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1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玉娘一边给她擦眼泪,一边劝道,“二奶奶心里难过是应该的,有身子的人就是这样,多思多想。”
    李姝忽然笑着骂她,“你才生一个孩子,倒像是比我知道的还多。”
    封娘凑趣,“就是,姐姐哪里能比得过二奶奶。”
    二人劝了一阵,李姝不再流泪,但心里仍旧有些闷闷的。
    那头,赵世简出门后,直接去找英国公,两方人汇合后,带着一干护卫和几个景平帝派来的将领,立刻直奔福建,一路快马疾驰。
    赵世简和史杭年轻,倒能撑得住,跟随的一干将领和士兵,都是军营里打磨惯了的,急行军并不在话下。让人没想到的是,年过七旬的英国公一路越跑得快,越是有精神,整个人如同被唤醒了一样,由内至外散发出一股自信和睥睨天下的气质,让大家都十分吃惊。
    十几天的功夫,一行人就到了福建。
    甘老将军果真如奏折中所说,病重得已经无法起身,连圣旨都是躺在床上接的。见到了新任的元帅是英国公,甘老将军顿时松了口气。
    英国公年轻的时候有多勇武,他是知道的。当年圣祖爷打天下时,英国公才十来岁,跟着他亲爹一起,随同圣祖爷南征北战。后来,老英国公去世,英国公继位,当时皇权都在圣祖爷手里,英国公是朝廷里出了名的将领,水战、陆战,没有他不会打的,攻城拔寨,都不在话下。
    大景朝初立,外面仍旧有许多反叛势力,英国公南征北战,平息了诸多暴动势力,为大景朝初期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等朝廷稳定后,英国公回朝,立刻自己交上了兵权。圣祖爷许诺,史家公爵再传三代后递减。从此,英国公不再掌兵权,才有了后来庞家、平家和甘家等家族的崛起。
    虽然没有兵权,但英国公在朝廷里谁也不敢小觑。从圣祖爷到先帝,再到圣上,他只遵皇帝,什么后妃党,他一概不理。三朝皇帝更迭,他始终坐的稳稳的,只管用心教导家中子弟,三代帝王对他也颇为敬重。别看庞家和平家在外面势力大,两家的家主到了英国公面前,还得称晚辈,连个大声话都不敢说。
    他到东南军来了,年轻的将领不知道,那些年纪大一些的,立刻喜笑颜开,有英国公在,再不用发愁。
    京城那头,李姝头一日狠哭了一场,心里的郁气发泄了出去,又开始正常过日子。家里除了男主人不在,其余仍旧各司其职。庄小郎和庆哥儿每日去读书,赵书良去衙门,嬛娘和庆哥儿整日一起数蚂蚁淘鸟窝。两个姨娘被赵书良敲打了一顿,都安安分分的。
    李姝整日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吃饭,有时候把两个孩子打发到赵书良那里去吃饭,自己一个人带着玉娘一起吃。自从赵世简走了后,玉娘整日把孩子给家里的一个婆子带着,除了喂奶和偶尔哄一哄,大部分时间都在陪着李姝。李姝过意不去,时常让婆子把孩子抱过来逗弄逗弄。
    朝廷的捷报一份份传来。
    英国公出马,立刻着手整顿军务,改变作战方法,多次打退了敌军的进攻。同时,他带着赵世简和史杭一起,微服出行,查看 沿海百姓生计。上奏朝廷,将沿海一些渔民统一迁到人口较少的平原地带,沿海屯兵,以防外敌入侵。
    赵世简以前从未接触过水军,东南军如今有十二万,一半都是水军。如今有了英国这个老师,他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学习水军作战方法和领兵要领。
    为了和水军打成一片,头一天,英国公让赵世简和史杭都把靴子脱了,他自己也光着脚,带着两个年轻人一起上了战船。
    等上了船,赵世简发现,船上的将士们,很多都光着脚。
    赵世简走着走着,脚下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英国公笑了,“赵将军不习惯水军,这也是常情。赵将军仔细看,水军们个个都有一双大脚丫子。他们这一双脚,脚板底下像长了钉子一样,在船上,不管甲板上有多少水,他们始终都能站的稳稳的。赵将军想统领水军,必须要有一双与他们一样稳当的脚。”
    赵世简立刻躬身行礼,“多谢元帅教诲,晚辈定然用心学习。”
    东南军许多将领都笑了,有一些人对这个年轻人很不友好,年纪轻轻的,就要来做二把手。英国公做元帅大伙儿心服口服,你一个上了战船都站不稳脚的青瓜蛋子,凭什么爬到我头上。就算你有文武进士加身,在这船上顶个屁用。
