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开国女帝记事 第9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姚静想着昨天秘报,赵信抛弃了军队,倒是让他赢得了奔逃的时间。
    既然如此,就不能再放任下去了,从和县到宁汇郡郡城,也不过六天左右。
    宁汇郡据钟期说,也不过布置区区六千人马,姚静必须在叛军没攻下郡城时赶到。
    她可不想自己的大本营,面临着宁汇郡这个可能随时爆发的威胁。
    姚静全力行军,是平常速度的五倍,到了第四天,距离叛军不过六十里。
    姚静再次让速度放缓下来,因为这般疲惫行军,对他们也没有好处。
    既然不远了,就得修养战力,准备大战的准备。
    “主公,叛军加快速度,可能明日就看到宁汇郡下,真不用追赶吗?”
    姚静摇摇头,说道:“我们也会在其两天后赶到,区区两天时间……宁汇郡有能人,两天还是守得住的。钟太守,您说是吗?”
    钟期有些哭笑点点头,却不说人,而是言其他:“得水泥之助,宁汇郡短时间难破。”
    第100章 .0100叛军攻城
    姚静带兵到了宁汇郡周边赵县的时候,叛军已经到了宁汇郡城之下,已经随时可以攻城。
    叛军斥候显然也发现到了姚静的军队离他们越来越近。
    叛军打听清楚宁汇郡只有六千人马守卫城池后,叛军此次的临时主将谢广发为了争取到生机,不过休整了一个时辰,就分兵每城门六千兵马攻向宁汇郡三城门。
    围三缺一,虚留生路的道理,谢广发还是知道的。
    宁汇郡和州城并不一样,州城是呈现长方形状,而宁汇郡却是圆形,也就是说,州城的东西南北,人要想进入相反的方向,比如从东城赶去西城,就必须穿插州城才能到达。
    而宁汇郡不一样,因为宁汇郡郡城本就是形成一个圆形,这样一来,宁汇郡的外面官道也有一个大圆。
    这导致宁汇郡四座城门只是从外面的官道,在任何一个方向,就可以随意从宁汇郡任何一个城门进出,有的只是距离长远而已。
    当初宁汇郡之所以建成如今模样,是为了应对幽辽两州局势。
    幽、辽两州是连连北战之地,因为他们直接面临着匈奴、突厥等胡虏,草原上的胡虏每到冬天,最小也会出现一个小部族劫掠幽辽两州边城。
    而最大,胡虏倾巢而出打了半个幽州或辽州也是有的。
    这样连绵战地,又非种植粮草的好地方,这样一来,两州粮草只能对南边的冀州、钦州征集了。
    于是,宁汇郡这四通八达之地,就显得极其有用了。
    宁汇郡一边可以从钦州州府调兵调粮,也可路过石涧郡,从延州调兵调粮。
    当然,更方便的是从州府,因为州府道路通达,而且钦州那方向靠着冀州,冀州之后是中州,那里的资源更加丰富。
    建立宁汇郡城的时候,也许没有考虑到宁汇郡也会面临战争,最多也就作为一个中转站。
    因为宁汇郡周围,都是非常高险的关口,州府、幽州和钦州之间也有一个青龙关,都是巨大的要塞易守难攻。
    也许他们也考虑过,不过想当然,州府和青龙关,都被攻破,区区宁汇郡,再如何建造也不会比州府和青龙关要强,所以,这导致宁汇郡的郡城变成如此模样。
    四通八达,但是城墙只能算一般。
    宁汇郡兵力六千,要守住四方城门,无疑要把兵力分散。
    这样算下来,这郡城东南西北的每一座城门的守卫都不足两千。
    谢广发手下还有两万多兵马,分散开来攻略城池,说是有很大的胜算也没错的。
    兵力上的优势是如此,但是一场攻防城池之战,可不仅仅兵力足够就可以的。
    而且,就兵力而言,谢广发和众多的叛军还是估算错误。
    早在姚静出兵的时候,她就已经预料到,叛军也许狗急跳墙之下会猛攻宁汇郡,所以,姚静早早下令,飞鸽传书给石涧郡的严奎安准备增援宁汇郡。
    加上宁汇郡早有安排,又有智者坐镇,区区两万兵马,想在数日之内攻破城池,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叛军非常有信心地攻向宁汇郡,但是在攻城的途中,发现城墙上只有一两千兵力的守军,竟然发出有五六千的战力后,可想而知,他们会遭受多大的打击。
    一具具尸首倒在了城墙之下。
    而城墙呢,比他们以前攻过的城墙还有坚固,他们发现要打出一点碎石片都很困难。
    这就是水泥城墙的厉害之处。
    可是他们不知道,只是奇怪郡城的城墙为何如此牢固。
    看见叛军损失惨重的模样,更让宁汇郡的守军信心大增。
    郡城中的郡尉一点没有叛军来攻时的焦躁和不安,战斗打响后,这位郡尉还有心情请一位老先生喝茶,而后石涧郡派来的使者,想要为宁汇郡增加兵力守城,这位郡尉也非常婉约地拒绝了。
    这位郡尉曾对石涧郡的使者,说道:“吾之太守,早有准备应对叛军攻击,叛军不过区区两万之众,郡城六千兵力足以护之。”
    说的相当有信心,而叛军猛攻一日宁汇郡城之后,也证明了他的话并非大话。
    承受三道城门被叛军猛烈的攻击,最后叛军损失了数千人马,而城门没有被丝毫打开的痕迹。
    第一场攻城战已经用了谢广发,最猛烈的兵力,确认宁汇郡在这般猛烈的攻击下还稳如泰山,谢广发也不免着急起来,毕竟,他们若是不能攻破宁汇郡,那等待他们的就只是一个死。
    这可如何是好?
