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3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淑娴继续点头,“我都晓得了,阿娘只管放心,我也不喜欢与人说闲话的。”
    娘儿几个在厢房里絮絮叨叨,堂屋里面,酒越喝越多,汉子们的声音也越来越高,场面也越来越热闹。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黄炎礼父子三个先走了,随后黄炎斌父子两个也告辞了。
    方孝俊和淑娴又逗留了一阵子,方家带来的回门礼比较丰厚,杨氏只留下了一半,另外还添了两样给女儿带回去。
    送走了妹妹妹夫,黄茂林就要带着妻儿回家,杨氏把方家送来的东西分了一些给梅香带回去。
    当天夜里,黄茂林早早的就把自己洗个干干净净,躺在床上陪慧哥儿玩。
    等慧哥儿睡熟了之后,黄茂林搂住梅香就不肯撒手。
    梅香嗔怪他一口,“别毛手毛脚,你又不是没成亲的毛头小伙子。”
    黄茂林在梅香脸上狠狠香了一口,“今儿看见妹夫体贴妹妹,我就想起原来咱们没成亲的时候。每次我去你家,只能远远的看着你,动也不敢动一下,害的我晚上回来总是做梦和你成亲。”
    梅香立刻吃吃笑了,“是你自己不正经,如何赖到我头上来了?”
    黄茂林见她俏眼含情,开始心猿意马,伸手就去解她的衣衫。
    梅香往后躲,却被他一把拉住了。感受到那双胳膊的有力,梅香顿时感觉浑身有些发软,眼角眉梢都是欲诉还休的情意。
    黄茂林见她这副俏模样,哪里还忍得住,连油灯都不吹,直接扑了过去。
    梅香嗔怪他,“急什么?”
    黄茂林却不管那么多,先一番耳鬓厮磨,待情到深处,立刻入巷。
    顿时,纱帐中热情流动。
    梅香得了趣儿,感觉自己像吃醉了一样,细碎的声音从嘴里流出,轻轻敲打着着寂静的夜空,碎了一地的流光溢彩。
    黄茂林听得如痴如醉,立刻忍不住大动干戈起来。
    淑娴出嫁之后,杨氏白天基本上就在黄茂源家里,偶尔黄茂源回来的早,她才会往如意坊里去看黄炎夏。
    自从叶厚则来了以后,黄炎夏感觉轻松多了。如今他二人经常轮流回家,偶尔杨氏或杜氏也会去住一两晚。
    杜氏刚开始不好意思去,都老夫老妻的,孙子都有了,有什么好看的。
    叶老太太撵着儿媳妇去如意坊,“赶紧去,我儿子一个人晚上睡冷被窝,我可心疼着呢!你们虽说有孙子了,外头跟你这样大岁数的,生儿子的都有!”
    杜氏立刻脸通红,“看阿娘说的,我都一把年纪了,哪里还能生得出儿子!”
    叶老太太笑眯眯的看着大儿媳妇,“不管能不能再生出儿子,我儿子一个人整日在那边不可怜?你赶紧去吧,我和孙子孙媳妇住在一起好的很!我听说梅香她婆母经常过去,你去了也有个说话的!这男人,不管多大岁数,都离不得婆娘!”
    叶老太太年龄大了,想着大儿媳妇连孙子都有了,跟她说话也不含蓄。
    杜氏在婆婆的催促下,经常往如意坊那边去。好在屋子里虽然小,两口子也能住得下。
    如意坊那边有条不紊的运转着,有了叶厚则的加入,黄家父子有更多的精力去揽更多的客人,生意越来越好。
    才入了十月,梅香忽然又被诊出了有孕。
    作者有话要说:
    方小哥:岳母,我恨你!
