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小农民大明星 第139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沈从微博刚一更新,便迅速在网络上传开,所有的人都看到了。
    只是,大家并不理解“赵”姓排第一,和秦始皇有什么关系?
    “这个,沈老为什么说和秦始皇有关系啊?秦始皇姓赢名政,如果真要和秦始皇挂钩的话,应该是‘赢’排第一啊。或者‘秦’也可以。和‘赵’似乎没什么关系啊!”
    “让千古一帝的姓氏排在第一,这的确是完全可以的,也让人信服。只是人家秦始皇姓赢,应该‘赢’排第一才对嘛。用国号‘秦’也说得通。而现在排在第一的是‘赵’,这说明应该和秦始皇没有什么关系吧。”
    “但这可是沈老说的,我觉得我们不应该质疑沈老的话。”
    “这倒也是,难道秦始皇和‘赵’姓,真有什么关系?”
    “这个…我们继续等待吧,沈老应该还会继续说的。”
    “……”
    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姓赢名政,但几乎没有人知道秦始皇的氏为赵。
    那就更没有人知道,在秦始皇的时代,称秦始皇为赵政,比称之为嬴政更加恰当了。
    这当然也正常,现在姓氏早就合为一体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姓氏指的就是姓。
    所以,大家疑惑不解。
    ……
    第2179章 从姓氏的起源说起
    所有人都疑惑不解,不明白沈从为什么说,《百家姓》中“赵”排名第一,和千古一帝秦始皇有关系?
    但他们并不质疑沈从的话,而是在等着沈从进一步解释说明。
    沈从的确还有下文,过了一会儿之后,沈从继续更新微博。
    在微博中说,关于秦始皇这个人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多少有所了解,知道他姓赢名政,也知道他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因而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自称为始皇帝。
    他也的确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是名副其实的始皇帝。
    我为什么说《百家姓》中,“赵”排在第一与秦始皇有关?
    因为秦始皇除了有“姓”和“名”之外,他还有氏。
    姓氏姓氏,关于姓氏有着自己的文化和传承,在秦汉之前,姓氏中的“姓”和“氏”其实是不一样的。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无氏。
    所以,在秦汉之前,对于有身份的人,其称呼应该是“氏+名”,而不是“姓+名”。
    而秦始皇的时代,是姓氏合流的晚期,因而对于有身份的人,其称呼也应该是“氏+名”。
    也有说法是,女子称姓,男子称氏。
    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是说,在那个时候我们称秦始皇为嬴政,其实是不恰当的,我们应该用秦始皇的“氏+名”,来称呼秦始皇。
    注意,这里说的是不恰当,而不是不可以。
    那么,秦始皇的“氏”是什么?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可见,秦始皇的氏为赵。
    另外,关于秦始皇的氏为赵,还有多种说法。
    比如,秦王室和赵王室本系一脉,秦王室的先祖曾经依附于赵王室,因此随了赵王室的氏。
    再比如,秦始皇出生于赵国,以出生地为氏,故而姓赵氏。
    说法很多,也都有争议,但秦始皇的氏为“赵”这一点,却是能够肯定。
    因此,秦始皇姓赢,氏赵,名政,按照秦始皇时代的名字称法,称秦始皇应当是“氏+名”。
    也就是说,我们称秦始皇为赵政,比称其为嬴政更加恰当。
    当然,在秦汉之后,姓和氏合为一体,我们也已经习惯了称秦始皇为嬴政,继续这样称下去也没有问题。
    但我们一定要知道,关于秦始皇氏赵的相关说法。
    综上,在我看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凡先生在《百家姓》中,才将“赵”排在第一。
    沈从的这段解释可谓颇为详细,他之所以要这么详细的解释,自然是为了以此为契机,自然而然的推广姓氏文化。
    无数的家长们,网友们在看到了沈从的这些解释之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这还真是涨知识了。
    虽然这未必百分之百就是李凡的本意,但沈从的解释让人绝对信服,也找不出比这更好的理由了。
    李凡的本意,应该也是如此。
    家长们和网友们兴奋了,原来关于姓氏还有这样的说法,秦始皇除了姓和名之外,竟然还有氏,而且氏比姓更加尊贵。
    那么,这就是说,《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的“赵”,其实是氏,而不是姓了。
    当然,到了今天姓氏合为一体,“赵”既是氏,也是姓,说是姓也不算错。
    但如果非要讲究起来的话,说是氏会更加的恰当。
    这里说的是《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的“赵”,而不是说“赵”姓。
    恍然大悟之后,家长们和网友们兴奋的继续在网络上讨论,讨论着讨论着,他们渐渐发现,他们对姓氏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在此之前,他们从未想过有一天,他们会对姓氏产生兴趣。也从未想过,关于姓氏还有这么多的说法。
    在秦汉之前,姓和氏是分开的,那么,姓和氏都分别是如何起源的?
