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1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两个儿子都成家了,慧娘也出嫁了,只有嬛娘整日承欢膝下。每天他一回来,嬛娘就抱着他的腿,软软地喊阿爹,赵书良越发喜欢这个小女儿,家里有好东西,都先紧着她,连煦哥儿都靠后了,煦哥儿有自家爹娘照顾,不需要自己多费心。
    年三十晚上,赵世崇一家子一起过来吃了顿饭。第二天,赵书良带着嬛娘和赵世崇一家子,去各家拜年,并把赵世简送来的年礼,让孙氏给几兄弟家里分了分。
    肖氏听说三郎去找了女儿,顿时高兴不已,忙不迭地写信让李姝好生照顾他。
    肖氏本来想让李姝务必要留住三郎,李穆川忙拦住了她,“娘子,三郎如今跑野了性子,你这样吩咐姝娘,难道她要拿绳子捆住他?莫要因为你的一片慈母心,让她们姐弟之间难做。三郎二十多了,不用我们再担心了。”肖氏只得作罢,让李姝代为照看弟弟,若他真要再走,给他准备一些盘缠和衣裳,送他几张女婿的名帖,关键时候保命用。
    日子就在赵世简的忙碌中渐渐溜走,半年的功夫,东南军终于扩充至二十万,十二万陆军,八万水军。沿海一些长期被掠夺的村庄变成了屯兵地点,百姓都迁移到了北方。那里前几年糟了干旱,地广人稀,正是缺少耕种百姓的时候。
    百姓初始不愿意迁徙,那么远的地方,听说又冷,谁愿意去啊。虽然说一家有十两银子安家费,但谁知道最后到手里还剩几两。
    英国公联合福建总督,各州府知府、县令一起出动,亲自监督抚恤银子的发放。
    此次景平帝发给百姓的安家费,并未通过官方一级一级下发,而是让李穆川随着军饷一起送到东南军中。景平帝虽年轻,很是知道一些官场上的规则,若走官道,怕是层层扒皮,最后到百姓手里,最多二三两而已。
    英国公当着一众福建大小官员的面,当场抬出抚恤银子,并命军中部分将领各带一队士兵至各州府,监督抚恤银子的发放。此次百姓迁徙,一来关系东南军重新布局,二来可以解决北方人口稀少的问题,英国公一定要办成。换成往常,你伸手就伸手,这一回,谁伸手,他剁了谁的爪子。
    英国公如此强硬,福建地方官员虽有不满,也不敢顶着来。
    银子发放出去后,招兵过程中,继续发银子,八万新军很快招齐。
    英国公并未将新军单独立营,而是全部打散混编入各个营对。若是单独立营,说不得被有心人利用,到时候新兵忠心的对象就不是帝王了。他带着赵世简和一干将领没日没夜地训练新兵,训练的过程中,剿匪、灭海盗,一直没停过,东南军的作战能力也直线上升。
    等二十万东南军彻底稳定下来后,英国公等人到福建已经一年多了。英国公上奏,称已完成使命。
    奏折呈上去后,过了一个多月,京城来了天使。
    来人不是官员,而是景平帝御前的内侍邓公公。上谕,英国公不辱使命,平东南边境、迁徙百姓、扩充军队,今赐英国公爵位袭四代而递减,着英国公史重即刻回京复命,靖边将军赵世简就地任东南军元帅,保边境平安。
    英国公这一功劳让家里的爵位又可以多袭一代,等史杭即位的时候,仍旧是公爵。
    邓公公宣读过了圣旨,英国公和赵世简郑重接了旨意,邓公公笑眯眯道,“恭喜国公爷,恭喜赵大人。”
    英国公等人好生招待了邓公公,这是御前内侍,不招待好了,他回去嘴巴一歪,随意说两句模棱两可的话,英国公和赵将军简在帝心,自然不用害怕,但底下说不得就有人要倒霉了。
    邓公公等了三五天,英国公交割清楚了军营里的事情后,留下了孙子史杭,自己预备和邓公公一起回京。
    临行前一天,邓公公找英国公说小话,“公爷呀,杂家有件难办的事情想请您老帮忙呀。”
    英国公心里疑惑,你个老东西,吃也吃了,喝也喝了,银子也拿够了,连花楼里的姑娘你都摸过了,难道还有别的要求,一个阉人,也别太过分了。
    但英国公是什么人,他笑眯眯地问道,“公公有何事尽管说,只要是老夫能办到的,自然没二话。”
    邓公公屁股像长了钉子一样,扭来扭去了半天,吭吭哧哧说道,“这个,公爷呀,按照惯例,在外统军的一方主帅,家里总得有人在京城里吧。”
    英国公瞬间就明白了,自来统帅在外,妻小一定要留在京城,算是人质。一般来说,你婆娘送不送回来也就罢了,反正女人如衣服,但儿子一定要送回来,且必须是继承人,说白了就是嫡长子。庞敬渊在西北,他的嫡长子就一直在京城。
    但这个惯例又没写进律法,大家都是心照不宣。赵世简如今新任东南军元帅,他想把两个儿子都薅在身边,想来是不大可能了。
    英国公看了一眼邓公公,“公公前儿如何不说呢?”
