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历史]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_44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曹操嘴角抽搐了下:“你用过这房中术?”
    左慈腼腆笑了起来:“贫道久居山野,还没有遇上你情我愿与我一起修炼的姑娘。”
    狱卒;那你还搞得很懂一样!原来是吹牛的!
    曹操叹了口气,揉揉眉心:“你去将你会的这些术法,都写下来,我今日暂时不杀你,可你若是敢逃跑,除非你日后藏在深山老林里不出世,否则将受到整个天下的通缉。”
    左慈老实了,畏惧曹操的武力,忙不迭点头:“一定,一定!”
    不知不觉,地图上的黄点化为了绿色,曹操确认左慈不再搞破坏,又听了一遍他发的毒誓,这才让人将他带了下去。
    还有一堆事等着曹操来处理,他又去了一趟军中,召集几位将领,与他们说起了创办太学军校,专业培养精英武将的事宜。
    待商讨完这些,曹操这才与暂时留在许昌的吕布商议,他打算让曹丕到他的军营中学习。
    既然已经结为亲家,吕布与曹操的关系更为深厚,他大方道:“让他来吧,我可以将他安排到虎豹骑任职。”
    曹操道:“我将他送来是为了历练他,所以先不必给他实权,虎豹骑是最精锐的骑兵,如何能突然空降一个官?就让他以学生的身份随军即可。若是可以,我还希望他能跟着一起训练,练出强健体魄来。”
    吕布哈哈笑道:“那么我还是推荐让他来虎豹骑,在我军中最严苛纪律最好,受训最艰苦的就是虎豹骑了。”
    曹操满意极了,与吕布达成一致。
    待回到家中后,曹操招来曹丕,对他道:“你去军中需要一个身份,尤其是已经实行了科举制的现在,我不会让自己儿子担任高官职位。所以我给你安排了一个类似于随军的官职,专设给你学习、观摩。”
    “随军没有任何实权,却需要生活在军营中,军营若拔营去打仗也必须跟上。”曹操说着,观察自己第三子的表情,发现他并无不满,小脸上满是认真,自己冷淡严肃的表情也柔和下来。
    以曹丕的性格,到达一个周围人都在训练的环境。周围人都听其他人的指挥,将他当作学生来谦让捧着,他必定是忍不下去的。
    “你若有想法,想干实事,就必须努力去获得军中诸将的认可。”曹操温声道:“在军队里的人只会因为你是我的儿子而谦让你,照顾你,却不会听从你。”
    而这份照顾,是最令人难受的。
    六岁学会射箭,八岁学会骑马,十岁练出内力,十一岁将剑法初步融会贯通,曹丕在同龄人之中无疑是天才,以太学优异的成绩来看,文学底子也很好。
    曹丕但凡是自尊心强一些,有冲劲一些,就一定会想办法在随军之中做出点事来,只要他获得众人认可,有多位将领上书请曹操给他转正,曹操就会给他实权。
    军营是个讲实力的地方,也是个磨砺体魄与意志的地方,上至将军,下至底层兵卒,每天都在训练,不征战的时候,除了练兵排阵,最多的是将领校尉去军中演武场切磋武艺,商讨策略,偶尔还能在此看到神出鬼没的谋士。
    崇拜强者才是这里的常态,想要获得兵卒与将帅们认可,需要付出的努力不是一朝一夕的。曹操还给曹丕挖了个坑,设置随军这样尴尬的职位,派去个男生女相的十四岁少年,那些汉子们一定会把他当瓷娃娃一样供起来。
    曹操说道:“我派你去的军营可不是曹家夏侯家自家人的军营,而是选择了最弱肉强食,也我手中最残酷的杀戮兵器,吕布手中强悍的骑兵营虎豹骑!你敢不敢去闯一闯?”
    曹丕眼眸放光,认真点头。
    曹操笑了:“到底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那就这样定了,被人欺负了可别来找我诉苦。”
    曹丕高声道:“孩儿必不负父亲期望!”
    严父给孩子安排了训练计划,曹宏略一思索就明白了曹操的安排有多为难人,他私底下告诉曹丕一句话:“子桓,博观隐忍,取之精锐,厚积薄发。”
    曹丕认真记住,向曹宏保证道:“二哥放心,我一定会牢记你的教导。”
    孩子是懂得隐忍的好孩子,性子有些压抑,却被教育出了大局观,心里自有一套稚嫩的处世方式,所缺少的不过是阅历。
    曹宏老怀欣慰,转头就去找了曹操:“阿瞒不觉得,对待子桓太过严苛了吗?”
    “他们同样都是我的孩子,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曹操不觉得这有什么:“让子修随我出征是因为他长成了,子桓才多大?我可没指望他能上战场。我让他去军营,为的是磨一磨他的性子,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大气磊落些。”
    曹宏气极:“子桓哪里不大气磊落,又哪里让你看不顺眼了?”
    “我没说我看不顺眼啊!”曹操只觉得莫名其妙,他理所当然道:“都是我的孩子,是系统育婴舱里出生的,我还能厚此薄彼不成?子桓心性敏感,胆小隐忍,去军中历练对他有好处,吃些苦头怎么了?当初你把我丢去对抗黄巾,丢我一人去面对乱成一团的兖州时,不也没像现在这样婆婆妈妈的?我成长到现在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是男子汉,这点苦头还吃不起了?我曹孟德的儿子,一个个都是人中龙凤,他们承受得住磨难,也会成长为天之骄子,阿宏你好生奇怪,以前看你多冷漠一帝王,对自己儿子都不闻不问,怎么突然就起了妇人之仁?”
    古人说妇人之仁目光短浅,只看当下,讲的是项羽仁爱他人,却在应当封爵时不封,致使韩信离家出走去找了刘邦,曹操用了这一典故,是在嘲笑曹宏婆婆妈妈。
    正是因为心里亲近曹丕,才会为他受到的委屈打抱不平,曹宏看着曹丕长大,从小小的一团将他养成现在这样优秀的少年,倾心浇灌的小树苗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曹宏也不开心。
    曹操哈哈笑了起来,嘲笑曹宏像个老婆子:“算算年纪,阿宏也是四十好几的人了,你啊!是越活越回去了,这才哪儿到哪儿?我现在历练子桓,接下去就要磨砺彰儿与植儿,以后我的每一个儿子都不会是在温室中娇养长大的。诚然我忙于政务,对待家人的时间较少,可我到底对待孩子的成长关心着,想着他们的以后。你别说我,你先想想你自己作为父亲做了什么,咱两又何必五十步笑百步?”
    曹宏不说话了,此时他是彻底认识到,对于曹操来说,他对家人的精力本就比放眼政务上要少,就算是关注家人,家中一共五个亲儿子,两位老人,那也是分成七份的爱,他们不可能将曹操拆成七份来分享,曹操也不会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到其中一人身上。
    所处位置不同,立场就不同,曹宏没理由指责曹操不关注自己的儿子,因为这天下大势,是他压在他头上的!
    曹操看穿了一切,他自己的儿子他还不知道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