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8章 邸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进入院子,徐铮发现里面是个小花园,空间虽不大,不过布置的错落有致,写意淡雅。古松遒劲盘旋,迎风傲立,怪石粼粼,清水怀绕,红的花,绿的叶,簇拥着一座亭,一张桌,四个石墩外加一壶酒,一个人,四个小菜。
    看来杨知县在独饮,脸色略显倦怠。徐铮拉着张礼真,忙上前施礼,杨知县喝干酒盅,摆了摆手,示意免礼。
    前来送礼,却碰到人家不开心,这是很尴尬的事情。
    徐铮决定打破这个僵局,让土豆丝提前出场,美中不足的缺少了青椒。
    没等徐铮说话,原先带路的小门子捧着一盆绿色盆栽,跑了进来,慌里慌张地说道:“老爷,番椒都脱落了!”
    杨知县听完,重重的跺了下脚,怒气冲冲,说道:“混账东西,忎地不小心,这可是老友送我的珍贵物件!快拿来我看。”
    小门子端着盆栽,经过徐铮,走到前面,徐铮瞥了眼,顿时心花怒放:哈哈哈,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就在一瞬间,徐铮发现小门子手里的盆栽竟然是自己苦寻已久的辣椒,真是??????
    杨知县小心仔细的检查了下番椒,在盆子里果然发现了数个掉下来的小青椒,心疼的直吸气,“混账东西,怎么回事?”
    小门子吓的两腿直发软,尽管知道自家老爷一直以来性子和善,不轻易发脾气,但是今天看来,自己免不了要皮肉受苦了。
    “回老爷,小的一直按老爷交代的法子侍弄的,可今个无缘无故的,果子就掉了下来。”小门子捧着盆栽的手一个劲的抖。
    “岂有此理,这么说还是老爷我的不是喽?”杨知县真的要发飙了。
    “太爷,能否让徐铮说句话!”徐铮见势不妙,赶紧打断节奏。
    杨知县稍缓了下脸色,道:“说!”
    得到允许的徐铮,快步走到小门子身边,顺势接过番椒,看了下,抬起头说道:“太爷,幸好番椒没什么大碍,果子掉落只是因为被太阳晒过头了。”
    杨知县紧张的看着徐铮,问道:“你也熟知番椒培育之法?”
    徐铮点了点头,“略知一二。”
    “番椒原是番外之物,后传入中土,其实不仅可观赏,也可食用,具有温中散热,开胃消食之功效。”
    “培育时,忌严寒和酷暑,及长,有白、紫花两色,果实初生绿色,熟则红或紫。我看番椒的情形,叶子有些发蔫,应该是最近天气过于炎热的缘故。”
    “汝真奇人也!”杨知县听完,赞了徐铮一句。
    “这个东西还可以食用?”杨知县看了看手掌里尖尖的绿色小辣椒,递给徐铮,疑惑的问。
    “太爷,请您稍待片刻,另外借您的厨房一用!”
    杨知县纳闷的看着徐铮,从地上的口袋里掏出几个圆滚滚,黄生生的物件。
    徐铮招呼张礼真,跟着小门子,径直去往食堂。
    功夫不大,一道青椒土豆丝,新鲜出锅,呈在杨知县面前的石桌上,青的丝,黄的丝,交错夹杂,一股青色微辣油香钻进了杨知县的鼻孔。
    杨知县犹豫着,拿起筷子,吃了一小口:清脆油香,微辣爽口,再吃了一大口,品味许久,点了点头:“果然可以入口,只不过其味甚是古怪,有胡椒之辣却无其麻,口舌若火蚀而不痛,却食指大开,这番薯丝更是出众,似果非果,脆酥可口,真乃奇物也!”
    徐铮笑着说道:“用之佐酒,更佳!”
    “这个吾知道,乃珍珠米。琼林宴上曾食用过,不过这吃法还是第一次!”杨知县拿起一个玉米棒子,不顾斯文,啃了一口。
    徐铮帮杨知县倒满酒杯,左一口小酒,右一口土豆丝,再来一口玉米,不大会功夫,杨知县竟然吃的浑身通泰,额头见汗,连呼:好吃,过瘾!
    徐铮心里暗笑,辣椒的味道确让人上瘾,看来这盆栽好不容易长出来的辣椒要保不住了。
    杨知县净面过后,再次坐了下来,徐铮也得了个座位,把来意说了下。
    “汝心甚善,冲龄之岁能怀生民之心,即古之大儒也不多见!可叹世人,只知眼前温饱,却无长久打算。幸甚本地处江南水乡,物产颇丰,度日无忧。然则我大明疆域绵延万里,各地水土不同,地产也有多寡,或丰稔,或饥荒;另有潘王占地,动辄百顷千顷,鱼肉乡里,民多怨言;若风调雨顺,民尚可度日,一旦旱涝绝收,则饿殍遍地,卖儿鬻女,惨不忍睹。果如汝所言之物,地产颇丰,确能活无数性命,此举大善!”
