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宫斗围观者 第5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如果把这件事包庇下去会怎么样呢?如果韩王失败了自然是沈家的催命符,可即便韩王成功了,沈家就有好结果吗?看看朱家,昭文帝在位这么多年,朱家什么结果?即便只论从龙之功,方家、万家什么下场?看看江芃都躲到哪里去了!
    心里已经有了偏向,沈御史继续想。
    如果秉公直言呢?那固然绝了韩王登位的可能,但也做实了自己孤臣、直臣的身份。这对于新皇登基可是有大好处的,一则沈家不会被牵连到清算韩王上去,二则新帝也必然信重沈家,这种讨人嫌的角色一定会有人承担,用在沈家上还能表示自己不计较争位的事。
    想来想去,沈御史还是决定放弃自己的女儿与外孙,选择了沈家的未来。
    也就一年的时间,韩王也迎来了自己的结局,和之前的晋王一模一样,还是自己母家亲自动手。
    处理完李谌和齐王用蓝笔预批改过后的奏折,昭文帝靠在椅子上缓了缓,睁开眼看到头发花白的王永站到旁边。宫里的人一茬换一茬,好像永远也不会老,只是熟悉的老人渐渐的都少了。
    “去景阳宫。”昭文帝说道。荣妃跟着自己最久,也不牵扯这些,好像也只有她能跟自己谈一谈以前的事了。
    第二天昭文帝起的很早,实际上年龄到了就会发现觉越来越少,好像身体再提醒着他多看两眼世间。忽略底下各怀心思相互攻讦的人,上过了早朝,昭文帝对王永说道:
    “去把齐王和燕王叫过来。”
    第98章 万事休
    “齐王和燕王到了。”王永从门外走进来说道。
    昭文帝点点头:“让他们都进来吧。”
    李谌稍落后齐王半步, 进了门一打量周围没有朝臣,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儿子给爹请安。”
    “起。”昭文帝抬手示意二人起身,抬手将昨日收上来的奏折放到面前, 说道:“你们二人也算是将尚书省全都过了一遍, 有什么感受说说吧。”
    首先发言的是较为年长的齐王。
    “儿子以为, 六部所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责任落实。”李鸿说道, “官职已经划分的足够细致,责任犬牙交错, 但是落实不下去就是一是因为官官相护,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检察官员盯着。责任小因而推却处罚小, 最终导致了事情一直拖下去。”
    “虽然已经规定了尚书左仆射管理吏、户、礼三部, 右仆射管理兵、刑、工三部,但制度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这固然有好的一方面,减少了他们的对上蒙蔽,但也有差的一面,例如扯皮推诿, 因而要在其中插入一个部门, 将之整合。”
    “儿子以为, 这个部门首选御史台。御史台风闻奏事,离尚书省近也好查祸于微。御史台中分察御史监管中央,不如在其下增添一个小类查尚书省。尚书省每部派出两名官员进驻, 所的意见不用过尚书之手直接进入政事堂, 其官员升迁也归御史台评判。”
    总而言之,齐王的方法就是加人, 搞微操。而李谌则更倾向于大开大合。
    李谌是认可齐王一部分操作的,但是后说就要和之前的有所区别,不然光芒就全部被掩盖了。
    “儿子的看法和四哥有些许差别, 儿子以为关键点是冗员和冗费。”李谌回想起自己在六部的见闻,接着说道,“官员太多,官职太细反而给了他们推诿的借口。职责上有所重叠,一件事就成了可做可不做的,而这即便加了监管也不起什么作用。”
    “儿子以为,不如去除多余的官位,让官员没处推诿,也方便事后追责。而省下来的费用则可以用于发展民生。现在行政费用已经很大了,再多恐成为负担。”
    等到李谌说完,不等昭文帝开口,齐王就开始找点攻击道:“你所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但那只能拖延,之前的改革不是没有,但是现在出现了这种局面说明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是必然的,那就应该寻求解决办法。”
    这种场面这几年间明里暗里数不胜数,流程李谌早就烂熟于心:“事情到这一步固然有必然性,但难道只能让他烂到那里?不趁着现在能够改的时候延长一下清明的时间,等到之后积重难返了,再来思索怎么改变局面吗?”
