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冉夫人说起时依旧心惊,当时冉玉生告诉她,她就吓了一跳。
    “我家楼上?”阮北一脸懵逼,楼上不是困困家吗?贺爷爷去世好几年了,只剩困困一个人。
    “对,玉生让我告诉你,万一遇见恶鬼,就往那屋子里躲。”
    阮北还没回过神,随便应了两声,心里琢磨着,难道困困无意间收藏了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就像冉家那个佛像一样,能杀鬼的那种?
    可他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东西呀,万一以后不小心扔掉了,那可太可惜了。
    至于冉玉生说的,楼上的住户不简单,阮北根本没放在心上。
    开玩笑了,他从小一起长大的竹马,连秦固银行卡密码都知道,还能不清楚他?
    明明困困跟他一样怕鬼的,小时候哥哥姐姐看鬼片,只有他们两个不敢看,这样的困困,难不成还能是什么捉鬼师?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鬼片。
    小时候,阮西:“来呀,看鬼片呀!”
    阮东:端正坐姿。
    阮南:呜哇吓人啦!
    阮北:怕,不敢看qaq
    秦固:太假了,辣眼睛,我一个能让它们团灭:)
    第21章
    冉玉生彻底离开阳世后,冉夫人不再继续宅居家中,而是以未亡人的身份,开始走动。
    冉玉生做人做事都很有一套,除了那些面子朋友,真正的挚友也有几个。他意外离世,这些朋友对他的妻子自然多有看顾。
    因着见过冉玉生的鬼魂,冉家上下都开始信起玄学那套,冉夫人把冉玉生之前的人脉捡起来一些,借助他们联系了一些大师。
    她自己不懂这个,也不敢随便乱搞,只大致了解一下情况,然后根据大师所说,做做慈善,修功德,多供奉。
    反正就是花钱,冉家最不缺的就是钱,冉夫人也不吝啬与这些身外之物。
    她专门了解了相关情况后,自己弄了个慈善基金,不对外募捐,以她自己出资为主——冉玉生留下的遗产,除了固定产,更多的是股票基金,每年光红利都是一个极其可观的数目。
    冉玉生的朋友帮她介绍了靠谱的经理人,帮忙打理慈善基金,冉夫人将心思放到事业上,倒也算有了个寄托。
    基金有专门的经理人打理,冉夫人实际上并不怎么忙。
    她还惦记着阮北将冉玉生鬼魂送回家这件事,哪怕阮北觉得只是顺手施为,冉夫人依旧十分感激。
    于是她挑了个时间,专门上门拜访。
    阮爸爸一个大男人,与她冉夫人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只出面接待了一下,然后就一头扎进厨房,准备做几个拿手好菜招待客人。
    倒是阮妈妈,与冉夫人相处得颇为相宜。
    两人都是性格温和的人,冉夫人教养好,没有那些大户人家看不起平头老百姓的架子。她自己活得讲究,在阮家小房子里待着却也能安然自得。
    下午茶不吃精致的点心,跟阮妈妈一起啃阮爸爸做的泡椒凤爪也觉得很有意思。
    冉夫人之前没什么真正相处得来的朋友,本来嘛,冉家交际圈里,活得比她好比她幸福的女人少有。
    冉玉生自身成就就不说了,单论长相也是极出色的,这么一个高大英俊又专情的男人,他还有钱有才华。
    冉夫人怕疼不肯生小孩,冉玉生不想别人议论她,就说自己不想要,外头传他不孕不育也一笑置之。要不是冉夫人自己说出来,流言都已经变成冉玉生以专情掩盖性无能了。
    当然,现在也依旧有人这么说,男人不明白他有钱有权,为什么独守一朵花,哪怕那花再美,看久了也该看厌了。
    女人则是因为嫉妒心,自家每天为丈夫的小情人私生子头疼不已,冉夫人却活得像个单纯无忧的二八少女,冉玉生有毛病才能让她们被嫉妒烧灼的心稍微舒服一点儿。
    这样一来,冉夫人如何跟其他豪门夫人相处得来?
    她只是单纯,又不是感受不到别人的恶意,经过几次冷嘲热讽,明里暗里的挑拨,谁耐烦再与她们交际。
    至于所谓的夫人外交,冉玉生在这方面颇有些大男子主义,他认为事业是男人的事,只有男人没本事,才需要妻子额外付出辛苦。
    他乐的妻子每天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开开心心,哪怕只是在家种种花。
    于是那些贵妇人们,更是个个嫉妒眼都红了。
    也不是说豪门中只有冉家一对恩爱夫妻,所有女人都嫉妒她,当然也有心胸开阔性格好的。
    不过冉夫人这个年纪,基本上都有孩子了,平时逛街做spa什么都,无非就是事业家庭还有买买买,冉夫人跟她们说不到一处。
    遇上阮妈妈,却是找着伴儿了。
    她喜欢种花,阮妈妈在花店工作,两人谈起来有共同话题。
    说到家庭,阮妈妈同样家庭幸福,虽然阮家没有冉家富贵,但她跟丈夫也是从校服到婚纱,一路走来,携手相伴,爱情浸润在生活中。
    说起小孩,冉夫人对阮北印象大好,听阮妈妈讲两个孩子小时候的事,也听得津津有味。
    虽然生活习惯消费观都有差别,但阮妈妈性格大方,不占人便宜,也不扭扭捏捏小家子气。
    而冉夫人对她没经历过的生活方式接受良好,还很愿意尝试。
    一来二去,两人相处越发投契,冉夫人一有时间就来找自己新闺蜜,有时阮妈妈上班,她还会去花店,帮着制作花束,接待客人卖花。
    阮北他二伯母也是个好性儿,三个女人有空了还约着一起逛街。
    除了阮爸爸私底下抱怨,觉得妻子快被别的女人勾走了,阮北偷笑后,觉得这样挺好。
    他妈妈有了新朋友,冉夫人能有个说话的人,不至于胡思乱想。
    不过很快,阮北遇见了新麻烦。
    宋嘉熙找到他学校来了。
    他也不知道宋嘉熙怎么找来的,明明当时他没有留名字,也没留联系方式,连话都没怎么跟他说。
    那天他跟董洋洋一起出校门,就听见有人喊哥哥,一开始他没想到喊的是他,他是阮家最小的孩子,自小只有他别人喊哥哥的份。
    还是董洋洋扭头看了一眼,然后拍了拍阮北:“那小孩是不是在喊你?”
