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4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白易:“……”
    柳元:“……”
    ……
    京城,某居住小区。
    “砰,砰,砰!”刘正轻车熟路的敲响了于海家的大门。他今天过来找于海是要一起讨论一段剧本。
    只是过了好一会儿,于海才慢吞吞的把门打开。
    “老于,已经开始研究剧本了?”刘正问道,也只有这个原因,能让于海隔这么长时间才来开门了。
    于海却道:“天天盲目的研究剧本,能写出好的剧本才怪呢。你来的正好,你也来读读这首诗。这首诗似乎给了我某种启发,却又总是抓不住,让人好生烦恼。”
    “读诗?”于海不研究剧本,却是在读诗,这倒是让刘正感到一阵惊奇。诗词,他们当然也喜欢,但也仅仅只是喜欢而已。比起诗词,他们更爱剧本。
    并且现在的这个时间段,他们一般都是在研究剧本。要么在各自家里研究,要求一起讨论。他现在过来找于海,正是要与他一起讨论一段剧本。
    “嗯,你快来看看。”于海不知道刘正心中的疑惑,而是催促他赶紧过来看看。
    见于海这副模样,刘正愈发奇怪,不过也迅速走到电脑前,往屏幕上去。待看清楚之后,疑虑稍减,原来是李凡的诗。自上次见过李凡之后,他们就一直对李凡格外关注。
    李凡正在参加中秋诗会小组赛,他们也是知道的。并且会在事后对李凡的诗作研究一番。不过那都是在事后,像今天这样,在比赛还在进行的过程当中,于海就对李凡的诗这么在意,还属头一回。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好奇之下,刘正开口吟诵出声。
    一遍之后,他正想说这首诗也没什么特别的啊。只是很快又“咦”了一声,随后又是反复的吟诵几遍。
    “这?”刘正与于海对望一眼,这种明知道答案,而作者又不说透的感觉,似乎带给了他们某种启发……
    ……
    网络上,这一首诗,也成为了网友们此刻议论的焦点。
    “李凡的这一首《春晓》,明明还和以前的诗一样,简单易懂。却为何总感觉有什么地方很不一般呢?”
    “这首诗反复吟诵,确实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但具体是什么样的感觉,又说不上来。让人好生烦恼。”
    “不管是什么样的感觉。我反正看出了这首诗绝不一般。”
    “楼上不是说废话嘛。我们都知道不一般,但不一般在什么地方,你倒是说清楚啊。”
    “切,他要是能说清楚,他也去参加小组赛了。”
    “这首诗哪不一般,我是说不清楚。但李凡就是走这种简单易懂的风格,我是看出来了。”
    “这个,好像还真是这样。从最开始的《村居》到现在的《春晓》,好像都是这种风格。”
    “……”
    尽管大伙儿表达不出《春晓》具体好在哪里。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对这首诗的喜欢。李凡的得票数,自然是以压倒性的优势增长。看那势头,比之第1轮的《悯农》,亦是不遑多让。
    这让此时正在电脑前看着这一切的王栋,欲哭无泪。“我说,凡哥。前4轮比赛,我不过就是2胜积6分而已。你用得着用这首诗来对付我么?”
    时间渐渐来到7点。小组赛第5轮比赛结束。第六小组中,李凡再次以压倒性的优势取胜。5战全胜积15分,继续领跑积分榜。
    比赛并没有留给众人任何感慨的时间,界面一变,第6轮的比赛又已经开始。
    这一次,无论是白易、柳元等名家,还是大部分网友,甚至还有部分正在参赛的作者。都在第一时间,把界面切换到第六小组的比赛界面。
    他们要看一看,李凡拿出了一首如此经典的《春晓》之后。在这一轮,又会拿出一首怎样的诗?