    “你们想做太子吗?”昭文帝以一个石破天惊的问题制止了这一场根本不会有结果的辩论,但他转瞬又换了一种说法,“你们想做未来的皇帝吗?”
    旁边的王永和平安默默的跪在地上,眼睛紧盯着地板砖,好像从未听闻过昭文帝说了什么。李谌和齐王也住了嘴,吵得火热的场面一下子冷却下来,落针可闻。
    “哦?这是怎么了,一个二个都不答话。”看到这场面,昭文帝反而笑了,像老迈的雄狮突然站立起来,行走间依稀得见往日的光辉。
    “老四是个什么想法?”两人都没有吭声,昭文帝便先从较为年长的齐王问起。
    听到昭文帝的提问,李鸿脑海里翻涌着无数的信息,他怎么可能不想!但是真的能够说出口吗?昭文帝的身体一日坏过一日,这时候真的能够说出这种话吗?风险太大了。可是也不能否认,否认了,万一真的被排出去又怎么办呢?
    李鸿弯了弯腰,低着头,一言不发。
    昭文帝看了他两眼,又转移到在场的另一个儿子身上:“老七,你的意思?”
    李谌其实心中也在犹豫,这次的赌注太大,或许像齐王一样中庸才是对的,两个人选择一样也就说不出谁山谁下。
    只是,还是不甘心。这种说不上的不甘心让他总是回想起小时候和众位兄长相处。因为年龄的原因,他在一些方面和其他人的比较总是很吃力,昭文帝的目光只会落到最优秀的人身上,江又晴的关爱也会被耀眼的胞姐分去多半,他要把争取到的教诲牢牢地刻在心底,才能在关键时刻选对答案。
    沉默了一会儿,李谌上前一步道:“想。”
    江又晴从小怕自己没进过朝堂庙宇,耽误李谌,从小只教过他一个准则:永远不要认为能够瞒过皇帝。
    看到李谌直接的说出了自己的野心,昭文帝反倒笑了:“都出去吧。”
    看着两个儿子都出去了,昭文帝拿纸磨墨,心里已经下了决定,如果这次李谌去检阅军队能够把事情办个七七八八,那他就是下一任皇帝。
    两个儿子底下玩的那些脏的手段都是他玩剩下的,这几年两人能够战平说明在当下这个位置两人都是能够胜任的,可是更进一步要的就不是这些“术”了。
    对于李鸿到底没有把野心说出口,昭文帝还是有些遗憾的,这个孩子有人有手段,眼光也有,只是太小家子气了,整个视角都是屈居人下的视角。
    昭文帝摆弄着面前呈上来的奏折,那是御侍监查清的晋王和韩王怎么下去的过程。齐王起的头,先挑着沈家拉晋王下马,再让沈家自己捅自己。这当中当然少不了李谌的“帮助”。
    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让自己成为一件事情后最大的受益者,那样很容易被失败者和竞争者“集火”。
    李鸿是个聪明人,可惜皇帝不是是个聪明人就能担任的,它还需要一些勇气。
    李鸿聪明是聪明,但有些太聪明了。总想有个人在上面顶着,自己在下面搞小动作,这样在现在是无往不利的,但以后呢?皇帝就是最大的天!现在连自己的野心都不敢承认,如果让他登基了,那他要找谁去做这个天?
    在李谌面对昭文帝的时候,江又晴也在钟粹宫迎来了荣妃。
    “听说燕王要给嫡女请个姑姑看带着。”姚诗笑意盈盈的说道,“不知道妹妹有没有人选。”
    “姐姐有推荐吗?”自从李谌参与朝政后,荣妃来的次数就渐渐少了,江又晴对于姚诗这次来突然造访还是有些诧异的,看她率先提起了李谌,江又晴也想看看她有什么打算。
    姚诗笑着说道:“你不是拨给恒山公主一个叫采玉的,燕王是她兄弟,我宫里有一个叫采星的,拨过去不是正好?”
    “采星?”江又晴反问道,莫不是已故德妃身边的那个?
