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询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苏纯小脸全都皱了,告饶道:“娘娘,您就别唬奴婢了,奴婢也懂得不多啊。”
    “你懂多少,便说多少,剩下的我会自己判断。”朱莹笑道。
    苏纯脑袋上冒了一层汗,他犹豫道:“既如此……奴婢便告诉娘娘一些吧。”
    “请。”
    “大齐依靠世家立国。历任帝王,都对世家颇多优待,如今各世家以南方顾、叶、谢三家,以及北方花氏为首。”
    “北方还有?”朱莹奇怪道。
    这几家似乎都不是皇后、贵妃出身的家族。
    这么说,常家、柳家看着得意,实际放在世家里头,还算不上什么。
    “北方要塞,仰仗花家戍守,”苏纯说,“只不过花家勋贵,军功起家,底蕴比之南方三家来得不强。”
    他想了想,又道:“似乎与花家齐名的三个大世家,都不愿与其通婚呢。”
    这些是连百姓都知道的闲话,算不得机要,苏纯说来也不心虚。
    他想着朱美人肯定听过,谁知对方正一脸沉思。
    “这么说,世家重清贵,以习文为主,轻武功。”
    朱莹一只手握成拳头,支在桌子上杵着脸,疑惑道:“我怎么听说各地兵戈四起了?那些清贵文人顶用吗?”
    “奴婢……不知。”
    “那,以军功为重的世家有多少?”朱莹又问。
    “只有两家,一个是北方要塞之地的花家,一个是西南边区的常家。其余军户得官者虽多,能称世家的却没有。”
    朱莹心中一动。皇后娘娘一个女子,弓马娴熟,还能教她骑射,可见家族习武成风。
    这是专出清贵文人的世家,绝无可能做到的。
    在原主记忆里,还听见过世家女私下嘲讽皇后,说她不温娴,不雅静,不配当国母呢。
    她自言自语道:“想来是不顶用的。”
    苏纯坐立难安。
    朱莹又问:“为什么北方要塞靠花家驻守呢?我记得大齐地方上是卫所制吧,难道朝廷不派遣官员戍边?”
    苏纯道:“说是这么说,可各地世家大族,有钱有势,养得起学文的学武的,百姓们又如何能够?”
    “当年王厂臣提议,要推行教化,在各地官设学堂,网罗穷人子弟,供其读书科举。圣上准了。”
    “算起来,这也才做了没多久,还多受世家所阻,至今无法推行至全国。”
    他思索片刻:“王厂臣只要人读书,没见设立教兵法的学堂啊。”
    朱莹明白了:“只有花家那样的大族,才教得起子弟习学武艺,熟读兵法,军户以功升任,到底不如。”
    她杵着脸的手,无意识掐着脸颊:“所以……名义上是朝廷派将领领军,实际上那些人多由世家所出。”
    “是也。”苏纯点头肯定。
    “王厂臣要开设学堂,使人读书,受世家阻碍,可既然圣上这么多年过去,还在依着他办学堂,可见反响不错。”
    朱莹笑道:“如此,并非厂臣不愿教人学兵法,而是害怕花家常家反对,到时候恐连眼下的学堂都要办不下去了。”
    苏纯低声道:“娘娘慎言,朝中之事,娘娘岂能牵涉其中。”
    “你告诉我的,难道不是连外头百姓都知道的事情吗?”朱莹反问道。
    “是。”
    “我听着连百姓都知道的事情,一时有感而发,如何算得上牵涉朝政了?”朱莹又问。
    苏纯说不过她,涨红了脸。他真觉得朱美人说的是朝堂大事,可听朱美人反驳,好像又挑不出毛病来……
    朱莹没理他,又道:“我想着,如此必不能长久。哪个帝王不希望人才握在自己手中?如今竟成了世家之人了。”
    苏纯瞪圆了眼睛,张口结舌。
    他终于找到结束这可怕话题的点了:“娘娘既然不涉朝政,为何叫伺候的人都出去?”
    “我找你闲聊,旁边有人守着,多让人心烦。”
    “奴婢……不心烦。”苏纯说。
    “可我烦啊。”朱莹理直气壮。
    苏纯唇角颤颤的,许久都没有出声,只听朱莹又问:“那南方三大世家,这些年出了多少人才了?”
    他感觉不能继续说下去了,腾地起身,红着脸道:“娘娘,尚宝监里还有事,奴婢便先回了。”
    这个话题很危险啊,他感觉再说下去,自己的脑壳该晃荡了。
    朱莹笑眯眯的望着他:“那我明天使人到掌印太监那里,问问你什么时候有空,到时再请你来。”
    苏纯被朱美人的厚脸皮惊呆了!
    他颤声道:“娘娘,您想争宠的话……用这种办法是不成的!圣上不喜欢标新立异的后宫妃嫔。”
    他在“标新立异”几个字上咬了重音。
    朱莹失笑道:“我要争宠,为什么要靠你?你放心,万一哪天我真争了,绝不在这上头牵扯你。”
    “那娘娘您?”
