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5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西厢房里,杨氏今儿有些不好意思,叶氏除了和她客气了两句,多的并未和她多说。今儿有郭舅妈和郭二姨在,杨氏事事不出头,她也怕簪子的事情抖搂出来,郭家姑嫂两个要是一起撕扯她,她理亏,哪里是对手。她只管低头吃饭,旁人问她她才说话。郭舅妈并不知道银簪的事情,见杨氏老实,也不去管她。
    里外四桌客,每一桌上气氛都越来越热络,直吃了近一个时辰,才终于吃完了一顿酒席。女客那边早就散了,只有男客这边,喝的上了头,才吃了这么久。
    酒足饭饱之后,叶氏妯娌又上了茶水和点心,黄家人又坐了许久,最后黄知事先提出要回去,韩文富和叶厚则等人直把黄家人送到青石桥边才停住脚步。
    等送走了黄家人,叶厚则也要回去。叶氏拎着菜刀去了东耳房,切了二十多斤好肉,放到篮子里,又捡了三十根油条和三十个喜饼一起放到篮子里,让叶厚则带回去。
    时下规矩,男方家下聘礼,里头的吃食可以任由女方父母处置,叶氏处理猪肉自然是合规矩的。
    叶氏给娘家人这么多东西,怕崔氏话多,只得挑明了说,“大哥,头先割稻子的时候,你们放下家里的事情来给我干了两天活,减轻了我多少负担。我也没回去帮你们割一把稻子,我也没有旁的好东西,这些吃的,大哥带回去,总能吃几顿,算是我孝敬阿娘的。”
    叶厚则一听就明白妹妹的意思,也不跟她客气,让儿子接下了框子,“我先回去了,家里要是有什么事情办不了,不紧急的话,逢集告诉你嫂子她们,若是紧急,就叫人给我带话。”
    叶氏点头,“我晓得了,大哥放心吧。”
    叶家人走了之后,韩文富和韩文昌等人也要回去,叶氏本来说让众人带些东西回去,但大伙儿哪里好意思等在这里,摆摆手直接走了,叶氏只得一一相送。
    好在这几家都离得近,回头再一一去送东西也不迟。
    作者有话要说:
    忽然觉得以前结婚走六礼好有仪式感啊,作者也想要这样的聘礼,可惜当时啥没有,哭唧唧~~
    第53章 叙情意携手砍柴
    等人都走了之后, 梅香从屋里出来了。
    叶氏笑了,“咱们一起把东西都归置归置吧。”
    梅香点头,“我都听阿娘的。”
    叶氏先带着梅香去了东耳房, 那一头猪有两百多斤呢。叶氏预备往各家送一些, 自家留一些,剩下的都卖了。
    叶氏私心,刚才给了叶家二十多斤上好的五花肉。其余韩文富韩文昌和韩敬义兄弟,她准备一家给十斤。
    崔氏在大房, 不能少给, 韩敬奇头先帮着干活,也不能少给。
    叶氏问梅香这样处理是否可行, 梅香红着脸点头,“阿娘处理的很好,只是, 剩下这么多, 托屠户卖的话,是送过去还是怎么弄呢?”
    叶氏想了想,“等送完了, 咱们再留个三五斤就行了,其余的,我挑去送给屠户,直接卖给他。”
    娘儿两个一起动手, 切好了四条肉, 每条十斤左右,又切了一条五斤的, 自家留着吃。
    切过了肉之后,叶氏又给各家分了二十根油条、十个喜饼、和一斤果子。
    东西分好之后, 她用大筐子提着,送往各家去了。
    各家都收下了东西,姑娘聘礼里的吃食,分给亲近的族人,这是常例。头先春香姐妹的聘礼,也往三房送了一些,不过多少不同罢了。等莲香婆家来下聘,仍旧会分给三房。
    送过了东西后,叶氏来不及休息,立刻挑了剩下的肉,往隔壁村子屠户那里去了。
    走前,她吩咐梅香,“你先去菜园里弄菜,等我回来的时候,我直接去菜园找你。”
    明朗兄弟已经在西厢房写字了,叶氏并不去管他们。
    说完,叶氏挑着肉就走了。时下送聘礼都有送肉的,多寡皆看婆家家底。但送的肉肯定女方家都是吃不完的,如今才九月,做腊肉太早了,叶氏把肉卖给屠户,也是常理。
    叶氏走了之后,梅香换了身衣裳,挑着担子往菜园去了。
    一路上,梅香遇到不少人,大伙儿都冲着她笑,梅香有些羞赧,只得跟着笑。
    天快黑的时候,娘儿两个一起回来了。梅香做饭,叶氏处理菜。
    晌午剩了不少饭菜呢,好在如今早晚天气凉快,留着吃一天也没问题。
    梅香热了一些剩饭剩菜,招呼家里人一起吃了。吃过了饭之后,叶氏让梅香把剩下的菜择干净,她带着明朗一起,把今儿借的桌椅板凳都还给人家。
    往隔壁明锐家去的时候,叶氏还带去了一些油条和喜饼,又把剩菜里的肉挑拣了一盘子,送给明锐家。
    今儿因为请的只有长辈和亲兄弟,没有请明锐也说的过去。但两家邻居关系不错,叶氏就往他家里送了一些吃的。
    第二天一大早,叶氏和梅香吃过了早饭,给黄茂林带了一大碗干饭,配上好几样昨儿剩的肉菜,加了些新鲜炒菜,用大瓷碗装好。外头包了两层旧棉袄,就怕凉了。
    梅香的手好的差不多了,挑担子她只用右肩,叶氏怕女儿伤没好,自己挑了一大半的重量。
    到了镇上之后,黄茂林就在路口迎接她们。见面后,他立刻接下梅香的担子,把娘儿两个一起送到了摊位上。
    叶氏一边摆东西,一边嘱咐梅香,“快,把饭菜拿出来,再不吃就凉了。”
    因为裹的紧,还有些热乎劲,黄茂林接过碗就低头猛吃。
    一边吃一边和母女两个说话,“婶子,梅香,那头的面馆开起来了。我去问过了,最家常的面也要两文钱一碗。我看过了,那碗面里除了面就是两根青菜,看样子少油无盐,但好歹是热的。以后天冷了,婶子就不用给我带饭了,我去买碗面吃也是一样的。”
    叶氏点头,“那也行,一碗面能吃饱吗?”
