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2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那一家人一听说有这样好的事情,满口答应。这地本来就是他们开荒开出来的,一年也就能收几个豆子。下等田一亩地也有二两银子,三亩田一共能卖六两银子,这得种多少年的豆子才能挣得回来!
    签好了契约书之后,这块地就归黄茂林了。
    地买好了,黄茂林立刻从家里拿了银子,委托黄炎夏帮着盖房子。
    这房子是用来存货的,不用什么花样,一要结实,二要防水。
    先黄茂林准备只盖一亩地的,用砖头把一亩地建一个院墙,里面盖几间屋子。
    屋子顶上要双层瓦,地基打牢固,上面多铺几层,防止返潮。屋里窗户开高一些,不能太大。房子一共两排,一排四间。
    黄炎夏听了儿子的要求后,立刻就行动起来。这屋子好盖,只要料子准备足就行。
    黄炎夏一边找人盖院墙,一边找人到山里砍结实的木料做房梁和屋檩。
    院墙好盖,黄炎夏雇了黄茂源和另外一个拉车的,从韩家砖窑里拉了足够的砖瓦回来。又请了两个普通瓦匠,找了三个小工,几天功夫就把院墙盖起来了。
    盖院墙可以找普通瓦匠,盖屋子就得找手艺好的掌线大师傅了。
    整个盖房期间,黄炎夏一直住在荒地上。
    外人见他忽然盖这东西,不免好奇,都来打听。黄炎夏只说给儿子盖的,留着以后放东西。
    又有人来问黄茂林,黄茂林含糊着并不明说,只有对张发财等关系亲近的人他才会透露一些。
    张发财一向信服这个兄弟的眼光,听他这样一说,也不再多问。
    如叶氏,听说女婿这个想法之后,也是先沉默了一会儿,继而又开始给女儿女婿打气,“还是茂林有眼光,几年前,谁能想到平安镇能有今天的。同样的道理,现在我们也不知道以后平安镇会是什么样子。说不得就像茂林说的那样,天南地北的人都拉了货物到这边来卖。东西多了,总得有个地方寄放。先盖几间屋试试,成的话最好,就算不成,屋子也能留作他用!”
    梅香笑着回答叶氏,“可不就是,自来都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茂林哥想干,我们家既然能干,何不试一试!”
    叶氏点头,“不要怕别人的闲言碎语,你们一不偷二不抢,正正紧紧做买卖,谁都不用怕。当年咱们娘俩到镇上摆摊子,难道就没有人耻笑我们?如今他们在做什么,我们又在做什么?别怕,只管去干!”
    梅香笑了,“外头人都觉得阿娘软,可我觉得,阿娘看着软,却比一般的男人都要刚强!”
    玉茗在一边插嘴,“姐姐说的对,阿娘这种刚强才是真正的刚强,我且得好生学一学呢!”
    梅香哈哈笑了,“可不就是,像我这样动不动跟人打架的,就是脾气臭!”
    叶氏笑着嗔怪女儿和儿媳妇,“你们两个倒是联起手打趣起我来了!”
    玉茗给婆婆和大姑姐各自倒了一杯茶,“咱们娘们在一起,除了说说笑笑,还能干甚呢。我们不是打趣阿娘,是诚心想跟您学的!
    黄炎夏那头紧锣密鼓的盖着房子,梅香家里的两个作坊也有条不紊的运转着。
    少了黄炎夏,梅香偶尔要去豆腐坊里帮忙,叶氏时常把兰香和麦芽打发过来给梅香帮忙。
    黄炎夏不在家里,杨氏带着女儿和儿媳妇老实过日子,经常把淑娴打发到梅香家里来打下手,三不五时也会往这边送些东西。
    梅香每次接了杨氏的东西,自然也会有回礼。黄炎夏帮家里盖房子,梅香给黄炎夏和杨氏各做了一身新棉袄。
    既然把盖房子的事情交给了黄炎夏,黄茂林就不再过问太多。干一件事情有一个主事人就够了,若爷俩都在那里发号指令,岂不乱了套。
    黄茂林中途去看了两趟,对老父亲盖的房子十分满意。
    黄炎夏没有吹牛,他带人盖的房子,果真样样符合儿子的要求。
    七八间屋子盖起来快,一个月的功夫就落成了。
    黄茂林给所有工人结了工钱,又按照大师傅的标准给了黄炎夏足足的工钱。
    房子盖好的那一日,在黄炎夏的主持下,黄茂林祭拜了土地神,又放了一些鞭炮,贴了门对子。这屋子不是用来住人的,倒不用请人吃酒席。
    房子盖好了之后的第二日,梅香在家里做了一桌丰盛的酒席,请二房全家人过来吃饭。
    因上午家里都有买卖,梅香把酒席定在了晚上。半下午的时候,杨氏带着淑娴过来了。
    梅香忙出去迎接,“阿娘和妹妹来得这样早,我都还没准备好呢!”
