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27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杜开山干净利落的下达了命令,隋长青也没有犹豫。直接抓起电话,向前面的部队下达了攻击准备的命令。而后边重炮阵地和已经被占领的麻达山、三角山上重炮群,以及各个旅属炮群向勋山、朝日山以及眼前的胜洪山展开了压制性的射击。
    在马其昌的指挥之下,那列缴获自哈尔滨的二百四十毫米列车炮,沿着日军专门为东宁要塞群修建的铁路驶到距离勋山要塞不足一万米的地方,扬起了硕大的炮身采取大装药,在其他两门二百四十毫米加农炮的配合之下,放弃其他日军阵地,集中炮火对着勋山要塞一个点猛轰。
    几天激战下来,无论是胜洪山、勋山要塞群还是朝日山要塞群,表面阵地早已经被炸的一干二净,彻底的摧毁。日军此刻都已经缩到地下和山体内的永备工事群之内,依靠地下、半地下的永备工事在拼命的抵抗。
    虽说这些永备工事群都是按照能抗击三百毫米火炮直接命中的标准修建的,对于二百四十毫米加农炮直接命中的抵御能力自然还是有的。但是却无法抗拒二百四十毫米重炮弹在近在咫尺的距离连续的命中。
    况且这些天战斗下来,经过重炮以及为数众多的中小口径炮弹连续轰击以及步兵的多次爆破,整个要塞群的原本可以抗击三百毫米火炮直接命中的永备工事群,外边的钢筋混凝土防护层已经被削去厚厚的一层。其原来所具备的防护能力,已经降到了最低。很多永备工事已经出现了裂纹。
    虽然对一百五十毫米以下口径的火炮依旧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抗弹能力,已经远远的无法与原来相比。在面对近似乎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使用全装药射击平射的重炮的时候,抗弹能力已经降低到最低。
    在马其昌指挥的重炮群抵近不断的轰击,并在为了掩护胜洪山一线的爆破行动,而作为重点攻击目标之下,勋山要塞上的永备工事群首先抵挡不住大口径重炮抵近的连续射击。在炮击开始十五分钟后,逐渐开始崩溃。
    曾经给攻击部队,尤其在迂回胜洪山要塞时候带来不小伤亡的勋山永备工事群,被一发发二百四十毫米加农炮、三百毫米榴弹重炮弹连续射击给掀上了天。日军修建在山体内部的甬道,也在重炮的连续轰击之下,大段大段的暴露出来。
    当初日军为了其所谓的北进计划,不仅给中苏边境的各个要塞群调集了大量的重型火炮。还为了运输兵员和装备、补给,专门修建了铁路。只是让当初计划这些的人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些自己修建的铁路和制造的重炮会有一天被用来对付自己。所谓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应该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看着几天下来给自己带来极大的伤亡的勋山要塞群,终于被重炮弹给掀开,杜开山心里面微微的松了一口气后,又转过头来看了看面前的胜洪山要塞。看了看已经陆续进入攻击出发地的部队,转过头对隋长青道:“老隋,距离胜洪山起爆还有多长时间?”
