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51章 心腹干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不许你这样说阿优!阿优那么好的一个人,可不是什么贱奴!”
    杨雄顿时暴怒了起来,也没见他怎么动弹,就飘到了方瑶的面前,半蹲着,一举扼住了方瑶的咽喉。
    盯着她的眼睛,杨雄一字一顿的说道:
    “我原以为,方小侠饱读诗书见解超然,没想到,私底下,你也不过如此,跟那些老家伙们没什么不同。都说,众生平等,人本就不该有高低贵贱之分。我的阿优温柔和善,待人谦和有礼公正和平,他何曾卑贱过?尔等,到底又有何资格,再三的称他贱奴?!”
    方瑶给那只铁钳子似的大手直接给勒得喘不过气来了。
    满是鄙夷的看了杨雄一眼,她只在心底暗暗的冷笑道:
    有些人,做了国主又想做皇后,居然还算作是公正和平?就他那个贪得无厌的性子,居然还称不上贱奴?!杨雄这货不傻啊,这么长时间了,他难道就一点都沒看出来?!还是,他根本就是太在意那货了,所以,一直都在选择性的装傻?!
    打又打不过。如果今儿非得死在这里,那就死吧,统统的都死吧!反正眼下的日子,过得也实在是太窝囊了,实在是忍不下去了!
    闭上眼睛,方瑶只求速死。
    杨雄的手,却一点一点的松了下来。
    转过身子,他又略有些自嘲的说道:
    “我当然知道,阿优那家伙颇有些小性子,有时候也有些难缠。可能他有哪些地方不小心得罪你了,让你记恨上他了。可是瑶瑶,都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你好歹也看我一点薄面,高抬贵手放过他好不好?哥哥求你了!”
    听他这般说,不知道为什么,方瑶越发的怒了。
    抚着被勒肿了的脖颈,拖着剧痛着的身子,她直接就爬在地上,哇然大呕特呕了起来。
    呕到最后,她甚至吐出了黄黄的胆汁。
    外间的当值宫女听到动静,急急的叩门问道:
    “娘娘,您怎么了?您把门反锁上了,小的进不去。要不,您把门打开,让小的进去瞧瞧您?娘娘,您没出什么事吧?!”
    小宫女的声音抖抖的,好像都快要哭了。
    这方瑶素来能力虽强,但也不是个易侍候的主儿。她的日常起居,底下人问多了,会被嫌烦,要是懈怠了问少了,逢到她心情不好时,也是要罚的,重罚。
    那当庭庭杖的滋味,着实是很不好受啊,这宫里所有宫人都怕,怕得要命。
    “滚!”
    紧闭着房门的御书房内,又传来一声尖利的暴喝。
    得着明确的指令,那宫女赶紧的飞快的跑了,深怕达不到指令中那个滚的速度,要被拖回去敲板子。
    ……
    看着倒在一地狼藉中的方瑶,看着她那个疯狂暴怒着的模样,杨雄的心,又止不住的软了一回。
    将心比心,方瑶心里的苦与痛,他其实全都懂。
    要不是为着阿优,要不是……
    想到阿优,他伸出去的手,又悄悄的缩了回来。
    没有人可以伤他的阿优。
    哪怕是他素来看好的方瑶,一样的,也不能。
    想到阿优,那个在病榻上呻吟着的可怜的小东西,杨雄的心,又一点一点的硬了起来。
    好赖话说尽,剩下的,就要看她的。
    他不想让她觉得,他一定要低头认输,他现下就动不了她。
    不,不可以让这个性格倔强的家伙太过狂妄自大目中无人。那样,会对所有人都不好。
    想了又想,杨雄还是硬起心肠,默默的悄然离去了。
    ……
    趴在地上的方瑶,终于慢慢的抬起头来。