    “就是那个。”姚诗拉过江又晴的手,在上面拍了拍,“她年龄大了,也该出宫奉养了。我记得江家的老爷子之前上战场还和薛老爷子打过照面。”
    这种明显是拉关系的想法,现在二选一的局势看来薛家是要站队了,江又晴爽快的说道:“既然这样,就让她去。”
    采星背后总是与薛家有条线的,薛家也是武将家庭,多一条线总是好的。江老爷子退了这么多年,人也作古,以前的关系哪里做的了数,有薛家填补也是好事。
    看到江又晴答应了,姚诗也是放下了一桩事。
    薛家老爷子前两年就去了,薛家的门梁也塌了大半,早几年薛将军也是在在战场上杀敌,可惜只捡到个尾巴,没混上封号。但因为离家远,膝下子嗣不丰,长女入了赵王府最后成了德妃抬出去了,长子走的是武线,但是却没有功去取,本想让幼子搭上公主这条线,给薛家一个转头的机会,谁知道中途出了岔子。
    选择李谌还是姚诗建议的,她试探过了,贞嫔是拼死支持燕王,那连带着母家周家和清河公主驸马刘家都要受影响。
    但这不是姚诗代表薛家这么直接的表明投靠的原因,事实上她也是昨天临时决定的,让她这么快做出决定的就是昨天昭文帝的到来,昭文帝竟然拉着她回忆起了从前,文贤皇后还在的时候,登基前府邸的幕僚。
    开始回忆起从前,昭文帝是真的承认自己衰老了。
    第99章 等一场春风迟
    能做的都做了, 江又晴呆在深宫不能出去,纵使挂念李谌,也做不了什么, 只是在燕王妃进宫请安的时候安抚一下这个与她同样焦心的人, 并再三保证不论如何她的地位不会改变。
    京城的关心收不到, 远在边疆的李谌看着场上逐渐分明的局势轻松了很多, 这一次巡视军队多有凶险,好在即使弹压住。前两波攻势没有将李谌的步伐阻挡成功, 后面就更是脚边的浪花,洒洒水而已。
    知道大势已去的齐王也适时的收了手, 困兽犹斗除了给自己增添几分自以为悲情的面纱外只能让结局更糟, 更何况手底下的人也不乐意压上身家性命来陪他上演这惹人发笑的剧集。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还有后退的余地。昭文帝反应迅速,淘汰的干净利落,这样干脆利落的处理反而没有给矛盾激化的时间,使他和李谌争斗还没有到你死我活的那一步。
    他是在这过程中使用了不少手段, 但这些手段也不是只有他用, 大家都在用, 这些东西就不会摆在台面上。他在还有机会的时候努力争取,这个根本不算什么,甚至于等到李谌上位还会因为这一点让他掌管一些事, 但是要是死到临头还不悔改, 那就是另外的待遇了。
    齐王一收手,这场夺嫡盛事的最终胜利者也脱颖而出。
    李谌回到京城的时候比之出去时多了两分肃杀的血腥气。李谌的每一步进度昭文帝都摸得清清楚楚, 看到他回来时精神抖擞的样子,感到吹来的风都多了几分生命力。
    回来了,也没有什么意外的, 昭文帝为写好的圣旨盖上了章。
    一月,燕王李谌代昭文帝祭天地。
    四月,册怡妃为皇后,朝廷命妇拜见。
    六月,着皇七子燕王李谌为太子。
    昭文帝的身体越发弱了,精神却更加的被消耗,在太子成为皇帝的过渡时期,他还剩下最后一件事没有完成——为新皇扫清障碍。
    先从朝堂开始收拾,一个个拔出重点职位换上李谌的人,二皇子三皇子甚至五皇子,势力被打压到毫无威胁。确定中央能够平稳交接,再去管地方上的,地方上的小官往上拔一拔,也就差不多。
    但事情总是有些意外。
    昭文帝和周风和在一起对弈,这一对也是多年君臣了,周风和在御史中丞的位置上坐了多年,孩子都晋升的比老子高了,他还是一直呆在昭文帝身边。
    “地方上也是不太平。”昭文帝捻了一颗黑子吃掉了一片白棋,口中念叨着近期的心情。
    周风和看着被黑棋挤压生存空间的白子,找地方落下一子说道:“皇上不用担心,太子殿下也是有自己的处理办法的,母家江氏在地方上也可以和齐王打平,总归是吃不了亏的。您还是要注重您的身体。”