    听到杜开山的问话,隋长青道:“司令员,现在距离起爆时间还有最后五分钟。不过鬼子现在还没有答复,是不是在等等?勋山要塞那边,现在已经快被我们的重炮火力给敲光了。这边鬼子应该也沉不住气了。我想等勋山那边炮声停下来,他们会有一个决断的。”
    对于隋长青在等等的建议,杜开山却是缓慢的摇了摇头:“不能再等了。正是因为勋山要塞那边的战斗快结束了,这边才要抓紧时间。否则胜洪山要塞日军很有可能沉不住气,全力反击。老子可不想去和一帮疯狗去硬碰硬。咱们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勉强打下一条可用的隧道,我可不想再丢了。告诉部队,按时起爆。”
    说罢杜开山不再言语,举起望远镜又看向胜洪山方向。那边的隋长青面对杜开山强硬的态度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他才是纵队的一号军事首长。在战时所有的军事行动,还是有他负责和指挥。
    而且杜开山说的也没有错,伴随着勋山要塞这个胜洪山要塞群的最重要支撑点最后时刻的到来,胜洪山要塞群中的日军很难沉得住气,不全力救援或是想法子摧毁重炮群。面对这些垂死挣扎的日军,很可能会付出原本不必要的伤亡。
    第611章 最难啃的骨头
    当怀表上的时间终于走到了预定的起爆时间,看到站在指挥部观察口处正举着望远镜的杜开山向下狠狠一劈的手势。隋长青也没有任何的犹豫,对着手中的电话干净利落的下达了起爆的命令。
    接到他的命令,前边的工兵也丝毫不拖泥带水的按动了手中的起爆器。伴随着起爆器的按动,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从胜洪山的地下传来。与这声巨响一同出现的是一股遮天蔽日的浓烟从地下升腾而起。
    整个山峰随着这声巨响,连同胜洪山周围的大地,在同一时间发生了同样激烈的颤动。即便是距离胜洪山还有一段距离,杜开山指挥部内仍旧感觉到了剧烈的震动。指挥部内的所有人像是经历过一场地震一般,被震的东倒西歪。
    当遮天的浓烟落下后,所有人都被眼前的一幕震呆了。原来规模宏大的胜洪山已经是面目全非,大半个山头在此次爆炸之中被震的坍塌。原来遍布山上的永备工事群,除了一片碎石之外,已经彻底的不见了。
    看着眼前自己制造出的这一切,杜开山相当满意的点了点头。转过身对同样目瞪口呆的隋长青干净利落的道:“下命令,对胜洪山、勋山一线发起总攻。命令重炮群对周边剩余的朝日山、母鹿山日军工事群实施火力覆盖。”
    随着杜开山总攻击令的下达,刚刚平静下来的胜洪山、勋山一线又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参与最后总攻击三纵的一个团,以排位建制拉开队形向两座已经成为废墟的山峰发起了最后的总攻。
    尽管日军这两座要塞群已经受到重创,但是谁也不敢保证日军还有没有残余的火力点。按照杜开山命令,攻击部队还是按照在前两天在战斗中采取的多批次,小建制并拉开一定攻击距离。以渗透和正面冲锋相结合的攻击方式。
    不过虽说采取了多批次,小建制的攻击方式,但攻击部队却并未减缓攻击速度。攻击的力度,也没有丝毫的减少。
    在攻击部队发起的凌厉攻势面前,同时遭受重创的两座要塞的表现却是浑然不同。与之前一受到攻击,便地上地下同时开火,整个山体到处都冒着火舌相比。此时整个山体被炸塌一半的胜洪山要塞群,在攻击部队的攻击之下,却是一枪未放如同哑了一样。
    而勋山要塞,却是还在抵抗。尽管其火力程度与之前相比,已经是云泥之别。甚至可以用稀稀落落来形容,但却依旧还在负隅顽抗着。原来遍布整个山体的火力点,只有稀稀拉拉残存的几个还在开火。而且主体工事大部被摧毁的这些残存下来火力点,再也无法形成之前的火网。以前形成的交叉火力网,也成了一张到处是漏洞的破网。
    面对还在负隅顽抗的勋山要塞群,攻击部队采取了在平射高射机枪以及迫击炮的掩护之下,以火焰喷射器加上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外加火箭筒抵近射击的战术。逐次清理着山体上日军残存的火力点。
    战至当天黄昏,本身已经是苟延残喘的勋山要塞群彻底的沉默了。而之前火力最旺盛,整个山体上到处都是隐蔽火力点的胜洪山要塞群,则在攻击部队从发起冲锋到全部占领山体,则是一枪未发。
    攻击部队在轻松的占领整个胜洪山一线后,发现了在山体完好一侧的最大的一个日军通风孔后,曾经请示是不是下去部分兵力看看。但是这个请示,被杜开山想也没有想的便给拒绝了。