    “只可惜当今巨阉秉政,朝廷正直之士动辄被挺杖于光天化日之下,尊严扫地,或隐或退;今者朝上衮衮诸公,尽是阿谀奉承无能之辈,汝之物必难推广天下,真是可惜可叹!”
    杨知县思忖许久,说道:“未若吾以县衙名义,与汝几顷,进行试种如何?”
    徐铮知道,这是杨知县在变相的照顾自己。在大明朝,开荒前三年是免除税粮的,并且开垦出来的土地归自己。
    徐铮想了下,说:“本县多水泊滩涂,但是耕地却不足,而且本地多荒山。土地贫瘠,耕者极少,若太爷有意,可否让小子租用一二?”
    徐铮的考虑是正确的,金坛县本身就是耕地不足,即使杨知县利用权力分给自己,日后仍难免被人觊觎,与其日后纷争,倒不如自己退一步,弄几座不起眼的临水荒山,尝试下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道路,低调才是王道!
    开垦山地的最大困难就是水和人力,江南地区不缺水,自己最大的困难是缺乏劳动力,嗯,走一步看一步吧!
    人生就像一场赌局,赢了,你可以趾高气昂;输了,你就一塌糊涂。
    杨知县耐心的等着,默默在心里观察眼前这个年轻人,嘴角露出刚发黑的绒毛,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唇纹刚硬,一看就是个性格要强,不服输的性格。但是究竟是原因,使得这个贫家少年如此早熟聪慧,镇定自若?胸中自由十万兵!难怪甘罗十二能为宰相,这世上奇人异事何其多矣,上苍尚有好生之德,自己为什么不能成人之美呢?想到这里,杨知县决定一定要好好培养这少年,但是不仅仅是爱护有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给他机会,也许有朝一日真的能为这千疮百孔的大明天下做点什么事情呢!
    杨知县站起身,和小门子耳语了几声,小门子快速离开,等到回来的时候,手里捧着份邸报。
    徐铮的思绪被杨知县打乱,接过小门子手中的邸报,看了起来,是镇江府转过来的,写的是黄金山一带匪盗横行乡里,四处劫掠,民不聊生,要镇江府和应天府两府携手共治,除匪安民。
    徐铮看着黄金山,这个地方不是新四军十六旅三战三捷的地方吗。怎么有土匪?
    杨知县发觉了徐铮的疑惑,解释道:黄金山处于溧阳、溧水、金坛三县之间,跨镇江、应天两府之地。山势不高,林亦不密,平时无匪患,据悉贼多来自金坛县上阮、杨庄、许庄等地,忙时为农,闲时为匪,黄金山只是匪众临时聚会议事的地方。虽然数次进剿,无奈官兵互不统属且战斗力地下,匪徒又狡诈凶蛮,因此每次都是靡费伤财,无果而返。
    徐铮仔细回忆黄金山的资料:黄金山位于溧阳别桥镇北面,和金坛薛埠镇接壤,地况属丘陵地带,附近有黄金村,有史氏、王氏等族聚居,村前另有玉屏山,抗日战争时期曾为日本鬼子驻地。
    杨庄更是有来头,一说是“山西孔子”杨震的后人所建;另有一说是北宋名臣杨昭文后人所建。
    大有来头啊!
    慢来,杨知县此举是什么意思?莫非是要把黄金山给我?徐铮反复考虑得失,心中突然想起另一端关于金坛的记忆:天启五年春,杨锡璜知县去职,刘宗祥接任,设方略,智擒贼曹掾、巨盗王武烈,一举荡平黄金山贼寇(曹掾、王武烈不一定是黄金山的盗贼,这里出于剧情需要安排。)这就是穿越者的优势了,既然可以提前知道结局,那么现在接受黄金山也不是不可以,甚至自己从中渔利也或未可知。
    至此,徐铮下定决心,黄金山要定了。
    杨知县接着说道:此处山脉一不险峻,二则临水,适合汝之求乎?
    徐铮点了点头,说道:“此处甚佳,然惜乎匪患横行,恐不是宜耕种之地啊!”
    杨知县继而说道:“匪患之事如同癣疥之疾,除之或早或晚。况汝年幼,不易招人耳目,可先行刺探匪情,若能为官府提供情报,他日大军到达,即可让匪灰飞烟灭,也可使租地之事更为便利,汝以为然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