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30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你还有什么话说?”皇帝倨傲地问道。
    杨佑不慌不忙地开口,把杨信的故事大略说了一遍,中间省去了他和廖襄的一干情节,又说自己不知旧事,只以为薛王当年死于突厥之手。乍一听闻皇叔还存活于人世,欣喜不已,又听说他在房州过得十分落魄,穷困潦倒,几乎要老死他乡。
    血肉之情,恻隐之心,让杨佑做出了接薛王回京的举动。
    杨佑最后痛心疾首地说:“王叔年迈,形销骨立,儿臣实不忍见皇室血脉客死他乡,不得回京。”
    若不是薛王和杨信说了当年的事情,杨佑还真不知道自己的这位皇叔是怎么消失的。
    杨庭下了禁令,任何人不得妄议皇家诸事。
    没有人在杨庭面前讨论他的兄弟们,即使是背后的窃窃私语,也都遮遮掩掩,被迷雾盖着,始终看不清。
    只有杨庭一个人完全知道内情。
    薛王杨度在皇陵秘密失踪,其子被判谋反而斩首。
    当年的杨度有没有和杨庭一较高下的心思,杨庭已经懒得去想了,他不过是先下手为强罢了。
    反正时间久了,杨度也一定会反。
    他看着杨佑狡辩,心里恨得牙痒痒。
    从收到消息的那一刻开始,他的愤怒首先来自于杨度的苟活。当年钱太师和他一起斩杀了多少皇室,偏偏只有薛王自请守卫皇陵避祸,让杨庭找不到理由杀他。
    好不容易有了突厥人做借口,杨度居然逃了,还生了两个儿子!
    让他更愤怒的是杨佑的做法。
    他杀自己的兄弟,为的什么?为的不就是皇位能在他这一脉中稳固流传吗?他做了那么多努力,背负了多少骂名,杨佑最后居然要保护杨度?
    杨佑居然要收留自己的敌人?!!!
    他只想把桌上堆着的所有奏章都往杨佑头上呼过去!
    不肖子孙,不肖子孙……
    杨庭气得手指颤抖,用力拍了拍桌面,手心发麻,他指着杨佑道:“你还有脸说!杨度这种恶毒龌龊之人,将来千刀万剐,挫骨扬灰都不够,你还要让他回来。将来是不是还要把他供在太庙里面,让他的子孙接替皇位?”
    杨佑扣头道:“儿臣全无私心,并无偏袒保护薛王之意。当年的事,若薛王果有罪证,自当依照刑法处理。薛王若无罪,也请父皇看在薛王年事已高,行将朽木的份上,让薛王在京城走完最后一程。”
    杨庭当然知道,最大的问题是当年薛王的罪名,完全是个莫须有的东西。
    他那两个儿子,也是中了他们的设计。
    杨庭等了半天,没有官员主动起来反驳杨佑。
    杨佑说得动情,当年的事情,杨庭确实受到了不少诟病,许多人至今还在背后说他残忍无情,有伤人伦。
    “杨度长子次子坐谋反,其罪当灭族,他当然也不能幸免。”杨庭忽然笑了起来,“朕要你立刻将他们一家移交有司,按谋反论处。”
    杨佑态度坚决地看着皇帝,“父皇,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若是没有罪证,怎能轻易处置他人生命?”
    兵部侍郎萧寘上前道,“太子殿下,薛王之子谋反乃是不争的事实,按我朝律法,薛王一家本就应当枭首示众。可他不仅没有认罪伏诛,反而逃之夭夭,在外偷生,逃避刑罚,更是罪加一等。”
    杨佑道:“薛王世子一案,本就有诸多争议,不过是在薛王府中发现了一件戏子穿的龙袍,就判了薛王一家谋反。且不说中间有多少人诬陷抢白,推波助澜。发现龙袍之时,薛王早已失踪,又如何断定薛王谋反?薛王在房州留下来的子女从小在民间长大,不闻朝政,又何其无辜?”
    “混账!混账!”杨庭掀翻了桌上的笔墨,砚台跌落,从楼梯上滚下来,将墨水洒得四处都是。
    杨佑不躲不避,任凭墨汁染了朝服。
    “你在说朕搬弄是非,污蔑薛王世子?”杨庭开口道。
    杨佑抹去脸上的几滴墨水,看着杨庭,“儿臣并无此意。只怕当年是有人故意欺上瞒下,这才冤造了薛王世子一案。《尚书》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薛王一家何其无辜,还望父皇开恩赦免。”
    “朕不准!”杨庭失态地大吼,胸口剧烈起伏。
    朝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
    只有杨佑冷静的声音说着:“父皇,有些错,应该弥补了。”
    “啊……哈哈哈……”杨庭发狂地笑着,喉咙里发出破旧风箱一般的声音,“原来你想的是这样。太子,你还不是皇帝,莫以为天下都由你做主。朕若是不愿意,你连太子也当不了!”
