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小农民大明星 第145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之前的眼镜男子还在,对于下面发生的事情他一清二楚,这让他终于有了一种满足感,他虽然没有预定到前面的房间,但至少在今天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
    他已经向老板确认过了,他是继老板、瘦高男子之后,第三个在现场看到这首诗的人。
    这足够让他骄傲了。
    眼镜男子很满足,而刚进来的十个人,虽然有些疑惑房间里为什么会有一个人,但他们却没有心思去想这个问题。
    他们的心思全都在那首诗上。
    大家并没有表露出羡慕的表情,这让眼镜男子觉得很是有些遗憾。
    “绝对不会有错,这绝对是李凡先生亲手所写。这些字真的像是有生命一般,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终于再一次看到李凡先生的真迹了。”
    “……”
    十个人的脸上,全都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激动。
    而楼下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从旅店门口,一直排到了外边的公路上。
    这对于路过的民众以及车辆里说,是一个极为反常的现象。
    城南旅店位于南门边上,每天在南门进进出出的本地居民非常多,这里有一家旅店大家都知道,甚至还认识旅店的老板。
    但以往无论是什么时候从这里路过,城南旅店都是一幅极为冷清的场面。
    现在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突然之间有这么多人在这里排队?城南旅店出事情了?出了什么事情了?看这样子,绝对是大事。
    只是,如果真出了什么大事,他们早就应该有所耳闻才对。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外地人,在这里排起了这么长的队伍,他们还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可如果不是出什么大事了,又会是什么情况?
    凡是路过的人无不好奇,也都停了下来,不搞清楚这里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显然是不会甘心的。
    ……
    第2274章 会因此而成为一个旅游镇?
    停下来的路人越来越多,所有人都是满脸的疑惑和好奇。
    一位老乡忍不住的走到队伍前,问一个正在排队的年轻人道:“小伙子,你们在这里排队是因为什么?城南旅店出什么事情了吗?”
    被问的小伙子颇为兴奋的说道:“没有,没有,没有出什么事情。是李凡先生在其中一间房间的墙面上,写了一首诗。我们排队正是为了去看那一首诗。”
    “只是为了去看一首诗?”问话的老乡感到非常意外,一首诗有什么好看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在这里排队?
    老乡变得更加的疑惑,又问道:“小伙子,你是从哪里来的?”
    小伙子答道:“倒也不算远,源江县那边过来的。”
    老乡道:“源江县?还不算远?有400多公里吧。那么远赶过来,就只是为了看一首诗?”
    小伙子道:“的确是400多公里,今天天刚亮就出发了。这首诗可不是一般的诗,这是李凡先生的新诗,而且是李凡先生的原稿真迹。目前全国总共都只有两处,一处在泰山之巅,另一处就是这里了。有人把蜀道绝壁上的那首《蜀道难》也算上了。但严格说起来,那并不能算是李凡先生的真迹,那是匠人们临摹上去的。所以,跑再远的路过来看,那都是值得的。”
    老乡道:“小伙子,你说的李凡先生,可是那三圣村仙缘农庄的庄主李凡,《西游记》、《封神榜》的作者李凡?”
    小伙子笑道:“正是。原来叔叔也知道李凡先生。”
    老乡道:“当然,现在谁不知道李凡?在我们乐河镇,无论你问谁,那肯定都是知道李凡的。不过,我还是不认为一首诗有什么好看的?就算他是李凡先生写的,那也只是一首诗而已。”
    小伙子再次笑道:“叔叔,对于你们来说,一首诗的确没有什么好看的。但对于我们这些喜欢诗词的人来说,李凡先生新诗的原稿真迹,有着极为巨大的吸引力,甚至可以说是神圣的。”
    之后,排在小伙子前后的几人,也纷纷说道:“的确,李凡先生的原稿真迹太珍贵了,对于我们的吸引力无穷大。”
    “我们这些人距离这里并不算远,算是最早的一批。现在还有大量的,隔得远一些的人正在赶来的路上。另外还有很多人想来,但因为各种原因,暂时来不了。最重要的,这里出现李凡先生原稿真迹的消息,现在还并没有彻底传开。等待消息彻底传开之后,我都不敢想象每天到底会有多少人慕名而来?”