    邓公公顿时笑道,“哎呦,我的公爷,杂家是哪个牌面上的人呢,哪里敢随意乱说,圣上又没写到圣旨里。”景平帝临行前莫名说了两句,邓公公心里门清。但他又不想得罪赵家,故而想让英国公去说。
    英国公心里直骂娘,你个没根的缺德货,这种离间人家骨肉的事情,让老夫去做,怪不得你断子绝孙了。
    这边,英国公为难的要死,哪知赵世简自己带着儿子上门了。
    自接到圣旨的头一天开始,赵世简心里就揪成一团。他做了这么多年的武将,如何不清楚历朝历代帝王的这些手段。如今让他掌管东南军,庆哥儿是必须得回京城了。
    他忍了两天后,在夜里,趁着黑暗,抱着李姝说悄悄话,“姝娘,邓公公和国公爷过两天就要回京了。”
    李姝嗯了一声,“我已经给邓公公预备了一份厚礼,明儿让墨染送过去。”
    赵世简摸了摸她的脸,他有些不忍心,沉默了许久,他叹了口气,“姝娘,你知道历朝历代的质子吗?”
    李姝是读过史书的人,如何不知道这些事情,黑夜里,她的双眼倏地睁开了。质子,是啊,那个有名的帝王鼻祖,他爹小时候不就是个质子吗。
    李姝也沉默了半晌,“官人,不能不送吗?庆哥儿才八岁呢。”
    赵世简又摸了摸她的脸,不意外地摸到了她满脸的泪水,他有些丧气地说道,“娘子,你说,我做这么大的官,有什么意思呢,骨肉分离。”
    李姝哭了半晌后道,“官人,咱们家被卷入斗争旋涡,你不做高官,咱们家就不是骨肉分离,怕是要人头落地了。”
    赵世简把她抱的越发紧了,“娘子别担心,庆哥儿也大了,把墨染和玉娘给他,给他带足了银子。我给阿爹和岳父写信,让阿爹看着他,让岳父督促他的功课。咱们在外守边,大姐姐心里会领情,她会照看庆哥儿的。”
    李姝哭了半晌后,哽咽道,“我想跟着庆哥儿回去,可我又舍不得官人,我真想把自己劈成两半。”
    夫妻两拥在一起,互相安慰了半宿。
    第二天一大早,赵世简直接找了庆哥儿,带他到前院书房说话,并让庄小郎稍等片刻。他看着八岁大的儿子,拍了拍他的肩膀,“坐吧。”
    庆哥儿看着父亲一脸凝重,忙听话地坐下了,问道,“阿爹,出了什么事情?”
    赵世简直接开门见山,“你要跟着国公爷一起回京城了。”
    庆哥儿顿时呆住了,“阿爹,是因为阿爹做了元帅吗?”
    赵世简点点头,“你也不小了,该知道事了。你大姨母在宫里有皇子,咱们家,被迫卷入皇后和贵妃两党的斗争中。圣上想扶起你大姨母和四皇子,缓和后妃两党的斗争,你外公和舅父是文人,为父就成了你大姨母在军中的话语人。为父如今掌管二十万东南军,必定要送你回去做质子。”
    说完,赵世简觉得这些话对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太过于沉重,忙站起身,走到庆哥儿面前,把他拉起来,先摸摸他的头,又把他揽入怀中,轻声对他说道,“庆哥儿,你是长子,为父知道你的肩膀还稚嫩,但现在是紧要关头,为父需要你来分忧,你明白吗?”
