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皇后她又美又作又矫情 第1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得婢女的点头,她有些失望,但事情也不急在一时,便抬手,“那先梳洗罢,待会儿带我在府里转转。”
    如无意外,她需在这里住段时日,是个甚么布局总该看一看。
    婢女松了口气,忙对外招手,立刻有仆婢鱼贯而入,端盆捧巾,恭恭敬敬地立在一旁,尚算宽敞的内室站得满满当当。
    这样的排场丝毫不夸张,当初她丧母住进宫里,皇帝皇后担心照顾不好她,拨了上百个宫人伺候,出门前前后后缀着,比圣驾出行还威风。
    扶侯其实很不满她这样的娇气,这会儿兴许是心疼女儿初遭大变,又初到陌生地方,便尽可能对她好些。
    郡守府的物什,远比不上洛阳奢华,但应扶候要求,呈到扶姣面前的也都是精品。譬如眼前这铜洗盆,底下捏泥人似的制了好些鱼虾,水纹一荡,活灵活现地在盆底游动,很有些趣味,扶姣拨弄着玩了好一会儿,才任人服侍擦手,绕到彩绘屏风后更衣。
    近冬时节,又是在雍州地界,她带的那些衣裙已不适宜,管事连夜着人采买了几套衣裳,先应付几日,等得了空再着人入府量体裁衣。眼前这身是豆绿的绸衣,外罩轻薄的月白夹袄,罗裙有条收腰的束带,轻轻一系,便显出纤细的腰身。
    以扶姣的年纪相貌和体态,其实多是她衬衣裳,做样精致的衣裙至多算锦上添花,能把她扮丑了才叫稀奇。
    因此得了一溜儿的夸奖,扶姣并不以为意,这类话她听得多,对自己也向来很有信心。但精细打扮仍很重要,亲自挑了小簪和耳坠,正感觉有些饿时,朝食送来了。
    依旧是鱼汤打头阵,浓郁的香味远远就能闻见,不带丝毫腥气,奉汤的下人闭着眼以视死如归的语气说:“掌厨说,按着都统给的方子,从鱼的大小种类到火候调料,绝无差错,倘若郡主还不满意,那……那就是他功力不到家,只能换人来。”
    主子挑剔,下人跟着倒霉,为这一碗鱼汤,厨房来来回回忙了快两个时辰,再晚些就能用午食了。往常扶侯用饭都没这么挑过,掌厨心底郁闷,简直恨不得让李都统亲自来做,一比高下。
    扶姣抬了抬眼皮,总算不再是一闻着味儿就嫌弃推开,给面子地喝了几口,眉头微皱,心觉还是差些味道,口中却道:“尚可罢。”
    奉汤的人松了口气,有种终于度过难关的庆幸感。
    喝着汤,扶姣心底仍对李承度的拒绝很不满意,只是眼下不是算账的好时机,她暂且把这事记在了小本本上。
    等见了面再说。
    随意挑拣着用了几口,稍微添了肚子,扶姣就停箸,有些耐不住地出了里屋。
    院落颇大,一排红漆栏杆隔开院里的泥地,正中一道石子路直通半月形拱门,有种曲径通幽的意味。兴许觉得门边景致光秃秃不美观,移栽了几棵南天竹捱着,正是收获的时节,红通通的果实累缀其上,色彩明艳,将小院也装饰得鲜亮起来。
    扶姣很喜欢这道门,它和长公主府里的一处后院有些相似,不同的是那儿还有棵高大的梧桐树,可以在上面吊秋千。于是心底琢磨,可以在这处也置一个秋千。
    忽然顿住,一指来回穿梭搬运东西的仆役,“他们在做甚么?”
    婢女才记起因着鱼汤的事奔波,竟忘了告诉郡主这桩事,猛地拍脑袋,“忘说了,侯爷说月舍不向阳,居住不宜,要给郡主换个院子住,今儿就搬。”
    “不是挺好么?”扶姣纳闷地回看,景致和大小都勉强令她满意。
    “大夫和侯爷都这样说,我也不大懂,总之对郡主身子好,大病初愈,总要多注意些。”
    扶姣便问,“那搬去哪儿?”
