模式主要是无人机配合,主动攻击导弹,分层次混战,或者是单一突击作战。
    因此上这两万个亿的无人机单位,马上再向空中发射两枚主动攻击导弹。
    使得自己的作战单位立刻上升到六万个亿的单位,然后在进行混合编队的与外星人无人机舰队进行交战。
    刚才的偷袭林东已经将对手的5000艘作战母舰,5000艘被他进行了冰冻,放在了阵线前方。
    林东使用冷冻光线。将这些作战母舰全部传输回到自己的星际移动基地。在移动基地上对这些外星人的母舰进行分析。
    由于林东改造了一颗小行星,星球将它的内部装上了自己的超大引力动力系统。让这颗小行星星球可以伴随自己的母舰舰队进行行动。
    这样他就拥有了一个可移动式的卫星基地。这个卫星基地不是用于作战或者防御的基地。
    在它上面有一部分中等类型的生产机构,可以临时性为舰队进行补充,部分损坏装备。
    与此同时,上面还带有数千个大型的能源仓库。普通矿石作为远征军舰队燃料仓库是必不可少的。
    前方的工程母舰除了要作战,还会给自己的作战母舰提供能源的二次补充。而工程母舰所需要再充填的能源矿石,都由这颗移动基地上。
    派遣出来的快速小型穿梭机进行补给。
    另外,陈雅的三院带领的核心研究团队也住在这颗小行星球上。在上面有一座漂亮的空气屏蔽罩基地。下部还有大约三层结构延伸到星球内部,约为一公里的范围。
    而这颗伴随林东飞行的移动式小行星基地。它的总体厚度超过了50公里。
    长度大约有300公里。宽度也在,至少100公里。内部主要有大约300台超大型引力动力系统。
    对于这颗小行星实施动力推动。不过推动小行星前进和推动母舰作战是两个概念。
    首先,这颗小行星不会距离前方作战战线太过接近。
    她一般都在距离阵线之外,大约有5000万公里的距离。有的时候如果林东发现对方的舰队集群拥有快速闪电传输能力。
    那么这颗小行星基地也可能就距离阵线超过200亿公里。完全是一个大后方基地。
    而且小行星上还拥有自己的无人机和发射节点,单位进行防护。
    所以推动他的时候不需要持续性,推动每一次开机进行一次大型推动之后关机,让小行星在太空当中利用余下的动力进行滑行。
    利用太空当中没有引力重力的作用,它会持续性向前飞行,只不过速度只有光速的大约10%。
    即便是这样的速度,也完全满足这颗小行星飞行所需要的动力。
    而这样的话,他可以达到最佳的能源节约使用。小星星,上面地下空间宽度。约有50公里。
    深度在大约一公里的范围。这其中约有十公里的空仓,作为了能源矿石的装载舱。
    而且进行了空间内部的超级压缩,可以完全为小行星提供超远程的航程。
    小行星无需要第二次进行矿石的补充,依靠自身携带的矿石就可以飞行超过1000光年的距离。
    只不过不能要求它的航速超过工程母舰的速度。滑行的时候,距离速度会慢慢的下降。
    一直到他最后漂浮在太空当中,失去了全部动力之后。发动机系统才会第二次进行点火推动。
    如果需要再进行快速前进的时候,他会在速度衰竭的中间部分进行二次点火推动,使得它的速度始终保持在光速的10%。
    也就是大约每秒钟三万公里的范围。这样如果叫它行驶1000万公里,追赶前方的舰队。
    在不使用全部动力引擎加速的情况下。他大约只用300秒钟的时间就可以追赶上自己的舰队位置。
    由于他一般都距离自己的舰队编队超过大约500万公里。因此上他上面的小型穿梭机最大航程也要超过2千到5000万公里。
    这些小型穿梭机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跟大型母舰的速度基本相当,约有30%的光速速度。
    这些小型穿梭机,其每秒钟也就是可以飞行大约九万公里。接近自己的舰队时候,只需要大约120秒左右就可以达到自己的舰队位置。
    而且无需进行空中穿越,这样他们就可以给自己的工程母舰集群补充燃料。
    另外,小行星基地里面还有大约十公里的空仓。进行高度压缩之后,装载有整个林东特混舰队,编队至少50个燃料单位的矿石。
    这个数量绝对够林东在整个银河系环绕飞行三圈使用的。
    于是移动基地马上对自己的这些被俘获,传输过来的母舰。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
    他们发现了外星人的压缩技术,是自己目前所掌握的空间压缩技术的大约20倍能力。
    因此上这些母舰的内部压缩固态金属类型的分子无人机。每一艘母舰都可以超过100个亿的单位。
    如果这100个亿的固态金属无人机再进行分子几何分裂?
    那就是可以分裂出来几千个亿的无人机作战单位。
    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外星人的5000艘母舰,甚至可以超过分列出来数百万亿的无人机。
    这个分裂层级对于林东来说也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因此上对方损失无人机的数量,虽然每次都是数万亿计算。
    但是第二波次上立刻又补充了前面损失数量。
    而且又增加到了五万个亿的数值。另外,这只母剑身上有25个空仓。他比远征军使用的大型作战母舰要长大约有1000米。
    这场出来的100米主要是建造了十个高超度压缩的空仓,这里储备的都是固态金属矿石。
    因此上他们一艘母舰可以拥有大约一个作战单位的固态金属矿石,足够支撑他们将全部可裂变无人机发射出来。
    但是这些母舰内部没有生产第二次机构的能力。所以他们是靠庞大的一级储备数量与外星舰队进行交战。
    这些数据马上到达了,林东的大屏幕上,科学院将这些分析结果全部交给林东,由他自己判断选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