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二百三十六章 ‘罪己诏’退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作为帝王对灾难和过错的反省、自检,有它的积极作用,一来表达了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愿意把事情办好的愿望。二来笼络民心,让百姓宽恕帝王的过错。
    如果清廷要向百姓发罪己诏,尚在位的光绪无疑最合适。至于慈禧的话,虽然很多臣民都知道。清朝会变成这样,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却没资格发罪己诏。
    当年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李自成破城之前,也是发过罪己诏之后,于煤山自缢身亡。而其在位期间,曾六次下达罪己诏,让其也成为悲剧型的皇帝。
    现在慈禧让光绪主动下罪己诏,同时邀请东北军大帅刘汉青进京,接掌天下权柄。固然能替光绪挽回一些民意支持,却也会让光绪成为终结清朝的末代皇帝。
    看着有些犹豫的光绪,慈禧也明白他心里的顾虑。毕竟,做为清朝皇帝,光绪这样主动将江山拱手相让,多少让他未来无颜面见地下的祖先。
    可事已至此,退不退其实真的注定了!
    让清朝继续苟存于世,只会让爱新觉罗家族的骂名更多。主动退位,或许还能换一个尚显安宁的余生,让爱新觉罗家族继续传承下去。
    ‘载湉,我知道这样做,让你觉得无颜告慰祖先。可你身为皇帝,这是你的责任。天下会变成这样,也不全是你的过错。我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只是事已至此,我们已经无力回天。我们要做的,就是替八旗百姓,换一个平等在这里生存的机会。没刘汉青的照顾,我们八旗百姓只怕生活处境堪忧。
    虽然你是皇帝,却也是八旗的首领。到了这个时候,你需要承担起责任来。下罪己诏,也会让八旗百姓念你一份情,将来对爱新觉罗家族子孙,也将受益无穷。’
    到了今时今日,慈禧也明白争权夺利也无济于事。跟这位皇帝,继续在这皇城中争权,又有什么作用呢?她要做的,就是希望死的安稳踏实一些。
    看着一付苍老面孔的慈禧,跟其抗争多年的光绪,同样明白慈禧是不想承担死后骂名。甚至光绪有种直觉,慈禧只怕已经生无可恋了!
    ‘听亲爸爸的,我会如今礼部官员,向天下发罪己诏,同时宣布退位迎刘汉青进京。希望他不会辜负我们今日所做的退让,不会让天下人失望。’
    说出这番话,已然泪流满面的光绪,也不想多跟慈禧久待。在他被幽禁的那段时间,对于慈禧他已经没什么情分。却也不想,找一个老女人的麻烦。
    望着一脸决然离开的光绪,躺在病床上的慈禧也清楚,这位皇帝对她只怕恨意难消。若非如今的形势,让他们不得不联手,只怕他们之间还要斗到底。
    等到光绪离开之后,慈禧却服侍她多年的李莲英叫到身边道:“莲英,哀家快不行了。趁着哀家还有口气,你赶紧离开这皇城吧!不然,以后没人能保你的命了!”
    ‘老佛爷,你一定会长命百岁,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做为清廷最有权势的大太监,李莲英也可谓权倾朝野。可他的权利,也将随着慈禧的离世而终结。这种结局,李莲英其实也是非常清楚的。
    ‘你这奴才嘴巴还是这样甜,只可惜,哀家怕是熬不下去。哀家让载湉下罪已诏,就是希望能死的体面一些。但哀家一走,载湉怕是不会放过你。’
    那怕已经病入膏肓,慈禧对于人心的把握,还是一如既往的精准。如果她一死,参与她跟光绪争斗事宜众多的李莲英,只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慈禧的话,让李莲英同样面色哀伤的道:“老佛爷,若是你走了,奴婢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皇上若是要杀奴婢,奴婢又岂能躲过呢?”
    听着李莲英的无奈,慈禧却笑着道:“你这个老奴才,还是那样明事理啊!走吧!去东北,找德龄去,她会保你一命的。只是你这些年捞的棺材钱,都捐出去吧!