    英国公知道圣上的意思,让他把这个年轻人带出来。虽没有明着交代,但他身为三朝元老,深谙帝王心术。故而,他此次把自己的孙子也带出来。他教孙子,旁人总不能说什么,至于这个赵将军在一边能学多少,就看他的造化和悟性了。
    赵世简头一日上船,深感受到了耻辱。从此,他彻底丢掉了鞋子,不管在陆上,还是船上,他始终光着脚丫。船上水大,他摔倒过很多回。但他都是自己爬起来,然后继续到处走,到处巡视。他跟船上的水手学放船帆,跟低级将士们学水上兵器的使用,跟水军将领了解东南水军实际状况。
    除了学习,他还要跟着英国公一起排兵布阵、调兵遣将,还要安抚被倭寇掠夺了的百姓。
    赵世简在福建忙的脚打后脑勺,几个月功夫过去了,他再也不会在船上摔倒了,脚下如同生了根一样,稳稳当当。各色水军的兵器他都了如指掌,用起来丝毫不比东南军将领差。
    在英国公的带领下,他和史杭多次直接上战场杀敌,对水军作战有了一定的了解。等他终于在东南军扎稳了脚跟,京城里,李姝正在苦苦挣扎。
    这一胎,位置有些不大正,好在李姝活动的多,稳婆经验老道,她苦熬了三天两夜,终于生下了长女。肖氏和孙氏从一开始就在平康坊陪着她,见她们母女平安,大伙儿终于送了口气。
    孙氏回到柿子树巷后,肖氏直接住在了平康坊,伺候她坐完了月子才回去。
    李姝记得赵世简走的时候说过的话,他要回来给女儿取名字,故而她一直没给女儿取名字,只叫大姐儿,家里人都这样叫,并未跟着绮娘的排行,算是二房单独序齿。
    赵世简不在家,大姐儿的洗三和满月都没有大办,只是自家人一起吃了顿饭。女儿满月后,李姝用女儿肥胖的小脚丫沾满了红色的颜料,在白纸上盖了个脚丫印子,旁边写了一个女字,然后让墨染把这张纸走官道寄到了福建。
    凡军中信件,京城和东南军都要严查。京城这边看是个孩子脚印,消息灵通的知道赵统领家新得了个嫡女,直接放过。东南军那边,见并无其他夹带,就是家书,直接送到了亲卫手中。
    赵世简接到书信时,正在与英国公商议一干被掠夺过后的流民安置问题。
    见是家书,赵世简直接揣到怀里,继续与英国公说话。二人因是私下商议事情,除了史杭,也没有外人。
    史杭与赵世简并肩作战,二人感情也越发好了。史杭已经娶妻,家里有一个儿子,三四岁的样子,知道征人思家的苦楚。见他一副正经样子,开了个玩笑,“赵将军,家书值万金呐,军事什么时候商议不得。”
    英国公也笑了,“安之到福建这么久,整日过得跟苦行僧一样,今儿既然来了家书,也不要再绷着了。让人备几个菜,咱们爷儿三个,一起喝两盅。”
    赵世简笑道,“前辈发话,敢不从命。”
    赵世简故意走在祖孙二人后面,偷偷掏出家书一看,一张薄薄的纸,上面一个红红的脚印。他顿时停下了脚步,看着那个小脚印发呆。
    史杭回过头来,看到了脚印,立刻高兴地说道,“赵将军家里可是添了孩子?”
    赵世简抬起头,眼眶有些红,笑着对史杭说道,“贤弟猜的不错,我家里才得了个女儿。”
    英国公在前头听到了,笑道,“赵将军儿女双全,可喜可贺。”
    爷儿三个当日痛快吃了顿酒,借着酒劲,赵世简把那脚印拿出来看了又看,最后又揣到了怀里。
    东南的倭寇很快打走了,英国公还查明了此次袭击不光有东瀛浪人,还有周边的几个岛国,其中还有大景朝的附属国,他把这些事情写成奏折,全部上奏给景平帝听。
    外敌赶走后,景平帝并未下旨意让二人回去,而是又下了一道让平家和庞家都坐不住了的圣旨。
    景平帝命英国公就地招兵买马,将东南军扩充至二十万,陆军加陆万,水军加肆万。当地迁徙的百姓,凡家里有一人从军,多补贴五两银子。并命户部即刻拨足军费,由户部侍郎李穆川亲自押送到福建。
    新招的兵马,混入原先各大营。二人加紧训练,确保新军随时能作战。
    这一道圣旨一下,二人立刻打消了回京的准备。
    李姝听到消息后,马上坐不住了。当夜,她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去找赵书良。赵世简不在,她一个儿媳妇不好单独找公爹,还把庄小郎也带上了。
    进门后,她开门见山道,“阿爹,官人看样子是回不来了。”
    赵书良虽然官不大,但并不是不懂朝政,他沉默了半晌后道,“老二家的,你带着孩子们,去福建吧。”
    李姝犹豫了半晌,“阿爹,我们走了,您怎么办?”
