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93章 夫复何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感谢暗极星夜的推荐票!
    感谢风间琉璃的推荐票!
    感谢wj230788的推荐票!
    谢谢你们的鼓励,真心感谢!
    京师徐府出现了不少生面孔,都是为了商事衙门而来。
    “几社六君子”全部都到了,分别是夏允彝、杜麟征
    徐孚远、周立勋、彭宾.
    其中夏允彝、陈子龙、杜麟征和彭宾是举人,周立勋是南直隶太学生,徐孚远是秀才。
    在陈子龙的邀请下,几人先后来到京师。
    徐光启是个极度认真的人,先后考察了几个人的学问,又观察了一段时间各人的人品,觉得确实可用,于是联合韩爌、梁廷栋尚书推荐。
    陈子龙对海外最感兴趣,于是进了海外贸易部,其余五人则是分别进了四司,担任大使或副使等不同职务。
    时间不长,张溥、吴昌时、吴伟业、杨廷枢等复社众人也先后加入商事衙门。
    一时间商事衙门成为了大明各部门当中,思想最为开放,活跃的衙门,和登州遥相呼应。
    一方面这些年轻人精力充沛,做事情效率高;另一方面虽然都没有中进士,但是学问并不差。
    但是一直拖到现在,商事衙门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仍是空缺,因此成为了朝堂之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其实朱由检心里已经有了人选,那就是徐铮。
    韩爌心里也有猜到了,但是由于徐铮的名声不好,跟内廷走的太近,因此装着糊涂,隔三差五的推荐别的人选。
    就连徐光启这个政治小白都看了出来,尽管也想推荐徐铮,但是自己脸皮子薄,不好意思。
    温体仁起初本来计划争取商事衙门一把手,不过由于商事衙门一把手被降低到三品,自己总不能主动降级吧,因此断了念想,老老实实的等着入阁。
    随着几社和复社中人不断的加入,似乎突然间整个大明的激进分子都集中到了一起,时间一长,朝中大臣们在暗地里已经有了不少的引论。
    徐光启看着商事衙门一天天壮大,发展起来,打心眼里高兴。
    也特别喜欢和这些年轻富有朝气的年轻人待在一起。
    研讨中西学问,议论朝政。
    久而久之,一个新的称呼“徐党”出现了。
    徐光启仍被蒙在鼓里。
    徐铮不得不加快南巡步伐,先后把剩下的港口一一考察完毕,并制定了相关的改造计划,工程类的不用说,全部总包给了沈万里,沈万里则利用这个机会,把苏州的施工队全部调动过来,并分成了几个项目部,从而确保每个港口顺利施工。
    月港的谢正阳在知道徐铮已经升任参将之后,终于放开了手脚,为徐铮打造福船,南直隶宝船厂也开始试制第一艘双桅福船。
    郑芝龙果然守信,总共派出了六艘福船,其中三艘装满了货物,另外空出三艘给朝廷使用。
    徐铮动用了四艘,两艘福船作为货运,另一艘武装福船护航,卡瑞克大帆船则充任了补给船的角色。
    十艘大海船齐聚南直隶,不知道引起了多少人的好奇。
    徐铮在经过朱由检的同意之后,亲自带队,郑芝龙则派出了徐铮的老熟人—郑芝虎,随船队同行。
    朝廷则派出了重量级人物:户部尚书毕自严。
    这不是朱由检的主意,而是毕自严自己要求的。
    毕老爷子的理由很简单,要亲自出去考察下,看看能不能给大明的经济多一些更好的建议。
    徐铮知道了后,表示只要毕尚书的身体许可,自己绝对是举双手欢迎的。
    朱由检为了这次能多赚些银子,几乎把内库里的丝绸绫罗全部搬空了。
    到了最后一艘福船没够用,还侵占了半艘。
    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们多半持观望的态度,每家多多少都弄了点货物,免得皇上在面子上过意不去。
    温体仁和周廷儒也投了不少。
    徐铮这边的人选已经定了下来:张礼真、王徵、流风。
    商事衙门:陈子龙。
    “好小子,竟然弄出了这么大动静!”毕自严从轿子里走了出来,一见面,就直接称呼徐铮为“小子”。
    毕自严和徐光启是老朋友、老交情,因此称呼徐铮为“小子”也说得过去。
    徐铮忙上前一步,挽住毕自严的臂膀,“竟然劳动大人亲自出马,真是惶恐!”
    “切,你小子,真不简单!别大人大人的了,直接喊声“老叔”就行”毕自严比徐光启小几岁。
    “怎样,毕老叔这百来斤就交给你了,到时候还能完整的回来吧?”徐铮真心没想到毕自严竟然这么幽默风趣。
    “哈哈,瞧您说的!晚辈一定保证完璧归赵!”徐铮也顾不上用词合适与否了。
    “嗯!好!有这句话,老夫就放心了!其实老夫早年就有个心愿,想出去走走,只不过俗事缠身,如今虽说年迈,就让老夫聊发少年狂,孟浪这一回吧!”毕自严是典型的文人,一直奉行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宗旨。
    “只要您老不晕船就行!”徐铮心里估算了下,毕自严今年应该六十七八岁了!
    说不担心,那是假的!
    “无妨,反正老夫不晕车!这船吗,应该也不晕!”毕自严自信满满的说到。
    徐铮闻言暗自苦笑,好在从张养默那里弄了不少薄荷油之类的。
    希望毕老爷不晕船吧!
    给毕自严一一介绍了其他人。
    码头之上早就准备了三牲和炮仗。
    徐铮虽说不迷信,但仍是选了吉时,然后在一阵炮仗声中,十艘大海船缓缓驶出了长江口,扬帆直奔东向。
    徐铮出海了。
    随着海水的色越来越蓝,海岸线渐渐的隐没在波涛之中。
    郑芝虎负责指挥船队航行。
    郑芝虎采用的是雁形阵,把卡瑞克大帆船夹在中间。
    天气确实很不错,海面上只有阵阵微风,晴空万里,碧波荡漾。
    徐铮和毕自严一人一把躺椅,躺在后甲板上闭目养神。
    陈子龙毕竟年轻,闲不住,不时的跑到船工哪里,询问这各种航海知识。
    王徵则是捧着本书,老老实实坐在船舱里啃书。
    海鸥不停的绕着船帆盘旋,留下一阵阵鸥鸣。
    半响,毕自严长叹了一声:“倘若人生若此,又夫复何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