    黄茂林笑了,“能吃饱,若吃不饱,谁还去呢,我还问了店家,吃面能不能送些热水,店家说可以。以后天冷了,人喝水也少。婶子就不用带水了,到时候我吃过了面,倒一杯热水来,咱们一人喝几口,也够管一上午了。”
    叶氏笑了,“还是茂林你有成算。”
    黄茂林嘿嘿笑了,“婶子总是夸我。”
    叶氏忍不住又笑了,“你这孩子,夸你不好?我说的都是真心话。昨儿你们家送的聘礼那样厚,给我们挣了脸面,我心里高兴着呢。”
    黄茂林就着饭吃下一块肉,“婶子,因着簪子的事情,我阿爹心里过意不去,又不好闹出去,聘礼下厚些,阿爹心里好受些。再说了,我大堂哥娶我堂嫂的时候,下的就是十两聘银,我阿爹照比着办的。婶子,这回的耳环和戒指是真的吧?”
    叶氏忙点头,“真的,都是真的。我昨儿晚上看了,那些料子,都好的很,首饰都纯的很。头先都说我们梅香命不好,如今再叫那些人自己打脸去吧。你家里有后娘,你阿爹还能给你置办这样好的聘礼,可见是真的用心在照看你。茂林,以后你要多孝敬你阿爹。梅香也是,以后进门了,定要孝顺公爹。”
    黄茂林又嘿嘿笑了,梅香红着脸,“阿娘,这会子说这些作甚呢,还早着呢。”
    黄茂林吃完了饭,把碗放在一边,“婶子,梅香,我先回去卖豆腐了,你们有事就叫我。”
    叶氏摆摆手让他去了,黄茂林才刚走,杜氏又来了。
    姑嫂两个坐在一起,絮叨个没完。
    “妹妹,昨儿我回去把聘礼说给阿娘听了。阿娘听了也高兴,有了这份聘礼,等梅香出门子,嫁妆也好看。”
    “是呢,那聘银和首饰,都给梅香带回去。那些料子怕是放不了四年,这几年先用了。等梅香出门子时,我再重新给她买新的。”
    一个上午,梅香就安安静静地坐在叶氏身后,听阿娘和大舅妈一边卖菜一边絮叨家常。
    回家之后,梅香做饭,叶氏烧火。
    正在切菜的梅香忽然想起一件事情,“阿娘,再过十几天,阿奶要过生辰了,头先咱们许了她一套衣裳的。”
    叶氏往灶门里添加了一把稻草,“我心里有数呢,昨儿黄家送来那么多料子,从里面拿一些棉布,给你阿奶做一身新衣裳。我先跟你说好,这些料子,家里先用了,等以后再给你买新的。”
    梅香忙不迭应了,“阿娘只管用就是了,不用跟我说。”
    叶氏笑了,“我昨儿看了,黄家的料子里有几块颜色鲜亮的,一看就是给你准备的。只是,你阿爹还没满周年呢。这个冬天和过年,咱们都别做新衣裳。等明年开了春,你们出了孝,到时候给你们一人做两身衣裳。”
    梅香点头,“我都听阿娘的。”
    叶氏又吩咐梅香,“等吃了饭,你先睡一会子,起来后就给你阿奶裁衣裳,我去地里看看。马上就要种麦子了,我得找你敬杰叔父把田整了,还得下肥料呢。”
    梅香对叶氏说道,“阿娘,您只管去,家里有我呢。外头有什么我能干的,您别自己悄没声息就干了,我如今都好了。下个月再榨油,就不用叫明文哥他们了。”
    娘儿两个商量事情的功夫,就把饭做好了。
    几日后,梅香把给崔氏的衣裳做好了。除了一身衣裳,还有一双新鞋,絮了一些棉花在里头,等下个月就可以穿了。
    这期间,叶氏请韩敬杰把家里的田地都整好了。门口大粪窖里沤的肥,都匀匀地施到了田里,除了农家肥,叶氏还单独用菜籽饼沤了一些肥,各个田里都撒了一些。
    沤肥的事情,梅香要帮忙,叶氏死活不肯。最后往田里挑的时候,梅香再也不肯让叶氏一个人干,挑起担子一担一担地往田里送肥料,她比叶氏跑的还快。
    梅香的伤已经两个多月了,她感觉自己渐渐地好了,除了不去打桩,别的事情,她不能再让阿娘一个人劳累了。
    春上种稻子的时候,因为叶氏头一次独自挑大梁,韩敬杰帮着施了肥。这回,韩敬杰已经帮着整了田地,叶氏不好意思再让他帮着施肥了。
