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6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赵曼显然很喜欢听故事,见他停了,不算催促着他。
    韩景瑜转身从汽车后备箱里面取出来防潮的垫子,另外有两个餐盒,打开了看里面一个装着水煮的玉米,一个放着卤牛肉,他说:“我打的,怕你饿。”
    来到这里以后没有油水,中午为了省着点一般就是凑合着吃点杂粮饼子,赵曼早就饿了。
    而且就着夕阳和草原野餐,多好的意境啊。
    她舒舒服服的在垫子上坐下,吃着玉米,也丢了一根跟他,示意他继续说。
    “我是第一个从京市过来的人,当时真的很孤独,什么都没有,在这里工作了大半年吧,安顿好了以后就开始联系昌君,那会儿我想着带着三个孩子,能找到对象就奇怪了呢,当时我就让我娘给我退掉在桃花村的亲事。”
    赵曼大眼睛眨啊眨,怎么又说起来这事儿了?
    她其实没有那么介意的好吧。
    只是定了个亲而已。
    他当时其实没有想那么多,就觉得母亲挺事儿的,总个姑娘回来,他也一定会打发走。
    可事情的发展不像他想象中的那样,他当时就没有舍得打发她走,不仅如此还让她留下来了。
    随便她怎么做都好。
    赵曼继续看着他,都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说这些话。
    脑海中有个念头一闪而过。
    难道说是因为国家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他会因为这种事情不安吗?
    韩景瑜还会因为这种事情不安?
    他接着说:“其实我说这些,可能是有感而发,我能够找到你,对于我来说绝对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你不是任何人的附庸,也不是因为我才怎样,你能够有现在这样好,那是因为你本身就这样好。”
    赵曼点点头:“是的呀,我这么好,不需要你说我自己也知道的。”
    韩景瑜:“……”
    第213章
    韩景瑜捏捏她的脸:“我一直知道你很好。”
    可是, 她是怎么到新区来的他到现在还记得,如果当初不是她自己要求来新区,他这辈子都不可能碰到这么好的人。
    所以别人都说她很幸运, 其实他才是那个幸运者才对。
    其实他到现在还不确定,她的心里到底有没有自己。
    心里突然涌起一种患得患失的情绪出来。
    其实她不喜欢做饭,但是为了照顾他, 照顾几个孩子, 也能当上新区大厨级别的人物。
    其实她也想睡个懒觉睡个早床什么的,但是因为要早起,每天早上都是睡眼惺忪时的模样。
    韩景瑜看着她, 眼睛里面的温柔渐渐变得冷静下来。
    她才二十岁, 应该有更美好的生活,当然他有这个想法并不是想要放弃她或是怎样。
    就是,每每别人提起她的时候, 只会说她运气好要不是嫁给了韩景瑜的话会怎样怎样,其实他在心里是很不认可的。
    新区那么多营级以上的军官,家属又有几个能这么优秀的?
    她之所以那样出类拔萃, 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个很道:“我知道你一直都在看书,是不是很想去读大学?”
    赵曼没有否认, 安安静静的看着他。
    她在想,如果他说不可以呢?
    如果他说不可以她就不会去考试吗?
    答案是否定的,他不是喜欢干涉她想法的人, 而她自己也是很有主见的。
    可是结了婚,就不能这么自私, 她有自己的想法没错但是也要参考家里人的意见,她没有家人,韩家的这些人肯定会有想法, 而韩景瑜已经二十八岁了,以他现在的年龄来说,有几个孩子都是很正常的了,如果她现在去考大学,明年去上学,至少还有四年半的时间都要在学校里,即便是大四准备怀孕,能顺利怀上,到宝宝出生也至少是四年以后了。
    赵曼想这事的时候,韩景瑜已经开吃了。
    “……”你就是想来这里野餐的对吧!
    “这里的风景真好看啊,你怎么现在才想着要带我来,你说说,以前跟谁一起来过啊。”
    “别闹。”韩景瑜笑呵呵的打了一下她的手背。
    “说嘛韩营长
    !”
    “对了,你不应该叫我韩营长了,换个叫法。”韩景瑜也难得开一次玩笑。
    “啥?”
    “我又提了一级。”
    “现在是团长了?”
    “嗯哼。”这么厉害,他现在还不到三十岁!
    心里种下一颗柠檬树哟喂。
    “是副团。”
    “那也很厉害啊。”赵曼心里泛起来酸水,果然是男主标配的升迁速度啊,一点都不科学好吗。
    “所以你准备叫我去读大学,其实是有别的想法吧,你是想跟哪个女人在这里好好过日子?”
    “好好说话!”
    “韩景瑜你真的太厉害了,你怎么能够做到四十岁以前升团长的,我听说在和平年代提军衔很不容易呢。”赵曼跟个小仓鼠一样,坑此坑次的啃玉米,眼睛亮油油的。
    求升迁小妙招啊!
