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明朗为了化解尴尬,忙请教王存周学问。这个王存周最喜欢了,这些日子在家里,没有同窗和先生,他一个人不免内心寂寞,如今明朗能跟他说说学问,可是太好了。
    叶氏见他二人说学问,去了梅香房里,“晌午你做饭吧。”
    梅香点头应了。
    等了一会子后,外头忽然有人来打油,梅香又起身往外走。
    来的是一个三四十岁的妇人和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母子两个抬了一麻包油菜籽,梅香笑着叫了声大娘,反手一抄就把油菜籽背到肩上。
    这一幕,正好被王存周看到了!
    梅香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扶着肩膀上的油菜籽。这动作若是个大汉来做,英武不凡,换成个小姑娘,刚才还娇俏可爱,瞬间就走了样。她正要进东院,忽然听得王存周在后面大喊一声,“梅香!”
    梅香站定后,转身看他,王存周憋了半天后说道,“你放下麻包,这像什么样子!”
    梅香听他这样说,楞了一下,强压住心里怒火,啪地一声把麻包放在地上,忽然又脸上笑得像朵花儿一样,“存周哥,你说的对,我一个姑娘家家的,扛着个麻包不成个体统。明朗还小,我阿娘扛不动,可巧今儿有你在,劳烦你帮我把这油菜籽扛到库房里去吧。”
    王存周顿时瞠目结舌,他一个读书人,如何能扛得动?
    可梅香一句话把他架了起来,他是韩家女婿,他不让梅香干,自然要自己上了。
    明朗在一边,眼睛眯了眯没说话,叶氏在厨房里站定,竖着耳朵听。
    王存周挨挨蹭蹭过来了,一只手抓住麻包一角,使出全身的力气,都没能使那包油菜籽动一分。
    过了半晌,气氛越来越尴尬。王存周又急又气,见梅香俏生生立在那里,嘴角含着笑,那笑里似乎含着讥讽,他顿时心头火起。
    “你笑什么?不知道来帮忙!”
    梅香甩了甩帕子,“我不去,我怕你说我不成个体统。”
    叶氏忽然过来解围,“明朗,咱们和你存周哥一起抬进去。”
    放好了油菜籽,梅香开始记账,又给那妇人打油,然后打发娘儿两个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总有些傻逼直男觉得女人就应该弱小无助菜如鸡~
    第21章 暗思量梅香自省
    那娘儿两个走了之后,叶氏笑道,“明朗,带你存周哥去堂屋,我和你姐姐去做饭。”
    王存周和明朗一起往外走,走前又去看梅香,梅香低头算账,头也没抬。
    等二人走了之后,叶氏叹了口气,“你这脾气也得改改,不能这么冲,不是人人都像你阿爹的。男人大丈夫,哪个不要面子,更别说他一个读书人了。”
    梅香忽然抬起头,“阿娘,我也想好生和他说话,也想让他有面子,可他为了自家有面子,就不顾我的脸面。刚才有外人在,当着阿娘和弟弟的面,他就能这样训斥我,以后去了他家,我岂不是要成了小媳妇。”
    梅香说完,眼泪就下来了。
    叶氏忙把她揽在怀里,“这天下的男人,大多都是希望自家婆娘文文静静的。你以前整日穿红着绿,不是绣花就是做衣裳,就连做饭都穿着棉布衣裙。不是阿娘自夸,这方圆几里路,有几个能比得过你呢。存周是个读书郎,自然喜欢那样的你。如今你忽然大变样,他心里绕不开这个弯,也是常理。等他再大一些,时日久了,也就能想开了。”
    梅香擦了擦眼泪,“阿娘,如今这样的活法,我心里才更痛快呢。难道为了他脸上好看,我就要一直委屈自己。”
    叶氏摸了摸她的头,“等过两年你嫁过去,到了王家后稍微收敛些,再生两个孩子,小两口一起过起日子来,有了情分就不一样了。”
    梅香听见叶氏说生孩子,又有些害羞了,“阿娘,我去做饭了。”
    说完,梅香就去厨房了,叶氏在后面笑道,“走慢些,步子别跨那样大。”
    梅香本来想换一身麻布衣裳,叶氏不让,给她系好了大围裙,戴了袖头,防止把衣裙弄脏。
    梅香把王存周带来的肉分成一大两小三块,大块炖了,炒一小块,再留一小块。梅香在上面忙碌,叶氏在下面烧火,兰香抱着小花点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
    近来叶氏怕王家来人,多备了几样菜在家里,梅香虽然心里不大高兴,该有的礼节一样不少,鸡鱼肉蛋样样都有,整整做了七个菜,又剥了一盘甜蒜头,凑了个整数。
    王存周虽说是家里的姑爷,年纪也小,叶氏本来不预备叫陪客的来。
    明朗提醒叶氏,“阿娘,七爷家的敬博叔父回来了,他虽是长辈,年纪跟存周哥差不多,不如请了他来,我们一起说话。”
    叶氏想了想,同意了明朗的意见,并亲自去请韩敬博。韩文富夫妇听说是陪客,立刻打发韩敬博过来了。
    韩敬博是韩文富的四子,今年十五岁了,已经有了童生功名,与镇上一家木器行老板家的千金定了亲。
    王存周见韩敬博来了,忙起身相迎,“叔父!”
