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叶厚则忙阻拦,“妹妹,叫了他二伯,明儿他大伯那个小心眼子能不计较?索性都别叫了,咱们自家人好生吃顿饭。”
    叶氏摇摇头,“大哥,你是孩子们的亲大舅,娘亲舅大,大哥来了,我若连个陪客的都不叫,外人看了,以为我自己不把娘家人当回事,那怎能能成。大哥提醒的对,不叫他二伯了,把他二爷爷喊来吧。”
    叶厚则点点头,“他二爷爷是个公道人,我也好久没和他见面了。明盛,去,把你二爷爷叫来。”
    明盛还没出门,梅香进来了,插了句嘴,“大舅,阿娘,为甚不叫二伯?咱们光叫二爷爷不叫大伯,他一样计较,索性把二伯也叫来,让大伯好生反省。做错的又不是咱们,为甚要畏手畏脚的。”
    叶厚则哈哈笑了,“好好,梅香这脾气真像你阿爹。明盛,去把你二爷爷和二伯都叫来。”
    明盛见叶氏不反对,忙跑着出去了。
    叶氏听说梅香问明锐媳妇借了块豆腐,想着明锐一家子向来和自己关系好,又是邻居,不如把明锐叫来,他是晚辈,帮着给长辈们倒酒,也说得过去。
    可恨韩敬义不是个好人,不然把他也叫来,有长辈有平辈有晚辈,他又是老大,多体面。
    叶氏自己做主让明朗去把明锐叫了来,明锐听说是陪客,二话不说就来了。都是同族,谁家来了贵客,让族里人陪客,这是体面的事情,说明主家觉得你人不错。这个时候,谁都不会拿乔。
    韩明锐离得近,先到了。进门就打招呼,“叶大舅来了。”
    叶厚则也认识妹妹家的这个邻居,“明锐外甥来了,快坐下。”
    二人正客气着,韩文昌和韩敬奇先后都来了。
    叶厚则和韩明锐都起身相迎,四人相互客气寒暄了一回。
    叶氏忙着给几人倒茶,梅香忙着上菜。
    梅香绞尽脑汁,做了八个菜。
    炖鸡里头加了韩敬平丧礼上剩下的山货,满满一大盆。鸡肚子里的肠子和鸡胗等杂事儿,加了腌辣椒炒了一大盘子。另有一大盆咸肉,加了菜园里的老蒜薹炒了一大盘子。又用才冒出来的嫩韭菜和鸡蛋炒了一大盘,水豆腐煎过后,和着才冒头的小青菜炒了一盘子,最后一盘子是自家腌的大蒜头,甜甜脆脆的。除了这六个菜,梅香还蒸了一大碗蒸鸡蛋,打了个鸡蛋汤。
    这样缺菜的时候,能做出这八个菜来招待客人,一点儿也不丢人。
    叶氏内心很满意,“我都忘了跟你说怎么做了,你自家倒是能做出这么多菜来。”
    明锐在一边夸赞道,“梅香妹妹最是能干,咱们族里谁不晓得。婶子家里妹妹能干,弟弟读书有天分,婶子以后的福气多着呢。”
    大伙儿都笑了起来,老中青三代男人都上了桌,叶厚则让明朗也上了桌子。叶氏把家里剩下的酒拿了出来,明锐主动接过酒坛子,小心翼翼地给三个长辈倒酒。庄户人家,酒可是好东西,一滴也不能倒洒了。
    叶氏自己带着两个女儿和小儿子一起在厨下吃饭,明盛中途端着碗跑到堂屋去了,明朗给他夹了一些菜。
    韩敬奇把两个鸡腿夹给了明盛,“去吧,跟你妹妹一个人一个。”
    叶厚则眼神闪了闪,笑着敬了韩敬奇一杯酒。
    小明盛和妹妹一起,在厨房高兴地啃着鸡腿,叶氏和梅香吃着淘了鸡汤的饭,笑着看两个孩子啃得满嘴流油。
    吃过了饭,韩文昌等人先回去了,叶厚则叮嘱叶氏几句,也回家去了。叶氏把家里的菜籽油装了几斤,强行让叶厚则带了回去。
