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6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三嫂,明儿还上街不?”
    叶氏笑了,“上街,弟妹有什么要我带回来的?”
    柴氏笑着摇摇头,“那倒没有,三嫂家里如今越发兴旺了。再等两年,明朗长大了,三嫂就不用发愁了。”
    叶氏知道柴氏安慰自己,“弟妹不也是一样,你有四个儿子呢,老了以后享不尽的福气。”
    柴氏直叹气,“唉,都说儿子多了好。可眼见着他们都长大了,说亲多难呀。明全和我们明岳同年的,我们明岳还没说上亲呢。三嫂要是听说了什么适合的姑娘,一定要记着我们明岳。”
    叶氏点头,“那是自然的,明岳是个好孩子,弟妹不用着急,多的是人家嫁女儿只看女婿好不好的,家底倒是其次。”
    柴氏勉强笑了笑,“那我就借三嫂的吉言了。”
    堂妯娌两个一边干活一边说话,一个是怕自己寡妇身份不吉利,一个是知道自己家穷不去点人家的眼,故而一直坐在那里干活,基本没动过。
    梅香今儿只负责带着妹妹,她一个姑娘家帮不上什么忙。中途她还跑回家去了,等最后一轮席面开了之后,她才带着兰香过来了,后头还跟着小花点。
    村里的狗们最喜欢红白喜事了,小花点平日里最多只能吃一碗混了菜汤的饭。就这,它的伙食在韩家岗狗界里已经算好的了,许多人家养狗,从来不喂,只让狗自己找野食吃,或者吃一吃猪槽里的剩食。
    今儿有席面,村里的狗全都来了,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抢骨头,抢小娃儿们不小心掉下来的肉。
    除了狗,门口还来了好几个乞丐。乞丐们平日消息灵通,谁家要办席面,他们一大早就来了,一起依偎的大门外,主家都会给一碗饭,里头还能夹几块肉。
    梅香家里伙食好,她们姐妹倒不怎么馋嘴。
    同桌的都是族里的孩子们,有一些家里贫寒的,吃起来就凶的很。好几回,梅香刚把筷子伸出去,筷子底下的肉立刻被人夹走了。
    她也不好和那些小孩子抢,等后头再来了菜,她直接端过菜盆,一人分一点,大家都有,不用抢。
    有了这法子,孩子们都老实了,反正梅香姑妈(姐姐)厉害,大家都不敢不听话,好在梅香分的公道,孩子们也并不闹。
    热热闹闹地给明辉娶了媳妇,叶氏又开始继续忙碌。还有三天的功夫,她要上两次街,还要置办年剩下的年货。
    等到了二十九的下午,赶完了最后一个集,叶氏收回了所有的账,这一年,终于有了个圆满的结束。
    下午,叶氏难得悠闲地带着梅香一起操持家务。秦先生已经给学生们放假了,明朗带着弟弟在西厢房读书。
    母女两个正在厨房里忙碌,忽然,黄茂林又来了。
    叶氏欣喜地出来迎接,“茂林,怎地这会子来了?明儿就过年了呢,你前儿不才来送过节礼?”
    黄茂林嘿嘿笑了,“今儿做了最后一次豆腐,磨盘都停了。我下午无事,过来看看,婶子这里有没有什么活计需要我干的?”