    杨氏笑着回答梅香,“你一个人又要带孩子又要做饭,长八只手也忙不过来!我们在家闲着无事,索性过来给你搭把手!”
    梅香先请她们进了堂屋,“还是阿娘想的周到,茂林哥不大会做饭,小柱也就只是会烧火。近来阿爹帮着盖房子,茂林哥一心扑到豆腐坊去了,慧哥儿又捣蛋,小柱时时得看着他,家里这些琐碎的事情都落到我一个人头上了。”
    娘儿三个说了一阵子闲话,一起到厨房忙碌去了。
    天快黑的时候,黄炎夏和黄茂源夫妇也来了。
    红莲手里抱着七个月大的榜哥儿,才一进门,慧哥儿就冲了过去,嘴里啊啊叫个不停。
    黄茂源一把抱起慧哥儿,“慧哥儿乖,是不是想跟弟弟玩呀!”
    慧哥儿指着榜哥儿,小嘴里乌拉乌拉说个不停,谁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估摸着是见到弟弟高兴了。
    一行人到了堂屋,红莲坐下后,慧哥儿就过来了,先拉拉榜哥儿的小手,又摸了摸榜哥儿的头。
    榜哥儿有些害羞,连忙往红莲怀里躲了躲。
    众人都笑了。
    黄茂林说慧哥儿,“到阿爹这边来,别吓着弟弟了!”
    黄炎夏看着两个孙子心里非常高兴,“不妨事,他们兄弟在一起多玩一玩就好了。榜哥儿还小,再等个两年,看吧,定是天天跟在他哥屁股后面跑,喊都喊不回来,就跟茂源小时候一样!”
    说的黄茂源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小时候可不就是成天跟在他哥屁股后头,撵都撵不走!
    红莲在堂屋坐了一阵子后,抱着孩子去了厨房,梅香搬了个凳子让红莲坐下,逗了逗榜哥儿,又问了问红连养孩子的一些事情。
    红莲都说好,“有阿娘和妹妹照顾我们,我带榜哥儿松快的很。倒是大嫂一个人,又要带孩子又要照看喜馍铺子。换成我,怕是早就累的撂挑子了!”
    梅香笑了,“淑娴常来给我带孩子,我阿娘和妹妹三天两头也会过来,小柱也勤快的很,大家伙儿一起干的活,把功劳都算到我头上,可不就显得我能干!”
    娘儿几个在厨房里一边说笑一边做饭,很快就把酒席准备好了。
    堂屋里,黄茂林兄弟二人把八仙桌摆好了,碗筷和酒盅也一一放好。
    梅香带着淑娴开始上菜,黄茂林又在八仙桌底下烧了个炭盆。
    家里如今卖着木炭,韩敬奇入冬以后又和叶厚则合伙烧木炭去了。每次他来送木炭的时候,黄茂林一一称好重量,当场把钱结给他。韩敬奇会另外送一些木炭给黄茂林自己家用,不要钱。
    这两个冬天,黄茂林家里木炭充足,他给叶氏和黄茂源家里也送了一些。
    继续说酒席,黄茂林请黄炎夏和杨氏坐了东面上席,淑娴一个人坐在西面。黄茂源两口子坐在北面,黄茂林夫妇二人坐在南面。因南面靠着门,梅香去厨房拿东西或是下桌都方便。
    今儿是大房请客,梅香自然要担负起伺候一家子的责任,故而坐在了南面。
    慧哥儿一岁八个月了,单独坐在了自己的高脚椅上。梅香在他前面的木板子上放了他的小碗,往里面加了不少饭菜。
    黄茂林今儿在酒肆里打了两壶好酒回来,他先起身给黄炎夏和黄茂源都倒了酒。黄炎夏坐着受了儿子的酒,黄茂源忙起身自己把酒杯举起来,方便大哥往里面倒酒。
    梅香也起身,给杨氏和淑娴各自倒了一碗米酒,红莲要给榜哥儿喂奶,且榜哥儿又小,梅香不敢让她吃米酒,单独给她盛了一碗汤。
    倒好了酒之后,黄茂林自己拿了一个酒壶,另外一个酒壶交给了黄茂源,兄弟两个轮流给父亲斟酒。
    父子三个你敬我我敬你,一边喝酒一边吃菜。
    黄茂林多次起身,举起酒杯对黄炎夏说道,“这些日子多谢阿爹帮我盖库房了,儿子说是单独过了,若是没有阿爹,不知家里要忙乱成什么样子!我敬阿爹一杯!”