    “和平年代也有和平年代的提干办法嘛。”韩景瑜没有说的是,新区的一个大型的天然气矿,预估能让全国人民用几十年都用不完的气矿,让他们给勘测出来了,现在技术攻坚在天然气的运输跟压缩上面,到现在为止,这方面的技术在国内还很欠缺。
    “所以你真的是团长了?”
    “可不是?”
    “那你什么时候退伍?”
    “早着呢。”
    国家规定少将一下的军官,到了一定年纪都要退伍转业,但是提到少将也不是一般的艰难。
    不管啦,提了团长,还能加工资,日子简直是越来越好过啦。
    越来越多的人会来到新区,以后的新区会成为一个大型的中转站跟交流城市。
    确定了要参加高考以后,大家都开始抱团组成学习小组准备复习,赵曼跟魏敏和张红旗关系比较好,理所当然找到了两人。
    魏敏以前就是在省城高级中学的高材生,文化根底好,张红旗的理科底子好,可以帮忙复习数学。
    赵曼自己在穿越前也是参加过高考的,但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差不多该忘记的都忘记了,但英语跟数学底子都不错。
    三个人都打算参加高考,这样一来他们三个商量好了下班以后聚在一起复习。
    从赵曼打算高考以后,家里也就很少开火做饭,两人都陷入到特别繁忙的阶段。
    赵曼没有时间去思考韩景瑜那天说的话到
    底是什么意思,她心里很明白,最初她来到新区两人的目的都不单纯。
    她只是想要摆脱知青的生活,但是并不代表跟他没有感情。
    可他呢,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些问题偶尔也会浮现在她脑海里。
    新区独立起来以后也越来越好,政策引导性招商让新区多了好几个厂子,周升力排众议,坚持在新区引进了好几个电子厂。
    七七年初开始政府招商引资,第一个搞起来的是风扇加工厂。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城市供电系统尚还不算稳定,电子产品在国内来说算是奢侈品,也跟当时的国情有关,在没有满足温饱要求的前提下,政府把一切能够用的资源和办法都放在了满足人民群众油水问题上面。
    七六年过后政策也宽松了一些,国内陆陆续续的建了许多厂子,而这家风扇厂就是当时有名的华侨投资创办的。
    预计到七八年,该厂一个月能出厂上千台风扇,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七七年冬月开始,从新区国营蘑菇厂出来的平菇、金针菇、鸡腿菇开始往西北各大城市销售,刷新了往年冬天只能吃萝卜大白菜的记录,光这两家厂子,就给新区带来了上千人的就业。
    下班以后赵曼骑着单车往回走,这一下雪路上的积雪就能堆到小腿上面去,压根不好走路,整个外面都是天然的冰箱,人也跟快冻肉一样,大脑都要停止思考。
    这会儿新区已经开始下雪了,韩昌君没空管这些孩子,给了他们钱让他们自己去吃食堂,赵曼瞧着这几个孩子,秋冬天都是贴膘的时候,怎么看着都瘦了些。
    大娃二娃都开始抽条,十来岁的孩子特别能长个,几天没见就感觉要比之前高了大半个头了,都快赶上赵曼了。
    “大娃二娃三娃。”赵曼在孩子们面前停下车:“你们怎么在这里,没去食堂吃饭?”
    最近她忙的都管不上孩子们,这些孩子就在食堂吃饭。
    可是算算这个点,也没有到吃饭的点啊!
    几分钟前
    今年的雪下得特别大,早早就封住了往唐城去的路,还好新区现在什么都能买到,也能自给自足,以前粮食加工厂到了腊月都会停工半个月,现在也不会了,简简
    单单什么东西都能买到。
    往年新区往唐城走,那是必备之路,一条公路通到了唐城,如果因为雪大封了路,只有新区人干着急的。
    今年就不一样了,唐城人想吃新区的蘑菇,新区已经不需要唐城了,可唐城却越来越需要新区,新区的蘑菇一天运不到唐城,唐城人就只能吃萝卜和大白菜。
    竟然从入冬开始,唐城的工程队就开始修路了。
    所以以往新区冬天的治安也特别好,因为外面的人呢也进不来嘛!
    今年韩昌君可忙了,小偷们赶着过节前搞ki,不远几十里来新区偷盗,冬月里就发生了好几起上农户家里偷腊肠这事儿。
    出了学校以后,几个孩子跟别的孩子挥挥手告别,准备去区政府食堂吃个晚饭。
    魏敏在初高中部那边,出门的时候刚好看见几个孩子,笑着跟他们打了个招呼。
    孩子们也知道魏敏现在是老师啦,看见她整整齐齐的站成一排:“老师好。”
    大娃经常去找魏敏问功课,英语也已经自学到了魏敏都教不了的地步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