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53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在这一期的一开始,捕头王和已故梅城县县令竹梅亭之女竹英姑找到宋慈,想要请宋慈前去梅城县,调查两任知县意外身亡之谜。
    宋慈本人自然也非常想去,只是父亲的遗命,又绝对不能违抗。
    宋慈去留两难,心烦意乱。
    然而,宋慈母亲的一番话,却让宋慈突然间翻然醒悟,心中的郁结顿去。
    母亲告诉他,父亲把《疑案录实》留给他,对于从小就立志成就刑狱伟业的他来说,无疑是留给他的最珍贵的东西。
    原来,老推官在留给宋慈“终身不得涉足刑狱”的遗命的同时,还留给了宋慈另外一样东西,老推官用一生心血所著成的《疑案录时》。
    之前,宋慈被父亲的遗命所困,并没有想到父亲同时又把《疑案录实》留给自己的用意。
    直到母亲的那一番话,才让宋慈突然明白,父亲临终前的良苦用心。
    原来,老推官并不是要关闭宋慈成就刑狱伟业的大门,而是要把自己血的教训,深深的刻在宋慈的生命记忆中。
    老推官用自己生命的代价,给即将走上刑狱之路的宋慈,留下一个震聋发聩的警示,人命大如天!
    老推官是希望宋慈在刑狱断案之上,务必要小心谨慎,切不可错判,伤了无辜之人的性命。
    他的确是怕宋慈赴他的后尘,只不过,他怕的是宋慈赴他错判命案的后尘。
    宋慈的郁结已去,祭拜过老父亲之后,带着捕头王和竹英姑,毅然踏上了前往梅城县的路程。
    宋慈翻然领悟父亲的良苦用心,而一众书迷看到这里,心中却是猛的一颤。
    错了,错了,他们都错了,他们都误会了老推官。
    老推官哪里不够大义?哪里有私心?老推官明明是用心良苦。
    而老推官对宋慈的良苦用心,又何尝不是对他人生命,对人间正义的良苦用心。
    书迷们的不算脆弱的心,被触动了,他们为之前对老推官的误会,感到非常的自责和羞愧。
    “老推官当真是用心良苦,我之前还说老推官不够大义,我在这里要真诚的对老推官说一声,‘对不起’。”
    “在宋慈感悟的那一刻,我的心猛的一颤,老推官是一位伟大的父亲,更是一位无愧于天地的好官。”
    “是啊!看到这里,更是为老推官的自杀感到深深的惋惜。”
    “人命大如天,这几个字,竟让我的眼睛,微微有些湿润。”
    “人命大如天,是老推官留给宋慈震聋发聩的警示,又何尝不是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警示?”
    “……”
    宋慈将会如何打开自己心中的郁结?一度是书迷们最期待的悬念之一。
    现在,悬念被揭晓,书迷们的心却是有些沉重。
    很多的书迷都在心里,默默的表达了对老推官的敬意和谢意。
    感谢老推官给世间培养了一个,清正廉明,断案如神的提刑官。
    接下来,宋慈和捕头王、竹英姑三人来到梅城县,果然发现梅城县水深难测、暗含杀机。
    初到时,因为当地官吏早有准备,使得宋慈处处碰壁,处境艰难。
    然而,宋慈还是凭借自己敏锐、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及高超的勘验手法,丰富的法学知识,拨开了笼罩着梅城县的层层阴云。
    最后又巧设棋局,让一众狡猾的奸佞小人,自己主动的露出破绽,从而将背后的黑手一网打尽。
    也揭穿了一直伪装成好人的知州卢怀德的真实面目。
    而卢怀德,正是梅城县两任县令意外身亡的幕后凶手。
    至此,梅城县谜案成功告破,笼罩着梅城县的阴云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朗朗乾坤。
    凶手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前任县令竹梅亭,以及好友孟良辰的亡灵,也得到了告慰。
    宋慈的初次出山,就建下奇功,令朝野震动,被破格擢升大理寺正六品主事,被派往外省担任提点刑狱。
    他洗冤禁暴,扶良惩恶,破了一桩又一桩的疑难谜案,成就了大宋提刑官的赫赫威名!
    第804章 没有必胜的把握
    《大宋提刑官》之“梅城谜案”,在第二期的连载中结束,宋慈正式踏上,充满传奇色彩的刑狱之路。
    在“梅城谜案”中,宋慈除了细致入微的观察,精彩的逻辑推理之外,还用到了法医学上的刑侦手段。
    比如,用酽醋和酒泼地,原本并无血迹的地面,浮现出大片的血迹。这就表明,此地正是死者被杀后的卧尸之地。
    这让一众书迷们大呼过瘾,直呼宋慈不愧是世界法医学的鼻祖,在大宋时期就掌握了这等手段,怎一个“帅”字了得。
    同时,更是对接下来的案件充满期待。
    当然,网络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有大片的赞誉之声,就少不了质疑之声,甚至是嘲讽之声。
    宋慈巧破梅城谜案,并不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它只是现代人创作的一部小说。
    那么,用酽醋和酒泼地,致使血迹浮现的神奇手段,与其说是宋慈的,那还不说是其作者李凡的。
    很多人质疑甚至是嘲讽,说李凡把这样的法医学手段,用在古代人宋慈的身上,是不合适的,宋慈怎么可能掌握这样的刑侦手段?