    他召集诸位将军商讨军情,相比于还没有攻过宁汇郡之前的斗志昂扬,诸位将军都显得,颓然而惊惶。
    其实,自从吕达志被抓到以后,颓然而惊惶就已经存在于他们的心中,只不过他们都压抑了下来,以以救人和报仇而激发自己的战力。
    如今,因为找不到赵信,没人报仇成功,然后再发现他们在逃生,过程中,也遭遇了毁天灭地的打击,转转心情之下,可不仅仅是士气低落了。
    系广发知道不能如此,否则他们会遭受到更大的劫难。
    “为今之计只有联合兵力猛攻一程,其他,两座城门,只做佯攻即可。”
    还有比谢广发更快清醒的,这是校尉宁肃,河边县人,曾是高祖士族宁氏之后,不过经过百年,不仅仅他这旁支宁氏成了庶民,就是嫡支宁氏也早就灭绝了。
    宁家虽然成为庶族,可还是从文的,他们这一家子百年内也总能出一两个县令。
    宁肃是宁家这一家的幼子,冀州为刘赦所控制,刘赦虽说造反,但是他身份尊贵(既是士族又是前朝汉室之后),又有大才,礼贤下士,加上自家处于刘赦控制下,看到不听话的大士族下场,他们当然顺其自然地效忠了刘赦。
    宁家一家子,多是文士,只有宁肃一人投了军。
    而且表现不错,随着吕达志出了几场战役都立下不少的功劳,已经由屯长升为有着三千人马的校尉。
    宁肃的武力并不强大,毕竟他以前也只是念书的,所谓的习武也不过是练练文士剑之类。
    不过,进了军中,他对武艺上了心,天天苦练,虽然还是成不了什么高手,但是也至少不是那个只能对付两三个普通人那样的剑法了。
    之所以能升得这么快,还是宁肃颇有谋略,知变通之故。
    战局是瞬间万变的,宁肃可以在听从命令的同时,迅速变通取得战机,这无疑可以改变一场战局的胜利。
    到了如今这局势,他主动发言说道。
    谢广发连忙点点头,说道:“确实该如此,只是光看这四座城门,攻哪一作比较顺利?”
    宁肃叹道:“宁汇郡城早有准备,任何一座城门都是极其难以攻克的。”
    谢广发也皱起了眉头,
    宁肃继续说道:“虽然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有办法,隐瞒住我军只攻一座城门的消息,郡城兵力分散而我军兵力集合,城门即使再难攻克,凭着我军全力攻击,也能够成功突破只有两千兵力的城门。”
    谢广发连忙拍了拍手,说道:“确实如此!”
    但是这问题是有关键的。
    谢广发紧盯着宁肃问道:“宁校尉可有妙计,隐瞒住我军攻郡城的具体兵力?”
    宁肃想了想,说道:“宁汇郡郡城高能望远,我军分派兵力,有任何的异动他们都能够即时知晓,所以想要瞒住他们是很困难的。”
    谢广发敲打着桌子。
    这就是关键。
    “是不是该另选州城看不到的地方驻扎?”
    谢广发还没有提出这个建议也就已经有其他的将领提出来。
    然而,宁肃立刻否定了,他说道:“若想不被州城看到,这必须绕过大山,但是,宁汇郡周围,数十里,都是空旷的平原,想要找到树林或大山遮掩,就必须在33里外的小山林,不过,那时候我军离得追击过来的州府军队也不远了。或许我们我们撤到那个地方,很可能就会遭遇到州府派来的先锋军,到时候真的是错失良机,比现在处境更加具备威胁。”
    “那可如何是好呢?”
    宁肃突然感叹了一句:“再过,一个时辰天就快黑了!”
    谢广发,立刻理会起来。
    “宁校尉你的意思是,不点火把在黑夜中通行?”
    宁肃摇了摇头,说道:“在黑夜中行动,的确可以减少发现我们我们的几率,但是不能让郡城肯定我们,分散了兵力,这样一来,反而达不到我们的目标。”
    谢广发笃定宁肃有办法,他连忙问道:“那你有何办法?”
    宁肃说道:“或以马代人,或命人举起火把,只需一千人马,他们举起至少五只火把,然后拉长队伍慢慢行动,这就可以造成我军派出了,五六千人马的假象……
    谢广发等人听完,眼睛都不由得一亮。
    宁肃继续说道:“为了避免,宁汇郡守城的人及时反应过来,我们必须在行动之时连夜攻城,否则时间长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谢广发连连点头,他急切的说道:“就今晚如何?”
    宁肃摇了摇头,说道:“我军刚刚一场大战还未休息,今晚出战连续初战,士卒们有可能力不从心。”
    此话,赢得诸多在场的将领点点头。
    对于宁肃这个年轻人想出这样一个妙计看得顺眼多了。
    第101章 .0101敲打和诈计
    谢广发明白这个理。
    不过他还是皱起了眉头说道:“州府的军队若是速度如常,当后日就到,可若是加快行军,只怕明日就到了。”
    明日就到,他们哪里还有时间攻城?
    他们到了宁汇郡,已经开始发动攻城,理所当然地,得到消息的州府军队定然会加快行军。
    所以,谢广发觉得姚静的军队会在明日赶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