    那头,韩敬义和他婆娘董氏听说三房叫了二房去陪客却没叫大房,很是不高兴,崔氏也跟着骂了几句。
    但骂归骂,大房现下也无人敢去找麻烦,叶厚则这样做,就是为了打大房的脸,若还敢去闹,叶家可不是没有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小时候杀鸡,每次都要先念咒语,长辈们说这样可以消除业障,保证鸡们重新轮回。
    关于明盛手上的那一坨鸡翔,是作者小时候亲身经历的,捂脸泪奔~~
    第10章 开新锅母女联手
    叶厚则走后,梅香家就等着过个几天就开始栽秧。一忙起来,到时候再也顾不上油坊了,梅香想先榨两缸油,栽秧期间有人来买油,不至于抓瞎。
    自韩敬平去世后,办丧事闹哄哄的,来买油和换油的人越发少了。韩家油坊再不动起来,外人怕是以为要关门了。
    整个平安镇就两家油坊,一家是韩家,另一家是镇子另一边的余家油坊,两家明里暗里没少斗争,但各有优势。韩敬平死了后,这种平衡有松动的迹象。
    韩敬平死前,附近的人家里收了新菜籽,都来榨了许多油回家,农忙时节庄户人家也不惜油水,等存油吃完了,很快又会迎来新一波客人,梅香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当夜,梅香与叶氏商议。
    “阿娘,我明儿要准备开锅了。”
    叶氏顿了一下,缓缓点了点头,“好,我跟你一起,咱们先把前头能做的做了,后头再把你二伯也叫上。”
    梅香也点点头,“咱们明儿先做好准备,后天开始。”
    第二天一大早,梅香吃过了饭之后,穿上一身细麻布衣裳,头上戴了头巾,叶氏也是一样的装扮,母女两个一起进了东跨院,明朗带着弟弟妹妹跟在后头。
    东跨院整个院子一直很干净,梅香每天都会里里外外清理一遍。
    梅香先进了东厢房,先查看韩敬平收回来的油菜籽。韩家油坊的经营方式有许多种,有人用钱买油,有人把一年存的油菜籽都放到韩家油坊,折算成油,随时来取,有人每隔一段日子背一些菜籽来榨油,韩家收取人工费。头两种,榨油剩下的油饼渣都归韩家油坊,油菜籽也不是榨多少油都给大伙儿,韩家在中间会留一部分利润。最后一种,主家可以全程监督,韩家不要他一滴油和一块油饼渣子,但每次油菜籽不能太少,不然韩家开一次锅还不够本钱的。
    绝大部分人家都会选择第二种,自己把油菜籽送来的,折算率高一些,远一些的地方,**平会主动去收,折算率稍微低一点点。
    叶氏看到这一堆油菜籽就要掉眼泪,梅香忙劝她,“阿娘,这都是阿爹的心血,咱们定要把它们都榨成油卖出去。”
    叶氏嗯了一声,和梅香一起拆了带子口的绳子。
    梅香仔细看了库房里二十多袋油菜籽,韩敬平心细,黑菜籽和黄菜籽分开了收,那里头混了杂物或不干燥的,一概不要。油菜籽带了水,很快就会霉烂,整个库房里的油菜籽都要遭殃。
    韩家东跨院的东厢房,是韩家最好的屋子,屋顶用的瓦是最好的,还多铺了一层,房梁用的也是好木头。地面铺的大块青砖,整个屋子定期会用火盆熏一熏,防虫,干燥。装油菜籽的麻袋也不是直接放地上的,避免地面返潮。
    梅香见所有的油菜籽都干燥的很,放下了心。她留下了三袋菜籽,又快速把其余袋子口扎紧了。
