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开国女帝记事 第1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一石粮食,可以供一户有七口人家一个月的吃食,一年十二石,十万石可以养八千多户一年,而一户七口人家,可以抽两到四个壮丁,也就是说,十万石粮食可以养两万军队一年!
    真的是想养军吗?
    钟奎和其家里人也推算过北边局势,他们也不认为一个庶族贼首刘赦会有多大成就,不过他们担忧现在各州州牧刺史集军政一手,难保不会有什么想头……钦州金家,他没听说过,那么就不是闻名于世的大世家,可这手笔比大世家一点也不弱……莫不是哪家刺史的人?
    钦州刺史府亲近主簿貌似是姓金的,刺史要粮食囤兵自己不方便出来,让手下人出面也不是不可能……
    钟奎越想越觉得可能!
    要说乱世和什么人的生意最好做,自然是和军阀交易获利最大。
    军阀需要的数量巨大,又有武力保护,再获得军阀的另眼相待。
    可是这样危险也大,因为军阀的利益哪里是那么好占有的,要想得到巨大利益,势必会被逼着战队,若是选对主公还好,日后主公称量天下,他们会跟着水涨船高,跃入大世家之例。
    而若是主公失败,幸运的自己还留有家底,新主公能容人,日后再涂慢慢发展,也许还能保持家业继续传承。不幸运的,跟着主公一起被敌人所斩杀也是可能。
    钟家能发展成荆州前十的世家,族内远见之士自然不少,尤其是钟奎,在外的名声也是以多谋著称。
    姚静就是看中了钟奎的名声才会主动送上门去。
    至于金氏,也是她早早算计好的迷雾弹。
    古代通讯不发达,想要查到她的底细会很困难,而要证实她是不是刺史府主簿金家后嗣,万里之遥,也需一段时间。
    更何况这时间段敏感,各大世家主要视线是放在京城和本地州府变动,金子是真实地,他们未必会特意派人去证实。
    就是被证实不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她拿的出这么多财力,也会被疑心是他们不知道的势力在运作而已。
    有利益,他们不会不要!
    至于为什么姚静会知道金氏,不过是石涧郡的时候,这位刺史府上第一心腹的金主簿来了石涧郡替刺史巡查,她就不客气借用了。
    普通老百姓怎么敢冒充官老爷,而其他士族重颜面,也不会去冒充,所以被姚静这个异世之人钻了空子。
    “金兄弟,为兄本以为汝说数目之大,也不过万数,谁知为兄还是小看了你。”
    姚静挑挑眉,笑道:“兄长恕罪,北方旱情严重,粮食必不可缺,长辈曾说积福之家方可长久,钦州百姓受于困顿,都是一州之民,何不援手?”
    钟奎也笑了,他当然不会信这位金公子的话,世家贵族怎会理会庶族百姓死活,或有善心士族,却也始终以自己家族利益为重。
    不过,他也不会戳穿。
    都是这阶层的人,戳穿了反而无礼。
    第17章 .事毕晋江
    “和兄弟说实话,十五万石粮食钟家有,但是世家终需存粮,所以万万不能全予兄弟,还请兄弟稍后两日,钟家会为你筹集十万石粮食。”
    钟奎说得自信十足。
    姚静心中估量着这士族底气,心中一酸,士族家里存粮宁愿放着,也不愿卖于庶族!
    士庶分明,等级森严,实在令姚静心冷。
    姚静淡笑:“既如此,多谢钟兄了,这样也免得兄弟再南下江州。”
    钟奎给姚静作揖并行了个大礼,非常客气了。
    姚静微笑以对,不卑不亢。
    粮食不难筹集,要知道整个荆州士族们仓库里堆着的是数百万石存粮。
    “便依兄弟所说,请等候三日,十五万粮草会为兄弟筹集到!”
    这是大生意,但是也没到钟家负担不起的地步。
    姚静心知肚明应允下来。
    “不知兄弟要送向何处?”
    大笔订单,士族都会有自身渠道运送。
    更何况是一郡大士族,这个配备更是具备,就因为如此,姚静才会在钟氏手中买粮。
    姚静说到:“送往会零郡码头即可。”
    会零郡和石涧郡相邻,就一条水路,很方便。
    而且会零郡,姚静临走前又在码头买下四个大仓库,足够堆放了。
    乱世,军队第一,但是对于军队来说,粮草才是第一。
    掌握粮食,在乱世不怕筹集不到为你卖命的军队。
    钟奎答应下来。
    约定过后,钟奎欲设宴款待,姚静当然不能推辞。
    士族宴会充满了奢华糜乱,酒水珍馐铺满桌台,美人歌舞也格外撩人,姚静号称才十四,钟奎也送了姚静两个美人。
    这世道,真没将女人当做人看。
    姚静揉了揉眉心,今天酒喝得多了,好在这年代的酒度数不高,醉不了她,可是酒水难喝又多水,大为折磨了她一番。
    可她还是得忍着,不能落钟奎面子。
    将两个美人挥退,她唤来了李石。
    “今天你们收到多少银子了?”