    拥挤的学生潮中,宋嘉熙一个劲儿往他身边挤,他个子比大部分高中生矮小,被挤得满头汗,一看见阮北视线投过去,立刻兴奋地直挥手。
    阮北垂下眼睫,面无表情跨上自行车,用力一踩:“不认识,我没有弟弟。”
    董洋洋疑惑地看他一眼,刚那小孩,不是对阮北挥手吗?
    不过他还算有眼色,只耸耸肩,没再多问,踩着自行车追了上去:“等等我啊!”
    阮北以为,他不搭理宋嘉熙就好,这小疯子脾气暴的很,他一度怀疑他有狂躁症。
    可没想到,接连几天,宋嘉熙都来他学校门口报道。
    大约是看出他不想理他,之后几次,他都抱着书包蹲在那,阮北一出来,他就默默跟上去,眼巴巴看着他。
    阮北烦不胜烦,他一直将重生当作新生活的开始,只要远离了陆家那一滩浑水,他的未来就是阳光灿烂的。
    可宋嘉熙出现在他面前,却不断地提醒他,让他想起那些特别不美好的人和事。
    而且这一次的宋嘉熙,似乎格外地有耐心,阮北视而不见没有效果,只好冷着脸回头,扔一个超冷酷的眼神给小尾巴:“你到底想干什么?”
    宋嘉熙似乎也没想到,这次他竟然会主动跟他说话,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特别激动地把自己书包打开,拿出一个大纸袋:“哥哥,你的衣服我洗干净了……”
    “别叫我我哥哥。”阮北皱起眉头:“不用了,衣服我不要了。”
    宋嘉熙连忙道:“我手洗的,没用洗衣机,洗的很干净的。”
    阮北想了想,伸手接过纸袋:“行了,还有什么事吗?没事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了。”
    宋嘉熙脸上的笑刚绽开一半,就僵住了,他低着头,揪着书包带子的手指泛白:“我、我想跟你说声谢谢,还有,你当时受伤了,我想、想问问你的伤怎么样了,我可以给你付医药费……”
    “不用,是我自己做的决定,后果由我自己承担。当时不管是谁,我都会救,而且也没有想要什么回报,你不用放在心上。”
    如果救的是别人,阮北反而会更开心一些。
    宋嘉熙沉默半晌,心里难过极了,比阮北之前不理他还要难受。
    可他就是好喜欢这个哥哥,这是第一次有人在危险的时候把他护在自己身后,就连他妈妈,爸爸打他的时候也只会小声劝两句,然后说让他忍着。
    宋嘉熙不说话,阮北就当他没事了,转身想走。
    “哥哥!”宋嘉熙慌忙拉住他的衣摆,对上阮北不悦的眼神,讪讪收回手。
    “你还有事?”
    宋嘉熙张了张嘴,在阮北不耐烦离开之前,嗫嚅道:“哥哥你是不是,觉得我是变态,才讨厌我的?那天不是我自己要穿裙子,是他们逼我穿的……”
    如果哥哥是因为这个讨厌他,那他必须解释清楚的。
    阮北本来可以顺着承认,就是觉得宋嘉熙是个变态,好好打击他一顿,让他以后不要再来找他。
    可他觉得宋嘉熙有病,跟他穿不穿裙子没什么关系,或者说,他并不觉得男生穿裙子就是变态。
    他自己不穿,但他理解,而且并不会对别人的兴趣爱好妄自发表看法,只要不违法乱纪,他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资格对别人指手画脚。
    于是他难得主动对宋嘉熙解释道:“我不觉得男孩子穿裙子是变态,我不喜欢你,就是单纯的不喜欢。”
    理由他没办法解释,总不能说因为你上辈子像条疯狗一样逮着我咬,还差点弄死我。
    可没谁规定他必须对所有人友善不是吗?哪怕宋嘉熙这辈子还什么坏事都没做,但阮北就是想任性一下。
    说完阮北不再管宋嘉熙的反应,他都已经直白的说他不喜欢宋嘉熙了,小疯子除了对陆思白,其他时候自尊心高的可怕,这回肯定不会再来烦他。
    他骑着自行车,路过拐角一个垃圾桶的时候,顺手将纸袋扔了进去。
    自行车消失在街角,没多久,宋嘉熙拖着书包出现,站在垃圾桶前停了一会儿。
    他揉了揉眼睛,把纸袋捡起来,袋子已经脏了,他把里面的衣服拿出来,小心叠好重新装进书包。
    第22章
    距离锦城千里之外的安陵市,是个稍显普通的三线小城市,各方面都表现平平,从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上看,甚至有些偏向传统封闭。
    不似锦城,经济高度发达,这里除了山山水水,就连旅游资源都显得十分匮乏。唯一值得称道的,怕是只有城郊云台山上的玄清观,这道观也不知开了多少了年了,许多老一辈的安陵人,都说自小便知道那道观的存在。
    这种传承了许多年的道观,不管信不信,逢年过节,或是外出踏青,附近城市的人总是会拜上一拜,因此这道观倒也算得上香火鼎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