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56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杨佑手里也实在没有能接上去的人,他手下大多都是而立之年的青壮官员,经验和资历都比不过那些在朝中混了大半辈子的老官,
    年龄不到,自然不能挑大梁。
    临走的时候,商洛忧心忡忡地提了他儿子几句。
    商成周没有继承父亲政治上的天赋,读书平平,政绩也平平,多年来都是正五品的中散大夫。商氏好歹也是世家,商洛身后,就要由商成周接手。商洛决不能眼看着下一任家主只是个五品官,族中的子侄也没一个能捧出来的。
    杨佑是唯才是用的皇帝,这很好,可同时也意味着,商氏没有后续人才往朝中输送,就得被其他世家压下去。
    他就只能用这张老脸和杨佑说情,让杨佑看在他的情分上,多多照拂商家。
    但凡族里能有个争气的,他也不至于操心成这样。商成周也是自己亲自教出来的,可就是不懂政事,他也认命了,大约真是天命吧。
    杨佑听他托孤一样的语气,心里也有几分感伤,毕竟是一直陪在他身边看着他的老人,多少年的风风雨雨都走过来了,却在这个时候停下了脚步。
    杨佑摸了摸他干枯而发黄的手,“我自然是知道的。”
    商洛又道,“老臣长孙商循如今也有十二岁了,倒是想给他先定好亲事,老臣斗胆请陛下做媒,臣想同薛王共结秦晋之好。”
    薛王两个女儿如今应该也是十二上下,确实也是议婚的年龄,不过杨佑总觉得让自己来指婚,说到底也不能保证这段婚姻的圆满。
    他也不好推脱商洛的请求,只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师若想结亲,让世兄和薛王讲一声就是了。说到底还是得看孩子的意见,若两个孩子都喜欢,自然是再好不过了,我看着也欢喜。”
    商洛明白了他的意思,这门亲事得自己去谈,谈成了,杨佑给他们作保,谈不成,谁也别想强求。
    薛王会拒绝他吗?拒绝一个和杨佑关系匪浅的朝中重臣?自然不会,所以说到底,还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嘱咐了商洛几句,让他安心养病,不要担心政事,杨佑很快就离开了他的府上。
    马车在府门口候着,瑞芳站在车下,和杨玄有说有笑。
    “见过陛下。”杨玄先看到了他,跪下行礼。
    “见过陛下。”
    “免礼吧。”杨佑抬手示意众人平身。
    杨玄穿了一身白衣,目光温柔,笑意清扬,杨佑看着有些眼熟,总觉得在哪里见过。
    看了半天,他才反应过来,这孩子像他,而且越来越像。
    血缘真是很奇妙的东西。
    杨佑因为商洛沉重的心情好了不少,问道:“刚刚聊得这么开心,说了什么?”
    杨玄冲着瑞芳眨了眨眼,柔声道:“姐姐别说!”
    瑞芳无奈地冲着杨佑笑了笑,“陛下,您看,我这儿可是受了封口令呢!”
    杨佑笑着摇头,欣慰地看着杨玄,“多日不见,倒是越发英俊了。朕让你去朝中看看,可有感想?”
    杨玄正要开口说话,瑞芳便道:“这里风大,倒不如回宫去说。”
    杨玄笑了笑,“还是姐姐说得对,玄一时竟忘了御体安康。陛下,请登车!”
    杨佑笑着上了马车,又道:“你也上来和朕说说话。”
    与皇帝同乘,乃是极高的礼遇和十分用心的对待,杨玄心里激动,却要控制着自己的表情,淡然地上了马车。
    “说说吧,”杨佑开门见山道。
    杨玄跪正,先磕了一个头。
    杨佑顿时明了,“你且说,朕不治你的罪。”
    “臣斗胆直言,”杨玄酝酿了有一会才道,“我朝犹如白蚁附梁,虽外表无虞,内里却蠹虫多生,啃食无几。”
    他说完这句重话,以为杨佑会惊坐而起,然而杨佑只是温和地鼓励道:“接着说。”
    不是他预料中的反应,难道杨佑对这些问题一清二楚,可是既然清楚,他为何不及时纠正?
    杨玄心里有些打鼓,但还是硬着头皮说了下去,“方今天下,人口成千万之众,却田野凋敝,国库空虚,无积年累月之粮。官吏贪腐,民治松散,上令不能下达。内外法令,因循旧制,墨守成规,不足以解决复杂的实际情况。年年征伐,与突厥更是小战不停,大战不断,以举国之力养兵,国穷民弱,虽争得一时之长短,却不能为长久之计。”
    杨佑微微一笑,这孩子还是有点东西,能看出不少问题,他继续问道:“说完了?”