    叶氏笑着让他进了厨房,“没有什么事情,我和梅香正在准备明儿要吃的菜呢,外头冷,到灶下坐一会烤烤火。”
    锅里正在把明天要用的肉炖一炖,灶下烧了劈柴,梅香抱着妹妹往里面坐了坐,给黄茂林让了个地方。
    二人相互看了一眼,彼此笑了笑,并没有说话。
    叶氏正在把锅里的鸡块往外捞,“既然来了,多玩一会子再走。。”
    黄茂林笑了,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婶子,我阿娘昨儿买料子,多买了一块,我拿来了,可以给梅香和兰香妹妹一人做几张帕子,做衣裳怕是不够了。”
    叶氏笑了,“她们姐妹过年做了两身新衣裳呢,你家里有料子给你妹妹也使得。”
    黄茂林摸了摸头,“也不多,阿娘说留着做帕子,淑娴说太多了,就分了一半给我,让我给梅香带过来。”
    叶氏心里满意,小姑子好相处,梅香以后日子也好过一些。
    “你妹妹可真是个好姑娘,听说能干的很。”
    黄茂林点头,“是呢,我妹妹平日话也不多,家里的活儿,她虽然不如梅香干得好,但什么都能干,什么都愿意干。”
    说完,黄茂林把那块布塞到梅香手里。
    梅香看了看,是一块素色的桃红布,姑娘家做帕子顶好的。布料不是很大,顶多能裁三四张帕子。
    梅香收了料子,笑着对黄茂林说道,“正好,我那里有一双新鞋垫,还有我新打的两个络子,等会都给你,你拿回去送给你妹妹。”
    叶氏笑着接话,“这还没过门,淑娴就这样惦记你,可见是个好丫头。”
    正说着话,明朗忽然进来了,“姐夫来了。”
    黄茂林忙起身,明朗笑了,“姐夫坐,不用客气,我不会给你行大礼的。”
    叶氏忍不住笑了,“都是你作怪,头一回郎舅正式见面时非要行大礼,把你姐夫吓坏了。”
    明朗哈哈笑了,“姐夫放心,我又不是那等臭讲究的人。等会子姐夫和阿娘说过了话,到我房里去,我给姐夫写几个门对子带回去。”
    黄茂林点头,“好,我给你裁纸,咱们这就去吧。”
    郎舅三个一起往西厢房去了,明朗仔细问了黄家有几个院子几个门,一一写过了对联、横批和福字,连猪圈、牛栏、鸡圈和灶上帖的也一并写了。
    黄茂林看着明朗一手漂亮的字,忍不住夸赞道,“明朗的字真好看,我虽然也会写几个字,却不大好看。”
    明朗笑了,“姐夫有姐夫的好,我如今只是会写几个字罢了,不如姐夫已经挑起了家里的大梁。”
    黄茂林也笑了,“等你长大了,定是比我能干多了,说不定以后我们还要靠着你呢。”
    明朗一边低头写字,一边回黄茂林,“只要姐夫以后始终如现在这般好生对我姐姐,咱们之间,再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黄茂林听出了话里不一般的意思,立刻正色道,“你只管放心,我再不会给你姐姐一丁点委屈受。”
    明朗正好写完最后一个字,把笔一搁,抬头笑问他,“姐夫看看,够不够?”
    黄茂林忙点头,“够了够了,有你写的门对子,我们家今年都能增光不少。”
    明盛在一边已经把前头写的都吹干了,哥儿两个把门对子都卷了起来,用绳子捆好。
    黄茂林摸了摸明盛的头,“你们姐姐有你们这样的好兄弟,谁不羡慕呢。”
    明朗把门对子放在桌子上,“姐夫,咱们去阿娘那边吧,等您走的时候再带上。”
    黄茂林带着两个小舅子一起去了厨房,叶氏已经拢了个火盆,搬了三四个小板凳放在火盆边上,“都来烤火,今儿天真冷,怕是又要下雪。”
    郎舅三个一起坐下了,叶氏把锅里用油煎的糍粑给五个孩子一人盛了两块,“我本来想让茂林留下吃夜饭的,可这天黑的早,回去迟了怕路上看不见,你们一人吃两块糍粑。”
    黄茂林一边吃糍粑一边回道,“我就是今儿闲着没事,过来看看。明儿过年,初一要拜年,初二我要去舅舅家,初三我才能来婶子家呢。”
    叶氏笑了,“你只管去忙你的,初三我们在家里等你。”
    等吃过了糍粑,叶氏又让黄茂林喝了一杯热乎乎的豆米子,然后就让他先回去,“趁着身上热乎,走路不冷。等初三再来,咱们多少话都够说的。梅香,去把你给淑娴的东西拿来,明朗也把门对子拿来。茂林路上走快些,省得冷。”
    黄茂林接过了梅香和明朗给的东西,“我来了又吃又拿的。”
    叶氏摆摆手,“快去吧,天要黑了,梅香,你送茂林到门口,回来时把大门插上。”
    梅香听话地把黄茂林送到了大门口,黄茂林走之前,往她怀里塞了个荷包,“这是一对银耳钉,你拿去过年戴。”
    梅香怕外头有人看见,赶紧塞进袖子里,红着脸对他说道,“多谢你了,我过年定会戴的,你快回去吧,天要黑了。”
    黄茂林笑了笑,转身走了,梅香直等他的背影看不见了,才插上了大门。
    作者有话要说:
    时光如梭,韩家姐弟几个渐渐都要长大了。
    啊啊啊,作者今天爆更一万六千字,亲亲们如果看的高兴,尽管去撒花花吧,么么叽~
    感谢在2020-03-21 18:32:59~2020-03-22 17:31:4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方也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3章 仙人跳议定婚期
    才过完十五, 明朗兄弟又去秦先生那里读书去了。
    这一日夜里,明朗回来后始终闷闷不乐。
    吃过了饭之后,叶氏给梅香使个眼色, 梅香立刻去洗碗, 还带走了明盛和兰香。
    叶氏坐到儿子对面,“明朗,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明朗抬起头,勉强挤出个笑脸, “阿娘, 被您看出来了。”
    明朗已经十二岁了,叶氏不好再摸他的头, 但这是他亲儿子,她拉起他的手拍了拍,“跟阿娘说说, 阿娘就算不能帮忙, 你说出来了,心里也痛快些。”
    明朗低声说道,“阿娘, 今年又有县试了。”
    叶氏不大懂科举的事情,反问明朗,“这县试几年一次?你今年要考吗?”