    不想在胜洪山这个整个东宁要塞群中最大的一座要塞,再付出任何代价的杜开山。直接命令在大肚川日军一处秘密仓库中缴获的四百多枚毒气筒全部运上山,打开后直接顺着通风口投掷了下去。然后命令部队将这个通风口用一百公斤缴获的黄色炸药彻底的炸毁。
    虽然在最后的攻击之中,整个胜洪山要塞一枪未发。但依旧不放心的杜开山,在攻击部队炸掉这个整个胜洪山要塞地下工事最大的一个通风口后,又命令攻击部队仔细搜索胜洪山未被摧毁的另一半山体。动用炸药将所有暴露在地表上的工事全部炸毁,尤其是地下工事的通风口,发现一个就炸毁一个。务必要做到除恶务尽,不留任何一个死角。
    尽管总部已经下达在战斗之中,尽量要保持中苏边境日军修建的各个要塞群完整的命令。但不想在进攻日军剩余的几个要塞时候,背后冒出来一股日军的杜开山,还是下达了彻底摧毁胜洪山和勋山两处要塞群的命令。
    虽然还不知道整个胜洪山和勋山这两大日军要塞的确切规模。但是从跑出来的那个日军翻译官和劳工队长的口供来看,这两个日军要塞不算地表上的火力点以及暴露在地表上工事群,这两个山头整个都被挖空了。
    这两个山头,整个山体内部修建的犹如蜘蛛网一般。在谁也不知道地下还有没有残存日军的情况之下,不想再付出任何多余代价的杜开山现在也只能将总部的这个命令,置之于脑后了。
    就像当初总部下令无论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准出现炮弹越境,打到苏联境内的命令一样。在杜开山看来,无论总部保留这些要塞群究竟有什么真实的意图,但他不会在执行有困难的情况之下,还被动呆板的用自己战士的生命去执行。
    在日军整个东宁要塞群都紧邻中苏边境的前提之下,为了摧毁所有永备火力点都修建的异常坚固,不动用大射程的重炮很难彻底击毁的日军要塞。他调集了能调动的所有重炮群,冒着随时都会有炮弹打偏落入苏联境内的风险,而采取抵近射击的办法,就是不想付出太大的伤亡。
    伴随着相连的两座山头上一声声的爆炸声,知道打到现在整个战局已经不会再有任何悬念的杜开山。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心中松了一口气后转过头对隋长青道:“老隋,这回应该基本上差不多了。这两块最硬的骨头,总算是啃下来了。”
    “看到今天的这个结果,当初冒着两侧日军火力夹击强行迂回胜洪山一线时,老子那大半个营的代价总算没有白费。妈的,就为了炸开这一条爆破隧道,我的大半个营都丢在迂回胜洪山的路线上了。老李的侦察营也在鬼子的地雷阵加上毒气弹和交叉火力网中损失了一个排,临走的时候还心疼的直骂娘。”
    “这个东宁要塞群,和咱们之前经历的庙岭要塞群、鹿鸣台要塞群以及绥芬河要塞群不同。是日军修建在整个中苏边境最大、最坚固的一个,也是离边境线最近的一个。”
    “而这个胜洪山要塞群却是整个东宁要塞群中最坚固的一个,也是他妈的隐蔽工事最多的一个,离中苏边境更是近在咫尺,几乎就贴在中苏边境线上。也是我们自在密山遭遇日军要塞群以来,最难打的一个。”
    “你别说这鬼子还真有股子狠劲,愣是将整个山体都挖空了。不说别的,就这个地下通道的位置就让咱们费尽了心机,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
    “老王三角山那里,与其他相邻的几个要塞群之间的地下通道,都在老王的估算范围之内。老马只用了几发重炮弹就给炸了出来,给弄成了露天似的。老王只集中了团属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就将鬼子运动的路线全给切断了。”
    “可你看看这里,为了切断日军地下运兵通道,白白消耗了不少的重炮弹,却连个毛都没有找到。最后还得派步兵去硬蹚,才总算找到了一个地下通道的通风口。通过这个通风口才摸清楚胜洪山要塞通向勋山要塞地下通道的位置。”
    “可找到了却还是拿它没有办法。小鬼子修的位置太刁钻,咱们的重炮群根本就打不到它,还是得派工兵用炸药去炸。要不是通过这条被日军自己炸毁的隧道,我们也无法实施爆破,到现在还拿这个火乌龟没有办法。”
    “奶奶的,想想就窝囊。我自从跟一号以来,就没有打过这么窝囊的仗。就两个乌龟壳,这几天下来前前后后足足丢掉了我将近一团的兵。这一个团的人,足够我和鬼子一个师团打一场硬碰硬的阻击战了。”
    听到杜开山这三分感慨,七分怒气的话。知道他这是心疼自己兵的隋长青却也只能安慰道:“司令员,你也别太上火了。不管怎么说,虽然付出的代价大了些,但终归我们还是打下来了不是?”