    “非常非常多就是了。另外,这个乐河镇依山傍水的,风景很不错。依我看,乐河镇搞不好会因为李凡先生的这副原稿真迹,发展成为一个旅游镇。”
    “这里本来就是交通要道,风景也不错,的确有可能因此而成为一个旅游镇。”
    “……”
    老乡听几人说话,越听越呆,听这几人的意思,现在在这里排队的这些人,还仅仅只是最早到的第一批人,以后还会有更多得多的人,为那首诗而来这里。整个乐河镇还会因此发展成为一个旅游镇。
    这未免也太夸张了吧?
    乐河镇政府倒的确想把乐河镇,打造成为一个旅游镇,但努力了多年始终没有成功,这件事情很多乐河镇的居民都知道。
    现在只凭借李凡的一首诗,就有可能会成功了?
    这根本就不现实吧。
    老乡说道:“小伙子,看你们这个架势,我相信以后的确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人来这里。但你们说乐河镇会因此发展成为一个旅游镇,这根本不现实吧?政府搞了几年都没有成功,怎么可能因为一首诗而成功?”
    小伙子说道:“叔叔,我们只是说有可能,最后会不会成功的确还不一定。不过,叔叔,你的说法不准确,不是因为一首诗,而是因为李凡先生的原稿真迹。现在全国都仅有两处,除了泰山之巅的那首《望岳》之外,便是这里的这一首了。这是极为珍贵的。以后就算李凡先生亲笔再将这首诗在别处写一遍,都远没有这里的珍贵。叔叔这下明白了吧?”
    听小伙子这样一说,老乡好像终于明白了一点了。
    而后,老乡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连声说道:“这么说来,那这家城南旅店李凡先生留诗的那间房间,也会变得极为珍贵了?从此之后,原本根本没有什么生意的城南旅店,将会变成一个宝?”
    小伙子感慨道:“叔叔你说得对,从此之后,城南旅店的确就会是一个宝了,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这……这……这……”老乡“这”了半天,也没有“这”出什么话来,但任谁都看得懂他脸上的表情,不可思议、感慨、羡慕、还有嫉妒。
    而有这种心里的人,并不只老乡一人,几乎所有了解了事情始末的人,都是这样的心里。
    城南旅店的老板,让所有人羡慕还有嫉妒。
    老乡和小伙子,以及前后几人之间的对话的内容,渐渐在四周围观的人群里传开。
    得知城南旅店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仅仅只是李凡在其中一个房间的墙面上,留下了一首诗之后,所有人都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
    一首诗就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就算它是李凡的诗,它也只是一首诗而已。
    他们是真不太理解这些诗词爱好者们的狂热。
    不过,等到原搞真迹的相关说法传开之后,大家多多少少倒是理解了一些。
    再等到乐河镇可能因此成为一个旅游镇的相关说法传开的时候,大家再一次感到不可思议,李凡的原稿真迹影响力有这么大?
    不过,尽管大家全都感到不可思议,也都不相信,但大家又全都希望这事儿真能够变成现实。
    所有人都明白,如果乐河镇真的变为一个旅游镇之后,代表着什么?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大家就对政府想要将乐河镇打造成为旅游镇一事,相当的支持和期待。
    只是,政府搞了几年,想了各种办法也没有成功,大家在失望之余,也就渐渐不抱什么希望了。
    难道,现在仅仅只是靠李凡的一首诗,就可以成功了?
    ……
    第2275章 振奋
    怎么想都觉得不靠谱,现场围观的乐河镇居民们并不相信。
    而相关的说法,很快在整个镇子里传开。
    “哎哎哎,都听说了吗?南门那家城南旅店的一个房间的墙面上,出现了一首李凡亲笔所写的诗,现在有好多人正在那里排队等着看呢。”
    “真的假的?一首诗有什么好看的,还有人排队去看?”
    “你就不懂了吧。那不是普通的诗,那是李凡的新诗,是首次出现。而且还是李凡亲笔写在墙面山的,叫做原稿真迹,说是非常珍贵,全国总共都只有两处。”
    “再珍贵它也只是一首诗不是,那么多人排队去看,是不是太夸张了?”
    “是不是夸张,你自己去看一眼不就清楚了吗?我告诉你,还有更夸张的说法呢,说我们这个镇子很有可能会因为那一首诗,发展成为一个旅游镇。这才是真正的夸张。”
    “这扯淡的吧,一首诗能有这样的影响力?”