    明朗摇头,“阿娘, 我今年考不了, 阿爹的三年孝还没过呢。县试按规矩是一年一次,但咱们县里读书人少, 上一任县太爷就两年主持一次。去年本该有一次的,不知何故又推到了今年。最近才换了县太爷, 听说往后又是一年一次了。”
    叶氏忙劝慰儿子,“你还小呢,倒不用在乎这一次,先把功课打扎实了。既然往后是一年一次,以后多的是机会去考。”
    明朗沉默了许久,对叶氏说道,“阿娘,王存周和方孝俊都要去考了。阿爹是三月份过世,县试是二月,我要等到后年才能考呢。”
    叶氏忽然明白了儿子的心思,“明朗,咱们和王家已经没关系了,你不用再管王存周的事情。他考他的,你考你的。他比你大四岁呢,就算在你前头考中了也不稀奇。方孝俊和你关系好,若是能考中,你多一个这样的朋友,岂不是更好。”
    明朗笑了笑,“阿娘,是儿子想多了,儿子就是怕王存周考上了之后,王家人又来说闲话。”
    叶氏又拍了拍他的手,“明朗,这亲戚邻里都会有矛盾,更别说咱们和王家如今算是有仇了。但你不要被这些小事情迷了双眼,你只管按照自己的计划来,不能为了一个小小的王家,违了规矩。既然朝廷说三年孝期没过不能考,那你就再等一等也无妨。科举多难考呢,阿娘都准备好了让你们再读个十年八年的。”
    明朗忙摇头,“阿娘,我最多再读五年书,要是考不上功名,我就回来种田榨油。”
    叶氏笑了,“五年不还早着呢,你好生跟着秦先生读书,你才十二呢,莫急。”
    明朗看了看叶氏,点了点头,“儿子听阿娘的。”
    这边母子两个说着知心话,那头,梅香在厨房里旁敲侧击问了明盛,明盛整日与哥哥形影不离,多少能猜出哥哥的心思,偷偷跟姐姐说了几句。
    梅香摸了摸明盛的头,“你也劝劝你哥哥,你们还小呢,不要着急。先把阿爹的孝期过了再说,若是孝期内偷着跑去科举,到时候被人翻出来,那可了不得了。”
    明盛点头,“姐姐,我都晓得。”
    明朗因为没法去考试,更加用心苦读,秦先生也越发喜欢这个有天分又勤奋的孩子。
    时间就在叶氏娘儿几个每日的忙碌里悄悄溜走,转瞬,又是一年过去了。
    这期间,王村周过了县试,府试没过,方孝俊因为年纪小,连县试都没过。
    王家人因为王村周过了县试,欣喜若狂。赵氏立刻寻了周媒婆,要给王村周说亲。王村周只过了县试,府试没过,连个童生都算不上,赵氏眼光又高,结果可想而知。
    今年的县试在二月份,明朗还差一个月过孝期。经过了去年不能考试的心里波折,他已经做好了准备,预备再磨炼一年,争取明年一口气把县试和府试都过了,好歹得个童生的名分。
    梅香已经十五周岁了。
    这一日,黄茂林从镇上回来,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
    杨氏与黄炎夏商议,“当家的,咱们当日和韩家说好了的,等梅香十六岁就嫁过来。现在她也十五了,咱们是不是该去韩家把婚期定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