    韩敬博也回礼,“存周来了。”整个平安镇读书的小郎君本就不多,这又是亲戚,韩敬博自然也认得。
    王存周知道韩敬博身上有童生功名,对其很是敬重,外加上明朗,三个读书郎说起话来也是滔滔不绝。特别是韩敬博,他正摩拳擦掌预备参加院试,等院试过了,就是正经的秀才了。
    梅香带着兰香在厨房下吃的饭,虽然来的是她的未婚夫,但桌子上不是长辈就是男丁,她一个姑娘家家的,不好上桌吃饭。
    吃过了晌午饭之后,韩敬博先回去了,王存周一再相送。
    等送走了韩敬博,王存周也要家去了。
    叶氏硬拉着梅香一起,跟着明朗把王存周送到大门口。
    王存周见梅香低着头不说话,忍不住又嘱咐她,“梅香,近来还是少出些门,就在家里跟着婶子操持家务。”
    说完,他又叮嘱明朗,“秦先生前几日还问我你的情况,如今你身上有孝,虽不好去学堂,但在家也不能荒废了功课。”
    叶氏笑道,“存周果真是懂事了,这样心细。”
    王存周被叶氏夸得脸也红了,忙又躬身道,“今儿偏劳婶子了,我先回去了,婶子留步。”
    叶氏点点头,“路上小心些。”
    王存周点头了,转身走了。等他拐了个路口,见不到身影了,叶氏才带着孩子们回了院子,又把大门栓插上,让孩子们歇个中觉。
    梅香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总觉得心里憋屈的很。原来韩敬平在的时候,王存周也时常过来,二人虽然不说多亲密,也能和睦相处。那时梅香文静秀气,王存周待她和颜悦色的,一口一个妹妹,如今见了面就要训斥她。她又没捅了老王家的祖坟,怎地总是看她不顺眼了?
    梅香想了很久,她知道,王存周是个臭讲究,他觉得姑娘家家的不该干粗活,不能一个人往外跑,就应该安安静静坐在那里绣花做鞋,或者读书写字,要出门也必须有男丁陪同。
    读书写字梅香不反对,她跟着明朗把千字文和三字经都背会了,家常记账写单子,都难不倒她。可如今家里不比以往,她难道还像以前那样坐在那里当小姐不问事?
    梅香迷迷糊糊睡了一会,叶氏就叫她起来了。
    叶氏让梅香在家里看着弟弟妹妹,她自己带了铁锨往菜园里去了。
    梅香仍旧坐在廊下拉鞋底,呼啦啦的声响里,她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她就是她,她可以为了家人装文静,但不会为了装文静而委屈家人。王存周的心态在变化,自己也在变化,两个都在变化的人却希望对方能待自己如初,这本来就是奢望。
    可谁都不肯服输,这中间必定要拉扯许久。
    梅香心里想,既然这样,除了让我装大小姐不干活我不答应,别的,我且先让让你,阿爹既然挑中了你,我不能让阿爹失望。但你以后若是太过分,我也不能答应!