    “就是原先婉姨——婉娘子的屋子,郡主想先看看,待会儿顺道就能过去。”险些顺嘴把人溜出了口,婢女被自己吓了一跳,小心翼翼觑去,还以为郡主会追问婉娘子是何人,没想到她竟只点了点头,毫不关心地带过了。
    今日不是甚么好天儿,景致了了,秋风一扫,尘土飞扬的滋味并不好受,能慢悠悠逛下去,全胜在一股新鲜感。雍州地处大鄞西北角,风沙虽不如真正的西荒地夸张,但也有些,兼之昼夜温差大,建筑有典型的西北风格,墙厚窗小,房屋间距大。
    粗犷也是美,扶姣随意转了程,就开始期待张掖郡的风土人情了,转头道:“我要去外边看看。”
    “近段时日还是不要罢。”渥丹为难道,“侯爷先前就放出了风声,要在张掖郡和附近设赈灾点,接纳流民。如今咱们住的这块儿虽没有,但到底城内人员混杂,乱得很,也没甚么好逛的。郡主实在想去,得让侯爷配几个护卫才行。”
    扶姣完全不知这事,问得更详细些,才知雍州因着先前起义的事,有好些地方陷入了混乱。
    官府无序,下面就没了章法,一些老弱无依的人根本无法生存,不得不出走到别的地方。人多了,也就形成了流民。
    除却老天爷给的灾害,也只有战事能让这么多百姓流离失所,渥丹说起来时心有戚戚,“我就是从西河郡来的,爹娘早没了,索性只有一个人,遇到府里采买人服侍的管事,就跟来了。”
    单看起来开朗疏阔的人,没想到身世也这么可怜,扶姣瞧了眼她,“颜如渥丹,其君也哉。这名字听起来像书香世家。”
    渥丹老老实实地答:“当时爹托私塾先生取的,说是名字起得好,命里容易得遇贵人。要不怎么说听老人言不亏呢,取了这名,如今不就遇见了郡主么。”
    老实人说起奉承拍马屁的话,也是很有意思的,扶姣被逗得眉眼弯弯,自然而然地对她亲近了几分。
    笑了会儿,忽而意识到渥丹话里的不对,爹爹差不多两月前领命到雍州平乱,那时还说战势胶着,恐怕要段时日才能拿下,怎么这会儿竟那么早就开始思索赈灾施粥的事了?
    想起昨夜一路行来,张掖郡宁静平好,府内井然有序,来往无论是仆役还是兵士,都不像才经历了战事的模样。
    当初爹爹刚领命往雍州平乱时,她几乎天天往宫里跑,那拿军报的传令官都还有几分急切呢,总是跑得满头大汗,怎么这儿反倒桃源般安然,是不是有哪儿弄错了?
    扶姣不通军事政务,全凭看了点闲书的直觉,真叫她分析,也说不出二五六来,于是问渥丹,“爹爹是甚么时候搬进来的?”
    渥丹回忆,“我是半月前入的府,在那之前……大约有一月罢!听说侯爷他们大半个月前就在城外施粥了,应是安顿好就开始了。其实现下雍州的形势已经在慢慢好转了,侯爷派了人去各郡管理,乱象一平,就不会再有那么多流民。”
    她感慨,“多亏侯爷,先前咱们雍州多苦呀,那样重的税压下来,没几个人吃得饱饭,稍微藏些粮就被官老爷搜走了,饿起来能去街上和狗儿抢吃的,官老爷的狗吃得肥光滑亮,人反倒只剩一把骨头。后来有人起事,带头抄了刺史府,日子看着是好些了罢,可是底下人也没捞着甚么好处,天天杀这个官砍那个爷的,连地都没法儿安心种了。”
    国君不作为,底下生乱象是难免。这样穷苦的日子,扶姣领略不到,只能从渥丹口中听说,渐渐终于发觉了蹊跷。
    爹爹在雍州的名声太大了,譬如渥丹这样的普通百姓,说起他满口夸赞,提到皇帝却要么茫茫然要么唾一口。可是那些赈灾的粮食又哪里来呢,爹爹先前是来打仗的,粮草都是军需,怎么可能匀出流民的口粮。
    如果不是提前准备,如何能做得到?
