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分卷(14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太乙长老们之前这么担心,是因为以仇薄灯的性格,不太可能主动切断联系。而如今西洲是急流涌动,小师祖又负伤在身,前段时间传回来的消息说,小师祖又进了次大荒。他们最怕的就是,小师祖为了天道带回来在大荒了受了重伤后,被妖族亦或者坠魔的旧天神偷袭得手。
    如今一听,联系是仇薄灯主动切断的,众人立刻松了一口气。
    他们情愿是小师祖不愿意待在太乙宗了,不愿意屈尊当他们区区凡间仙门的小师祖。
    也不愿意是出了其他的什么事情。
    主动切断的就好、主动切断的就好披大氅的长老手腕略微有些抖,口中喃喃道,那就是没事。
    没事就好
    第157章 定风波
    紧绷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
    一位性子急躁一些的长老一拍桌子, 就要提剑去御兽宗找庄旋那帮龟孙子算账虽然说不知道小师祖到底是为什么切断了联系,但既然是在西洲发生的变故, 那不找御兽宗算账找谁?
    太乙宗本来就不是什么讲理的仙门。
    孟立生!多大岁数了,还这么急躁?鹤老呵斥道,给我坐下!
    提剑长老还有些不忿,被鹤老瞪了一眼,还是转了回来。
    鹤老这才把目光重新投向裴棠录:棠录,你来说。
    西洲自然是要去的,裴棠录道, 但孟老去恐怕不太合适。未等孟老瞪眼,他就解释道,小师祖前往西洲前吩咐过,若事态紧张, 就东进三百里,震慑三十六岛。不让他们越过清洲洲界。一旦有三十六岛有异动, 立刻加以制止。孟老剑法更适宜在镇守洲界,还请您不日启程,率队前去。
    孟长老原本还想争执些什么, 裴棠录补了一句这是小师祖的吩咐后, 也就闷声闷气地应了声是。
    君长老, 请您携带灵神牌, 前往巫族的大祭坛,请留守的大巫试一下, 能否通过祭祀, 重新寻找到神君的下落。裴棠录看向断了一臂的君长唯。
    是。
    君长唯起身, 上前用左手小心翼翼接过玉佩。
    叶长老,请您即刻率人前往西洲。
    是。
    一道道身影领命各自离去, 厅堂渐渐空旷起来,最后只剩裴棠录一人。
    他将空了的建木匣子合上,环顾左右。
    这里是空桑百氏商量诸多大事的地方,百氏豪奢无度,建厅堂用的都是扶桑神木积年折落的旧枝。横梁飞瓦,雕刻华丽,唯独在太乙进攻空桑之夜,会大火烧了一角。太乙宗向来不把虚外之相当一回事,只拿了些普通木材给补上就完事了。
    真是怎么看都不习惯啊
    裴棠录微微摇了摇头。
    比起这天下无双的扶桑神殿,他更怀念太乙宗千仞峰上,太乙历代人一砖一木亲自建起来的伏清堂。
    走出厅堂,裴棠录沿着汉白玉石铺成的阶梯往下走。
    与扶风近海江水浩荡的东洲相比,空桑居于汤谷以南,四面有山峰环绕,而中部地势低平和缓。冬无风厉寒苦之忧,夏无烈日旱涸之虑,沃野千里广陌阔田,躬耕桑麻,勤种五谷,即可衣食皆丰,的确是十二洲农牧的巅峰。又坐揽日月,金银流淌,无怪乎掌控这里的百氏,生出放牧天下的野心。
    见过掌门。
    见过掌门。
    一路走过,遇见的弟子纷纷躬身行礼。
    裴棠录注意到不少峰脉的弟子在对练,迁到空桑后,太乙弟子不用长老们催促,演武的次数就比往常多了数倍不止。这主要是因为空桑没有扶风那样悬于大江上的铁索,大家晨练就只好改成对打。
    十二年下来,在空桑多多少少住得习惯了点。
    只是这种习惯,始终透出股束手束脚的别扭劲,就像桀骜不羁惯了的山间野鸟,落到精致的木笼子里,水食虽然皆是上佳,却没了往日的自在。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东洲。演武台下,一位背剑弟子咕噜咕噜灌了口水,低头擦了擦嘴角。
    说什么呢你,同伴拿剑柄敲了他一下,长老们都说了,空桑才是我们本来的地盘,我们之前是被迫迁到东洲的。先别说我们还得看守日月,但就说空桑,空桑可是小师祖以前亲手建起来的城,难不成我们还能把小师祖的城拱手让给别人吗?