    虽然哀家没见过刘汉青,却也看出他不是一个好杀之人。尤其你这样的,他更不会太过为难于你。但你捞的那些钱,怕是要拿来保命,跟刘汉青买个平安符。
    京城那些王爷,都没办法离京。不是刘汉青不让他们走,而是刘汉青要抄他们的家,将他们这些年积累的家财给搜刮干净。想必刘汉青,就会放他们一条生路。
    去了东北,去给德龄当个奴才。若是你不想再给别人当奴才,那就找个乡下地方养老。领个本家子侄,替你养老送终吧!养老钱刘汉青还是会给你留的。
    哀家帎头下,有一封写给德龄那丫头的信。你等下,主动去找东北商行的人,让他们护送你回东北。不然,只怕你想出这个京师都没可能。明白吗?”
    指着帎头下写好的一封密信,听着李莲英的哭声,慈禧越发觉得她离死不远。打着手势,让李莲英赶紧走之后。没多久,慈禧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等到召集王公贵族议事的光绪,听到太监来报慈禧殡天,整个人都傻了般,呆坐在龙椅之上不知想些什么。无悲无喜般,让到场的王公们,也不知应不应该哭。
    做为满清的权臣,这些王公非常清楚。在这位皇帝心里,只怕早就无数次期盼这个消息。可值此国之将倾之时,慈禧却死了。本应高兴的光绪,又岂能高兴的起来呢?
    等到光绪带着王公贵族,来到这位权倾一世的太后寝宫。看着安详死去的慈禧,光绪也清楚。这个老女人,临死也算计了他一把,让他着实不得不佩服啊!
    看了看跪在寝宫的太监,光绪沉声道:“李莲英呢?这个时候,他不是应该陪在亲爸爸身边吗?太后殡天,他不在一边伺候,想死吗?”
    对于李莲英,光绪确实非常痛恨。如果说慈禧是太后,压制他这个皇帝,让他不敢太过反抗。那么李莲英一个奴才,却也对他颇多无礼,让他很是记仇。
    ‘回皇上的话,太后殡天前,让李公公离开皇宫,去给德龄公主送一封密信。这个时候,只怕已经抵达东北商行了。’
    一位小太监,战战兢兢说出这话后,光绪着实有种想杀了这个太监的心。但他同样明白,这位太后怕是早料到,他不会放过李莲英,才给他一个脱身逃命的机会吧!
    逃到东北商行,无疑是京师最安全,也最没人敢招惹的地方。原本光绪也想着,要把李莲英抓回来扒皮抽筋,一泄心中的恶气。却明白,那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最终让王公跟太监,准备操办慈禧的后事,光绪也没表现的太过悲伤,便退出了慈禧的寝宫。都说人死如灯灭,对慈禧的恨,光绪此刻似乎也没以前那样重。
    赶在他宣布退位之前,享受死后的荣光。这位老女人,到死都那样贪恋荣耀啊!
    伴随清廷对外宣布,慈禧殡天之后。提前得到消息的刘兴华,也感叹他来到这个时代,真的改变了很多历史。这个享有武则天一般权势的女人,竟然提前死了!
    原本按照历史,慈禧明年会死在光绪后面。可现如今,慈禧早死了,光绪却还是活的好好的。而跑到东北商行寻找庇护的李莲英,已经将整件事情做出了讲述。
    为了活命,为了能得到刘汉青的宽恕,李莲英真的交出历年受贿的脏银。也提前跟刘汉青透露,光绪不日将发罪己诏,邀请刘汉青入京掌天下权柄的事情。
    看着站在窗前的刘兴华,亲自给他送电报的钱杏芳,略显好奇的道:“兴华,慈禧死了,你不是应该高兴吗?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和平建立新国家了!”
    ‘高兴吗?谈不上!这个女人,到死都要摆光绪一道,光绪这个皇帝当个够窝囊。不过,慈禧赶在光绪退位前死,还要劳民伤财一次啊!’
    想想历史上慈禧死后,民国军阀将其陵墓给盗开,盗走不少陪葬之物。现在国家没変得那样乱,想来敢打她陵墓主意的人,应该不多吧!
