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还有那几个女的。除了那个芸芸小点儿,其他的都一把年纪了吧?网上说的大龄剩女。有男朋友的结婚的谁还天天这么疯玩?你真要认真经营那个朋友圈子?跟那种女的混在一起?整天二呵呵的,嘴没个把门的,嗓门又像破锣似的,大家一起没学历、没品位、没追求、没事业,你觉得你后半生还有希望——”
    小灰灰窜了个高,转过来,打断杨劲的话:“首先!单身不等于剩女,要那么说,你还是剩男呢!其次!那种女的是哪种女的?那个队长是全日制本科毕业,人家现在是记者,写文章的,比我这毕业没工作的强多了。我倒想融入那个圈子,我也得有追求有事业才能配得上人家;再次!要是在你眼里,我们这帮玩得好的跟你不在一个层次,那你以后就不要跟我们玩,你去健你的身、吃你的安眠药、逛你的夜店、泡你的马子、当你的侦探、治你的心理疾病去……”
    话有点说重了,小孩没收住。小灰灰吞了口唾沫:“师傅,停车!”
    出租车左后车门上了锁,从里面开不开。杨劲看小灰灰扳了几次把手,手都是抖的。
    只好从右侧下车,把这头发怒的小瘦牛放出来,看他鼻孔喷着怒气走了。
    第21章
    杨劲约的人, 是省二院的呼吸内科顶级专家, 响当当的业务副院长,方杰女士。
    方杰是许言午生前的闺蜜。在国外进修了大半年, 刚回国没几天。
    除了同父异母的姐姐杨锐, 方杰是跟杨劲最亲的人。
    许言午意外离世后,方杰成了可以与杨劲共同缅怀、谈论已故母亲的人。
    最近两年,二人见面不如前几年那样频繁,可每年总要见上一两面,而且, 每次会面必谈许言午。
    杨劲从方杰家出来, 已经快十一点。
    方杰独居, 是位上得厅堂下不得厨房的职业女性。杨劲在她家喝了一肚子好茶,加上打球消耗体力, 到家就饿了。
    严格执行健身教练指令的话, 晚饭是不能吃的。最好是不吃,退而求其次,吃点水果、酸奶、坚果、燕麦, 实在熬不过, 就吃点鸡胸肉,那玩艺增肌。
    杨劲冲了碗燕麦片,吃了几口, 不觉得饱,反倒越吃越精神,睡意全无。
    料想不好, 想是方阿姨家的茶厉害。
    只好换上运动服,关了灯,精神抖擞地去落地阳台玩器械。
    这个地点、这个窗外的夜景,这个黑白背景里的男人,已经成了固定节目。
    杨劲的失眠很稳定,也很顽固。他原本睡眠质量也不高,睡眠时间短,深度睡眠更是难得,夜里如果醒来,就要睁眼到天明。
    后来许言午去世,他跟杨国强那种疏离的亲情也变了味,他在原来的家里再也没办法入睡,只好搬来这里独居。
    白日里如何金戈铁马,到了晚上,必有此一役。为了确保每天能够入睡,他尝试了很多办法。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最有效的四大助眠神器:喝酒、锻炼、安眠药、性生活。
    其他三项,考虑种种后遗症和副作用,不能经常使用,他最常使用就是眼前这一招。
    做完最后一组深蹲,汗顺着发梢滴下去,流进脊椎的凹槽里。
    他把汗湿的毛巾随意丢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音。拖着关节几近失灵的“假腿”坐在器械上,额上的青筋缓缓沉入皮肤,享受身体能量刚好足够呼吸和存活的片刻宁静。
    他不知道小灰灰是否安全到家。拿起手机拨过去,没人接,二十出头的少年,睡眠想必信手拈来。
    他又想起小灰灰下车前说的话:“人家现在是记者。”“那个队长是全日制本科毕业。”“你以后不要跟我们玩。”“你还是剩男呢。”
    这么一想,手就无意识划动通讯录,随手一停,下意识点开go。
    电话就这么接通了。
    李清一在夜的最深处被电话吵醒,眯着干涩的眼睛划开接听,颇为痛苦地“喂”了一声。
    杨劲一时语塞,想要挂断已来不及。
    李清一眯线看了眼来电显示,间隔了半秒钟,她声音清澈几分,困倦中全力挤出恭谨语气:“杨部长。”
    “呃……我就问问,你们到家没。”
    “到家了。”李清一梦游接了这个电话,只会回答简单的是非题。
    “噢……那,那早点睡吧。”
    what
    李清一心想,您都不看群聊的吗?局散了各自报了平安道了晚安的啊,轮得到你这个时间挨个关心吗?
    “杨部长。大家都安全到家了,而且,他们都睡了,您不用给他们打电话问了。”
    杨劲“咝”了一声。扶着膝盖起身,走去卫生间。“你这时候能不能别这么叫。”
    李清一心想,这时候是什么时候。“那叫您……”杨劲微信叫什么,任李清一此刻的脑子,怕是搭不上线。
    “你跟小灰灰一样,叫小舅舅吧。”
    李清一:“……”
    “哦,对了,我就是问问你,下大雨那次,你坐我车,有没有感觉空调特别凉?”
    “嗯?”
    “后来感冒了吧?”