    赵书良摆摆手,“去吧,不用担心我,我还住在这里,给你们看着家。要去就早些走,跟着你阿爹一起。他押送大批军饷,定然有军队护送,你跟着一起,安全有保障。”
    李姝点点头,“那我就听阿爹的,阿爹一个人在家里,定要保重身子。”
    庄小郎忽然开口道,“二奶奶,您能不能带我一起去?”
    李姝奇怪地问道,“你在家里跟着你姐姐一起不好吗?福建那边又远,你怎么会想着去那里呢?”
    庄小郎笑道,“二奶奶,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早就想出去走走,可我一来年纪小,二来身无分文,只得作罢。听说二奶奶娘家的三爷如今游历天下,我做梦都想出去看看。我长这么大,还没离开过京城呢。姐姐如今有老爷照看,有嬛娘陪着她,家里有吃有喝,风吹不着雨打不着,我再也不用担心她了。”
    赵书良听得意动,“老二家的,若是方便,你就带上他吧。有需要跑腿的,尽管叫他去,光会读书怎么能行,男子汉大丈夫,也该摔打摔打。”
    李姝点点头,“既然阿爹答应了,你就跟我们一起去吧。今儿晚上就把东西收拾好,跟你姐姐和嬛娘道别。我听说我阿爹后儿就要出发了,咱们要快。”
    这边和赵书良说好了之后,李姝第二日就回了娘家。她要去追随自己的丈夫,肖氏自然不阻拦她。只嘱咐她多带两个得用的心腹之人,路上照顾好几个孩子。大姐儿还小呢,还在吃奶。好在押送军饷的部队走的静悄悄,也不会走太快,总能跟得上。
    押送军饷,这是朝廷机密事件,不是谁都可以跟着的。李姝虽是东南军重要将领的内眷,也只能远远地跟着,不可能直接混在军队里。
    李穆川四处活动,一路上预备从队伍里分出几个人照看她们母子。
    第二日,李姝带着三个孩子和庄小郎,以及玉娘等一干心腹之人,和赵书良告别后,静悄悄地走了。
    这一走,从此山长水远,再回来,京城已是面目全非。
    第97章 清源山日常流水
    一路上, 李穆川主要的职责还是照看饷银, 见李姝母子几个一直跟着, 并无大碍, 故而没有过多问候。同行的人知道后头跟的是李侍郎的女儿, 赵将军的妻小, 虽不会为了她们母子几个故意放慢速度, 也多有照应。
    走走停停, 将近一个月的功夫, 终于进入福建境内。赵世简提前已经知道妻儿要随着岳父一起过来, 让黄侍卫提前在城里买了栋两进的小院子。东南军驻扎在福建泉州一带, 泉州有港口, 城里虽然也繁华, 但比起京城差的不是一大截。城里好地带的一套两进的四合院,也就一百五十两银子的样子。
    买过了宅子,他让黄侍卫又置办了一些家常用的东西,并雇了两个当地懂官话的婆子, 提前守在哪里, 等夫人来了,直接就可以住了。
    李穆川一行人入了泉州境地后, 英国公派人来将他们直接带入了自己日常办公的衙门。赵世简也让黄侍卫将李姝母子几个带到了提前买好的院子里。
    将饷银交割清楚后, 李穆川终于松了口气。他头一回担任这么重要的差事,一路战战兢兢,如今总算能歇口气了。
    英国公虽然是东南军统帅,在城里也有自己办事的衙门。赵世简一大早就耗在了这里, 直等到下午,李穆川才来。
    李穆川一进门,与英国公打过招呼后,看了眼女婿,并未说话。现在公事说完了,终于可以续私话了。
    赵世简亲自给他续了杯茶水,“岳父一路劳累,辛苦您了。”
    李穆川笑了,“你在这边奋勇杀敌,更辛苦。家里人都很惦记你,我走的时候,你父亲让我转告你,用心当差,不用惦记他。姝娘带着几个孩子,一路上跟着我们走,吃了不少苦。好在她们母子几个都平安到来,你有功夫了,就去城里看看他们。”
    英国公笑道,“李大人今儿即是一家团聚,老朽就不打扰了,待明儿晚上,老朽在聚缘楼里摆一桌酒席,请李大人和赵将军一家子,一起吃酒,还请李大人不要推脱。”
    外地各处驻军常年要向京城户部要军饷,李穆川如今做到了侍郎,权力自然也不小。虽然他女婿也在东南军,但若能进一步交好,以后东南军的费用就不用发愁了,跟不用派人到京城四处求爷爷告奶奶了。英国公戎马半生,不光会打仗,更懂人际关系。
    李穆川忙起身道,“多谢国公爷美意,下官定准时到达。还要谢过国公爷这几个月对下官女婿的照顾,保全他的平安。”