    不过,想到慈禧临死还要劳民伤财,刘兴华很快又道:“杏芳,给京城的情报部发电。让他们监督好清廷此次操办慈禧的丧事,不许劳民伤财。
    除了一些允许陪葬的物品外,不许将应该属于国民的国宝放进墓室之中。这也算是,给她一个死后的忠告,免去将来有人打她墓穴的主意。”
    听到刘兴华的话,钱杏芳却愣了愣道:“兴华,这事我们也管,会不会太过份了?毕竟,死者为大啊!她是一国太后,死后享受些尊荣不是应该的吗?”
    ‘错,她生前享受的尊荣够多了,死后就用不着劳民伤财了。如果我们不给予一些警告,只怕清廷会有不少人,把一些国宝当做陪葬品埋进她的墓穴之中。
    这些国宝,将来是要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给她一个已死之人纯属浪费。她能在改朝换代前,享受国葬之礼,已经是破例了。没事,按我的话把电报发出去。’
    什么死者为大,刘兴华才不管。在他看来,慈禧能在死前,享受到太后礼仪下葬,已经是她的幸运。她搜罗的天下珍宝,自然不会让她做为陪葬品带进墓里去。
    下达完这个指示,刘兴华立刻命令,葛依乎的一军正式集结。随他一起,准备南下接收京师。同时他也打算,在接收京师之后正式宣布建立共和。
    至于称帝这样的想法,刘兴华不是没有过。可在他看来,为了子孙后代考虑,皇帝这种称呼,还是不要在华夏继续流传下去,早建共和其实更好。
    那怕建立共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新国家的军政大权,都将由他一人掌控。等到什么时候,他觉得时机成熟,则会慢慢放权享受余生。
    如今才三十岁的刘兴华很清楚,那怕执政二十年,他也才五十岁。相比一些国家的领袖,大多都会执政到六十岁,他还有三十年的时间可安排。
    而他相信,给他二十年的时间,他会把一手创造的新华夏,打造成真正的世界大国。让这个东方古国,再次焕发新生。真正成为,东方的霸主。
    目前还被沙俄控制的区域,他也会在后期,陆续的将其收复回来。不管想什么办法,他要拿回属于华夏的地盘,甚至有机会还要开彊拓土一番。
    一军做为东北军的王牌军,接到刘兴华的军令,连夜便进行集结。乘座火车,赶到已经通火车的山海关。这样的举动,终于让各国知道,刘兴华要出关了。
    此刻清廷的掌权者慈禧刚死,刘兴华就集结大军,他是想做什么呢?
    而慈禧的丧事尚未处理,光绪正式向天下发罪己诏,痛诉他登基之后所做过的错事。同时在罪己诏后面,正式宣布解决清朝历史,退位以谢罪于国民。
    另外,主动邀请东北军大帅刘兴华入关商讨国事,共建一个崭新强大的新国。这份罪己诏一出天下震动,却让很多人清楚,清朝的历史真正结束了。
    那么刘兴华,又会选择以什么政体组建新政府呢?是称帝,建立一个刘氏王朝,还是选择跟列强一样,选择民主共和,又或者君主立宪呢?
    诸多的猜测,随着东北军南下,在慈禧下葬第二天,正式出现在京城外。换下龙袍的光绪,带着困守在京师的王公贵族还有大臣,全部站在城外进行等候。
    在光绪等人旁边,整个京师的百姓,也会部出来了。站在东北军先头部队拉起的警戒线外,等待那个已经天下共知的刘汉青现身。
    很多百姓都想知道,未来刘汉青执掌天下大权,他们会享受到什么好处呢?而未来,他们是不是一样,要尊刘汉青为皇帝呢?
    带着这种期待,一阵马蹄声让所有人目光都看向远方,渐渐靠近的骑兵队伍。而骑兵前面的几辆缓缓开路的汽车,也令不少百姓觉得非常新鲜。
    都说东北军强悍精锐,而此次进京的部队,更是东北军最为精锐的一军。而未来一军将镇守直隶跟京师,想来将来应该不用担心,京师再被洋人攻破了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