    “现在我们解决了胜洪山、勋山两大要塞群,南北天山要塞中的日军又因为水源地被毁,收缩进了朝日山要塞和青石砬子筑垒地域之内。也就是说整个东宁要塞群的鬼子,除了跑了的和战死的之外,几乎现在都收缩到了朝日山和青石砬子一线。”
    “再加上我们之前肃清的四零九高地,也就是说我们现在除了朝日山一线之外,整个东宁要塞群基本上已经在我军的控制之中。至于朝日山日军要塞群的永备工事远不如胜洪山,青石砬子又是以土木工事群为主。”
    “整个东宁要塞群之内对我们威胁最大的,也是最坚固的,被日军作为整个东宁要塞群支撑点的胜洪山和勋山两大要塞群已经被我军彻底摧毁。剩下的日军这两个相对贫弱一些的筑垒地域只要我们应对得法,应该最迟会在明日黄昏之前彻底的解决战斗。”
    第612章 隋长青的犹豫
    说到这里,隋长青看了看面前已经面目全非的胜洪山道:“司令员,我们现在最应该担心的是朝日山内的日军会撤到青石砬子一线。胜洪山是朝日山日军永备工事群的水源地,也是他们的粮食补给点。”
    “没有了水源,朝日山内部的日军就是有坚固工事可以固守,想固守也固守不了太长时间。人不吃饭可以活十天,但是不喝水连三天都挺不过去。就算日军的意志力顽强一些,但是也无法长时间的不喝水。”
    “而青石砬子就不一样了,不仅自身就有水源地,而且粮食、弹药的储备也相对充足。我认为在整个要塞群的支撑点胜洪山和勋山相继丢失,以及失去了水源和粮食储备等固守下去的形势之下,朝日山的日军很有可能会退到补给充足的母鹿山至青石砬子一线的筑垒地域。”
    “如果日军残余部队全部收缩到青石砬子,依仗那里复杂的地形,以及充足的粮弹储备,他们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我想只要日军残余部队脑袋没有生锈,放弃朝日山退往青石砬子应该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而且现在天就要黑了,对于日军来说正是行动的最好时机。我们必须要防备日军趁夜色退往青石砬子。”
    “与有铁路线直接通向山腹之内,可以方便我军调动重装备,尤其是在此次作战发挥了极大作用的列车炮的胜洪山一线相比。青石砬子由于周边地形过于复杂,而且只有被日军自行炸毁的一条简易公路。”
    “而对于我们来说,青石砬子所谓国境筑垒地域虽然在工事的坚固程度来说,与胜洪山要塞群没有办法相比。但是他所处的地形要比胜洪山一线更为复杂。而没有了铁路线的支撑,我们的重炮群就无法像现在这样进入最佳有效射程之内。老马那里只有两辆缴获的日军重炮牵引车,而那里的公路状态也经受不住这些重炮。”
    “失去了重炮群的掩护,再加上朝日山的日军如果真的按照我的猜测退往青石砬子一线。其密集的兵力和火力,对于那么我们要想全歼这个关东军第一国境守备队,彻底的收复整个东宁要塞的整个计划来说才会是最大的阻力。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同样会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
    “还有司令员,这一仗过后我们重炮群的手头的炮弹剩下不多了。这些炮弹我们现在根本就没有办法制造,手头有限的存货除了总部在哈尔滨缴获的部分之外,就是在大肚川日军秘密仓库内缴获的一批。经过这几日的高强度消耗,我们手头的炮弹不能说消耗一空,但也所剩无几。”