    李石跪了下来,老老实实道:“如公子所料,钟家以重金和小人们叙话,不过小人都按公子所做,一句话都不曾说,银子一丝未碰!”
    姚静点点头,让他下去,他们并非训练有素的家仆,姚静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候在外面站直,一句话都不能说,而且让他们一个个得到她的密令,如果谁发现有人和他人说话或离开,就会得百两赏银,并会得到她的重用。
    她一一都试探了,李石是最后一个人,在姚静想法里,他们什么都不说自然最好,就是泄露他们不是跟着姚静,而是她临时从延州买来也没什么关系,因为会让钟家更加忌惮。
    有着这么多财力,却这么秘密隐藏自己的身份,定是不想让人知晓。
    作为世家,最擅长自保,就是造反的人和他们联系,他们都会为了自保暗暗支持,更别说其他,所以姚静并不担忧他们发现。
    不过不被发现对她而言更方便一些。
    钟奎的粮食一如之前所约定那般在三日后全部凑齐,并且当天就装备上了船。
    姚静也跟着船只同行,这让姚静再次见到士族的好处和利益。
    一个月后,姚静等人又已经再次进入了延州城。
    姚静这段时间仔细观察过李石等五人,除了李石外,都如他们表象一样木讷憨厚,李石却有些商业头脑。
    她想了想,也打消了放了他们的心思。
    当然为了避免他们知道自己真实身份,姚静也不会带他们回钦州,所以她在延州买下了酒舍,留下金银若干,又召了李石一个人见面。
    静静地打量着此人,最后叹息一声,便在他面前将一块玉佩分成三份,给了他中间一块。
    李石怔怔地看着这小块玉佩。
    “若有一日有人拿任何一块前来,你们可以尽量给予他们需要的东西,不过也要看清楚利弊,他的作为威胁到你们的话,你们可以不必理会!”
    “当然,若是玉佩凑齐,无论什么事务必服从!你若愿做,就接下,若不愿,酒楼还是会给你,不过其他的人你要为他们负责,给他们好的生活。”
    李石脸色变了变,这么一段日子,他见识到这个公子非常神秘。
    非常有钱,他不知道公子和端阳钟氏交易了多少,但是听到的风声也知不下于万贯,还有这一路跟着公子回延州,公子出手大方,他们也跟着过上以前从来没想过的好日子。
    今日公子买下酒楼,还以为是要经营的,没想到是送给他们。
    他们没为公子做什么,公子竟然给了他们这么多。
    李石知道自己脑子灵活,但是因为自己脑子灵活害了自己的弟弟妹妹,从此他再也不动脑子了,就怕自己忍不住多些想法,害了自己的父母和如今妻儿。
    他只是老老实实做事,卖着自己的力气。
    等到发现自己家山重水尽时,他发现他脑子灵活也没用,他想不出什么法子在家家户户都在挨饿时弄来粮食,弄得只得和同村活不下去的村民来了州郡,有的死了,有的进了牙行,一家子都被打散,李石不愿意一家子被打散,所以一直咬牙自己选主家。
    他一边勤快地干活,一边寻求合适的主家,看到公子第一眼,他就觉得自己找的主家到了。
    随着一个多月的相处,他无数次庆幸当初的坚持。现在,他同样非常感谢公子。
    “公子有恩于我,万不敢奢求酒楼,愿为公子出力。”
    李石脸色立刻恢复,跪了下去。
    不是李石不想自由,而是不想忘恩负义,算来,他没有为公子做什么事,可他的家人在州郡有了家,平日里公子多番照料,给他们月银,实在对他们太好!
    姚静笑了笑,这李石虽然有些聪明,可是经历的事情不多,表情一眼就让人看透了。
    其实说古人多愚昧迂腐,并不完全,因为很多时候他们的愚昧迂腐是他们重视忠义恩德,是非过错,外人无权置喙。
    就像如今的李石,全家脱奴籍才是对家人的好,可是他因为一个恩字放弃了。
    姚静满意地点点头,也不枉这一路上多番施恩。
    “既如此,以后你就好生打理酒楼,酒楼收益你自取用,或扩或败又或是你自用,我都不管。”
    李石恭敬地点头:“小人定用心经营。”
    ***
    延州事毕,姚静随船到了会零郡。
    姚静遣散临时仆人一事,钟家管事也不在意。
    因为姚静神神秘秘的,这样遣散临时来的仆人,更让他们会小心一些。
    会零郡码头仓库全部堆满后,姚静飞马向钦州行近。
    第18章 .浪子晋江
    今年大旱,从北到南,蔓延辽钦延襄四州,其中辽钦二州今年以来无一滴雨露,州域内河流干涸,粮食产量不到往年的一成,而这一成的八成都归了官府士族,剩下两成,如何能养活两州四百万平民。
    一时间各郡县不是爆发民乱,抢夺士族或官府粮食,就是纷纷逃离家乡,成为流民。
    尤以冀州为多,因为冀州打出了光复前朝汉室的名义。
    同时大肆宣扬前汉仁义,爱民如子。近汉室后人重振祖业,愿尽平生之力使百姓有食有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