    亲哥儿许久没被父亲这样抱着说话了,他感受了一会儿父亲胸膛的宽阔和厚重,然后抬起了红通通的眼睛,“阿爹,我回京城去。”
    赵世简轻抚了他的后背两下,悄声嘱咐他,“京城如今时局暂时还算稳定,为父在外安稳,你在京城也无人敢欺。回去了之后,只管用心读书,孝顺你阿爷和外公外婆。有时间了,去看看你谢大爷,还有你丁大爷,功课上有不明白的,可以去找你张大爷。若遇到动荡,务必要保全好自己的安全。”
    庆哥儿嗯了一声,“阿爹,我以后什么时候可以来看阿爹阿娘。”
    赵世简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你以后不要出京城,为父也不能离开福建,你不用担心,我们要仔细等待时日和机会。有朝一日,我们还会一家团聚。”
    庆哥儿点了点头,“阿爹,我今儿还去学堂,跟同窗们告别。”
    赵世简该嘱咐的都嘱咐了,让他跟着庄小郎一起走了。
    路上,庆哥儿对庄小郎说,“哥,我要回京城了。”
    庄小郎吃惊道,“咱们才来了将将一年,这么快就要回去了?”
    庆哥儿摇摇头,“不是咱们,是我一个人回去。阿爹做了统帅,我就要回京城,就像庞家大郎一样。”
    庄小郎瞬间就明白了,不再说话。
    到了夜里,赵世简又回来了,庄小郎在外院直接拦住了他。
    “二爷,我想跟庆哥儿一起回去。”
    赵世简不置可否,“你不是想到处看看吗?这才出来多久。”
    庆哥儿在一边说道,“哥,你不用跟我回去,你就留在这里吧。”
    庄小郎摇摇头,对赵世简说道,“我想回去,让姐夫给我找家好的学堂,等明年参加秋闱,泉州的官学几年也出不了一个举人。我出来一年了,跟着二奶奶看了一路的大好河山,又见识了泉州和福建的风土人情,也不算白出来一趟。庆哥儿年纪这样小,路上没个人照应怎么能行?”
    赵世简拍拍他的肩膀,“可惜咱两差了辈分,不然我真想收你做干儿子。”
    庄小郎咧嘴笑了,“二爷,那不过是个虚名罢了。不管外人如何看,庆哥儿就跟我弟弟是一样的。”
    赵世简点点头,“那你就替我一路照看好庆哥儿,我给你写一封信,到了京城,你和庆哥儿一起去找我岳父,让他送你去国子监读书。你还回平康坊住,你和庆哥儿一起,住在正院东厢房,他年纪小,一个人住正院我不放心,你替我看好他。”
    庄小郎点点头,“二爷放心,我会跟庆哥儿同吃同住,好好照顾他。”说完,他双眼看着赵世简,像是期盼着什么一样。
    赵世简思索了片刻,又拍拍他的肩膀,“回去后,好生读书,不要参与内宅的事情,你姐姐有嬛娘,不会受委屈。你出来这一年,也见识了不少,做文章的时候可以多写一些自己的见闻,这样更有说服力。若有什么想法,也可以给我写信。”
    庄小郎眼神发亮,用力地点点头,“二爷放心,我会好生读书的。”
    赵世简点点头,又看向庆哥儿,“庆哥儿,你既然认他做哥哥,以后就要好生敬重他,你和你二姑妈各叫各的,不用担心外人眼光。你去你外公家也好,去你谢大爷家或者丁大爷家,都要带上你庄大哥,他读书比你天分高,你要虚心向他学习。”
    庆哥儿点头应了,“阿爹放心,我会跟庄大哥互相照应的。”
    三个男人在前院说过了话,赵世简对他们两个说道,“走,一起去后院。”庄小郎并没有拒绝,跟着父子两个一起来了。
    李姝已经让封娘开始摆饭菜了,见他们三个回来了,笑了,“就等着你们呢,也不知哪里有那么多知心话要说。”
    赵世简笑了,携着她的手一起进了屋,“以后我要是回来的迟了,娘子只管自己先吃。你要带孩子呢,不能饿着肚子。”
    庄小郎看向赵世简夫妻二人,他有些眼热,庄小郎已经不记得自己的父母长什么样子了。他八岁以前,只有姐姐,姐姐和母亲一样疼爱他,呵护他。
    后来,他到了赵家,姐夫虽然对他也不错,但只限于生活上不亏待他。只有二爷,时常指点他功课,跟他说一些做人的道理。
    那时候他时常想,要是自己有个这样的父亲该多好。可是他身份尴尬,仔细论起来,他比二爷辈分还大。到了泉州后,公开场合里,李姝让庄小郎管自己叫表婶,管赵世简叫表叔,装作是亲戚家的孩子。
    庄小郎特别喜欢这个身份,他不再是姨娘的弟弟,而是表侄,他和庆哥儿手拉手做表兄弟,没人说一句闲话。
    很快,他就要回京城了。京城里有最疼爱他的姐姐,还有自己的亲外甥女。他又成了姨娘的弟弟,不过,他已经不在乎了。
    十三岁的庄小郎,心性开始成熟。这几年,二爷指导他良多,特别是他搬到了平康坊之后,二爷一回家就问他的功课,还会给自己讲官场上的事情,二奶奶细心照料自己的生活,如今,自己也该回报他们一二。
    这该死的辈分!
