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73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梁生、郑洁二人对视一眼,同时嘀咕了一句“这小子”,然后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李凡和苏情正朝着他们走来。
    一边走,李凡一边嘿嘿道:“怎么样?我就说梁老要请客吧,一顿晚饭钱又省了呀!”
    苏情白眼一番,又在李凡胳膊上,轻轻一拧。
    ……
    第1123章 构思关于蛇妖和塔的传说
    时代文学奖评委会办公室。
    杨启铭的心情也是相当的不错,关于这一次的武侠小说,能否有资格入选时代文学奖之争,终究还是他赢了。
    看着以黎波为首的那一波人,由最开始的强烈反对,到现在的全力支持,杨启铭的心里,是非常舒爽和得意的。
    正得意着,黎波走进杨启铭的办公室,看着杨启铭的得意劲,忍不住说道:“我说老杨,瞧你得意的那个劲,我看人家古庸都未必有你得意。再说了,之所以会有现在的结果,那全靠《射雕英雄传》确实写得好,跟你老杨可没有多大关系。”
    杨启铭哈哈一笑,说道:“怎么会没有关系?没有我,也就没有这一次的武侠小说大奖赛。那么,也就没有古庸的《射雕英雄传》了。你老黎又到哪里去看这么优秀的武侠作品?我说老黎,你是不是应该感谢我来着?”
    黎波道:“没有我不也一样没有,这一次的武侠小说大奖赛吗?我说老杨,这应该是你感谢我才对。”
    杨启铭摇头笑道:“得了,那咱还是感谢古庸吧。《射雕英雄传》现在被封神了,它倒的确是有这个资格。”
    黎波点头道:“这倒是没错。现在,《射雕英雄传》已经连载到第三十章 了,得有九十万字左右了吧。但似乎还并没有完结的趋势,至少得超过一百万字了。”
    杨启铭道:“这肯定毫无疑问,这么精彩的故事,大家肯定都不愿意这么快完结,也不知道古庸预计的字数是多少?”
    黎波道:“不管是多少,这一次大奖赛的比赛界面,我们一直开着,武侠迷们的交流平台,以及《射雕英雄传》专属赏析专栏,我们也不关闭,直到《射雕英雄传》完结。”
    杨启道:“这是自然,还有,不知道古庸安排的大结局是什么样子的?这么精彩的作品,大家对大结局的要求,肯定也是非常高的,大结局可千万要安排好啊。不过,我相信,以古庸的功力,大结局是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黎波点头道:“大结局的确要安排好,以古庸的功力,的确是没有问题,我们静静的等待就可以了。”
    ……
    关于此次大奖赛的专属页面,官方交流平台,《射雕英雄传》专属赏析专栏等,均会等到《射雕英雄传》完结之后,才会正式关闭的消息,官方也同样做了公告,这同样让一众武侠迷们兴奋。
    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官方交流平台上,议论有关《射雕英雄传》的内容,如果现在就关闭了,他们估计还会有些不适应。
    现在好了,他们还可以继续在交流平台上,讨论有关《射雕英雄传》的内容。
    在赏析专栏里,官方也同样更新了这一期的赏析,同样选择了两个话题,一个自然是天下五绝之一的一灯大师。
    另外一个则是郭靖、黄蓉二人,被渔樵耕读四人所阻时,黄蓉通过机智成功闯关。
    其中,黄蓉过书生那一关时,尤其让人津津乐道。
    起初,书生引用了孟夫子的一段话,“男女授受不亲,礼也”,想要给黄蓉一点难堪。
    黄蓉却说,孟夫子有时侯也爱胡说八道,他的话也未必就能信得。
    书生大怒,说孟夫子是大圣大贤,他的话怎么信不得?
    黄蓉却说:“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这话顿时就让书生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原来,孟夫子曾经说过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说,有一个乞丐,他自己有一妻一妾,却整天出去讨饭为生,回家后还向自己的妻妾炫耀。
    那么,既然都是乞丐了,又怎么可能有一妻一妾呢?
    第二个故事是说,有一个人每天都要去偷邻居的一只鸡。
    那么,邻居又哪里有那么多鸡,让人每天都来偷?
    这两个故事显然都是孟夫子在“胡说八道”了。
    而“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说的则是,孟夫子所在的战国时期,那是周朝的天下,周天子也尚在,孟夫子不去辅佐周王朝,却偏偏去辅佐魏、齐等诸侯国,这未免有违圣贤之道。
    书生被黄蓉说的哑口无言,虽明知黄蓉这是在强词夺理,但又不得不佩服黄蓉的精灵古怪,最后乖乖让两人通过。
    官方在今天的赏析中,也着重对此处进行了赏析,让一众武侠迷们津津乐道。
    你还别说,黄蓉所说的那三点,固然是在强词夺理,但还真的让人无法反驳。
    ……
    天色渐幕,各界喧嚣了整整一天的热闹气氛,终于平静了一些。
    众多的武侠作者,武侠迷们呼朋唤友,晚上准备吃一顿大餐,好好的庆贺一番。
    对于他们来说,今天是绝对值得大势庆贺的一天。
    李凡今晚的晚饭,也有了着落,梁生今晚也摆了一桌。
    在小院子里面,摆了一张大圆桌,梁生夫妇、郑洁夫妇、老爸老妈,李凡、苏情还有小丫头,一众人正吃得热闹。
    饭间,梁生说道:“现在武侠小说大奖赛的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射雕英雄传》也已经连载了大半。《射雕英雄传》之后,你似乎还会继续写武侠?”