    朱莹眯起眼睛:“我当然是为了充仪娘娘啊,不得不对宫中世家贵女多留心。”
    当然,她还有别的目的,想知道大齐是不是衰败了,若是衰败了,又能坚持多长时间。
    她可不想当亡国天子的小妾啊!
    苏纯轻吐一口气,重新坐下来,直觉脸上烧的慌:“是奴婢多想了。”
    他道:“娘娘,您知道花家什么样子,差不多也就知道谢、顾、叶三家什么样了。”
    “朝中、地方上官员人等,多是由世家子弟,或者依附着世家的读书人充任。”
    朱莹点头。
    “不过这些年也变了不少。许多地方设了官办学堂,虽遭世家反对不耻,到底有不少人因此受益。”
    “世家反对,我懂,不耻又是怎么回事?”朱莹问道。
    “因……朝中有人变法,王厂臣和司礼监陈太监等人鼎力支持,排除异己,这学堂又是宦官上奏所设……”
    苏纯觑着朱莹脸色:“世家都说,从那学堂里头出去的,全是宦官子弟。”
    “我懂了。”朱莹说,“不过是利益被别人占了,无能狂怒,拿着宦官这种身份的人做文章而已。”
    苏纯没说话。
    “那既然有人因此受益,朝堂中不是世家出身的人,占了多少了?圣上怎么看他们?”朱莹问。
    话题越来越危险了,苏纯刚落下的汗又开始冒。他提醒道:“娘娘,再问就过了……”
    “您只要记得,圣上很重视世家即可。朝中重臣,多是世家人。”
    朱莹瞅着苏纯,心说自己可算是把小孩给榨干了,便笑了笑,说道:“你等着。”
    她起身进屋,开了箱子。
    皇帝赏赐李充仪,皇后也没落下长庆宫其他人,也略赏了一些。
    当然,这个“略”,是以李充仪收到的赏赐做比较的。
    宫中的钗环饰物之类,赏了底下人,底下人也只敢戴在身上,连弄丢都没胆子,花是花不出去的。
    幸好赏赐中有金银等物。
    朱莹取了两盒金银锞子,塞进苏纯怀里。苏纯惊愕的站起来,问道:“娘娘……这是做什么?”
    他脸色通红,有些手足无措:“娘娘,奴婢能从衙门任职,多亏娘娘抬举,些许小事,当不得娘娘赏赐啊。”
    “这是什么话,这可不是赏赐,是我谢你呢。”朱莹笑了笑。
    “我记得你不仅仅是识文断字吧,还颇通古事,长于书画,尤其是写意。”她道,“我看见了,别否认。”
    苏纯微微低头:“娘娘过奖了。奴婢不曾上过学,只是听尚仪讲了几年书,又守着小书房,自学了一些罢了。”
    “你自学成这个地步,也不容易,你才多大点,一个童子罢了,以后路还长着呢。”
    朱莹按着他肩膀,强使他坐下来,悠悠道:“这些日子,我跟人闲聊,听说了司礼监的一些事情。”
    “本朝宦官都是自小入宫的,从太/祖开始,便对私自阉割严查狠打,三代以后,至于绝迹。”
    “是以,从内书堂学出来的人,才有机会入司礼监,想进司礼监,又得先进文书房。”
    朱莹轻笑一声:“虽则规定如此,终究有人破例过。仁宗朝时,便叫少时玩伴、幼年伴读戴太监入了司礼监。”
    “戴太监学富五车,是随着仁宗一同上学的。”苏纯说,“他又一心都是仁宗,入司礼监没什么好说的。”
    “武宗时的吴太监呢?他目不识丁,不还是进了,而且,掌司礼监还不够,又掌了御马监、兵杖局事。”
    苏纯不说话,他心口突突直跳,感觉自己似乎猜到了些什么。
    果然,只听朱莹轻声说:“我记得,你很仰慕司礼监卢公公、陈太监二人,既然仰慕,你自己愿不愿去呢?”
    她依稀记得,掌印太监卢清之已经是个老爷子了,叫声公公不为过,陈太监倒极年轻,好像才比王咏大一点。
    他这年龄,在司礼监历任秉笔太监里头,也算是独一份了,和年纪轻轻就管御马监大印的王咏差不多,都是个传奇。
    苏纯有些口干舌燥,他艰难道:“娘娘,特例虽有,统共也不过两个人啊。”
    “你为什么不能做第三个?”朱莹奇道,“你胜过吴太监多矣。况我又不是叫你一进去便做高官。”
    她叹道:“尚宝监虽是要缺,到底你年小无资历,又是走门路进去的,比别人要升得难,纵升上去,也显不出能为来。”
    “当时是我囊中羞涩,现在好东西不少了,”朱莹说,“既然都是走关系,我想着,何不叫你去司礼监呢?”
    苏纯手都有点哆嗦。
    “娘娘……”他问,因着适才关于世家的话题,他猜不准朱莹的目的了,“您想从奴婢这里,拿到什么样的回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