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皇后她又美又作又矫情 第2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扶姣慢慢听着,眉头忽皱忽平,也想起了船上那莫名其妙的问题。当时李承度问她是想最后一刻知道还是那时就知晓,她选择了最后一刻……如果做的选择不同,她最开始知道这件事,那就不可能平心静气地对待爹爹,也不会想到用玉玺来骗他,只会冲动地大闹,那也许……现在得意的就是那什么婉姨娘了。
    李承度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特意往对自己有益的方向讲述,既然扶姣要了解事实,他就把经过原原本本地道出。
    至于最后她如何想……李承度出声提醒,“郡主,面要凉了。”
    扶姣啊得一声,下意识拿筷,挑起面条小口小口无意识地咬,等小半碗用得差不多时,也大约有了结果,“好吧,事出有因,我暂时可以谅解你。”
    她抬眼看去,“毕竟你之前是爹爹的属下,为他办事,听从他的吩咐也不为过。但是从今日起,无论大小事,都不可以再瞒我,知道吗?”
    听她的语气,分明还没应下的事,就好像李承度已经被撬动,答应转投她的麾下一般。但李承度没有打断她,微微颔首,“那郡主可以说了,今日在府中,同侯爷怎样闹了一场。”
    他能猜到这些,扶姣也不觉得奇怪,毕竟他确实有些聪明。
    慢慢喝了口水,她站起身,将今日离开他院落后发生的事一一道出。
    不同于她倾听时神色的复杂精彩,李承度脸色一直平淡如水,即便在她很得意地说自己用金银打动仆役,让他们纷纷对婉姨娘动手时,那眉头都没动一下,这让扶姣不免有种曲高和寡之感,很不满道:“你怎么都不给点反应?”
    李承度从思索中回神,抬眼对上扶姣视线,嗯了声,道:“郡主厉害。”
    扶姣:“……”
    宛如泄气的河豚,她想,算了,李承度本来就是个无趣的木头,不能指望太多,能用就行。继续把后来同扶侯的对峙道出,扶姣往回一坐,“所以我说我们时间不多了,爹爹肯定很快就会让人带我去拿玉玺,说不定那人就是你,不对……八成是你。”
    她有些笃定,因为觉得爹爹深信李承度,像去洛阳都是令的他。
    “不。”李承度轻淡的语气予以否定,“一定不会是我。”
    扶姣露出疑惑神色,他道:“因为郡主太信任我了。”
    扶姣对他的信任和依赖不曾掩饰,抵达雍州后曾多次在扶侯面前夸他,之前扶侯可能觉得有趣,甚至还在他面前隐隐流露出别的想法,只是都被他不着痕迹挡了回去。但这次涉及到玉玺,以扶侯的性情,绝不可能再派他跟随小郡主去取。
    “那怎么办?”扶姣道,“我还在想,到时我们可以在路上趁机跑走呢,气死他。”
    这其实是个小问题,不难解决,在这之前……李承度问:“郡主用玉玺作筹码,难道不怕侯爷直接把你关起来,逼你说出地址?”
    权势迷人眼,在天家尚且有父子兄弟为此头破血流,何况是准备冒天下之大不韪谋反的扶侯,小郡主此举其实是兵行险招,倘若扶侯再稍微狠心一点,她如今就不可能安然无恙地站在这儿同他说话。
    李承度深觉,她实在过于大胆了。
    扶姣呆,她确实没想过这个可能,或者说她虽然对扶侯有深深的失望,并不对他去救皇帝抱希望,但在她心中,这仍是自己的父亲,“应当……不会的罢。他那样要面子,不然早就和宣国公一样扯大旗了,而且我的身份,所有人都知道,如果他……”
    说到后面,声音越来越低,显然这次和扶侯重聚,父亲一再刷新她的认知,让她也不知道,为了皇位他到底能做到甚么地步。
    不自觉看向李承度,仿佛在求一种认可,手心攥着袖口,微微渗出汗来。
    李承度没有回她,而是站起身,无声走到窗边,忽然推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掐住偷听之人的脖颈,一使力,咔吱一声,那人就如同被折断的树枝,轻飘飘倒了下去。
    扑通——的声音,仿佛扶姣慢慢沉下去的心,她抿唇问他,“这是爹爹的人吗?”
    李承度颔首,不见他如何动作,人忽然就出现在了院中,又从房檐上扯下一人,再度如法炮制,取走了此人性命。
    他杀人时,如同煮面,如同落笔写字,都很稳,在飘扬的黄沙中甚至带着诗意。不是见惯生死的人无法做到这般自如,在杀这两人前,他必定还夺走过更多人的性命。
    可是扶姣无法从李承度残忍的举动中感到丝毫惧怕,脑海中依旧盘旋着他那几句话,又问,“他们听到了我们的话吗?”