    娘儿两个一起施了肥料,然后就是下麦种和油菜种。等到崔氏过生辰的时候,还没忙完。
    但崔氏过生辰是大事,叶氏停下了手里的活儿,先给婆母过生辰。
    崔氏今年五十五了,逢五逢十总要大办酒席。崔氏有三个儿子,往常过散生的时候,三个儿子轮着摆酒席,一年一家给她做寿。今年逢五整数,就在韩敬义家里摆。
    因韩敬平才去,崔氏虽然是老母亲,卑不压尊,但她也不好大操大办,只让儿女们都带了家人一起聚一聚。
    酒席是在韩敬义家里摆,但叶氏也不能什么都不管。好在前几日她送了十斤肉过去,这回就不必再买肉了。叶氏又把黄家送来的干果送去了一部分,等酒席那天,她再过去帮忙。
    到了崔氏过生辰这一天,正好是背集。叶氏吃过早饭之后,把几个孩子收拾妥当了,就一起往大房去了。
    到了之后发现,二房韩敬奇一家子已经来过了。
    叶氏带着孩子们给崔氏问好,又说了一堆的吉祥话,崔氏虽然平日喜欢挑剔媳妇,今儿是她的生辰,她也笑眯眯的。
    叶氏忙把自己给婆母的衣裳和新鞋奉上,“阿娘,我们也没甚好东西孝敬您。梅香如今手艺比我还好了,我让她给您做了一身新衣裳和一双棉鞋,这里还有一百文钱,当日都说好了的,请您老都收下,也是我们的一片心意。”
    崔氏笑眯眯地接过了东西,董氏在旁边赔笑,她倒是想去接着呢,怕崔氏事后找她算账。
    叶氏给了钱和东西,就带着孩子们安安静静地坐在一边。
    过了一会子,韩敬平的妹子韩氏和韩敬义的大女儿秋香都回来了。
    韩氏带着孟姑爷和两个孩子,她自己挺着大肚子,看样子有七八个月了。
    叶氏眯了眯眼睛,梅香下聘那一日,姑太太说身子沉来不了,今儿倒是又能来了。
    秋香手里抱着个一岁多的小男娃,还不会说话呢。
    姑侄两个在青石河边遇到的,就一起来了。
    叶氏虽然不高兴,也带着笑容和大家一起迎接家里的姑太太和大姑奶奶。
    崔氏见了女儿,立刻把她拉倒一边问她的身子。秋香问过崔氏的好,崔氏敷衍了两声,就让她自去和董氏说话。
    各找各的娘,各自说的热闹的很。梅香带着妹妹和莲香一起说话,明朗带着弟弟跟着明辉兄弟一起,韩敬义兄弟陪着孟姑爷和秋香的男人刘遇喜说话。
    大伙儿说了一会子话之后,董氏见时辰不早了,就带着春香往厨房去了,叶氏和周氏也跟着去帮忙。
    秋香抱着孩子过来和两个堂妹说话,“梅香,前儿你的好日子我倒没赶上,听说聘礼怪厚的,以后你再不用发愁了。”
    秋香这说的是漂亮话,她是出了门子的姑奶奶,逢年过节回家,有意思的去二叔三叔家里坐坐,没意思也就算了。堂姐妹之间出嫁后走动的极少,故而梅香的好日子她并没来,这也说的过去。
    但韩氏没来,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她和韩敬平是亲兄妹,她是梅香的亲姑妈,侄女下聘的日子,她说肚子大了行动不便,叶氏也能理解。本以为今天仍旧是孟姑爷带着孩子们过来,没成想韩氏自己也来了了。
    叶氏心里叹了口气,也好,等以后咱们这一辈人都死了,孩子们之间也不用往来了。
    崔氏今儿最高兴,她最疼爱的小女儿回来了。她又得了这么多孝敬,心里畅快死了。
    不管众人心里都如何想得,表面上都高高兴兴地帮着置办了两桌酒席,男一桌女一桌,帮崔氏过了五十五岁生辰。
    婆母的生辰过了,叶氏又去了一桩心事,等过年的时候,再把给婆母的孝敬粮和旁的份例都给她,对外也有了交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