    “现在老马那里缴获的三百毫米炮弹加一起剩下不足二十发,而二百四十毫米加农炮的炮弹更是只剩下八发。而且经过这些天的高强度使用,炮管也损耗的相当厉害。现在再也无法为了增加炮弹的威力,而使用大装药抵近射击的战术了。”
    “司令员,为了支援我们拿下胜洪山和勋山这两个要塞群,老马那边可是砸锅卖铁了。他的重炮不仅损耗的相当厉害,与其他中小口径炮弹相比,相当珍贵的炮弹也快要打光了。司令员,在接下来进攻青石砬子一线的战斗中,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做好没有重炮火力支援的准备。”
    对于隋长青对日军下一步行动的预测,杜开山微微点了点头。虽说自己这个参谋长有时候在一些非军事问题上,尤其涉及到政治方面,考虑的复杂了一些,也显得多一些。但是对于战场形势的判断和战局的把握,却是很有水准。这也是杜开山一直都很满意的地方。为人虽说显得有些琐碎,但是很适合参谋长这样一个本身就显得有些琐碎的工作。
    而且隋长青最让杜开山满意的就是心细,尤其在作战前准备以及作战之中,可以说事无巨细事必躬亲。隋长青的这个特点,让本身不太习惯琐碎工作,不太爱管军事以外问题的杜开山减轻了不少的负担。
    对于隋长青在战场上判断能力,杜开山还是相信的。在最坚固的要塞已经被彻底摧毁,再加上没有了水源和粮食的补充,朝日山内的日军撤退到青石砬子一线日军即设阵地,对日军来说应该是一个上好的选择。
    在胜洪山要塞群和勋山要塞群已经丢掉,整个胜洪山这几大要塞群已经失去主要的支撑点和至关重要的水源地的情况之下,朝日山一线的日军已经没有固守下去的必要。除非是木鱼脑袋,死硬挺着不退。
    而且从以前的战局发展来看,朝日山一线的日军兵力并不多。无论是兵力数量,还是火力配置与装备了为数不少重炮的胜洪山与勋山根本无法相比。只不过战略位置相对重要一些,是联系胜洪山三大要塞群与青石砬子一线的纽带。
    在整个南北蜿蜒达到一百多公里的东宁要塞群中,位于庙沟与胜洪山之间的青石砬子一线虽然以土木工事为主,但是却是连接整个东宁要塞群的一个关键部位。而作为胜洪山三大要塞群中,最靠南的一个,与青石砬子一线山水相连的朝日山要塞。即是胜洪山一线的南线屏障,也是东宁要塞群北部的一个重要的连接点。
    但是在胜洪山一线已经丢失,已经失去固守必要的情况之下,但凡是长一点脑子的人都不会选择继续固守下去。在这一点上,隋长青的着眼点还是相当准确的。想到这里杜开山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的青石砬子一线重重的画了一个红色的圈。
    在仔细分析了目前日军所处的形势,以及日军在整个东宁要塞群最后阵地朝日山、母鹿山、青石砬子一线的地形后,杜开山快速的做出了决定:“命令独立一旅一团在完成对胜洪山的清剿后,不必休整配属野山炮各一营连夜转移至青石砬子一线。限他们明日拂晓之前赶到,清晨做好攻击准备。”
    “以独一旅二团加强纵队属重山炮第一营、一零五加农炮兵营、直属一百毫米榴弹炮第一营,对母鹿山一线发起攻击。力争切断朝日山一线日军南撤的通道,孤立朝日山一线的日军。如果日军抢先撤退,就立即发起追击,绝对不能给日军以喘息之机。”
    “同时给留守东安的彭施鲁主任发电,命令留守密山、东安的原四分区一团、二团除了各留一个营配合社会部对敌特分子清剿之外,其余各部立即南下东宁。进至老黑山以西布防。告诉他们,我只给他们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就是累死也要给我赶到东宁一线。”