    仔细确认过那两人相貌和所携之物,李承度回到屋内,“应该只有后面几句。”
    这两人认识他,知道他的功夫,起初不敢跟得太近,后来大约是看他们在屋内待得太久,急切地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不由靠近,发出了动静。
    扶姣沉默片刻,“那你觉得,如果爹爹知道我的打算,他真的会逼问我,甚至……杀了我吗?”
    最后那几个字轻飘飘的,仿佛没什么重量,却显然是她最想问的,李承度略一思索,如实回她:“我无法确定。”
    人心复杂,谁都无法保证,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到底是扶侯的爱女之心略占上风,还是对权势的渴求会压倒一切。
    他曾两次派人跟着扶姣,第一次因她天黑冲出家门,是保护她,但这第二次,很难说不是出于别的什么目的。
    扶姣喔了声,呆了会儿,再次拿起木筷,对着那碗冷透的面又吃了几口。仍是很文雅的姿态,慢慢地尝了几口,眼睫轻轻抖动,才发现眼中不知不觉有了湿意。
    其实最初是没有那么难受的,即使知道扶侯有了不知名的小妾,还有了庶子,心中更多的情绪是气愤,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阿娘,觉得他背叛了阿娘。能够想出用玉玺来骗他的法子,扶姣还深觉自己聪明,竟能够骗阿父,更为接下来自己要去营救舅舅一家而兴奋,可李承度的话犹如一盆冷水……还有那两个不知何时暗暗跟在她背后的人。
    扶姣用力眨了眨眼,试图收回那点不争气的眼泪,告诉自己不可以再在李承度面前哭第二次,但情绪若能完全掌控,她就是不是扶姣,而是李承度了。
    察觉到泪水无声涌出时,扶姣飞速背过身,对李承度道:“不许过来,你刚杀了人,身上太脏了。”
    事实上李承度衣衫干干净净,连一点血迹都没,他在原地顿了顿,瞥见扶姣拿袖口一下又一下地擦脸,那带着哭腔的声音,任谁都知道她怎么了。
    他往前迈了一步,脚步声立刻让扶姣回头,胡乱擦拭的脸仍有泪痕,眼眶红红的,“你做什么?”
    “拿壶,去烧水。”
    “……烧水干嘛?”她试图用最凶的语气震住他的脚步。
    李承度显然并不怕,提了壶去接水,放入厨房的锅中后,才回身道:“郡主稍后应该会口渴。”
    扶姣脑袋转了转,意识到他是说自己会哭得口渴,本是由委屈伤心占满的情绪被什么刺了下,让她微微一滞,有那么瞬间想笑,可是身体还在哭,两厢交织下,忽然唔了声,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小嗝。
    她倏得睁大眼,仿佛不可置信般,身体的反应却不由控制,哭一声,就要打个小嗝,到最后她都不知道自己是在伤心哭还是气哭,呜得骂他,“臭李承度,怪你,嗝——都怪你……”
    先前的低落情绪在这种颇为滑稽的情形下慢慢消散,李承度唇畔也带了不易察觉的笑意,取来柔软的巾帕为她拭泪。
    扶姣仍是边哭边打嗝,还要不高兴地问他怎么会有小娘子用的巾帕。
    “郡主自己忘了,当初在船上,你分别放了十几条在我和王六身上,以备随时取用。”
    扶姣想起来了,看标记也确实是她的,但气势不能输,如果不是李承度说什么烧水的事,怎么会让她哭也不得自在。
    分明哭成一只小花猫,仍不忘保持气势,李承度为她慢慢擦拭泪水,待她稍微平静后出声道:“事已至此,我也只能应下郡主,不知郡主先前的话,是否仍作数?”
    扶姣点头。
    他道:“既然已是郡主的人,那有些事,我便不得不提醒郡主,那位婉姨娘和小郎君,你预备作何处置?”
    顿了顿,“如果未曾有明确打算,不妨交给我。”
    第三十四章 · ?
