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52章 迫击炮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马利原原本本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徐铮,说完之后,用充满期望的眼神注视着徐铮。
    徐铮简单考虑了下,道:“这样也行,本学堂先聘请你作为语言先生,专门传授学员们葡萄牙语、英语和意大利语,以后如果你有了新的打算,可以随时离开这里,我们这里去留自便。”
    至于你的性别,我觉得没什么什么值得隐藏的,再说我们这里可不存在学术压迫和宗教迫害。不过呢我提醒你一句:没有我的同意,不得私自传教,这一点能做到吧?
    马利点了点,说道:“先生,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我可不是神职人员,我只喜欢你所说的‘科学’!如果这也算一种宗教信仰的话,那么我会毫不犹豫的承认的!”
    “哈哈哈!说的有点道理哈,某种程度而言,科学的确算得上一种信仰,但并不是宗教。”顿了下,制止了马利的争论,继续说道:“你的真名应该是冯?玛丽吧?恢复你的真名吧!”
    玛丽高兴的点了点头。
    释雪花见徐铮和玛丽已经说完,连忙站起身,道:“恭喜师傅,又收得一个良徒!”
    徐铮咧嘴笑道:“你这不是在夸你自己吧!”
    释雪花摸了摸光头,有点尴尬,然后按照中国礼节,和玛丽见礼。
    “师妹,师兄有礼了!”
    “释兄,我的见面礼呢?”
    “额??????!”
    徐铮哈哈大笑,从身边的兜里掏出了一件水晶镶金步摇,递了过去,玛丽一声欢呼,提起裙子,飞快地跑到徐峥面前,“波”地一声,亲了下脸颊,大大方方道:“谢谢先生!”
    吓的释雪花赶紧闭上眼睛,孙元化也是立刻转过身不敢再看。
    徐铮坦然大笑。说道:“你们两个土老帽,这是人家西方的礼节,心理不健康!”
    “你这做师兄的还不赶紧准备礼物,当心师妹以后给你小鞋穿!”徐铮戏谑地说道。
    “是,师傅!”释雪花老老实实地答应了,最后回到房间一阵倒腾,终于选了条玛瑙手链,送给了玛丽,不过当玛丽准备亲他的时候,吓的释雪花落荒而逃。
    孙化元在旁边乐呵呵地跟着傻笑。
    对于孙元化,徐铮亦是想不出什么好的安排,因为孙元化走的科举道路,如果徐铮没记错,等到崇祯元年,孙元化将会去兵部任职,想要用大炮把孙元化牢牢的留在黄金山,并不现实,看来只能日后想其他的办法了。
    想到这里,徐铮对着孙化元说:“你千里迢迢赶到黄金山,我也不能让你空手而回。这样,近日我这里有几分炮样草图,你先拿过去,稍微参考。我知道你在辽东时已经接触过不少大炮,有很多心得体会,你把两者相互比较认证,然后我们铸造几门样炮,看看效果如何,你认为怎样?”
    孙元化连声道谢,接过草图,宝贝一样捧在手里。
    其实徐铮画出来的主要是佛郎机炮样。明军从嘉靖时期开始装备,到现在将近有百年时间了,如果单纯以当时欧洲和大明手工业技术水准而论,二者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十分明显,欧洲略微领先,甚至在十五世纪就已经出现直膛线,但是由于当时加工技术限制,没有大范围普及。
    孙元化反反复复端详了一段时间,然后犹豫着说道:“徐公子所画之炮样,应属佛郎机炮,配以炮车且上下高低可调,然此物早已装备军中,除射速快之外,似乎并无太多长处。今者军中利器当属紅夷巨炮,发射时声震十里,即可威震敌胆,亦可糜烂数里,当属第一。”
    孙元化说的比较含蓄,但是徐铮明白,孙元化的意思是现在部队里流行的是紅夷巨炮,这个玩意杀伤力大,而佛朗机炮除了射速快,就没有什么其他的优点了。
    徐铮喝了口茶,慢慢说道:“紅夷巨炮确实威力巨大,但是射速过慢,操作繁琐,再加上动辄一二千斤,用来守城或是阵地战尚可,若用于野战,则大大不利。而佛郎机炮最大不过千斤,射速快,操作简便,且便于车载,利于运动。至于射程,其实二者之间相差不大,紅夷巨炮最大射角时平射,也只有二至三里(数据出自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1782年法革命军和普鲁士战争中,紅夷炮射程1300码),佛郎机也差不多。”
    “二者最大的差距主要在于用途不同。对于战争而言,如何有效且快速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使其丧失抵抗才是主要目的。佛郎机的便捷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军中武器装备的主角地位。就火炮原理而言,佛郎机的后装远远优于紅夷的前装,甚至此道理也可以用于火铳,后装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孙元化听完,仍是一副犹豫不决的神情,几次欲言又止。徐铮见状,说道:“我知道你尚有很多疑问和顾虑,我们现在徒作口舌之争,也不能辨明。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各领匠人,分成两队,每队试制样炮,然后实地射击,通过比较,再作定论如何?”