    李凡道:“武侠自然是要继续写的,只不过,除了武侠,我也在构思一些其它题材的作品。”
    “哦?”郑洁说道,“可是上次在白云山顶过夜之时,你说的关于蛇妖和塔的传说故事?”
    李凡道:“那个故事自然在构思,另外我还有一些其它的想法。”
    郑洁道:“真不知道你小子,为何能够同时驾驭那么多的题材?”
    李凡嘿嘿笑道:“没办法,天才嘛,那自然是要与众不同的。”
    这个时候,老爸突然说道:“蛇妖和塔?可是关于白云山顶上,那一座无名塔的传说?”
    李凡道:“那的确是一个不错的素材,但那个传说太简单了,写一篇短篇故事还成,不适合写长。而我构思的是一部长篇传说,与白云山顶的无名塔传说,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当然,构思起源可以说来源于此。”
    老爸点点头,并没有多问,只说了一句,“那好好构思。”
    李凡笑道:“自然。”
    ……
    第1124章 特殊来客
    吃完饭,又坐了一会儿之后,老爸老妈、李凡、苏情还有小丫头几人告辞。
    现在是晚上8点过,时间并不晚,路上时不时,还能够碰到在村子里留宿的游人。
    月色朦胧中的村子,也有着一种别样的美,也同样能够吸引游人们驻足观赏。
    苏情看了看天空,说道:“今晚的月亮并不圆,但却是十分的明亮,能看得好远呢。”
    李凡道:“月月月圆逢月半,再过得几天,它又要圆了。”
    小丫头听到李凡这样说,不禁撇着嘴说道:“我还知道呢。”
    苏情“噗呲”一笑,在小丫头的脸蛋儿上捏了捏,又好笑的看了李凡一眼。
    李凡淡淡一笑,说道:“丫头啊,我刚刚那句话里还有一句上联呢,你厉害你把下联对出来。”
    小丫头道:“对对联有什么意思?我才懒得对呢。”
    李凡哈哈一笑,他自然知道小丫头不会对,他也只是随便一说。
    苏情又道:“说到月亮,倒是让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传说。”
    小丫头赶紧接话道:“嫦娥奔月我知道,她一个人把后羿求来的仙药吃了,不好意思再返回天庭,便去到了月宫里。”
    李凡点点头,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现在几乎已经是家喻户晓了。
    差不多一年之前,他在国家文化部所举办的,那次神话传说创作大赛中,推出了四篇神话作品,《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应龙传说》。
    现在,这四篇神话作品均已经几乎家喻户晓,更有消息说,国家教育部已经在考虑,将这四篇神话编入,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课本之中。
    现在一回想,距离四篇神话推出的时间,已经差不多有一年了,时间过得是真不慢。
    李凡在心中感慨,苏情则和小丫头由嫦娥奔月,说到了后羿射日,又说到了夸父逐日……
    ……
    一夜无话,第二天11月12日,关于武侠小说成功获得,时代文学奖的热议风暴,依然还在持续。
    网络上,现实中,随处都能够听到关于武侠小说的声音。
    一众媒体们的报道也依旧在持续,其中包括对一些名人名家,武侠作者代表,武侠迷代表,以及武侠类报刊、杂志社代表的采访报道。
    只是让很多人有些失望的是,在那么多的报道中,都没有关于古庸的专访报道。
    当然,大家也知道,媒体们想要采访道古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么长时间以来,也唯有《文摘报》对古庸进行过两次专访。
    但这一次,很明显的连《文摘报》,也没有采访到古庸了。
    不过,考虑到古庸一向十分低调的原则,古庸在这个时候,不肯接受采访,似乎才是正常的,大家也就释然了。
    ……
    外界依旧在热议武侠小说,热议古庸,热议《射雕英雄传》,而三圣村,却是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
    村口处,从一辆出租车上,走下来两位老者,嗯,其实也不老,不过50多岁的年纪。
    两人下车之后,绕有兴致的环顾了一周,其中一人呵呵笑道:“老岑,这里还真是热闹,也难怪拥有那诺大的名头。”
    另外一人也笑道:“不只是热闹,这农庄也正在扩建,这个施工队的规模可不小。”
    之前那人又道:“一直都说要亲自过来看看,这一次总算是可以顺道过来了。这里果然名不虚传。”
    另外一人道:“这里应该是村口,而那边应该就是进入村子的入口了。走吧,我们也进村去。”
    之前那人道:“走吧,先去村子里看一看。”
    说完,两人从入口处走进村子。
    这两人的身份可都不简单,正是京城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岑庚,以及国家文化部,历史文化研究分部部长沈从。
    两人此次因为公事来到府南省,公事办完之后,便特意从省城来到了三圣村。
    两人一直都想来村子里看一看,这一次终于有了机会。
    走进村子,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以及村中四处小桥流水般的景色,两人连声赞叹,直言这里果然名不虚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