    人到老疾病就跟长了眼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到来,御医也不敢用猛药,只能慢慢温养,时间久了昭文帝也知道自己这一次怕是好不了了。
    “皇上要输了呀。”周风和等昭文帝落子后自己紧跟着出手,场上局势一变,原本处于弱势的白子一下子支愣了起来。
    眼前攻势的变化让昭文帝专心对弈起来,又下了两步,昭文帝以微弱的优势取得胜利。周风和这时候又哀叹道:“这些年了,臣都没有赢过几回。”
    “你要是能够戒掉在取得胜利之前提前宣告的毛病,胜率会大大提升。”昭文帝一边往棋盒收子一边说道,周风和这毛病从当初刚做御史中丞的时候就出现了,这么多年愣是没戒掉,只是相较于其他人的畏畏缩缩,与他下棋还能够有半场的欢畅。
    和周风和一起用过午膳后,打发他出去做事,昭文帝终于下定了决心,为李谌再度保驾护航。有些事新皇是不好做的,但是自己就没有这个顾虑。
    当前朝昭文帝震怒,削齐王为陈留郡王的消息传到后宫的时候,和李谌通过气的江又晴不禁有些疑问,李鸿不是认输了吗,怎么会这么做。多年培养出的警觉在江又晴心中发挥了作用,细想现在前朝能够影响昭文帝的人,江又晴起身去了翊坤宫。
    听到皇后过来了,贞婕妤倒是知道江又晴的来意,也不遮掩,两人一落座就径直把话抖落出来。
    “定妃害了我一辈子,我总不至于放过她,看着她荣华富贵!”贞婕妤说道,好像回到了才知道真相的那一天。
    江又晴放出了一个疑惑的表情,更进一步地问道:“这是?”
    “怜珊死了、慕春死了、雪青死了。可温贵人身边的绯红还活着呢!”贞婕妤看着江又晴,“我买通了御花园的宋仁,知道吕姣是无辜的,顺着这条线往下查,发现人都死了大半,只剩下绯红这个定妃的弃子。”
    原来如此,这就是周家上阵的原因,清河公主不值得周家掺和进来,但是自己原本很有机会的女儿被算计到没有子嗣,自然逃脱不了周家的报复。贞婕妤一直没有放弃查探自己当初被算计的事,按照时间来看,她应该早几年就知道了,难为她能忍得住。
    知道贞婕妤目的所在,既然影响不到李谌江又晴也不打算管,冤有头债有主,定妃当年出手了自然有被人报复过来的意识。
    带领手下人一起搞事是一种能力,让手下人不要搞事更是一种能力,后者更加稀缺。李鸿在败势已显后对外层人员没有那么强的掌控力度,在昭文帝朝堂上的打击下更是与地方联系不畅,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李鸿立刻选择了最有利的处理方法:不辩解,私下找太子说清楚。
    可惜为时已晚,二皇子和六皇子不知从哪里知道了是他下的手,联手穷追猛打,昭文帝看着乌烟瘴气的朝堂对自己的子嗣也下了狠手,除了秦王外全部降为郡王,李鸿甚至被降为国公。
    李谌象征性的拦一拦也就罢了。贞婕妤去昭文帝面前把定妃的事一揭,正好碰到定妃前去求情,昭文帝借着这个借口就把定妃变成了从四品向婉仪,这么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这也在朝臣面前彰显了太子地位的不可撼动,朝臣一下子安静了许多。
    昭文帝死在一个冬日,外面的冷风钻不进房间,人却是要出去的,冷热之间只是一个转瞬,人就不行了。
    李谌作为皇后之子,作为昭文帝亲封的太子,理所应当名正言顺的继位。
    昭文帝一生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武功,但是让百姓从战时缓过劲来,也算是个差不多的皇帝。礼部为他确定了谥号:孝康皇帝。孝是承接先皇,安乐抚民曰康。合民安乐曰康。
    李谌送走了孝康皇帝,也要处理遗留的事。
    首先是他亲爱的哥哥们,郡王统统恢复成亲王,只不过没有实际的封地,只拿钱。李鸿的国公爵本身应该提到郡王,但是权衡之下,只是让他多承袭五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