    杨佑冷冷地看着他,杨庭这话说得太晚了。
    原本还有人可以用杨佑非嫡非长来攻击他,事实上,三皇子杨仁一党也多是支持长子继位的大臣。
    可杨庭当初为了把他立为太子,已经将丽妃追封皇后了。
    杨佑虽然不是长子,但却是唯一的嫡子。
    再加上商洛已经掌握了大半个朝堂。
    杨佑一手抓着兵权,一手抓着官员,就算皇帝不想让他当太子,他手下的人也不干。
    商洛的手指动了动,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庞巢便站了出来。
    庞巢是出了名的读书多,会骂人,引经据典毫不留情,他带头从尚书、尧舜开始谈起了血亲宗法之中,又暗骂当年诬陷薛王的官员居心叵测,最后又说了许多赦免薛王的好处。
    从他开始,引发了一场关于薛王如何安置的朝堂论战。
    杨佑一方人多势众,更有不少官员当场递了投名状,争论了一天,最后的结论不仅要赦免薛王,还应当将皇位还给薛王。
    杨庭不立太子,怕的就是有一天,太子夺去了他的权力,可他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大臣已经脱离了他的掌控,他真正变成了孤家寡人。
    杨仁眼见杨佑就要胜出,及时说道:“众口纷纭,自然要听圣上裁决。”
    杨庭轻轻地看了他一眼,好在杨佑还没有完全掌握整个国家。
    黄口小儿竟然想要逼他?那就得让杨佑好好看看,自己还是天上地下唯一的皇帝。
    薛王一事,他也争不过群臣了,但仍要表达自己的态度,“朕可以放了他,但是杨度必须要从宗室除名,名字也不能从皇室排行里挑。后世子孙不得科考,不得任官,以惩戒谋反之罪。”
    杨佑想了想,轻轻点头。
    薛王一事就此落定。
    杨度除籍,为平民之身,杨信、杨伭更名为杨言、杨玄,终身不得录用,只能从事农商。
    这是要彻底废了杨度一脉。
    杨度对这个结果已经十分满意了,他本来也没想过还能活着回到京城,抱着杨佑痛哭流涕。
    杨佑为薛王一事展露了自己的力量,杨庭不知是不是受了刺激,居然开始上朝了。
    他上朝也没提什么有作用的意见,凡是杨佑提出的,他必然反对,凡是反对杨佑的,他必然支持。
    杨仁的地位也随着这微妙的变化水涨船高,逐渐开始在正面与杨佑抗衡。
    接连几日,杨佑和杨仁因为几次朝堂发生了好几次摩擦,杨庭要么和稀泥,要么支持杨仁。
    毕竟最后的政令必须过三省的手,刘颇明哲保身,不参与他们的浑水。现在负责给奏章拍板的是商洛。
    即便皇帝要反对杨佑和商洛的意见,商洛也有资格将杨庭的批示打回去。
    虽然让杨佑有些棘手,但还能控制。
    杨言听到自己终生不能录用的消息,夜里偷偷哭了一宿,被妹妹杨筝听到。
    第二天,杨佑让杨玄到府上来一趟,杨筝跟着过来,将杨言的行径立刻报告给了杨佑。
    杨玄虽然没说话,看着神情也是十分沮丧。
    “你也莫灰心。”杨佑不好把话说明白,“我自然会帮称你们,你们兄弟的前途有我看着。”
    不知道杨玄能不能听明白。
    杨佑将是未来的皇帝,想让杨言杨玄到朝中去,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杨玄苦笑着说:“兄长以前就想驰马扬鞭,建功立业,谁知道会有这般波折?”
    “这还不简单,”杨佑道,“廖襄马上伤好,就要调去西北驻边,你兄长想去,就让他过来和我说一声,我让廖襄带着他。等有了军功,也不是没有回转的余地。”
    杨玄欣喜地答应了。
    廖襄走得很快,杨言匆匆收拾了行李,便踏上了前往塞外苦旅的日子。
    杨佑担心杨玄一时想不开,便经常叫他过来带在身边开导。
    杨玄为人温和,十分懂礼,不少人都觉得他不像薛王和杨言,更像杨佑。
    连敖宸都说,他不仅外貌和杨佑相似,连性格也有几分相像。
    “性格怎么像了?”杨佑趴在敖宸的胸口问道,他说完叹了口气,“一直拖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去帮你看看阵法。”
    敖宸摸了摸他光滑的脊背,轻笑着摇头,“不急,反正也得等你当了皇帝。”
    “你真不记得阵法的事情了?”杨佑遗憾地问,“高祖和韩王的言行举止呢,说不定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敖宸皱眉想了片刻,吻着杨佑的眉眼说:“想不起来了。”
    杨佑叹了口气,在他怀里换了个姿势趴好。
    敖宸的手在他身上随意乱摸,一边说着,“杨玄和你一样,都是读书读多了的呆子。”
    杨佑在他肩头咬了一口,“你看人真肤浅。”
    敖宸笑了笑,“不过他和你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了?”杨佑仰头抱住敖宸的脖子。
    “我的感觉。”敖宸低头看着他,弯着脊背在杨佑的胸口轻吻,侧耳听着杨佑的心跳。
    “你的心不一样。”
    转眼间骊都又下了几场大雪,严冬已至。
    河流冻上了厚厚的冰层,树枝上挂着晶莹的霜花。
    冰层下的无数暗涌,静静地等待着爆发的时机。
    二十六年十二月壬子,帝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