    几分钟之后,各位名家再次赞叹不以。
    “这首诗竟然与《春晓》有异曲同工之妙,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什么时候,这小子写出一首平庸一点的诗来,才算是新闻了。”
    “……”
    ……
    第202章 一枝红杏出墙来
    李凡第6轮的对手叫做叶强。叶强在前五轮比赛中,两胜两平一负积8分,成绩算是不错。本应该是李凡一个比较重要的对手。
    在赛前大部分网友也是这样认为的。叶强固然不是李凡的对手,但实力不弱,应该能够给李凡制造一些麻烦。
    只是当第6轮比赛开始以后,广大网友却只能在心底为叶强默哀了。因为他的结局比之上一轮的王栋,估计不会好到哪里去。
    李凡这厮这两轮的作品太猛了。
    一首《春晓》刚刚过去,众人还没有品味够。现在又来一首《游园不值》,这让人家怎么比嘛。
    ……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京城,某居住公寓。
    郑洁把这首《游园不值》反复吟诵了好几遍,不断的啧啧称奇。这首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
    后又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全诗曲折而有层次,形象生动又富有理趣,最后还能寓理于景。实在是妙不可言。
    从刚刚的《春晓》到现在的《游园不值》,郑洁已经不知感慨过多少次了。“三圣村真是一方神奇的水土。”
    ……
    《游园不值》是前世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
    江南二月,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时节。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却久久没有人来开门。
    诗人猜想或许是园主人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爱惜的青苔,才不愿意开门吧。
    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徘徊,很是扫兴,却又无可奈何。正当他准备离去之时,抬头之间,忽然看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
    诗人扫兴无奈的心情,瞬间变得惊喜。这柴门挡得住我,却关不住这满园的春色。
    ……
    《春晓》、《游园不值》,李凡在第5、第6两轮比赛中,拿出的这两首诗可谓惊艳了不少人。许多平时与李凡并无交集的名人名家,都忍不住在第一时间发微博表达自己的品读感想。
    于是,许多网友惊愕的发现,第6轮比赛还没有结束,名人名家对李凡今天两首诗的赏析微博,却是已经陆续出现。
    京城大学中文系教授魏泽阳,在微博上这样写道:“《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然而言浅却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京城大学历史系教授白浅易,则这样写道:“《春晓》中,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必将传之千古。”
    著名作词人向夕,在微博中也写道:“《春晓》写景却不写春天迷人的色彩,醉人的芬芳。而是从听觉角度写春之声。‘处处闻啼鸟’,啁啾起落,远近应和。这是诗人在室内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
    著名文学评论家左向元,这样写道:“《游园不值》中,诗人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门才久扣不开。风趣幽默。”
    华国作协会长,著名学者余秋,在微博上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景中含情又寓理于景。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在这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
    “……”
    众多名人名家的微博,让广大网友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也让韩忠、白易、柳元等人面面相觑,“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吗?怎么全让他们抢先了。”
    “哎,不行。官网赏析要等到比赛结束之后才能发上去,我现在也得先发条微博。”韩忠说道。
    于是,众网友看到,华国诗词协会会长、著名诗人韩忠,也更新了微博:“《游园不值》与《春晓》在写法上,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游园不值》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的满园春色;
    《春晓》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曼妙春光。只用淡淡几笔,就写出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名人名家对李凡的这两首诗评价如此之高,也让众多正常参赛的作者暗暗心惊,“李凡这厮如此生猛,咱们还能不能好好的比赛了?”
    莫白、杜风等四人此时也是眉头紧锁。尽管他们不愿意,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两首诗的确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平。两首诗只是其一,就足以成为经典。
    现在,两首诗采用相同的写法,却又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角度,表达出了相同的意思。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大家这是怎么了?被李凡这两首诗吓到了吗?”见气氛有些压抑,莫白轻声一笑,说道。
    “莫兄说哪里话。李凡这两首诗的确不凡,但也不置于被他吓到。”杜风说道。
    “杜兄说得对。你们有没有发现,李凡的诗的确不错,但他的诗基本上都是一个类型。”莫白说道。
    “哦?”杜风眼睛一亮,说道:“嗯,的确是这样。莫兄的意思是?”
    莫白点头道:“小组赛没有限制,什么类型的诗都可以。但到了总决赛阶段,是命题作诗。到时候李凡恐怕就不会这样如鱼得水了。”
    其余三人听莫白这样一说,均是眼睛大亮。的确,李凡最擅长的就是这种山水田园诗。但在总决赛阶段,是命题作诗,会涉及到各种类别的诗。
    李凡就不可能再像现在这样惊艳了。
    ……
    第203章 最强对话
    名人名家的赏析微博,也让众多网友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总会觉得这两首诗不一般。
    “哈哈!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读《春晓》会感觉不一般了。就是这种点明却又不细说,让读者自己去感悟的手法惹人无限遐想。”
    “的确,通过鸟鸣让读者自己去想象无限春景,说花落也让读者自己去看看到底有多少。这种手法真是大胆。”
    “这种手法是非常难掌控的,也就李凡敢用。其他人就是想学,估计也学不来。”
    “是啊,这种手法一但有丝毫偏差,就会贻笑大方。”
    “可人家李凡不仅用了,还用了两次。一次听觉、一次视觉,效果却是同样的令人沉醉。啧啧,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唉,一首《春晓》,一首《游园不值》,这让王栋与叶强两人,应该如何的郁闷?”
    “……”
    李凡这两首诗的威力如此巨大,也让凡楼诗词组的组长王斌欣喜不已。
    整个诗词组的所有粉丝,都只能算是李凡的新粉丝,包括王斌自己。再加上他们诗词组的人数,和其它几个小组相比是最少的。这就使得他们诗词组,在凡楼里面说话的声音最小。
    凡楼里面说话声音最大的是童话组,然后是漫画组,再然后是侦探组,最后才是他们诗词组。
    当然,他们都属于凡楼,对外是非常一致团结的。对内嘛,几个小组之间就在暗暗较劲了。当然,这种较劲是良性积极的。
    童话组要守住自己老大的位置,其余几个组想要取而代之。
    对于王斌的诗词组来说,论资历他们比不上童话组,那就只能在粉丝人数上超过童话组了。但粉丝都必须是优质粉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入凡楼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