    黄炎夏笑眯眯的喝了酒,“能给你们出些力,我活着才有意思呢!要是整日坐在那里等饭菜吃,我浑身都难受!”
    杨氏在一边笑了,“当家的真是操心的命,多少人想当老太爷只管吃喝,你倒是只想干活!”
    一桌的人都笑了。
    今儿的酒菜丰富,桌子上炖鸡、炖肉、炖鱼一样不缺,中间还有个羊肉暖锅子,至于炒菜更是应有尽有。
    两家离得近,倒不用担心回去迟了。一顿饭吃了半个时辰,直等到两壶酒都喝完了,一家人才陆续下了桌。
    吃过了酒席,黄炎夏和黄茂源在那烤火,杨氏和淑娴帮着梅香收拾了剩菜剩饭。
    等一切妥当了之后,黄炎夏就要带着二房人回去。
    临走的时候,梅香把新买的一条猪腿让黄茂源扛回去。
    黄炎夏这些日子天天帮着大房盖房子,二房里黄茂源的事情就照看不过来了。为表谢意,梅香特意买了这条猪腿,还有剩下的一坛酒,加上几斤糕点,全部送给二房。
    黄炎夏也不客气,让黄茂源全部带上了,拿了东西,大儿子两口子也能安心一些。
    盖房子不难,只要愿意花钱,盖起来快的很。买地加上盖房子,花了二十多两银子。
    但房子盖好了之后,想让它能生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黄茂林开始往外面放风,说自己家的货仓对外出租,可以按天也可以按月。
    他自己也经常跑到驿站那边去揽生意,但十几天过去了,一桩生意都没做成。倒是自己家里存放的那一批货,挣了几个钱儿。
    平安镇有不少人开始笑话黄茂林,有人说他就是钱多烧的慌,这样拿去打水漂!二十多两银子呢,可以买好几亩地,就这样白白扔到水里去了!那荒地上盖的房子能干甚,又不能住人,岂不白费钱!
    大多数的人都是持观望态度,如吴掌柜赵老板这些人,刚开始听说黄茂林想建货仓,觉得倒是可行,但想做起来怕是不容易。
    果真,房子盖起来容易,眼见着都要过年了,却没有一桩生意。
    黄茂林也不急,每日仍旧把主要精力放在豆腐坊里。要过年了,县城里每隔一天都要送许多货过去。在家里的时候,他一大半的时间不是在豆腐坊做豆腐就是在倒座房卖豆腐。
    豆腐是家里的根本,趁着年前,他想多挣一些!
    梅香的喜馍铺子也忙得很,夫妻俩各干各的,总体来说还是黄茂林更忙碌一些,梅香有时候上午会在倒座房帮着卖豆腐,慧哥儿基本上不是叶氏母女就是淑娴在带,连小柱都忙得很。
    货仓那边黄茂林暂时顾不上了,先放着吧,等年后再说。
    但这世上许多事情都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黄茂林不去揽生意了,生意反倒主动上门了。
    这一次的生意,就是上一次那个小商人给介绍的。
    行商之人在外走动,多少都有几个至交好友。黄茂林盖货仓的事情,头先那个小商人是知道的。因黄茂林尽职尽责把他的货物看好,不管是茶叶还是药材,都没有损失一丁点,而且黄茂林并没有问他要太多钱,就当是帮他个忙。
    有了这个人情,那小商人就帮他拉来了一桩生意。
    这回来的是个大主顾,压了一大批货,想在周边几个县城里卖。年前是铺不开这个买卖了,就想把所有的货找个地方存放,等年后再过来拉走,到各州县去卖。
    得了这桩生意,黄茂林喜上眉梢。他与这大货商签订协议,帮他保存一个月。
    黄家货仓一共八间,至少一间屋起租,十天之内按天收前,十天以上按月收。
    大货商一共租了五间货仓,时长一个月。黄茂林验过货物之后,双方签订契书,并付了一半的租金。
    生意到手之后,黄茂林又犯难了。这货物放在这里,总得有人看着呀。没得办法,黄茂林又去找老父亲黄炎夏去了。
    儿子有困难能想到自己,黄炎夏也不拿乔,与杨氏说了几句之后,再次出山给儿子看货仓,但要求黄茂林给他工钱。
    黄茂林满口答应,并与他商议,“阿爹,要不以后您就在这里给我看货仓,我每个月都给您工钱,每天我让小柱来给您送饭。要是以后生意好,再雇一个人,你们可以轮着回家。”
    黄炎夏看了他一眼,“先把这一次的货看过了再说,马上要过年了,货物更要看紧。你这里屋子多,索性我就住在这里算了。”
    黄茂林有些为难,“那阿娘那里?”
    黄炎夏摆摆,“你只要按时给我开工钱,我把工钱给了你阿娘,她再也不会说什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