    梅香把三袋油菜籽都搬到了正房,叶氏要帮忙,梅香不让。
    正房三间屋,门开在最西边的屋子,最东屋是大炒锅,中间屋是大磨盘,西边屋子是炸油桶,从东到西,整个程序都能走完。
    叶氏拿来两个筛子,娘儿两个很快又把油菜籽都筛了一遍,明朗和明盛在一边帮着打下手。
    等筛完了油菜籽,梅香对叶氏说道,“阿娘,油坊是咱们家的产业,阿爹不在了,您是内掌柜,这锅,您来洗吧,我和明朗去抱干柴。”
    叶氏点了点头,亲自去提了水来洗锅。这炒锅特别大,能装几百斤油菜籽,厨房里两个锅加起来也比不上这一半大。
    叶氏洗好了锅后,梅香和明朗从西跨院猪圈旁边抱来了许多劈柴。梅香先放了一把松针在灶门里,让叶氏点了第一把火。
    火烧起来后,锅很快就干了,叶氏烧火,梅香炒锅。那铁锅铲比木锨还大,长柄比成年人的手臂还要长。梅香支棱着大锅铲,不停地搅动锅里的油菜籽。炒油菜籽火不能太大,也不能烧偏了。叶氏给韩敬平烧了十几年的火,比梅香经验足,她根据锅里油菜籽的声音都能判断出该如何改变火势。
    等炒好了油菜籽,全部盛到几个干爽的大铁桶里。
    忙活完这些,到了晌午饭时刻了。
    叶氏和明朗几个都累得不行,梅香让大伙儿都到堂屋喝喝水,歇息歇息,剩下的,下午再弄。碾磨可不容易,好在梅香家有头毛驴子,否则那么大的磨盘,梅香 一个人就算再能干,怕也要累趴下。
    叶氏喝了口水,起身去了厨下,下午碾磨蒸粉,明儿打桩,梅香都要出大力气的,她一个做娘的,怎能自己坐在那里歇息,让女儿当牛做马。
    叶氏坚决让梅香跟着弟弟们一起一起喝茶水吃芝麻糖饼,梅香也不拧着,带着弟弟妹妹们一起坐着说闲话。
    梅香抱着兰香,亲亲她的小胖脸,捉着她的两只小胖手,一边拍一边念顺口溜。
    兰香听的咯咯直笑。
    叶氏一个人手脚麻利做了两个扎实的菜,家里的咸肉配着菜园里快要老掉了的菜苔子,炒了满满一大盘子,磕了好几个鸡蛋炒腌辣椒,又蒸一碗鸡蛋羹,做了一大锅白米饭。前头两个菜都下饭的很,娘儿几个上午都累狠了,一人吃了两碗饭。
    只有小兰香仍旧和着鸡蛋羹,吃了一小碗。叶氏特意留了一些辣椒炒鸡蛋,把锅里的锅巴起出来,夹着菜一起吃,连明朗这个读书郎都吃得满嘴流油。
    家里柴火多,厨下的炉子一直没歇着,总是有茶水供应。韩敬平丧礼上剩了很多茶叶,叶氏每日早上泡上一大壶,是不是添一些热水在茶壶里,这会子吃油了嘴,喝上一大口热茶水,正好解腻。
    娘儿几个吃过了饭,梅香洗了碗,一家子倒头都睡下了。
    叶氏自律一些,睡了一觉就把梅香叫起来了,并把熟睡的兰香抱起来,放到了西厢房明朗身边。小哥儿两仍旧睡得呼呼响,叶氏不忍心叫醒他们。自从韩敬平没了,明朗忽然懂事了许多,也变得更有担当,极少像今儿这样睡得这样香。如今他们身上有热孝,也不好去学堂读书,要等到明年**平满了周年才能去。
    叶氏给孩子们肚子都盖好,带着梅香牵了小毛驴,一起去了东跨院。
    梅香先炒好的油菜籽放到磨盘上的碾槽子,小毛驴一圈圈拉动磨盘,慢慢将油菜籽全部碾碎。
    这边梅香碾菜籽,那边叶氏就把碾碎的粉放到大蒸笼里,入锅开始蒸。
    娘儿两个忙到中途,明朗带着弟弟妹妹来了,有些不好意思,“阿娘,姐姐,怎地不叫我起来。”