    “命令留守穆棱的原一分区基干一团、以及由宝清县大队组建之纵队独立一团,立即南下进至穆棱、图们、汪清一线展开,并对图们之罗家沟子至老松岭一线展开攻击。配合牡丹江、宁安一线的二纵所部。你给留守牡丹江的二纵队参谋长马春生发电,告诉他,我的这两个团从现在开始归他统一指挥。”
    对于杜开山将留守在密山、东宁以及穆棱境内的部队全部调集南下的原因,隋长青自然是心知肚明。无论是调留守东安、密山的两个团南下,还是调留守穆棱保障全纵队侧翼的两个团南下,除了部分是保障在独一旅三团南下老黑山一线后纵队的侧翼安全之外,主要原因恐怕就是为了南下的二纵。
    除了调留守密山境内的原四分区的两个团至老黑山以西展开,有一部分原因是保障纵队后方安全,防止图们日军反扑之外。调留守穆棱境内的两个团南下,进入图们与从宁安南下,进至南部镜泊湖地带三纵奉命留守牡丹江的一个旅相互配合,攻击图们的罗家沟子一线至于老松岭,则就是为了吸引日军注意力,保证二纵队的侧翼安全。
    只是隋长青对杜开山的这道命令显得有些犹豫。留守穆棱境内的两个团南下后,整个穆棱境内就剩下一个由依兰县大队刚刚升级,战斗力在三纵队还排不上号的独立二团。虽然这两个团南下可以吸引珲春境内的日军,可以减轻二纵的压力,但自己的侧翼和后方却是兵力过于薄弱了。
    而且目前久战之后,伤亡惨重的部队也急需补充加强。自纵队东进以来,近二十多天的苦战下来,打的又大多都是攻坚作战,整个三纵的伤亡并不比西线作战的一纵和四纵轻到那里去。
    眼下三纵各团因为在之前的战斗中,伤亡惨重而缺编严重。作为主要战斗部队的独一旅两个团,名义上是两个团,但实际上两个团加一起,也只能够编成四个营。而如果将负伤后坚持作战的轻伤员以及非战斗部队刨除在外,实际上整个东宁前线剩下的部队,满打满算也不过三个营的兵力。
    也就是说整个三纵队,现在除了南下老黑山一线的独一旅三团的建制还算比较完整之外。作为作战主力的独一旅其余的两个团实际上已经是打残了,几乎已经是到了山穷水尽,不补充已经无法作战的地步。
    眼下这个三纵队面临的这个形式,这四个营的兵力不补充攻击部队,而是南下直接展开,对隋长青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第613章 请慎重考虑之
    将留守穆棱的两个团南下图们展开,隋长青到没有太多的意见。如果南下部队能够攻占老松岭一线,等于将整个防线向南推进了几十公里。虽然穆棱境内只留一个团,显得防御纵深太浅。但这一线都是高山密林的山林地带,留给日军反扑的道路有限。
    整个作战的纵深虽然显得有些过浅,而且后续部队战斗力也有些差。但是这里的大部分地区为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以及普遍高度在七八百米的山地对于防守一方,却是相当的有利。这里的地形,就注定了日军的反击规模以及反击的路线会很有限。
    但调密山留守的四个营直接南下老黑山以西展开,隋长青却是多少不太同意。倒不是说他本位主义,实在是目前参战的两个团已经到了不补充不行的地步。虽然目前面对残存的日军来说,这两个团在兵力上很有可能依旧占据着优势。但这也只不过是理论上的可能而已。
    而且毕竟是攻坚作战,在重炮群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援情况下,面对日军完备的工事群,这攻击部队的伤亡绝对不会太轻。就算不给将这两个团全部撤换下来,但至少也要给他们补充部分的兵力。作为上级,总不能在并无必要的情况之下,把这两个团都打光吧。