    “说完了。”杨玄还有许多想讲的,但也知道不能一下都驳了皇帝的面子。
    “然后呢?”杨佑问。
    “什么然后?”杨玄不解地说。
    杨佑看他真的一头雾水,只好出言点明:“措施呢?你指出的问题,总要有解决办法吧?”
    杨玄愣了愣,他还真没想过,不,其实他有应对之策,杨玄道:“自三皇五帝,乃至夏商周三代,治国之道虽有变化,然终以王道为主流。德政化民,风行草偃,德服四邦,万国来朝,德昭海内,天下清明,德息兵祸,还民太平。以德服人,天下安宁……”
    杨佑抬手打断了他,闭目道:“朕且问你,德政为何?如何以德服四邦?”
    “德政,德政就是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假如有一县令,洁身自好,清廉无双,却不通政务,可为官否?”
    “这……”
    “假如有一将军,喜好杀降,性情暴虐,却屡战屡胜。而另一将军,待兵如子,降兵不杀,却不懂军事,屡战屡败。朕问你,此两人可为将否?”
    杨玄答不上来,无论哪个回答都像是会踩进杨佑的陷阱,他反问道:“既然是官员,又怎会不知清正廉洁的道理,既然是将军,又怎么会不知道如何打仗?”
    杨佑看了他一眼,“知道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纸上谈兵的赵括,开战之前,谁认为他不懂兵事?大道理谁都懂,可做到的人却很少。你虽年轻,也应当懂得,人是十分复杂的,你一生遇到的情况,比书里要棘手复杂得多。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这个道理。”
    杨玄磕头称是。
    杨佑将他送到王府门口,临走时语重心长地同他说道:“指出错误固然重要。批评谁不会呢?就算是百姓也能轻易知道朝政有哪些地方不够好。但比批评更重要的是建立,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解决问题,是比批评更加艰难的道路,可能要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才能找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可在这个过程中,批评会一次又一次地袭来,从不会间断。可是杨玄,如果只停留在批评的脚步,是永远无法解决问题的,知道方向却不去走,永远都到不了终点。回去好好想想吧。”
    杨玄站着肃然拱手。
    等回到宫里,杨佑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匆匆吃了几口饭,便开始处理奏折。
    敖宸一开始先是在御书房翻翻找找,后来实在翻不出什么东西了,过来从后面抱着杨佑,将头靠在他肩上,看着他批奏折。
    杨佑没办法,只好往旁边坐了坐,将椅子空出大半给敖宸。
    敖宸毫不客气地落座,顺带将人抱到了自己身上。
    山东上半年刚刚经历了黄河洪涝,好不容易控制住了,秋天又出了蝗灾,蝗虫过境,带叶子的东西几乎都被啃光了。山东陈粮恐怕禁不住内耗,让他焦心的是,看沿途官员的上书,似乎蝗灾正在逐渐向齐国深处蔓延,齐国北方一片平坦,几乎没有阻挡蝗虫的山峰,恐怕到时候整个北方都要选入蝗灾之中。
    水旱蝗三灾,最要命的是蝗灾。不知道这么多的蝗虫从哪来,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控制,虫子会飞,人却不会。
    即便让灾区百姓捕捉蝗虫作食,但也是杯水车薪,无法断绝。
    杨佑手里拿着奏章,却迟迟没有下笔,只先让没有受灾的地方严加提防,及时收粮,同是知会江南各地官员,备好粮草准备赈灾。
    蜡烛突然爆了一声,灯花有些摇晃,杨佑站起身来用剪刀剪了剪,回身看见敖宸捂着嘴,眉头紧皱。
    “敖宸……”
    杨佑在原地站着,一时有些不知所措,鲜红的血从敖宸的指缝中不断地渗出,逐渐变成细小的粉末消失在空中。
    “敖宸?!”杨佑一手抓住他的肩,一手扶着敖宸的下巴,让他抬起头来,小心翼翼地问道:“你怎么了?”
    敖宸突然别过头去,松开手喷出一口鲜血。
    “来人……”杨佑喊道一半才猛然发现,御医解决不了问题,谁都解决不了问题,没有人能医治敖宸。
    敖宸的一切都是人力不能及的。
    敖宸慢慢地滑落到地上,弯着腰不住地咳嗽,每咳一次都有无数血沫飞溅出来,在空中消散。他的喉咙里传出模糊的嘶吼,却被压抑着不敢放声。
    杨佑跟着他跪在地上,想将敖宸抱在怀里,手指却穿过了敖宸的身体。
    杨佑被吓得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呆呆地看着自己的手。
    这……这是……
    “敖宸……”他喃喃地念着。
    ※※※※※※※※※※※※※※※※※※※※
    再过两三章同学们就可以撤退了。因为全文最大的刀之一可能就要来了。我之前好像没在文案里说洁党撤退,今天说一下吧,确实不洁,踩雷点的小伙伴们可以准备撤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