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344章 赈济灾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些流民,都是因为冀州战乱,逃到这边来的。”
    刘子墨开口,冲着卢琦,徐玄二人解释了一句。
    “只要他们不是黄天教的乱党,就算是一些逃难的人,也无所谓。”
    “反正颍阳县里,因为黄天教作乱,城中大量的百姓也都逃难去了,所以空余了不少的房屋,这些难民,逃难到这里来了,干脆分配一下空置的屋子给他们,让他们在这里暂时安置。”
    刘子墨一连说了几句话,还是卢琦聪明,他立刻就从刘子墨的话语之中,听明白了刘子墨的意思。
    随即,冲着刘子墨问了一句。
    “将军是打算安置这些流民?”
    “嗯,这些流民也是炎汉的子民,我们率领兵马前来豫州平乱,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既然现在这些百姓有困难,我们当然要伸出援手。”
    “不但要安排空置的房屋给他们,另外,还得给他们食物,这样吧,你们看看军中还有多少粮食?”
    刘子墨冲着徐玄问了一句。
    这一问,就让徐玄的脸色有一些不太好看了。
    随即开口回答刘子墨。
    “将军,我们军中辎重不多了。”
    “不多了?”
    刘子墨还以为自己手下有不少的粮草,可看徐玄这个模样,是他想多了。
    刘子墨皱起眉头的时候,徐玄就立刻给他解释了。
    “将军,我们从京城出发剿贼的时候,朝廷就没有给我们太多的粮草,只多了半个月的粮草。”
    “说之后会将剩下的粮草运输过来,但是一直也没有押送过来,虽然后来我们从颍川郡各地的县城索要了一批粮草。”
    “但是,这些天,我们又新征召了两三千士卒,这些人也需要消耗不少的口粮。”
    “加上,一开始将军你就说了,我们的士卒要顿顿有肉吃,餐餐饭管饱,将士们平日训练出的力气大,胃口自然好,一顿饭能吃别的军队两顿那么多。”
    “所以……”
    说到这里,徐玄都有一些不太好意思说下去了。
    现在在颍阳县里,刘子墨手下虽然只有六千多兵马,但是每日消耗的粮草,却比别人一万多人的军团还要多,而且大部分都是肉。
    这就让刘子墨手下粮草物资,并不富足。
    听着徐玄这么解释,刘子墨黑着脸,也不好多说,毕竟让手下的人餐餐有肉吃,也是他自己提出来的。
    更何况,如今才实行了两个月不到,就取消的话,那提升士卒们的体质,就是一句空谈了。
    “我没有怪罪你们的意思,只是想问问,我们军中的粮草,还能够维持几日?”
    刘子墨看了看徐玄,等着徐玄的回答。
    徐玄盘算了一下,略微沉默之后,给出了一个答案。
    “按照现在这个消耗速度,应该还能够维持十日的时间。”
    “十日!”
    刘子墨听着徐玄的话,暗暗一惊,脸色随即也跟着阴沉了下来。
    他之前一直都没有担心过粮草的问题,可现在一看,他手下的这些将士,也没有太多的粮草啊。
    “这样吧,先分出一部分,先用来赈济灾民,另外,寒冬来临,我们粮草紧缺,需要催促朝廷运来粮草。这件事情就由卢琦将军你来办吧。”
    刘子墨冲着卢琦吩咐了一句。
    卢琦急忙抱拳,领了下来。
    不过,他随后又开口冲着刘子墨回答。
    “将军,如今大雪封路,朝廷只怕也没有那么快能够运粮过来,末将建议还是用赈济灾民为借口,去找许昌各地的世家大族要粮食为好。”
    “借他们之手,赈济这些灾民,毕竟多救一些灾民,对于这些世家大族的人,也有好处,他们可都是劳动力,日后他们的良田,也需要人来耕种的。”
    卢琦这么一说,倒是也让刘子墨点了点头。
    刘子墨虽然要做一回好人,拯救这些灾民,但是让他用自己的军粮去救人,他其实还是不太愿意的,用自己军中的粮草,很容易让军中的士卒,缺少军粮,这会引发军心不稳的情况。
    原本他也有想法,去找许昌各地的世家大族要粮,只是一时间没有借口。
    现在卢琦主动提出来了,那刘子墨自然借坡下驴了。
    “好,是个不错的办法。”
    “那卢琦将军你去负责向朝廷要粮,许昌这边,就由我亲自走一趟了。”
    刘子墨想了想,还是决定去向这帮许昌城里的世家大族要一遍粮草。
    打定了主意之后。
    卢琦也就很快下去负责要粮的事情了,而徐玄本来要去处理赈灾的事情。
    刘子墨对许昌城里的那些世家大族不算熟悉,只能拉着徐玄,再次前往了许昌城。
    第二天一早。
    刘子墨就在徐玄的带领下,来到了许昌城。
    第一站,便是去会见颍川郡太守杨琛。
    许昌城。
    向来都是中原腹地,核心城池。
    早年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一个名叫许由的高士在此隐居,后来得名许县,前朝大夏在此建都。
    所以得名许昌。
    就算到了现在,也是炎汉帝国的五都之一。
    而颍川郡太守杨琛,同样不是省油的灯。
    此人出身名门,乃是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虽然比不得四世三公的司徒家,但是在朝堂上的地位,一直不弱,同样有不少家族先祖,位列三公高位。
    甚至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杨琛就是杨氏弟子之一。
    担任颍川郡太守的杨琛,也有不少年头了,在颍川一带,名望很高。
    上一次,刘子墨率军到达颍川的时候,曾经和杨琛见过一面,对于刘子墨这个年纪的少年英雄,杨琛神色比较冷淡。
    没有过多的恭维,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厌烦。
    这一次,刘子墨拜访杨琛,主要是想要向杨琛开口,索要一些粮草,用来赈灾。
    有徐玄带路,刘子墨一行人倒是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很快就来到了太守的府邸。
    外面的守卫,一番通传之后,刘子墨在府衙里面,见到了太守杨琛。
    “杨太守,几日不见,别来无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