    第99章 牵红线梅香产女
    仔细算下来, 慧哥儿已经两岁六个月了,梅香这会子又怀上,也是情理之中。
    头先慧哥儿一直吃奶, 梅香觉得自己应该不会再怀上, 但叶氏当时偷偷告诉女儿,妇人奶孩子期间,并不是人人都怀不上,这得看人。有些妇人刚生了孩子才满月, 立刻又怀上了。
    梅香当时听得直咋舌, 怀了身子可就没奶水了,那刚出生的娃儿没奶喝, 多可怜。
    好在梅香并不是那种易孕体质,并没有这种担忧。
    淑娴出嫁之前,梅香觉得慧哥儿都这么大了, 满嘴牙早就长齐了, 吃起东西来利索的很,每日吃奶也就是从出生之后养成的习惯而已。
    梅香当时趁着天气不冷不热,给慧哥儿戒了奶。
    叶氏提前给女儿准备了些麦芽茶, 让梅香提前煎了喝,这样可以回奶。
    梅香当时不以为然,“阿娘,我如今没有什么奶水了, 慧哥儿不吃也不打紧的。”
    叶氏笑着看向女儿, “这你就不知道了,你觉得没有什么奶水, 一天你还能忍受,等到了三四天以后, 胸口胀得跟石头一样,难受的要死。你听我的,把这拿回去泡茶喝,一天也不拘次数,全当水喝。我见过有人戒奶戒出毛病来的,你可别不当回事。”
    梅香想着阿娘经验丰富,回去后照着叶氏的方法,把这东西当水喝。
    头一天给慧哥儿戒奶,慧哥儿有些吃惊。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喝奶这件事已经成了慧哥儿生活中离不开的事情。
    梅香抱着慧哥儿,温柔的对他说道,“乖乖,你大了,不能再喝奶了。以后每天吃饭,吃点心,吃果子,阿娘没有奶了。”
    慧哥儿一脸委屈的看着梅香,“阿娘,喝奶,喝奶!”
    慧哥儿虽然会说话了,但有时候发音还不是太准确,只有梅香能听得懂他所有的话。
    梅香见儿子这可怜兮兮的小模样,忙把他抱进怀里,“乖乖,不吃了哦,走,阿娘带你去外婆家玩。”
    小孩子就是这样,越不让他吃越惦记。整整一天,慧哥儿都黏在梅香身上不愿意下来,不让吃奶,对慧哥儿来说,感觉自己要被阿娘抛弃了一样。
    梅香心疼儿子,一整天都把慧哥儿抱在怀里,不管吃饭睡觉,寸步不离。
    她一边要哄慧哥儿,一边还要提防自己胀奶。
    慧哥儿见阿娘一直温柔的哄着自己,到了第二天,愿意下地了,但仍旧让梅香跟在他身后,不许离开他的视线。
    因他正在戒奶期,有这种反常举动众人也能理解。
    整整三天,梅香和慧哥儿像长在了一起一样。虽然慧哥儿没有哭闹,偶尔还会很委屈的在梅香的胸口蹭一蹭,留恋的趴在上面,半天不肯下来。
    到了第四天,慧哥儿终于不再整日黏着阿娘,仿佛已经接受了以后不喝奶这件事儿。
    梅香却开始感觉胸口有些发胀,她继续不停的喝麦芽茶。
    第五天的时候,胀得更厉害了,好在还能忍受。等到了第六天,竟然开始不胀了。
    几天之后,奶水彻底回去了,慧哥儿正式结束了自己喝奶的生涯。
    叶氏很高兴,“这样算是很顺利的,孩子没有哭闹,你也没有胀得很厉害!那有些孩子恋奶恋的厉害,戒奶的时候能哭好几天,日夜嚎叫,当娘的听到这哭声,胀奶胀得更厉害了,娘俩都得遭大罪!再有一些,直接把孩子丢在家里走了,孩子忽然没了奶喝就很伤心,再见不到阿娘,天塌了一般!”
    梅香急忙奉承叶氏,“还是阿娘有经验,我估摸着那麦芽茶是有用处。”
    叶氏笑了,“我也不是大夫,这都是一辈一辈的老祖宗们留下来的方子,想来是有用的。”
    慧哥儿前脚刚戒了奶,梅香就怀上了。梅香自己推算的日子,大概就是淑娴回门那一日。
    经王老大夫铁口直断,梅香的身孕算是实锤了。黄茂林异常高兴,立刻让梅香停下手里所有的活计,再不许她动她一点,一切等满了三个月以后再说。
    听梅香仔细算了日子,黄茂林忍不住表功,“看来还得我用心才行!”
    梅香捶了他一下,“没个正经!好了,这些日子我不舒服,你到塌上去睡!”
    黄茂林顿时连连作揖,“好梅香,我错了,我以后定好生照顾你们,千万别赶我去榻上睡!”
    梅香捂嘴笑了,“让你没个正经!”
    小两口打闹了一番,黄茂林又摸了摸梅香的肚子,和她商议家里的事情,“喜馍铺子交给舅妈和二姨,豆腐坊有我和小柱,家里的杂事交给张妈妈。油坊那边,我跟着你干了这么多年,也能出师了!你不用操心,只管用心养胎。近来家里生意好,挣得钱也多,你想吃什么,只管拿钱去买,若是自己不想去了,打发我和小柱去也使得!不能吃什么菜跟张妈妈说,让她单独给你做!”
    梅香见黄茂林这样体贴,内心无比温暖,“茂林哥,你待我真好!”