    可是,可是背剑弟子抓抓头皮,嘟哝道可是小师祖也不常回来啊。
    他比划了一下。
    以前在扶风的时候,比武的时候,小师祖还会搬把椅子到台子旁边,一边嗑瓜子,一边喊我们开庄押注。谁赌输了,有钱的话,就下山买酒请大伙儿,没钱的就去揪一根凤凰羽毛过来
    太乙弟子,有钱的不多,抠门的不少,为了辛辛苦苦攒下来炼剑的钱不贡献到其他人肚子里,亦或者接下来几个月受到长老们的特殊关照,大伙每天都削尖了脑袋,琢磨怎么打赢其他人。
    那时候多热闹啊
    小师祖爱笑爱玩,馊主意比谁都多。
    别看那时候被外界点了个纨绔榜第一的名头,其实太乙宗弟子最喜欢扎堆跟他玩。
    太乙弟子不知道仇薄灯的真正身份,但他是小师祖,又从小就长得好看,长老们见了都得行礼问声好。只要他打头,大伙儿就算去把叶暗雪长老看得跟心肝宝贝似的竹子劈来当烧烤架子,叶暗雪除了吹胡子瞪眼睛外,半句话都骂不了,比免罪牌还管用。
    有小师祖在,宗内每次大比,大家白天开庄下注,死去活来对殴一阵,晚上就勾肩搭背地架火烤肉,嘻嘻哈哈的,比什么都快活。
    现在搬到了空桑。
    竹林遍地都是,走兔飞鸟也比在扶风的时候多了不少,就连酒,也不像以前那样,得踩着飞剑东拐西绕飞得快吐了,才能买到。想喝酒,想烤肉,比什么都简单,一开始也不是没有人习惯性地折腾。
    可是,火烧起来了。
    火堆旁边,没有人穿着招招摇摇的红衣,拿着筷子敲坛子,带头行酒令,这酒就怎么喝怎么别扭。
    渐渐的,也就没人折腾了。
    大家修炼比武,都跟憋了口气,跟谁较劲一样,负剑弟子看了眼台上,修为上去是上去了,就是怎么都不痛快。
    不痛快啊
    不痛快。
    大家都不痛快。
    裴棠录一步步走下石阶,走到山门,一直走到一块石碑前,才停了下来。
    一条白练般的河缓缓流过沃野,蜿蜒曲折,水流很平稳。
    裴棠录想起梦长老偶尔抱怨的话,说百氏那些家伙,天天看的就是这种慢吞吞,一点豪气也没有的水,怪不得半点骨气都没有汤水是静河,曾被山海阁评为天下绝景,称它水波荡漾,烟霭万顷,天水一色,其实自是美的。
    说到底还是不习惯啊。
    裴棠录苦笑摇头。
    他吹了声呼哨。
    江水哗啦作响,平静的江心浮出一座漆黑的小山。小山很快就移动着,靠近江岸。原来那不是山,是一只龟甲漆黑的三足龙鳖。鳖背上驼着一块石碑,碑形如剑。
    太乙宗离开东洲的时候,带的不多。
    宗门内的诸多神兽,不论是江中的蛟龙,还是长老们养的凤凰哮天犬,都没有随行迁走。
    一来,是向进驻清洲的三十六岛表态,表明太乙宗从未将门下的妖物神兽视为仆役,选择留它们在更适合自身生长的地方。二来,也是种无形的牵制,太乙宗西迁,门下城池的城民无法跟随一起迁走,宗内的江龙、樊牛、凤凰等同属妖兽,三十六岛没有理由将它们驱走。留它们待在清洲,一旦三十六岛的妖族违背约定,肆意杀虐,吞食城民。那么这些在太乙长大的妖族神兽,立刻就会出手。
    唯一跟随太乙宗西迁的,就是这头江中驼碑的龙鳖。
    它背上的剑碑,就是太乙宗另外一把镇山剑。
    无锋无刃。
    剑名:定风波。
    裴棠录飘身而起,悬浮在半空中,伸手虚握石剑。
    随着石剑被裴棠录一寸一寸提起,水声骤然大作,江面忽然涌起风浪。龙鳖龟壳上的深黑色沉沙随着振作,仿佛逐渐卸去千万石的重负。一声闷雷声响,石剑彻底拔出,浪涛汹涌间,龙鳖三足踏水,仰首长啸。
    等到它恢复平静,裴棠录提着缩小如常剑的定风落到岸上。
    老鳖靠近江岸,衔住衣角,上下点头,前足还不断拍着江堤。
    裴棠录明白它的意思。
    它是在问:神君呢?