    孙元化这才点了点头。
    徐铮让人把匠人喊过来,从中挑了几个辽东来的,分成两组,交代了相关事宜。由于黄金山比较偏僻,再加上时处明末,官府管制力量比较薄弱,更何况数量很少,因此徐铮才敢铸炮,匠人们也才敢答应徐铮。为了缩短时间,这次选用的是青铜。
    徐铮的炮样草图上注明了重量两百五十斤,口径六十毫米。两炮均用炮车,装备了方向机和高低机。匠人们动作很快,没多长时间就已经已经铸好两门炮,组装完成后,徐铮和孙元化在黄金山后山挑选了一处空旷地方,准备试炮。
    “预备,放!”
    轰隆隆两声炮响,几乎同时开炮,炮车在提前挖好坑中猛地震动了下,浓烟夹杂着火光,从炮口箭一般喷射而出,几乎肉眼可见的两颗炮弹,瞬间飞向远方。
    两门炮都是按照徐铮预定的射击靶位进行射击,但是从溅起的土块来看,都偏离了不少。徐铮见状只能摇摇头,重新调整射角,嘴里叫道:“清膛,二号装药。预备,放!”
    “咚!”佛郎机率先发射,间隔两分钟后,紅夷炮终于再次发射。从弹着点来看,两门炮的命中率差距不大,佛郎机的射速更快。
    孙元化在旁边看着徐铮指挥现场,“清膛,三号装药。预备,放!”
    两门炮再次射击,前面主要是考察命中率。第二次是射程,紅夷炮的优势很明显,最大射程达到了一公里多一点,而佛朗机炮一公里不到。孙元化望着徐铮,脸上的神情似乎再说,不出我意料吧!
    徐铮没有说什么,只是继续发布命令,进行第三组试验,射速。
    匠人们在射击之前,已经在木制模型上进行了练习,甚至其中几个辽东逃难的匠人,以前就专门铸造过大炮,因此放炮的本领并不差。
    在匠人们的熟练操作下,两门炮不断的发出怒吼,不过紅夷炮很明显落后佛郎机,经过六轮急速射击之后,最后几乎成了佛郎机的专场,孙化元的脸色越来越差。
    徐铮摆了摆手,对着孙元化问道:“依你之见,如何才能提高射速、射程和威力呢?”
    孙元化皱着眉头考虑了下,慎重的说道:“依吾拙见,只怕得从炮身材料,火药上多下功夫!”
    徐铮点点头,示意孙元化继续。
    孙元化继续说道:“俗话说铜不如铁,铁不如钢,若炮管可用精钢铸造,必然可放更多发射药,这样一来,弹丸则可飞的更远,威力也大大增强;吾尝闻戚家军当年火药配比完成后,再加入蛋清或上好烧酒,拌合均匀,阴干后大小如豆粒,置之掌心,药燃不伤手,方为上等火药。此两点吾之拙见,不知徐公子以为然否!”
    徐铮听完,拍掌笑曰:“果然不愧是孙初阳!已经八九不离十了!”徐铮心里也的确欣赏孙元化,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能够考虑到这两个因素的人,寥寥无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也就是东西方的差距根源:大家都知道,我国的火药源自炼丹术,指导理论是“君臣佐使学说”(配合比例)和“阴阳说”(爆炸原理),这两种学说属于原始的自然科学范畴,也属于化学范围;西方的原始化学则是源自炼金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缺乏社会力量的加入,大部分属于个别学者或者研究者的个人行为,没有形成系统试验;而西方的原始化学脱离炼金术之后,相关的研究者是通过试验量化,从而得到更精确的配比和加工手段。正是这种区别,从而制约了我国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
    至于钢管炮身,更是火炮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钢的韧性、硬度等哥哥方面远远优于铁和铜。
    徐铮说道“尚有一点,暂且不说,你来看!”徐铮让匠人们拿过来一颗形状特殊的弹丸,尖头大肚子,屁股上还有尾巴(大家一看就知道,这不是迫击炮弹么,当然徐铮可制造不出来这么先进的东西)!孙元化看着好奇,徐铮摆手制止了他的询问,然后让匠人清膛装弹,然后点火发射。
    “嗵!”声音比刚才的发射声音哑了些,但是当弹丸飞出炮口之后,在空气中发出一阵怪叫,远远的飞了出去,超出前面最大射程三分之一距离!孙元化惊奇的张大了嘴巴。
    徐铮再次让人拿过来一枚同样的炮弹,放在手里,摆在孙元化面前。
    孙元化看着眼前怪模怪样的弹丸,哑这嗓子,好奇的说道:“为何同样的装药,同样的的炮,射程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