    “其实吧,这听起来的确根本不可能。但仔细一想,似乎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首先吧,咱们这个镇地处交通要道,依山傍水的,景色宜人。这就有了成为一个旅游镇的基本条件和可能。这也正是政府想把这里打造成为一个旅游镇的原因。再者,李凡先生的影响力,只怕比咱们想象中的要大得多。这两者结合起来,这里发展成为一个旅游镇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大家先不要急着反驳,可以先去南门那里看看。我之前其实也完全不信,但自我去南门那里看过之后,我就有些相信了。”
    “南门那里真的有很多人在排队?”
    “当然是真的,而且,人还越来越多。好多镇上的人都在那里看热闹呢。”
    “是吗?怪不得我总感觉今天这镇上的人有些少呢。那我也看看去。”
    “走走,我们也去。这个镇子平时颇为平淡,现在出了这么热闹的事情,怎能错过?”
    “……”
    消息在整个镇子里传开,越来越多的本地居民向着南门聚集。对于平时颇为沉寂的镇子来说,今天南门处发生的事情,可谓是一件极为轰动的大事。
    没有人愿意错过这样一次热闹的大事。
    南门处,为那首诗而来的外地客人越来越多,前来看热闹的本地居民,也同样越来越多,南门处已经拥堵不堪。
    好在南门外的公路两旁,都是大面积的田野和空地,容纳再多的人也都不是问题。
    不然,只怕早就已经达到人数的饱和了。
    那些刚刚来到南门的本地居民,在来的路上本来还对相关的消息有些怀疑,但到了南门之后,他们相信了。
    此时的他们,虽然还是难以理解,一首诗为什么会造成这样大的影响力?但眼前的事实又让他们不得不相信。
    另外,他们终于还相信了,乐河镇因此而发展成为一个旅游镇这件事情,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如此轰动性的消息,自然早就已经惊动了乐河镇政府的相关人员。
    对于这个消息,政府的相关人员,先是惊讶,而后是怀疑,最后又是激动。
    “李凡先生来我们乐河镇了?而且还在城南旅店一间房间的墙面上留下了一诗?消息准确吗?确定那是李凡先生留下的吗?”
    “我刚刚亲自去验证过了。那里的确有一首诗,从字迹、诗作本身,以及老板关于留诗之人的描述上看,留诗之人的确应该是李凡先生无疑。但这仅仅只是推测判断,并不能百分之一百的确定。除非李凡先生亲自承认,不然,外界即便是再肯定,也只能是推测。”
    “话虽然如此,但这其实已经是事实。除了李凡先生之外,没有人能够写出这样的字,作出这样的诗,更没有人有这样大的影响力。根据我们在现场的初步观察,截止到今天下午三点,为那首诗而来到乐河镇的外地人,已经超过了两千人。而这显然还只是开始,以后怕是每天都会有不少人慕名而来。”
    “好好好!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缘和契机。如果操作的好的话,我们多年的愿望,说不定真的能够实现。”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可能性真的很大。这一次我们倒是要好好的感谢,城南旅店老板的父亲一番。听城南旅店的老板说,李凡先生之所以会选择在他的小店住宿,是受到了他父亲的邀请。”
    “原来是这样,他父亲是镇上的人,还是周边村落的人?我猜想他父亲当时邀请李凡先生的时候,应该并不知道李凡先生的身份吧。”
    “这是肯定的。如果他父亲知道了李凡先生的身份,又哪里还敢邀请李凡先生?我已经打听清楚了,他父亲是桃溪村人,是个渔民,经常下河打鱼。他父亲这一次与李凡先生相遇,正是在一个打鱼归来的黄昏时分。当时,他父亲收船上岸,而李凡先生恰巧路过,两人便相遇了。一番交谈之后,他父亲得知李凡先生夜里打算在乐河镇过夜,便推荐李凡先生到自己儿子开的城南旅店住宿。老人家的本意只是想为自己的儿子争取一位宿客。却哪里想得到,他努力争取的宿客,竟是李凡先生。”
    “这或许便是传说中的,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老人家是幸运的,城南旅店的老板是幸运的,我们是幸运的,整个乐河镇的居民,也同样是幸运的。别的先不说,仅仅只是今天来到乐河镇的这些人,就消费了不少的东西。镇上好多饭店今天的生意都要比往日要好得多,其它的各种商铺也同样如此。那些商铺老板们,今天可是乐开了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