    想起舅母说的那些话儿,扶姣第一次有了不确定的感觉。
    …………
    扶侯睡得并不好,俗事扰眠,梦里本该安谧的天空也变得昏沉沉,压得人喘不过气。
    他忽得睁眼,才发现是木枕睡歪了,压到左胸,怪不得这么不舒坦。
    昨夜那事闹的,确实身心疲惫,他后来还另吩咐了人去查详情,着重查督军那块儿,考虑的不只是婉姨娘欺瞒,更担心和徐淮安有联系的实际是督军。督军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按说不会有问题,可悯之离开前的眼神叫他有了警惕,真是生怕有个万一。
    被骗一次也就罢了,再来第二次,他这主公也就不要当了。
    扶侯先前那样轻易地信了督军的话,多少还是因这自大的毛病。他平日行事虽谨慎,可对于自觉底细明了的自己人,总认为尽在掌中,不会做出他意料外的事。譬如婉姨娘,他其实依旧没怎么敢信她能去谋害女儿,毕竟其中缘由实在想不通。
    思索之下,关节还是得从婉姨娘那儿打通。
    他歇息时大夫应该去过了,人不知醒没醒,又或预备了甚么话儿讨饶。
    思绪漫无边际地飘了会儿,婢女入室卷起棉帘,发出轻微的声响。正是申时的时辰,日色西斜,光随着棉帘卷起一寸寸漫进屋内,不像午时那般刺眼,这时是和煦的、温柔的。扶候侧首瞧去,直棂窗边探出了一朵白玉荷,洁白的身姿袅袅娜娜,蒙着夕阳散出淡淡的柔光。
    亲随长明正迎着这阵光入内,手捧茶和点心,“侯爷一觉睡过了早午食,先用些茶点填肚子,待会就传晚饭罢。”
    扶候嗯了声,起身趿鞋,“歇息时可有甚么人求见?”
    “除小郎君,没有旁人了。”长明轻声说,“等了一个多时辰,见侯爷一直在歇息,就没打搅,回院里去了。”
    “叫他待在院子里老实看书,别整日的跑来跑去。”扶侯皱眉,明显在因婉姨娘的事迁怒,“养在妇人膝下,都失了规矩,还有今早书房守门的是谁?以后也不用再当值了。”
    长明忙说已经处置了,奉上热巾给扶侯敷脸,看他仰面含了会儿漱口茶,再轻轻一吐,整个人有种松快的感觉,这才小心地继续开口:“侯爷今早发那样大的火,应是把小郎君吓住了,听说一整天都没吃甚么东西。侯爷要是得空,还是去看看罢,小郎君正是长身子的时候,饿着一顿都不宜。”
    这是用自己来威胁他?扶侯冷冷道:“他愿意饿,就饿着,夜里不得开火,没到点不许给他吃的。”
    “小郎君也是一时情急,婉姨娘毕竟是他生母,孝诚的孩子,哪有不担心的。婉姨娘有错,侯爷罚就罚了,怎好当着小郎君的面,来日父子积怨,岂不是笑话。”
    今早的事,长明都听得很清楚,他是扶侯身边的老人,便敢说这些掏心话。小郎君是他看着降生的,当初婉姨娘不能露在人前,暗地里侯爷全交由他打点,因此长明对小郎君的感情比旁人都要深些,有意相帮。
    “我是父亲,罚个姨娘难道能叫他怨上我不成?真是如此的话,这种不孝子不要也罢。”
    话是这么说,但长明的意思多少也听进了几分,兀自凝眉间,外边仆役报,“婉姨娘那儿有事要禀报,侯爷,传人进来么?”
    眉头皱起,开口是想拒绝的,话到嘴边又停住,传人入内,语气不好地问:“甚么事?”
    来的是负责看管婉姨娘的小管事,昨夜扶侯没耐心等她,人关去柴房后就没再管,大夫晚了些时辰才到,竟真诊出了些东西,禀道:“大夫说婉姨娘天生不足,后来生小郎君时伤了根本,本就体弱,如今情绪大起大伏,以致气血翻涌,突生噩疾,若是不好好将养,怕是……怕是于寿元有损,时日无多。”
    先前扶侯吩咐他们只把人关在里边,不用送食水,如今诊出这个模样,他们就不好把握尺度了,不得不来请示。
    扶侯错愕,下意识道:“当真?”
    人扯了一次大谎,今后的信用也都要打折扣,扶侯怀疑这是不是婉姨娘串通大夫用来脱身的法子,小管事却很肯定,“请了两个大夫,分别看了几次,都这么说。”
    扶侯着实愣了下,先前婉姨娘时不时就有个头疼脑热的,他没当回事,以为是女子争宠的手段,没想到竟真是体弱到了这地步?
    手指搭在椅背上敲顿,一时犹豫。
    正如方才长明所言,婉姨娘是循念的生母,碍着循念的存在,他不可能太不留情,如今婉姨娘自己又是这么个境况,似乎都无需他来处置了。
    “她自己怎么说?”