    定风波与太一剑一样,同出神君之手,不同的是,定风波最初就是神君为空桑铸造的一柄剑。当时东极和南极的天柱都未立,江水在刚刚锻造出来的厚土上肆意奔流,冲刷扶桑树底下的潦土。因此,神君择地石,刻了这么一柄镇水的剑。
    后来四极初定,十二洲中心的江水随之平息。
    空桑成为天下中心,沃野平壤,也就不再需要这么一柄剑了。
    也正因为如此,太乙宗当初将定风波带走,空桑百氏才不怎么在意。
    鳖族之属的记忆一贯都不算太好,唯独这头老龙鳖不知为何,能够在万载岁月里,将神君记得清清楚楚。上任掌门将仇薄灯从巫族带回时,它第一次于仞江中破水而出,负碑绕主峰环游,如果不是鹤老及时发现,劝了下来,它还准备直接爬到山峰顶上去。
    仇薄灯在太乙宗待着的十八年,是太乙弟子看到老龙鳖最频繁的十八年。
    天气好的时候,有大半的时间,红衣少年会躺在龟背上晒太阳,躺椅边丢个不知道挂没挂鱼饵的竿,手边还要搁一叠桂花糕。
    掰两块,丢一块。
    龙鳖张口,一伸脖子,一合嘴。
    咕噜,咕噜。
    偶尔,有没头没脑的鱼撞钩上,也是那么一甩,一咕噜。
    也不知道一人一龟,钓的个什么。
    裴棠录俯身,拍了拍:明年,明年小师祖就回来了。等小师祖回来,肯定还会给你带桂花糕的。
    老鳖这才松开口,慢慢沉了下去。
    裴棠录蹲在水边,看水波一圈一圈扩大,又一圈又一圈消失。
    水泡泛起来,咕噜咕噜的。
    依稀还有当年旧儿童。
    不忆往昔,不知故梦。
    第158章 我掷万金与伏波
    三九隆冬。
    西洲的冰季来得比其他洲要早, 走得比其他洲要晚,冬寒而长。今年, 是迄晦明夜分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也是梅城这一年里头,最冷的一个时节。白雪飘转盖过灰瓦,屋檐下结满冰柱。
    往常,梅城在这个时候就该静下来了。
    打小雪开始,亲朋好友就已经陆陆续续返乡, 三九隆冬,该回来的人都已经回得差不多了。家家户户都该起关门,围在火炉边等待一年寒冬过去。街巷除了些杂货铺子外,其他店都关紧木门。整座城会只剩下雪落屋檐的沙沙细响, 偶尔间杂几声火炉边猫儿的叫声,长长的街道行人罕见。
    今年的梅城却不清净。
    放眼望去, 满街的人。
    衣衫褴褛的难民,他们嘴唇冻得青紫,手脚皲裂渗血, 哆哆嗦嗦地挤在屋檐下, 拖家带口全是些打海城逃难来的百姓。南下的百川和复仇的海妖血洗了沿海的城池, 一座又一座海城遭劫, 十几万、几十万、上百万难民蜂拥向内地。
    起先只是沉没的海城城民逃难,很快的, 随着消息传开, 越来越多近海的人也在往东跋涉。所有能买到路引的飞舟, 全都人满为患,就连名声最差的山海阁惊鸿白驹舟都变得一票千金。
    梅城位于三条逃难路线的交汇点。
    自苌兰海峡、白木海峡以及洪斗海峡来的难民, 有近四分之一,逃到了这里。
    给碗粥吧,行行好,给碗粥吧。
    蓬头垢面的妇人用脏兮兮的布条背着孩子,可怜兮兮地哀求着,在人群中挤来挤去。
    东街末,垂枝梅下。
    杨字号的早点铺子周围簇拥满饿得面黄肌瘦的难民,主勺的老妇人颤颤巍巍用大勺子搅拌汤锅。锅里的粥,与其说是粥,不如说是半碗清汤,清汤里飘一层米粒。就这样,老妇人每盛出一碗,立刻就有十几双手拼了命伸出来争抢。
    退后!退后!谁挤到摊子谁就滚出梅城!杨记粥棚,一位山海阁修士站在高处,严厉地呵斥。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有这位修士监督,在场的难民们早已经扑上来,将锅里的粥抢得一干二净。
    帮老妇人打下手的干孙女儿煞白脸。
    一开始,等在粥棚旁边的难民根本就不像现在这样,勉强算得上有秩序。她们一老一小,大半夜的,是被撬门声吓醒的,有饿疯了的家伙,爬进院子,企图把粥铺的米面给抢走。好在,几天前,一艘简直有半个梅城那么大的飞舟抵达了梅城。
    几乎所有梅城人都清清楚楚看到了那艘飞舟。
    那是他们一辈子见过最精致最华丽的飞舟,白玉船黄金楼,它在梅城外降落,直接震散了城外飘浮的十里瘴雾。从飞舟上下来一群披银氅的修士和身披袈裟的和尚,这些修士和尚一进城,立刻就接管了整座梅城。
    安置难民,组织布施、制止冲突
    就此,梅城堪堪稳定。给。
    小孙女将盛了半碗的稀粥递给背着孩子的妇人。
    妇人忙不迭地道谢,护着粥碗向后退。一退出去,立刻一手端碗,一手去解固定襁褓的布袋子:阿囡,阿囡,有粥了,有粥了!快,快喝一口!
    妇人枯瘦的手颤巍巍地将脏兮兮的破碗递到小女儿嘴边,焦急地催促。
    稀粥从小孩嘴边溢出来。
    阿囡,阿囡你喝一口啊。
    旁次里伸出一只黝黑粗大的手,将粥碗一把抢过。
    还给我!还给我!瘦巴巴的妇人像发怒的野狗,爆发出可怖的力量,扑上去给抢粥的男人撕打起来,你敢抢我阿囡的粥!你敢抢!
    疯女人!抢粥的男人怕她撞翻粥碗,急忙高高举起,一边用力狠踹,一边破口大骂,你没看见你家娃早他妈的冻死了!都紫了!滚!滚!
    妇人被踹翻倒地,襁褓里的孩子滚了两圈,滑出布料。小小一张的脸,青紫一片,毫无生气。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