    梅香笑了,“你下午把明盛和兰香带好就行了,这里有我和阿娘呢。若是他二人不闹腾,你自己去读书也使得。”
    一个下午,梅香和叶氏除了中途去了一趟茅房,一直在油坊忙活。明朗中途给二人端来茶水,又继续回去读书带弟弟妹妹。
    天快黑的时候,梅香的肚子开始咕咕噜噜。
    叶氏耳朵尖,听到了,笑道,“今儿可算累着了,晚上咱们吃面条,多加些肉。吃了饭咱们一起去你二伯家,明儿叫你二伯来帮忙包饼打桩。”
    梅香忙道,“阿娘,我能干的。”
    叶氏摇头,“你再能干,也是个孩子,怎么能什么都指望你一个人。就请你二伯来干一天,包饼咱们三个一起来,打桩我干不了,你和你二伯轮着干。明儿上午我托人割二斤肉回来,再买条鱼,请你二伯好生吃两顿,再给十五文工钱。这事你听我的,咱们头一回做,多个人多份主意。你阿爹以前有时候也请人呢,别说你了。
    梅香听叶氏这样说,不再反对,又提醒她,“阿娘,还要买豆腐呢,昨儿借了明锐大哥家的一块豆腐。”
    娘儿两个一边商议事情,一边手脚麻利把剩下的活计都做完了,一起回了正院厨房。
    叶氏让梅香烧火,她自己擀面条,让明朗去切了块咸肉,忙忙叨叨下了一大锅擀面条,里面加了咸肉,干菌菇,煎鸡蛋和青菜,娘儿几个美美地吃了一顿。
    事情多了,一忙活,都顾不得伤悲了。叶氏怕孩子们亏着了,预计近来家里天天都能见着肉。
    等吃过了晚饭,叶氏先闷了半锅米饭,留着明儿早上炒着吃。然后带着明朗一起去了韩敬奇家里,让梅香在家带着明盛和兰香。
    韩敬奇家里已经吃过了晚饭,正和他婆娘周氏在说话。夫妻二人有两子一女,最大的儿子韩明辉已经十四岁了,明年就要成亲了,中间的女儿莲香比梅香小两岁零几个月,下头的小儿子韩明尚比明朗小一岁。
    见到叶氏娘儿两个过来,夫妻二人都出来相迎,“三弟妹来了,快进来坐。”
    韩明朗给二伯和二妈问好,二房的孩子们也给叶氏打了招呼。
    寒暄了几句后,叶氏开门见山说道,“二哥二嫂,我来,是想请二哥明儿去帮我们包菜籽饼,跟梅香一起打桩。我本来前几天想来打个招呼的,但如今家家都在忙后头栽秧的事情,天天都一样。趁着秧苗还没长好,我们家预备多榨几缸油,不提前预备好了,后头忙起来,各家来打油,可要抓瞎了。”
    韩敬奇点头,“三弟妹想的周到,再过一阵子,怕是家家都要去打油了。弟妹放心,明儿早上我就过去,明辉在家也无事,跟我一起过去吧。”
    叶氏忙道,“明辉如今是家里的劳力了,在家给嫂子帮手也行,去我那里,岂不成了白使唤人。”
    周氏知道叶氏的意思,“弟妹,你们头一挑大梁,多个人多份力气,等你们娘儿两个做熟了,再不用明辉跟着去了。弟妹只需管他们爷儿两个一顿饭就行,旁的不用客气。”
    叶氏不好拒绝,笑道,“那我就谢过二哥二嫂了。”
    说好了事情,叶氏带着明朗一起回家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新的一天,祝亲亲们继续宅的安稳,已经复工的亲,千万要做好自我防护!
    关于榨油的工艺,作者小时候看到过一些,再加上一些艺术加工,亲亲们看着高兴就好~
    爱你们,请收藏文章和作者吧,啵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