    李姝给庆哥儿和庄小郎一人做了十几身衣裳,她把泉州手艺最好的二十几个裁缝全请了来,就在家里做,一天的功夫,全部做好了,春夏秋冬都有。元帅夫人相请,没人敢不来。
    两天后,就在邓公公和英国公都为难的时候,赵世简带着庆哥儿和庄小郎一起去找了英国公。
    赵世简说得很体面,“公爷,蒙圣上不弃,让我镇守东南,我自然不敢懈怠。但我家里还有老父亲在堂,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犬子已经八岁,我预备让他回京城替我孝敬老父亲。因他年纪还小,内子不放心他单独上路,恰好圣上召公爷回京,晚辈特来相求,请公爷帮我带他回京,交给他祖父照看。”
    英国公叹了口气,“安之不必担忧,老夫定然将令公子毫发无损地交给令尊。”
    赵世简拱手道,“多谢公爷!明儿早上,我再带他过来。”
    英国公挥挥手,“去吧。”多余的话,他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呢,骨肉分离,旁人说什么安慰的话都显得苍白无力。
    当天夜里,三郎又回来了。
    最近,他跑到好远的地方去找一位当地名儒。李姝给他带了些银子,就打发他去了。可巧,今儿夜里回来了。
    三郎听说庆哥儿要回京,想了想,跟赵世简说,“三姐夫,我送亲哥儿回京吧。”
    赵世简看了看他,笑道,“你不继续游历山川了?”
    三郎笑了,“我出来两年多了,也该回去看看了。游历的事儿,以后日子还长着呢。再说了,这一路回京城,也当是游历了。我带着庄小郎和庆哥儿,我们一边玩一边回京城,岂不更快活。”
    李姝听见了,忙不迭地点头,“那可太好了,有三郎你在,我更放心了。庄小郎虽然稳重,但还是个孩子呢。不过有一样,你既然要送他们回去,就正经送,回去让阿爹阿娘看看你。你可别半路上跑了,更不能把他们两个拐跑了。”
    三郎哈哈大笑,“三姐姐你还把我当小孩子。”
    李姝立刻吩咐顺宝把三郎的东西打包好。顺宝这两年跟着三郎到处跑,打包行囊最是拿手,三下五除二就把三郎那点子东西全部包好了。李姝想着回了京城三郎有父母照看,不用给他准备太多东西。
    等吃过了饭,李姝亲自带着封娘要给庆哥儿洗澡,庆哥儿有些不好意思,“阿娘,儿子自己洗吧。”
    李姝笑道,“你才多大呢,就怕羞了。也就今儿这一回了,等你回了京城,阿娘还不知道什么年月再能看到你了,你让阿娘给你洗个澡,这样你走后,阿娘心里好受些。”
    李姝说着说着就要哭了,庆哥儿忙自己把自己脱了个干净,跳到浴桶里,“阿娘,您洗吧。”
    李姝又笑了,仔细给儿子洗了澡,擦干了头发,换上了寝衣,然后嘱咐他早些休息,并让平哥儿不要闹。
    安顿好了庆哥儿,她给女儿喂了奶,又去看玉娘夫妇准备的如何。
    墨染和玉娘要跟着庆哥儿回京城,这是李姝和赵世简一致决定的。夫妇二人是李姝最得用的人,让他们照顾亲哥儿,李姝最放心。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