    黄茂林把她搂进怀里,“你待我更好。”
    一时间,夫妻俩都不再说话,互相搂着坐在一起,场面越发温馨和谐。
    黄炎夏听说大儿媳妇又有了身子,心里非常高兴,掏出一两银子给杨氏,让她给梅香买一些补身子的吃食。
    杨氏接到银子之后,仔细盘算,一两银子买吃的,那得买多少呀!她给梅香买了整个一条猪后腿、两百个鸡蛋、五斤糖、五只鸡,外加一些油条和糕点,把一两银子花得干干净净。
    梅香哪里吃得了这么多东西,又往黄茂源和叶氏那里送了一些。
    叶氏听说女儿再次有孕,心里非常高兴。又听说杨氏送了一挑子的吃食给女儿,忙也提了许多东西去送给梅香。
    梅香刚怀上,胃口不大好。有时候嘴巴馋,但张妈妈做好了端到她面前,又不想吃了。
    黄茂林每个月多给张妈妈一百文钱,让她用心照顾梅香。当然,黄茂林自己一有功夫,也会陪在梅香左右。
    但他实在是太忙了,豆腐坊、油坊和货仓,三个地方连轴转。
    好在小柱如今越发能干了,他到黄家一年多,磨豆腐的手艺不说出师,每天能分担一大半的任务。黄茂林只需要每天早上带着他磨豆腐,上午卖豆腐的活都交给了小柱。
    往县城送货时,家里有小柱看着,黄茂林再没有不放心的。
    油坊那边,黄茂林隔几日去忙活一回。叶氏也经常给女婿帮忙,炒菜籽磨菜籽,这些叶氏都是做熟了的,再有兰香和两个小丫头打下手,倒能忙得过来。
    如意坊中有黄炎夏和叶厚则打理,黄炎夏主外,叶厚则主内,黄茂林只负责跟着黄炎夏一起去招呼一些大主顾,其余琐碎的事情并不需要他操心。
    这样算下来,虽然家里有三个地方需要忙活,黄茂林竟然也能撑得下来,还时常能陪着梅香一起闲话。
    再说淑娴那边,回门之后,过了两日她就随着方孝俊一起去了常家。
    土财主常大老爷摆了一桌酒席,请方家夫妇吃饭。常太太见方先生新娶的妻室端庄贤淑,还识文断字,长得文静秀气,心里放了一半的心。方先生要教导她两个儿子读书,若能有个识大体的师娘,自然是只有好处。
    常大老爷的堂妹常姑娘偷偷跑过来看了一眼,见淑娴比自己长得好,也识文断字,且温柔端庄,心里这才放下心。
    方先生是个好人,能娶个这样的妻室,以后他们夫妇二人琴瑟和谐,我也没什么遗憾了。
    方孝俊原还担心常姑娘来纠缠,淑娴性子内敛,从不与人争辩,若常姑娘为难她,淑娴如何招架的住。
    方孝俊都做好了准备,自己要再做一次恶人。哪知常姑娘并不来纠缠她,反倒与淑娴说上话了。
    淑娴在这里也没个亲近的人,常姑娘与她同龄,又识字,且性格活泼可爱,二人渐渐成了好友。
    方孝俊提起的心终于放下了,常家没有一个人说半个字,淑娴自然也不知道,方孝俊就更不会说了。
    好在常姑娘是个磊落之人,说不想就不想了,只与淑娴来往,不与方孝俊多说一句话。
    在常家呆了几天,两个学生对淑娴很是敬重。因常家管吃喝,淑娴家常没有什么事情,偶尔也会去厨房给师徒三个做些吃的。
    十二岁的常大郎不再如当初大家传的那样调皮捣蛋,自从跟着方孝俊读书,方孝俊也不强迫他,经常丢下书本给他们讲故事,说一些人情道理。兄弟二人有不服气的,只管与先生争论,先生也并不生气。
    常大郎像忽然间开窍了一样,把以前那些精致的淘气通通都丢了,开始认认真真念书。什么样的师傅教出什么样的徒弟,方孝俊性子内敛,给人一种春风和煦的感觉,常大郎渐渐也少了许多焦躁,比以前沉稳了许多。
    常家夫妇喜不自禁,虽然没有给方孝俊增加束脩,年节的礼物却重了许多。
    淑娴见着常大郎,心里也很喜欢他。
    一日夜里,夫妻二人刚刚躺下,淑娴偷偷问方孝俊,“官人,大郎可有亲事?”
    方孝俊本来平躺着,闻言侧过身来,在黑暗中双目炯炯的盯着淑娴,“娘子是想做媒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