    很显然,那些质疑和嘲讽的人,只知道宋慈是个有名气的古代人,其余的便不甚了解。
    他们提出质疑,也未必就是对李凡有什么意见,他们只是自以为找到了李凡新书的一个大破绽,有些洋洋得意,想要赚取一些眼球。
    只是,有人告诉他们,“宋慈本来就是南宋著名法医学家,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宋慈在近千年之前,就开创了“法医鉴定学”,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其著作,《洗冤集录》五卷,是我国第一部 系统的法医学专著,也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广传国内外,对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请问,你还认为李凡把一些法医学手段,用在宋慈的身上,是不合适的吗?”
    其结果,自然是那些质疑和嘲讽之人,面红耳赤,偃旗息鼓。
    没有了那些质疑和嘲讽之声,一众侦探迷们欢呼雀跃,继续在网络上热议宋慈的破案经过。
    ……
    三圣村。
    李凡从电脑前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
    他刚刚已经把《大宋提刑官》的11个案件,全部码了出来,并且全部打包发到了唐权的电子邮箱。
    剩下的,让其在《传奇》上慢慢连载就可以了,李凡是不用再管了,只需偶尔上网看一看,书迷们的评价就可以了。
    除了《大宋提刑官》之外,其余正在连载的作品,也都已经有了足够的存稿,李凡暂时不需要天天码字了,小日子又悠闲了许多。
    ……
    在悠闲的时光中,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正在连载的几部作品,也持续火热。
    一转眼,武侠类作品《书剑恩仇录》的连载已经结束。
    与此同时,与《书剑恩仇录》同期发行的那一批武侠作品,也全都先后完结。
    其中自然也包括剑一神的《流星剑》。
    由于外界对《流星剑》的评价颇感,剑一神自《流星剑》开始连载之后,就过得非常的惬意。
    现在《流星剑》完结,更是信心满满,又高调十足的宣传自己的新作品。
    对外宣称,新作品将全面超越《流星剑》,最后还有意无意的表达了,想要与古庸的新作品一较高下的意思。
    只是,这一层意思表达的非常隐晦,而且还有多种解释,就像之前的“一如既往”一样。
    对于剑一神来说,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不管有多隐晦都没有关系。
    因为,自然会有人替他把隐晦的意思挑明,而他需要做的,便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一切全凭武侠迷们随意议论。
    而替他把隐晦意思挑明的人,之前是在侠迷部落论坛,马甲账号为“未卜先知”的武侠作者,指尖为王。
    现在,除了“未卜先知”之外,剑一神也拥有了一批自己的铁杆粉丝,虽然数量还不多,但足可以替他完成许多事情。
    就像目前在武侠圈子里,被炒得很热的一些话题一样,“剑一神希望用新作品与古庸切磋一二,而古庸却避而不战。”
    剑一神的铁杆粉丝们自称为“剑家军”,这段时间在网络上很是活跃,也很高调。
    这或许是受到剑一神高调风格的影响,又或者说,他们自己本身的行事风格,在之前就很高调。
    这或许也是他们成为剑一神铁粉的原因,剑一神的行事风格,符合他们的胃口嘛。
    他们也喜欢这种高调行事的感觉,这能够让他们感到一种,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霸气和舒爽。
    “剑一神武侠新书将于5月1日起,在《大武侠》火热连载,这将是一部全面超越《流星剑》的巨著。”
    “剑一神作品将会一部更比一部好,而不像某些人的作品,只能够在原地踏步。”
    “剑一神5月1号发新书,无数武侠名家避其锋芒,不敢与之同一时间发新书。”
    “剑一神打算用新书与古庸切磋一二,古庸却迟迟没有回应,是不敢,还是不屑?”
    “我看当然是不敢了,因为,现在的古庸已经没有了必胜剑一神的把握,与其冒着可能会输的风险与剑一神切磋,还不如不闻不问。这样,有很多人还会认为,他是不屑与剑一神切磋,是绝对稳赚不赔的买卖。”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古庸其实也愿意与剑一神切磋。毕竟,他还是很自负的,也未必会怕剑一神。只是,他的创作速度赶不上剑一神。5月1号,他没有新书可发,又拿什么来切磋呢。”
    “……”
    “剑家军”们很活跃,也很高调。刚开始时,其余的中立武侠迷们,纷纷呵斥他们自信过了头,有些嚣张了。
    但中立武侠迷们越是呵斥,“剑家军”们反而越高兴,甚至还承认他们的确是自信过了头,的确有些嚣张,但他们就是要这样说,谁让古庸一直迟迟不做回应呢?让人想不怀疑都不行。
    再说,他们也未必就是自信过了头。古庸的作品在原地踏步,这是不争的事实,下一部作品定然也是同样的水准。
    而剑一神的新作品,将会全面超越《流星剑》。
    两者此消彼长,古庸的确没有足够的把握赢剑一神。
    听“剑家军”们这样说,中立武侠迷们渐渐沉默。
    一是因为那些人你越说他,他越来劲,那又何必再浪费口水和精力。
    二是因为,“剑家军”所说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李凡的确是应该没有必胜的把握,这才避而不见。
    因为,在很大一部分中立武侠迷的心中,之前埋在心里的,“古庸将无法再创作出更好的作品”的那一根刺,现在依旧还在,并不曾消失过。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