    “婉姨娘对小的倒是没说甚么,只写了这个给侯爷。”小管事呈上一封信,也有些讽刺,她因那封信漏了破绽,如今仍要写信来挽救。
    扶侯一目十行地看了过去,和他所想差不离,无非是认错,只说确实碰过那封信,但绝没有同郭峰合谋害郡主。先陈事,而后陈情,道其实早就清楚自己身子的状况,更不可能去谋害郡主,毕竟这对循念没有任何好处。
    翻来倒去,其实还是那个说法,没甚么新鲜。
    小管事察他神色,适时出声,“侯爷,可要去看看婉姨娘?”
    “先关着。”扶侯把信丢到一旁,从神色看不出情绪,“食水可以送,若是缺了甚么……不过分也可以补,人不能放出来。”
    果然有转圜的余地。小管事松了口气,他为婉姨娘跑这一趟也是捏着把汗,毕竟侯爷从没发过这样大的火,好在婉姨娘在这儿似仍有几分情面,没彻底被厌弃。
    连声应是,退身去了,扶侯手捏眉心,仍在思量。
    昨夜那样盛的怒火,说甚么要斩杀的话,其实歇一觉起来就缓了许多,再听到大夫的话,就更没了杀心,毕竟碰过信和真正的谋害还是有区别的。再者说,女儿到底好端端地回到了身边,当时扶侯那样轻易地信她,未尝没有因这掺杂了一丝微妙的饶恕心理。只是最后被李承度揭穿,那层布再遮不住,不得不严词厉色。
    同一件事,从昨夜扰到现在,才睡了大半日的扶侯又感觉脑袋泛疼,捏了捏眉心,“郡主呢?”
    “郡主已经大好,一早就起榻在府里转了圈,还预备出去瞧瞧,下人们没把握便先劝住了。侯爷看着,是不是要拨几个护卫陪郡主?”
    听女儿这样有精神,扶侯总算有件舒心事了,微微流露笑意,“不急,先把她叫来,就说快到晚饭的时辰了,来陪陪我。”
    错过了接风宴,父女二人确实该聚这一次。
    换好衣裳,扶侯松松披了件兰纹的披风,手中捏一本史书,就着天光细看了两刻钟,忽然不紧不慢出声,“纨纨是想给为父松松胆子?”
    想吓人的小把戏落空,扶姣不大满意,转到前边儿,“爹爹都不会装一装。”
    倒成他的不是了。扶侯眉头一挑,抬眼瞧去,嫩绿的一身装扮,看起来极有活力,比病恹恹的模样漂亮多了,故作沉吟,“那再来一次。”
    “才不用。”扶姣断然拒绝,“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儿。”
    说罢施施然坐上圈椅,很是骄矜的模样,叫扶侯笑了笑,提声让人上菜。
    膳桌就摆在紧挨窗边的位置,这时候还有朦胧的天光,烛台无需特别明亮,和着花香树影,这样的一顿享用是件雅事。
    扶姣幼时就经常陪爹娘用饭,她从小就不叫人放心,贪吃零食,正经饭不吃几顿,长公主为她打破了食不言的规矩,膳桌上想方设法逗趣,才能让女儿多吃几口。后来长公主西去,父女俩沿袭了这一习惯,只是不怎么说话,默默相伴罢了。
    其实扶侯不让人去唤,扶姣今日也必会走一趟,她很难沉得住气去忍耐一件事,尤其是在察觉出了那么明显的蹊跷之后,就更迫不及待想到阿父这儿要答案。
    但现下饭菜刚摆上桌,扶姣想了想,决定还是等用完这顿饭再说。
    她午食用得晚,这会儿不怎么饿,便偏着脑袋看扶侯,他不紧不慢地使箸,捱着她爱吃的,便也夹一筷子递来,很有些温情。
    扶姣不知不觉认真瞧着,才发现他曾经乌黑的鬓发染了斑白,并不多,甚至更添儒雅的风度,可是配着面颊几处细细的皱纹,终究显出老态来。
    岁月总是悄无声息地留痕,叫她有些讶异,还有心酸,莫名为先前的猜想羞愧起来。
    爹爹对阿娘的感情毋庸置疑,至今都没想过续娶,待她更是从未变过。这样的爹爹,真的会有野心去夺舅舅的位子吗?
    因为她女孩儿的身份,曾经多少人劝爹爹再娶,说至少要有一个儿郎承继香火,可爹爹都没应下。如果真的有那份心思,应该做不到这个地步,光凭几句道听途说就去怀疑他……好像不应该。
    她盯得久了,扶侯似有所感,转过视线来,“我脸上长花儿了?”
    本是句调侃,扶姣却若有其事地说:“爹爹长得好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