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449章 是否迁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感谢暗极星夜,这么善良的我,20190428031726160的推荐票!
    “皇太极现在位置在何处?”茅元仪紧锁着眉头,身躯随着战马上下起伏。
    “据报皇太极已经到了汉江东!”柳琳这几天连夜赶路再加上焦虑,嘴角已经起了一连串火泡。
    “下令部队,经过汶山的时候不休息,今夜必须赶到汉江!”茅元仪的眼珠子也是密布红色血丝。
    三万火铳兵和两万多士卒已经有十天在持续赶路。
    “统兵使,让儿郎们歇歇吧,要不然队伍就要垮了!”徐佑申苦着脸,说到。
    “不行,再休息就赶不上汉城之战了!”
    “茅兵使,你觉得咱们能否赶在贼酋前面到达汉阳?”徐佑申也很担心王都的局势。
    “照这个样子,只怕危险!”茅元仪摇摇头。
    步卒啊,想跑得过四条腿的动物,难度太大了!
    自己这边还好有当地人带路,已经走了不少近道,但仍是跟在皇太极后面一路吃灰。
    “要是汉阳有失,王上也不会怪罪我们的,毕竟我们隔的太远!”柳琳插了句嘴。
    “其它各道的人呢,都他妈的死光了不成?任由皇太极一路直捣黄龙,真是无用!”徐佑申抱怨了一句。
    “有多少人敢挫敌锋芒啊!”茅元仪苦笑了声,“你也别怪他们,我们火铳兵要不是占了武器的优势,只怕也不容易能跟皇太极战场对决,毕竟八旗骑兵的凶悍天下皆知!”
    “火铳兵确实厉害,我就盼着王上能早日全军换铳,这样我们就无惧外敌了!”柳琳的愿望是美好的。
    “只可惜现实是残酷的,我们换不起!”李曙守长长的叹了口气,
    “你们不知道吧,王上已经在给原来的铁炮兵换装一式火铳了,为了购买兵备,不仅增加了赋税,还大力清缴陈欠,只怕三京八道已经民怨沸腾了!”
    “哎!”柳琳狠狠地一拍手,
    “茅先生,能否跟徐将军说说,在价格方面适当降低些?”徐佑申也很眼馋火铳,无奈茅元仪军中的数量也只能满足自己使用。
    “公子那里也不容易,这个东西生产加工起来确实成本很高!”茅元仪捻着胡须,缓缓说到。
    “看来是没办法了,哎!”徐佑申也忍不住发出一声感叹。
    东西是好,就是太贵,用不起!
    “我倒有个注意,可以给你们参考下!”茅元仪眼里一亮,突然想到一个主意。
    “啥主意?”李曙守、徐佑申、柳琳纷纷睁大了眼睛,盯着茅元仪。
    “你们可以跟公子提出:让公子帮朝鲜建立一个生产车间,用你们自己的人力,铁矿等,自己制造一式火铳!”茅元仪突然想出了一个新奇无比的注意。
    “这法子……!”徐佑申吃惊的张大嘴巴,久久不语。
    “不太可能吧?”柳琳和李曙守同时说出口。
    “茅先生这办法确实很好,但是这样做你家公子能拿到什么好处呢?白白把自己的技术给我们使用?敝帚自珍的道理我还是明白的!”李曙守几乎在瞬间就觉得茅元仪的这个办法有缺陷。
    “不不,我还没说完。生产出来的火铳,专供朝鲜购买,这样一来,价格必定便宜很多!”
    听完茅元仪的话,三人都一个劲的点头。
    “不错,这倒是双赢的办法,真是不错!还是茅先生想的周到,厉害厉害!”徐佑申连连夸奖茅元仪。
    “就是不知道你家公子会不会同意这个法子!”李曙守仍觉得把握不是太大。
    “努力下试试呢,说不定徐公子就同意了!”柳琳很乐观。
    “诸位,办法再好,但是前提是我们必须打赢这一仗,若是皇太极攻破了汉阳,我们的办法再好也是无济于事!走吧!”茅元仪出其不意的泼了瓢冷水。
    “报,皇上,汉江结冰了!”一个负责哨探江面的巴牙喇跑了进来,兴奋的说到。
    “果真?厚度如何?”皇太极一激动,身上一阵抖颤。
    “回皇上,完全可以通行战马!”
    “好!真是天助我也!立刻传令各王前来议事!”
    “是!”
    汉阳。
    “什么?”李倧惊呼一声,“皇太极过汉江了!”
    嘴角哆嗦了半天,李倧如同泄了气的皮球,瘫在王座上。
    “王上!”
    “吾王!”
    下面大臣们被李倧的情形吓了一跳。
    “我没事!”李倧摇摇头,镇定了些,
    “诸卿,如今大敌临头,可有应对之策?”
    “吾王,八旗势大,更加上贼酋亲临,不可阻挡,为保住王室安全,臣认为王上最好立刻迁都!”吏判崔明吉跪下来说到(吏判相当于明朝的吏部尚书)。
    “臣附议!”
    “臣附议!”
    很多朝臣纷纷表态。
    “臣金尚贤认为此举不妥!”礼判金尚贤走了出来,跪倒说到(礼判相当于明朝的礼部尚书)。
    “金卿何出此言?”李倧也倾向于迁都。
    “王上,敌酋亲征,士气正旺,倘若王上先撤,只恐我军士气低落,更不利于抗战!”金相贤大声说到。
    “金尚贤,你这是误国、误君、误民!”崔明吉快步走了出来,跪下,“王上,皇太极大军过江,骑兵半日可至汉阳,汉阳已是危在旦夕!尽管贼兵仅有几万之数,然我国兵力分散各道,仓促之间难于聚齐,兼之茅先生火铳兵都是步卒,倘若汉阳失守,金尚贤你想置吾王于何地?荒谬,昏聩!”
    “王上,臣肯请吾王即刻迁都,刻不容缓!”
    “臣反对迁都!”金尚贤仍是不肯松口,“两军相逢勇者胜,臣恳求我王,死守汉阳,与万千将士一心,共退强敌!”
    “臣等肯请王上死守汉阳!”弘文馆校理尹集、修撰吴达济、台谏官洪翼汉纷纷跪在地上。
    “尔等胡闹!王上与国一体,岂能轻易处于危境之下!王在,国在!”
    “如果只是为了守住汉阳,择一大将即可!倘若事情不济,我等还可以择地再战!”
    “诸位,为朝廷计,为万民计,必须立刻迁都,勿在此行口舌之争!”
    “金尚贤,算老夫求你了,请不要再阻挡迁都,我们已经来不及了!”崔明吉转过身体,竟然对着金尚贤重重的拜了下去。
    “罢了,罢了,本王就在汉阳,哪儿也不去,誓与汉阳共存亡!”李倧长叹一声,说到。
    “王上,万万不可!”
    “王上,请迁都吧,臣同意了!”金尚贤对着李倧磕了个头,然后起身又把崔明吉扶了起来,“吏判大人一番苦心,老夫汗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