    宽宽大大的御书房内,早已经空无一人安静一片,那个该死的杨雄也不知在什么时候悄然走了,只留下一个狼狈的她,守在这里好替他去收拾这一大片的残局。
    坐起身,举袖擦了擦自家的嘴角,方瑶又兀自冷笑了起来。
    少年时的狂野叛逆,她其实从来都不曾忘却过。
    经历了这些人这些事后,更是在她的心底直接长成了一棵大树,一棵她甘愿为之拚掉一切的参天大树。
    “既不杀我,那就由我来杀他好了。总这个样子,终究也不是个事。”
    方瑶的眼底,终于现出一股厉芒。
    放下那只现在看起来有些讨嫌的双龙玉佩,方瑶又拿出了一枚金羽令,反复摩挲着那只金属令牌上的繁复的花纹,沉思良久,默默的叹息。
    当初,满怀激情筹划着去建一支装备精良战力强悍的嫡系部队时,她心心念念的想着的,是要保家卫国开疆拓土。她想要大成的龙旗插遍四方,她想要她治下的大成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扬眉吐气的活下去从此不再受战火之扰不再受邻国势力之霸凌。
    所以,她亲手给他们设计了统一的威武霸气的令牌,金羽令。
    如今再回想起来,这一切,于如今的卑微的她而言,更像是一个打脸的笑话。
    敌人还沒有攻过来,反倒是自家阵营里的人,一个个像些乌眼鸡似的各自出手了。
    他们看中的,无非是她这些年来辛苦攒下的一点利益罢了。
    可是,自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有些东西,比如手中这个金羽令,若是落到像阿优那样的人手里,私底下,不知道又该会掀起多大的的腥风血雨了。这一点,深陷其中的杨雄看不清,她却看得十分的清楚。
    如果,到了她势必要离开的那一天,到了她必须交还一切的那一刻,为这大成所有的子民作想,这个阿优,势必是不可留不能留的。
    眼下,杨雄执意要救阿优,她却不愿意留他,一场内斗,只怕是终究是难免。
    杨雄的个人实力放在那里,以她的一己之力,绝对难赢。
    只不过,有个让他疼惜着在意看着的阿优在那儿,以后的形势,还就真不好说了。
    假如,她先发制人,干脆把这整个大成国预先牢牢的握在手心里呢?!
    认真说起来,国主这个位置,杨雄虽是得了,但终究还是很不上心很不尽职的。
    要不然,他也不会临时起意求助于她方瑶,也不会派出他的阿优,来临时的玩上几票了。
    别人不要的东西,她捡了应不为过吧?!
    费了这么多年的心血,就这么丢了,终究是不甘,十分十分的不甘。
    定了定神,方瑶取过笔,开始慢慢的书写下,她的第一条金羽令作战命令。
    ……
    苦苦经营了这么多天,刚从那个尸山血海趟回来的方瑶,终究是感觉累了,很累,很累。
    阿优死了。
    太子反了。
    整个大成皇宫内,到处都是她秘密抽调回来的战斗力超强的金羽卫。只要她愿意,动动手指,她就能于数万军中,即刻驵杀那个前废物太子杨金成。
    终究,她还是没有这么做。
    她不想挑起更大的战火,她也想早一点平定内乱,早一点完美的掌控一切。
    这是她所能做到的,给那个可恶且又可恨的杨雄最大的回击。
    顶顶让她奇怪的是,那个一直让她都忌惮着杨雄,却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一次都没有出现过。
    他这是厌倦了以前的那些日子太过伤心了吗?因着阿优的逝去万念俱灰了吗?还是,因着阿优的逝去,他再不能顶着国主的样貌大大方方的出现于人前了?还是,他干脆转了念头,预备将这大成国拱手相让了?