    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隋长青自己也不敢确定。那就是以目前实有战斗力只有三个营的部队,需要面对东宁要塞群内剩余的兵力究竟有多少,是不是真的占据数量上的优势。因为隋长青心里一直怀疑,日军在东宁要塞群内的兵力远不是纸面上的一千五百人。
    原因很简单,作为日军准备进攻的重点方向,东宁的日军密度几乎高居东北之冠。除了原来驻守在东宁的十二师团之外,关东军在东宁、穆棱地区还驻扎有第八师团、第十一师团,以及所谓的国境守备队以及大量的特务武装。
    虽说第八师团主力已经在虎林境内被打垮,十一师团主力也在宝清境内全军覆灭。但是按照日军作战的习惯,每次作战投入的师团都不是全建制的。在投入作战之前,其师团建制内的每个大队至少都会留下一个中队留守。
    也就是说不算十二师团没有来得及撤离,被分割而滞留在要塞群内的部队。在东宁境内各个要点失守后,退至东宁要塞群内的日军仅仅第八师团的部队就至少有三个中队。如果再加上十一师团留守的数量差不多的部队,以及作为关东军军事重镇的东宁境内数量繁多的其他各种军警宪特部队,在东宁要塞中的日军绝对比第一国境守备队纸面上的兵力只多不少。
    另外在攻击鹿鸣台、绥芬河要塞的时候,由于受到靠近苏联边境地形的限制,无法采取部队在攻击时候习惯采取的多路迂回战术,使得进攻这两个要塞群时候,包围圈始终未能构筑完整。
    虽说最终拿下了两个要塞群,给驻守要塞的日军重创。但是漏网之鱼还是不在少数,绝对称不上全歼。驻守鹿鸣台要塞、绥芬河要塞的日军第二、第十国境守备队,至少都跑了一到两个中队。这样一来,东宁要塞群内的日军至少要多出至少七八个中队来。
    而通过审讯抓获的在撤退时候的掉队被俘的日军十二师团战俘时,隋长青已经清楚的知道在此次作战十二师团,与原来驻守在东宁要塞群内的第一国境守备队,以及归第一国境守备队指挥的其他日军师团溃军,两者划分了防区。两者以绥芬河为界,要塞群的北部由第一国境守备队负责,南部由十二师团负责。
    虽然通过审讯战俘得知驻守要塞群北部的日军第一国境守备队只有一千五百人的编制,但隋长青却从胜洪山、勋山、朝日山一线的战斗中,清楚的判断出与日军,仅仅在绥芬河北岸的各个要塞群的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兵力至少在三千人左右。
    而现在因为无法下到日军工事内部,在之前的战斗中总共消灭了多少日军,根本就无法统计。而无法统计到底消灭了多少日军,也就无法彻底的摸清日军的兵力。一旦整个要塞中的日军实际兵力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多,按照一般作战部署的惯例,眼下那么剩余的至少在一千人以上。
    以三个营的久战之后的配备之师,面对上千有坚固工事可以用来固守的日军,加上配属的炮兵部队,也总共不到三千人的攻击部队可以说并不占据优势。日军的工事群,就算都是土木工事,但也大大的抵消了这个数量上的优势。
    见到隋长青脸上的犹豫,知道他担心什么的杜开山挥了挥手道:“我们现在当面之敌只剩下朝日山、母鹿山和青石砬子一线,就算这些日军都龟缩到了一起,总兵力最多也不过六七百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