    “嗯?”李清一时刻要睡过去,完全跟不上杨劲的节奏。
    “我就说么,我那车空调有点问题。行了,我知道了,那车的空调得修一下。”
    ※※※※※※※
    选题大会第三天,各路人马汇报完毕,社长、杨局长做总结发言。
    往年选题大会没有分管局领导参加,都是社长总结。
    今年杨劲坐镇,社长也不能把话说得太满,毕竟结论性、方向性的话,还要需是终级boss来说。
    杨劲的发言很“官方”。如果不看本人,也不听声音,只接收发言内容,你会以为发言人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说选题全面、针对性强,可见杂志定位准确,多年来经营情况良好;说大家的发言各有侧重,可见都经过深入的思考;说会议不拘泥于形式,可见编辑部贯彻了务实的工作作风;说会议高效,说明社长带出一个实干的团队,面对转制契机,相信这个实干的团队也能够迅速转变思路,适应市场。
    最后,话锋一转,我来教育局时间不长,但我尽全力对这本杂志做了调查和了解,大家都是媒体从业人员,我们生在变革的时代,纸质媒体未来怎样,谁都不能准确预知。但无论何时,公众都有获取信息的需求,纸媒是一个平台,我们是信息的提供者,有朝一日,平台换成别的,信息不再印在纸上,我们依旧是信息的提供者。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时代变迁,提供公众需要的信息,提供有效的、即时的信息,提供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信息……
    李清一听闻此番论述,心下也吃了一惊。不知是当了领导练就了鼓舞人的本事,还是本就是这块料,才当上了领导。
    总之褒扬中指出不足,鼓舞中提出要求,绵里藏针,要求杂志社对部分选题再做调整,只是不必再开这种大会,具体调整再和总编、社长商议。
    基层员工大喜过望——总之选题会开完了,每年扒层皮的例行程序结束了,后续爱怎么调整就怎么调整吧。
    散会前,办公室主任宣布采风日程:此行采风目的地山东,明天各自做准备,隔日出发,日程一周,回来放假,直至学校开学。
    这事早在选题大会召开之前,杂志社就七嘴八舌讨论过了。买火车票、联系旅行社、行程安排,都是边讨论边做的决定。
    所以全体参会人员,对这个通知都不意外——除了杨劲。
    他连创刊号都翻了,却不知道杂志社有个每年一采风的传统。
    会议气氛轻松起来,几个女的商量要不要带游泳衣,男同事研究火车上带什么酒,连社长都问芽姐,去哪买遮阳伞和防晒霜,他紫外线过敏。
    杨劲被冷落了。他看向李清一,她正跟旁边的同事聊山东大馒头,同事说,山东的馒头,山西的面,喜欢主食的一定不要错过……
    众人没有散去的意思,杨劲率先离席。
    背影消失在门口时,办公室主任才意识到,这次采风没有请示局领导,现在火车票和行程都订好了,当着他的面,直接宣布了,这事办得,有那么点不稳妥。
    ※※※※※※※
    此后的某一天,篮球群又组织打球。
    男生先打全场,火过为灰没上场,换了衣服在场边溜达,不时瞄一眼球场入口。
    女生们在恶搞。
    她们总玩在一起,又总给男队当啦啦队,早就配齐了一身啦啦队服:白衬衫,短裙,白色运动鞋。衬衫款式各异,短裙颜色也不统一,但站齐了在场边拍巴掌,就别有一番气势。
    呐喊声夹杂着笑闹,在球场上空环绕播放,小灰灰溜达到角落里,莫名烦燥。
    他最终按捺不住,走到啦啦队身后,凭身形找出小强,示意她跟他走到安静的地方。
    “go队今天又是怎么回事?她到哪了?”
    小强脸上挂着来不及收敛的笑:“她到哪了?都到威海了!你来打球就安心打球,姐姐们的事不用你操心。”
    小灰灰拧眉:“威海?”
    小强挑了挑他的下巴,身高差问题,要伸直了手臂才能够到。
    “别人不来,也没见你这么上心。咋的?对姐姐有别的心思?”
    小灰灰别开脸去:“少来……她出门了?”
    “嘻嘻,不逗你了,队长旅游去了。”
    “旅游?跟谁去的?你们都没去。”
    “非得跟咱们玩啊?谁还没几个圈子……她们单位组织的旅游,真的在威海,山东七日游。”
    小灰灰眼神真的灰了:“你们都知道?她怎么不在群里说一声?”
    “公是公,私是私,人家工作范畴的事,犯得着跟你们请示吗。你也有她微信,干吗不自己问她?”
    一个球飞到场外,小灰灰迎上去接住,奋力抛给场上的人。
    然后走回小强身边,馋着脸说:“强哥,我问你也是一样的。”
    当天的活动过后,发现go队没来,群里确实有几个人问。
    还有人@game over:“跟同事玩有意思吗?还是咱们一起好玩啊。”
    “哪天回来啊?给你接风,咱们组织一个特别场。”
    “今天桃子又上四步篮了,那画面老震撼了,你快回来给我们洗洗眼睛。”
    桃子:“放屁,那是裁判的问题,我明明只走了三步。”
    小强:“go,今天有3个人问起你,想不想知道都有谁?”
    小灰灰发了一个表情:啪!你死啦!别说话啦!
    下面有几个人跟了“阴险”的表情。
    ※※※※※※※
    作者有话要说:  具体年份模糊化了,纸媒走下神坛约在2012年,手机支付兴起约在2016年,只为故事服务。
    作者已写到17万字,有了顿悟,大家此刻看到的,是在顿悟之前写的,所以剧情节奏很(划掉)略差,请包涵~
    为将这个顿悟发挥到极致,本文结尾几章可能会请假,但肯定不是坑。能力范围之内,我要让这个故事无限接近完整。放心食用!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