    作者有话要说:
    亲亲们都复工了吗?记得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风。
    第22章 磨豆腐各怀心思
    清晨,鸡叫两遍的时候,黄茂林起身了。他穿好了衣裳后,自己拿盆去厨房打了半盆水,用毛巾搓了搓脸,绑好了头发,就往倒座房去了。
    黄家豆腐坊占了三间倒座房的位置,黄茂林的父亲黄炎夏已经在豆腐坊里忙活开了。
    昨儿晚上就下水泡过的豆子这会子已经发起来了,黄炎夏用清水淘了淘,又把磨盘洗干净了,把毛驴牵了过来,给毛驴吃了些东西后,蒙上毛驴的眼。正准备开始磨豆子时,见大儿子来了。
    黄炎夏笑道,“怎地不多睡一会子。”
    黄茂林没有正面回答黄炎夏的问题,“阿爹起的好早,今儿我要一个人去卖豆腐哩,早起来了一会子。”
    黄炎夏点点头,“既已经起来了,来给我搭把手,以后慢慢都要学起来。”
    黄茂林高兴地点点头,接过了黄炎夏手里的水瓢。磨豆腐的手艺他也学了个七八成,想要独自磨出一盘好豆腐,他且还得学着呢。
    黄炎夏套好了毛驴之后,往石磨眼里加了些豆子和水,抽了小毛驴一鞭子,小毛驴迈开四条腿开始转着圈拉磨。
    吱呀~吱呀~,小毛驴拉着石磨的上扇以磨脐子为中心一圈一圈不停地转,黄茂林在黄炎夏的指示下不断地往石磨上扇的磨眼里加黄豆和清水。
    这加多少豆子和水非常讲究,水一加多了,做不成豆腐,只有豆浆,水加少了,做得豆腐要么太老,要么直接成了豆腐脑。
    泡发了的黄豆从石磨孔里进去后,沿着两扇磨之间的纹理往外蠕动,在磨齿的作用下被碾成豆渣和豆腐水。有一些大颗粒的豆渣可以用小木铲铲起来再次放到磨眼里,磨到一定的细碎程度才能作罢。磨过的豆渣随着豆汁水一起,沿着磨盘下盘边缘的开口流进大木桶里。
    爷儿两个一个不停地加黄豆和清水,一个看着小毛驴,不时提点两句。等公鸡又开始叫的时候,黄豆都磨好了。
    黄炎夏拉住小毛驴,解掉套子,把毛驴牵到外头驴棚里去了。
    黄茂林把过滤用的架子立好了,过滤用的纱布昨儿已经洗干净了,纱布四角固定在架子上。不等黄炎夏回来,他自己就把桶里的生豆浆用大瓢舀了倒进纱布兜里,生豆浆透过纱布流进下面的桶里,细碎的豆渣颗粒留在了纱布上。
    过滤生豆浆是黄茂林做熟了的,生豆浆都被他倒进锅里。正在这个时候,黄炎夏的婆娘杨氏进屋了。
    这杨氏是黄炎夏的续弦,黄茂林的生母郭氏在他两三岁的时候没了。黄炎夏一个人要照看豆腐坊,还要照顾儿子,忙不过来,后续娶了杨氏。杨氏进门后,又给他生了一儿一女。二儿子黄茂源也有十岁了,唯一的女儿淑娴已经七岁了。
    人说天下有三苦,撑船打鱼磨豆腐。磨豆腐虽然不用像船夫和渔夫那样到水里和龙王打交道,但磨豆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要早起。杨氏宝爱自己的儿女,以其年纪尚小为由,未曾让两个孩子早起。
    原来黄茂林也不用早起,豆腐坊是黄炎夏自己操持,杨氏有时候给他搭把手。但黄茂林一日大过一日,渐渐知道手艺的重要性,每日不要人督促,自己早起,跟着黄炎夏学习磨豆腐。
    这豆腐坊原就是黄炎夏和原配郭氏一起置办的家业,黄茂林也想把手艺传给大儿子。
    但杨氏的想法自然不一样了,家里有十几亩地,够吃够喝,豆腐坊可是家里的主要活钱来源,若给了黄茂林,她儿子要怎么办?
    原来黄茂林睡懒觉,杨氏并不反对。这一年多以来,黄茂林天天早起,杨氏急了,也跟着早起。黄茂林要干活,她只说让他歇着,小孩子家家的别累坏了身子。
    这杨氏装得一幅慈母样,人人都觉得她心疼继子,只有黄茂林自己清楚,继母杨氏在无人的时候,背后看他的眼神像刀子一样。他若回看过去,杨氏立刻又换了一幅笑脸,温和地关心他。
    黄茂林知道,没有人会相信自己的话,杨氏已经取得了众人的信任,连阿爹都觉得杨氏待自己虽说不去亲生,也没有太差。
    黄茂林想学手艺,只得比杨氏起的还早,趁着杨氏不在,他多学一些。
    杨氏进门后立刻就笑道,“茂林怎地又起这么早,你还小呢,别熬坏了身子,赶紧去睡一会子吧,剩下的交给我和你阿爹就行。”
    黄茂林也用他那温和的招牌笑容看向杨氏,“阿娘,我每日下午可以睡一时。阿娘整日操持家务,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别累坏了。”
    黄炎夏见杨氏和大儿子互相关心,心里很高兴,对杨氏说道,“他愿意学,就让他学吧,等下午再让他多睡一会子。”
    杨氏脸上仍旧笑着,“那就听当家的。”
    杨氏坐到灶门下开始烧火,黄炎夏在上头不断地搅拌豆浆水,不时提醒杨氏改变火势。
    等黄茂林这边全部过滤完后,另一口锅也烧了起来。
    黄茂林对黄炎夏说道,“阿爹,这一锅让我来吧。”
    黄炎夏点点头,让杨氏熄了这一锅的火,开始点卤。点过了卤之后,把熟豆浆水放到许多扁平木盒里。那木盒都刷了一层厚厚的桐油,不怕虫蛀,也不漏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