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26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杨佑压根就没对弘光和陆善见抱太大的希望,他半开玩笑地说,“言语还是分量轻,倒不如提前埋下什么天书金券,请上师解读,有神物方能服众。”
    杨佑本只是随意一提,陆善见的眼睛却亮了起来。
    敖宸也走到了他身后,“要不要我去捡一块龙鳞给你们刻字?”
    杨佑:……
    陆善见看得见敖宸,先恭敬地行了一礼,“见过龙神大人。”
    敖宸点头表示知道了他这个人,看着杨佑说:“你难道就不想要一个龙鳞做的祥瑞之兆?”、
    不,杨佑一点也不想,特别是知道这玩意儿要让敖宸和陆善见他们两个来做之后,杨佑更是一点也不想了。
    “别骗……”杨佑话还没说说完,敖宸就消失了,等他慢慢把“人”这个字吐出来, 敖宸便已经回到了房间里。
    “人……”这时杨佑的尾音才刚刚落下。
    敖宸手中拿着一枚手掌大小的鳞片,“我怕太小了皇帝看不上,特意捡了块大的。”
    杨佑呆住了,“这是你哪里的鳞片?”
    敖宸看了一眼,“好像是尾巴附近的,掉在地上我就没有管了。”
    陆善见欣喜地接过龙鳞,从杨佑的角度来看,龙鳞和鱼鳞其实有很多相像之处,形状都差不多。倒是表面的光泽龙鳞要更甚许多,如墨一般的黑色在表面流动,隐隐显出细微的螺纹。
    敖宸叮嘱道:“龙鳞能够承载法力,你若是用特殊道法刻字,说不定会有别的效果。”
    “什么效果?”杨佑眼见他们两人就这样敲定了这事。
    “比如字只有放在水中才出现,或者晚上会发光之类的。”敖宸道,“你想在上面写什么字?”
    杨佑摆手:“我不……”
    陆善见道:“天马当空,否极见泰,骊都曜日,父子同心。”
    骊都是京城,加上曜日,便是意指景王,这实在是一个简单的拆字游戏。
    “太直接了,这样不……”杨佑说了一半的话又被敖宸截住。
    敖宸抚掌:“我觉得这很好啊,一听就明白。”
    杨佑眼看着讨论要滑到一个诡异的境地去,赶紧阻止了他们两人的思考。
    敖宸不满地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倒是给个能做的点子啊!”
    “你们,是真的想伪造天书?”杨佑问。
    敖宸拿起龙鳞在他眼前晃了晃,“我来写,神写的东西,可不就是天书吗?我用龙族神语给你写,这样总行了吗?不是伪造吧?”
    “嗯?”他歪着头看杨佑。
    杨佑揉了揉太阳穴,“行吧,我想想。”
    他在房中踱步许久,试探着说道,“旌节满目,得见神佑,陰霾既去,日月复光。”
    陆善见将他念的写了下来,拿起纸细细地看着,最后点点头。
    旌旗满目,得见神佑,一来写的是齐国率遭兵祸,却在最终化险为夷,二来又将杨佑的名字融入其中,还和龙神绑在了一起。
    陆善见只需要根据这四句谶纬和弘光真人商量好具体的说辞便好。
    敖宸抬手摘下杨佑头上的簪子,坐在书桌前开始刻字。
    杨佑和陆善见都想过来见识见识龙族神语是何种文字,敖宸的指尖发出冷光,簪子在龙鳞上刻下弯弯曲曲如同蛇行一般的痕迹。
    若是龙族神语,应该是龙爬行的痕迹才对。
    敖宸写完,用手在鳞片上一抹,字迹便消失了。他吹了吹簪子,替杨佑把头发挽好,杨佑拿起龙鳞在烛光下细看。
    陆善见不着痕迹地看了他们一眼,景王和龙神,也未免太过亲密了。
    “怎么没字了?”杨佑翻来覆去地看着。
    敖宸手指沾了茶水轻轻点在几个位置,字迹便在水中游动起来。
    杨佑新奇地玩了很久才交给陆善见。
    九月初九,重阳。
    白日里在宫城中宴请众臣吃了一顿饭,饭后便是登高望远。
    除去皇后正妻和诰命夫人之外,其余女眷都没有了参加的资格。
    杨庭的车撵一马当先地上了骊山。
    杨佑和武将们骑着马跟在后面,旁边是文臣的队列,商洛和刘颇并驾齐驱。
    重阳本应天高气爽,今日的天气却有些阴沉,不时飘来几丝细雨,天上布满了灰色的乌云。
    杨佑看了看天,这种天气也能出景星?
    陆善见他们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山上的露水未晞,能够闻到雨后的青草香气。
    商洛打马靠近杨佑,低声说道:“可曾准备好了。”
    “不过是奇观异象,信则成,不信也在常理之中。”杨佑道。
    商洛用马鞭敲了敲他的马鞍,“天人合一,谶纬之语不可不信。老臣今日可是做足了准备。”
    杨佑看着那边文官的队列,商洛把几个喜欢修道的官员都安排了进来。
    想来应该是提前说好了,到时候一起为天书造势。
    杨佑想到那块龙鳞,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这个天书,是不是太过简陋了些?