    那样子,也未尝不是众生之幸,大成之幸。
    握住那枚金羽令,方瑶在寂静的夜里,有些心不在焉的笑了。
    都说,事缓则圆。这句话,在方瑶这里,得到了最最完美的印证。
    在金羽卫的强大战力打击下,杨金成那些临时拼凑起来的叛军,很快就溃了,散了。
    那些满目疮痍的战乱的痕迹还没有完全的处理干净,尚未散尽血腥气的大成皇宫里头,开始又传出了一条又一条的政令。
    前太子谋反,乃是其贪恋权势受人蛊惑所致,祸不及家人。因其以一己之私害无数的无辜性命,其罪当诛。但念其父一再求情,着令杖责四十,流放岭南,终身不得回京。
    所有在叛乱中不幸陨命的军士,一律由家属在领取一大笔抚恤金之后,领尸骨归家厚葬。
    所有叛军,因缺乏是非判断识人不清,皆削去军藉,前往西北恳荒造田。
    前国主的灵柩,将于三日后于皇家祖陵附近择地安葬,入土为安。
    五日后,原皇后娘娘继任国主,继续的统领朝纲摄政监国。
    这一条条政令,前面的几条,因其刚柔兼备软硬兼施,且受益者都数为广大民众,故而,所有人还是能够接受的。
    至于最后一条么,许多人心里,多少还是犯起了嘀咕。
    虽说这老国主不在了,这前太子被废了贬了,可这杨家宗亲里头,适龄青年还是很多嘀。
    这看来看去轮来轮去,怎么样,也轮不到这前皇后娘娘出任国主呀。
    她老人家,难道不该是即刻升级为太后,从此退休,在皇宫大院里头喝茶养花吗?怎就偏偏不服老,居然还亲自当起了国主来了呢?
    这在历朝历代的历史里头,好像,也没这个先例呀。
    只不过,在心里头嘀咕归嘀咕,可沒有人开口主动的说出这番话。
    那些杨家宗亲刚刚经过打击,早已经吓破心胆不敢说话。至于那些王公大臣么,开玩笑,现放着那些金羽卫的明晃晃的刀枪杵在那儿呢,加上前皇后娘娘最近的一言不合就翻脸的小暴脾气,谁又会吃饱了撑的,往老虎嘴里伸头呢?!总之,只要自家利益不受损,谁爱当这个国主谁去当去,他们不予理会。
    所以,在这些重要政令发布的最初,整个大成,都还是安安静静的,并不曾出现有任何的异动。
    唯一的问题只是,朝庭需要拿出一大批的银子,来为这一系列的承诺安排买单。
    关于这一点,方瑶倒不是特别的担心。
    这么多年的苦心积累,这大成国的家底她是知道的,眼下的这么些开支,并不曾超出她的承受范围,她给得起。
    只不过,在这样的多事之秋,百废待兴,她其实更需要的,是几个可以信得过的得力干将,帮助她把所有事都圆圆满满的做成。她虽然是那种实干派,可也不能样样都事必躬亲,那样的话,办事效率上不来不说,也会明里暗里的遭人笑话。
    放眼这大成皇宫里头,积威之下,那些敬她怕她的人虽然多,可是,真正服她忠于她的人,却未必有多少了。
    方瑶不傻,有些事,她是绝对不敢拿给有些人去做的。
    是时候提拔出几个心腹干将了。
    思前想后,方瑶想到了金钟意,那个一直还在藕香榭不停忙活着的金钟意。
    对于金钟意,方瑶其实了解得不少,比一般人都要多。
    至少她知道,此人乃是她很早就认识的一位老友之子,一位欠了她好大的一个人情的老友之子,有着良好的家世背景。
    而且,金钟意本人行事,也是让她特别特别的服气。
    除去金钟意本身有着挺不错的武功才学之外,方瑶最欣赏的,还是金钟意从来到此间之后,都坚守着的那种看破不说破的态度。
    说话人人都会说,可怎么说得恰到好处,则就是一种学问了,金钟意在这方面的学问无疑是不错。重要的是,金钟意乃是奉父命过来援助她的,一种回报性质的援助,她也完全可以把知根知底的金钟意当作自己人。
    所以,从一开始,方瑶就对金钟意另眼相待,一直留他住在宫里,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从不曾为难他半点。
    眼下,想要去办点什么事,金钟意完全算得上是个合适的人选。
    就比如,着他拿着她的手令,带着她的专属凤玺,去国库里取一批银子,她眼下正急用的一批银子。
    都说,财帛动人心。
    在涉及真金白银问题上,许多人都经不起考验,常会做出些让人不耻之事。
    但方瑶深知,这个金钟意,在这个问题上,是绝对绝对不会出问题的。
    熟悉他身世的她,还是有这个信心的。
    “来呀,着一个人去藕香榭请金先生过来一下。”
    往宽椅上一仰,方瑶安静的吩咐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