    我姓张,我为什么姓张?因为我的爸爸姓张。
    我爸爸为什么姓张?因为我的爷爷姓张。
    这似乎是一个笑话,但如果一直不断的往上推的话,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第一个有姓的人,他的爸爸肯定是没有姓的。
    姓不是开天辟地就存在的,而是后来人为起源的。
    那么,是如何起源的?
    还有,我姓王,这个“王”姓是如何来的?他姓刘,“刘”姓又是怎么来的?
    记得李凡在其相关的神话作品中,有说到黄帝姓姬,黄帝为什么姓姬?
    等等所有有关的姓氏的问题,让家长们和网友们,渐渐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而这,正是沈从、岑庚、王学民三人所说的,推广姓氏文化的最佳契机。
    在沈从的办公室里,王学民兴奋的说道:“沈老、岑老,契机果然出现了。”
    沈从笑道:“这在意料之中,那么,我们就趁热打铁,把我们华夏的姓氏文化推而广之吧。应该从哪里说起?自然应该从姓氏的起源说起。”
    岑庚点头道:“不错,就从姓氏的起源说起。”
    于是,岑庚更新了自己的微博,发了一个预告通知,表示自己要开始讲姓氏的起源了,让有兴趣的朋友都来听。
    岑庚、沈从二人打算通过这种方式,先大概的讲一遍,而后再通过其它路径详细的讲解。
    岑庚的微博同样在第一时间就传遍了整个网络,无数的家长和网友们一阵兴奋,他们刚刚对姓氏的起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岑庚马上就来为他们讲解了,这实在是太完美了。
    “哈哈!岑老一定是听见了我们的心声,这么快就来为我们讲解了。感谢岑老,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姓氏的起源应该能够追溯到很远很远的时期,期待岑老的讲解。”
    “真是让人迫不及待,快点开始吧。”
    “……”
    无数的人一边兴奋的议论着,一边做好了收听的准备。
    而岑庚的讲解,也正式开始。
    ……
    第2180章 姓氏的起源
    岑庚的讲解正式开始。
    他说道,在我国古代社会,社会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人们分散在各个地方,每个地方群体之间的人们,为了便于相互联系、区别和交往,便渐渐形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的代号——姓氏。
    神秘的姓氏起源,成为了华夏文化中独特的瑰宝。
    所以,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之前的原始社会。
    姓氏分为姓与氏,姓与氏是一个部族的标志,姓是主体,氏是分支,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在原始社会中,“姓”最早的作用,是用于区分人类群体。
    为什么要区分人类群体?
    那是因为在母系氏族时代,随着社会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同血缘的人们共同聚集在一起生产生活,构成了最开始的部族。
    形成了部族的社会时代,对于婚配也渐渐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同血缘的近亲之间婚配,生产下来的后代往往都不健康,渐渐意识到婚配应该在非近亲之间发生。
    因而,各种族群体之间的男女婚配,从最原始的杂乱,渐渐进入到了跨族**配。
    又由于最开始是母系社会,很多人都是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男女交配所生下来的孩子,只能由母亲所在的氏族进行抚养,因此造成了每一个部落氏族中的所有人,都是一个始祖母的现象。
    再后来,再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继续进步和生产水平的继续提高,人们渐渐有了固定的居住场所,为了生产生活和男女之间进行婚配的需要,也是各个部族之间为了相互区分,从而形成了最初的代号——姓。
    “姓”便这样产生了。
    “姓”产生后,它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用于辨别部落中不同种族的后代,便于不同种族之间的通婚。
    因此,姓的产生,标志着人们从群婚制,到血缘关系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姓是主体,代表着祖先氏族的起源,因此姓是永远不能改变的,我国民间有一句谚语用来表示姓不可更改,“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祖宗传下来的姓,世世代代基本不改。
    姓起源于母系原始社会,因而那个时候“姓”都是女字旁。
    其中有八个姓最为出名,分别是: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我们将其称之为上古时期八大姓。
    这八大姓是所有姓氏的起源,也是瑰宝,我们现在的大多数姓,都是由这八大姓演化而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