    午时过后,他们才悠然地登上了骊山顶上的一座小行宫。
    骊山在骊都城郊,是皇家园林,平时会放一些附近的百姓进来打猎放牧,因为重阳节的缘故,已经封了一个月不准人进入。
    骊山行宫被打扫得很干净,还有几处温泉。
    文武百官便在行宫里畅谈饮酒。
    天越来越昏暗,云层变成了浓稠的玄色,杨佑眼前白光一闪,眼见着天上一道闪电照亮长空。
    “晦气。”杨庭在座上喝的有些晕乎,放纵地坐着。
    这样子看起来倒像是要下雨了。
    杨佑忙招呼着人把露天的宴席往宫里撤。
    不一会,一声惊雷震得山岳颤抖,密密麻麻的雨声随之而来。
    杨庭喝醉了被扶去休息,杨佑和杨仁坐守宴席。
    雷声霹雳中,不少人也没了写诗的兴致,慢慢走出去,顺着廊道听雨。
    杨佑找到了弘光,问道:“我并不是怀疑道长的术法,只是今日的天气实在不适合。”
    弘光神秘地笑道,“正是景星才能驱散雷雨,我朝乃是神龙护国,云从龙,景星一现,自然云开雨霁。”
    杨佑也实在是搞不懂,自己找了个角落开始吃东西。
    刚才喝了点酒,便觉得肚子里烧得厉害。
    杨遇春摸过来和他一起坐着,怀里揣了只鸡。
    杨佑的嘴角翘了起来,“你怎么出来还惦记着肉?”
    杨遇春胡乱扯下一只鸡腿大快朵颐,“吃饱肚子最重要。”
    约莫半个时辰,杨佑看了看天,问杨遇春:“天是不是亮了些?”
    杨遇春把鸡骨架摆好放在一边,“王爷你看!”
    他指着东方的天空。
    一阵凉风吹走了些许沉重的云,一束黄色的亮光在天空中出现,那是一团光晕,仔细一看里面有三个光点,随着它光芒的扩散,原本沉寂的黑云也逐渐消失。
    杨佑听到有人兴奋地大喊,“陛下,是景星!”
    雨突然就停了。
    杨佑接着就接到了杨庭的命令,召集百官在殿前集会。
    弘光正捧着一块黑色的物体惊叹不已。
    他说是雨水冲刷后发现的,正埋在骊山上一棵千年梧桐下面。此物遇水便可显现文字,凡兵利器不可伤之,又逢今日景星出,便可推之此乃天降之物。
    皇帝先是看了许久,又用刀斧都劈了一遍,杨佑当然知道,敖宸蜕下的龙鳞若非天生神力,寻常东西还真难在上面留下痕迹。
    皇帝看完后又将此物传阅百官。
    龙鳞被放置在一个瓷白的小盆中用水浸着,上面的龙形文字栩栩如生。
    杨佑跟着众人说了一通歌功颂德的话,商洛安排的其中一个官员说,这好像是典籍记载的龙鳞。
    要知道,齐国早就有神龙护国的传说,加上上面的文字歪歪扭扭,像龙的身躯一般,这个解释也就被众人认可。
    杨庭关心的是上天究竟给了他什么信息,催着弘光解读天书。
    弘光故作为难地说自己还要多研究研究。
    虽然今日重阳天气不好,但偏偏见到了有道之国才会出现的景星,又收获了天书,杨庭可谓是满载而归,当即让翰林院写了若干诗词歌赋,等回京后昭告天下。
    杨佑尽量控制着自己的表情,平静地随着皇帝离开。
    临走时杨仁过来问他知不知道天书的消息。
    杨佑只一味装傻。
    他骑马走在武官的前列,走了没多久就听到了一阵晰晰索索的声音,似乎有人在议论他。
    杨佑回头,但见众人的目光匆匆移开。
    “他们在说什么?”杨佑问杨遇春。
    杨遇春指了指头上,“王爷你看。”
    杨佑抬头,淡蓝色的天空中漂浮着一朵巨大的白云,从中不时钻出绚烂的彩色霞光,随着他们的车队前行。
    皇帝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
    杨佑看向弘光,他轻轻地摇头,云气并不是他算出来的,但他还是拿出了自己作为道士的看家本领,又说这是龙气,只有大圣明的君主才会拥有。
    一如当年的汉高祖的芒山王气。
    杨庭简直快乐得要立刻飞升,回到宫里和弘光长谈了一番。
    杨佑并不清楚弘光到底说了什么,但从几日后的圣旨中,他就明白了弘光劝说的结果。
    《齐史·灵帝本纪》载:
    元康二十六年,九月初九,景星现于骊山,云气随圣驾而行,得龙鳞,上有文。灵帝闻之,遣弘光上师逐问,上师曰:“文乃天赐。旌节满目,得见神佑,陰霾既去,日月复光。”又云:“云气之现,一在陛下,二在东宫,景王名讳与天书相合,乱军中救国于水火,身有龙气,当为盛世之君,扬陛下万世基业。”
    灵帝善,大赦天下。
    九月乙巳,诏丽妃祔葬帝陵,谥曰“穆”,改尊号曰圣孝慈懿皇后。十月甲寅,立景王为皇太子。
    ※※※※※※※※※※※※※※※※※※※※
    可能后面修文会稍微改一下时间线,并不影响剧情发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