    英国公哈哈笑了,“李大人不必客气,赵将军有勇有谋,何须我教导,倒是我这个不成器的孙子,说是武状元,比赵将军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双方人客气了半天后,英国公知道赵世简妻儿都来了,忙打发他们翁婿两人一起趁着天没黑,赶紧回家去。
    赵世简知道李穆川这一路必然辛苦,且他年纪也不小了,故而并未让他骑马,而是雇了顶轿子,抬了他回去。他自己骑马,亲自在一边跟随。
    再说李姝那边,黄侍卫接到她们娘儿几个后,雇了两辆车,把她们全部带到了新家。
    泉州不像京城那样,什么这个巷那个坊的,赵家的院子在清源山西南面北清街内。北清街说是叫街,其实店家并不多,路两侧都是住宅,且清一色都是二进三进的大宅子,住的人家都是家境很不错的官宦人家。
    赵世简想着自己时常要去军营,不能总在家看着,特意把黄侍卫留在家里,以后就让他负责家里的看家护院。
    李姝到了新家后,立刻把家里大略扫了一遍,两进的宅子,大概和秀水坊李穆川原来住的地方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泉州这边雨水可能比京城多,房顶屋脊的角度更陡一些,且抄手游廊周边还挖了一条浅浅的排水沟。
    前院里,东小院是厨房,里面东西都备齐了。柴米油盐什么都有,还有一些当地李姝叫不上名字的蔬菜。前院客厅里只有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其余什么都没有。男客房里倒是有一张床,但没有被子。西小院里,栓有一匹马和一辆马车。
    后院里,东西厢房空荡荡的。正房东屋里,有一张大床,床上只有两床被子和两个枕头。屋子里另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个大箱子,桌子旁边还有一把椅子。厅堂里一张八仙桌、两把圈椅和四根条凳,西屋里空荡荡的。
    东西厢房里,各有一张床,床上都有一床被子。
    整个宅子里,只有这些东西,其余皆无。
    李姝自己带的东西也不多,只有几床被子,还有她们母子的一些衣裳,外在就是金银细软和一些常用药物。山高路远,带多了东西不方便。
    李姝这回带了玉娘两口子、文崖、封娘、陈恭让一家子和彤管,其余人都留在家里。李姝让玉娘带着封娘和芸娘一起,把车上的被子和衣裳都放到正房,好在正房床大,她今天先带着几个孩子也能睡得下,一路上,三个孩子每天晚上都和她一起挤在车里睡,都挤习惯了。
    李姝让玉娘带着封娘和她女儿琴娘一起,晚上睡西厢房,蔡妈妈和芸娘,睡在东厢房。家里几个男仆,今儿还在前院打个地铺。索性一路上都是打地铺过来的,再熬一晚上,明儿再去买几张床。庄小郎仍旧住在前院客房里,只是今儿怕是要和李穆川挤一挤了。
    分派好了住处,东西也都卸下来了,李姝抱着大姐儿,给她喂了顿奶,把她哄睡着了,用自家带来的小被子裹好了,放在大床上。
    那头,蔡妈妈带着女儿,快速在厨房忙碌了起来。厨房有三口锅,她先烧一锅热水,又升了小炉子烧茶,然后再预备多做几个菜,今儿夜里二爷和李老爷都要回来,一家子团聚,没有一桌像样的席面怎么能行。厨房里,黄侍卫鸡鸭鱼肉蛋、各色蔬果备的齐全。蔡妈妈快手快脚,把各类肉菜先炖上,再整理蔬果,芸娘被她指挥的团团转。
    鸡鸭鱼肉蛋到哪里都是一样的,但有几样当地的蔬菜把蔡妈妈难倒了。好在家里两个当地的婆子一直在一边帮忙,一个许婆子,一个金婆子,她二人官话说的不大顺溜,蔡妈妈虽然听得费劲,也能明白,在她们的指点下,很快把各色蔬菜都收拾好了,只等人回来了,直接下锅就炒。
    李姝在正房厅堂带着庆哥儿和平哥儿坐了下来,玉娘很快端来了一壶热茶。李姝给两个儿子各倒了一杯清茶,待茶水凉了后,两个孩子都抱着茶杯咕咚咕咚很快喝完了。
    庆哥儿先开了口,“阿娘,这里人说话真难懂。”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