    漏尽更阑, 李承度仍在提笔书信,烛光在身侧摇曳,将他的身影投至地面、窗畔, 偶被缝中溜进的风吹得张牙舞爪。他头也没抬,从指间轻轻弹出一块极小的石子固定住烛台一角, 光芒立刻停止晃动, 渐盛起来。
    这样简陋的环境,以他的身份, 其实本不应该。
    即便家中遭逢大变, 但扶侯救下他后从他父亲李蒙手中接掌了部分兵马, 又极为欣赏他,从最开始就不曾亏损过他的待遇。
    这种情况是在抵达雍州后出现的,其中缘由不用问也清楚, 定是督军汪豫的手笔。
    汪豫此人的身份, 李承度暗中了解过, 虽然年轻,刚过而立的年纪, 看着只是个无害文雅书生, 实则经历颇丰, 从一个穷苦秀才之子到扶侯最器重的心腹之一, 不可谓不艰辛。他和扶侯互有救命之恩, 又曾为扶侯搏命杀过一位劲敌,所以很得扶侯信任,当初婉姨娘一事发生时, 才能轻飘飘几句得以脱身。
    在这种识人用人的功夫上, 很难不承认扶侯和小郡主的父女关系,因为两人都如出一辙得自信。正像扶侯, 在他看来,诸多幕僚都是仰慕他的才华魅力而主动投奔麾下,便也没有什么不可信的。
    有时候,李承度也不知该说他是极为大度还是过于自负。
    而汪豫不喜李承度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他一直认为,李承度作为李蒙之子,只要李承度在,那些李家军必不可能真正臣服扶侯,很容易被李承度重新掌握;二则是,他向扶侯提的诸多意见都被李承度驳回,且不留情面,兼之李承度才智远高于他,扶侯又是那样惜才的态度,让他极有危机感。
    不管内因外因,都注定他必会将李承度视为劲敌,欲除之而后快。
    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斗争,李承度对此没什么惊讶,因扶侯对家人的救命之恩和父亲临终所言,他其实并不准备对汪豫做什么,约定之期将至,他一个注定离开的人,也没必要牵扯进扶侯下属的利益斗争中。
    但没想到临别前,他还是亲手给自己揽了个大麻烦。
    …………
    扶姣在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应她的要求,内室一隅放了盏彻夜长燃的连枝灯,灯树制成镂空花型,光影从其中穿过,在帐幔映出各种形状。
    她看着帐顶出神,想起回来时爹爹什么都没说的模样,对她身后少了两个人也不以为意。正如李承度所言,既然先前放她出了门,那这种时候爹爹无论怎样都不会对她发怒。
    甚至还能故意忽略她之前大闹朝日居之事,温声关怀。
    原来为了一方玉玺,爹爹真的可以做到这种地步。
    幼年时一家三口和睦的场景依稀留存脑海,再对比如今,扶姣觉得那好像是两个人。一个是真正疼爱她的爹爹,已经随着阿娘的离去一同消失了,另一个……成为了别人的夫君、别人的父亲。
    她已经没有爹爹了。
    不知不觉窗外风声停下,微弱的天光散出云层,外室有人问:“郡主,起榻吗?”
    扶姣应了声,渥丹并一众仆婢井然有序入内。依旧是先前服侍她梳洗的流程,但此时和前些日子比,明显愈发谨慎,可能是被她昨日大闹朝日居的动静所惊,油然敬畏,但这些对扶姣而言都无所谓,她本来也不会注意她们。
    渥丹小心观她神色,待这位说打就打说杀就杀的小郡主再没了以前的轻松,“郡主收拾行李,只要那些东西吗?是不是太少了?”
    “来回不过几日,要收拾那么多干什么?”扶姣满脸不以为然,扫过妆台,似想起什么般,“那就再拿些首饰罢。”
    她仍记着李承度的嘱咐,极力忍住了要把所有从洛阳带来的东西原封不动打包的冲动,呜……他答应她以后会置办更好的,如果办不到,她定要狠狠骂他。
    饶是如此,最终挑挑拣拣,也还有两个不大不小的包裹,让大清早前来的扶侯皱眉,随即想到女儿那一天换三次衣裳三套首饰的劲儿,便也不说什么了。
    扶姣正用最后一口鱼片粥,见到他也未起身,眨了眨眼,“爹爹用过朝食了?”
    “……用过了。”虽草草收拾过一番,但从扶侯面容依旧看得出一夜未眠的痕迹,显然昨夜很是忙碌。
    对于女儿说的玉玺一事,其实他也怀疑过,但不认为这是女儿能想出来的计策。起初以为是李承度在到张掖郡前就教好了她这么做,可是一想,女儿并不是能沉住气的性子,如果早知婉姨娘的存在,她最初就会大闹,而不是憋了半个月才有动作。
    何况几年前他们二人相处时就不大和睦,至多是这次因着一份救命之恩,让女儿对李承度看法稍有改变,以李承度的性格,绝不至于会去帮她筹谋这等家里长短的小事。
    至于玉玺……他昨日一得知消息后就召集人探听,等了大半夜才从几封传书中得知,洛阳那边确实已无玉玺的踪迹,宣国公以为是出逃的太子把玉玺一同带走了,如今正在大肆搜捕。
    扶侯想,假如真是太子带着玉玺出逃,女儿在张掖郡闭目塞听,根本无从知晓此事,所以……
    扶姣嗯一声,慢吞吞地漱口,披上氅衣就要往外走,被扶侯叫住,“又去做什么?”
    “找李承度呀。”扶姣道,“昨天他答应我,会带我在城内玩儿。”
    “不要总是打搅悯之,他也有许多事忙,没那么多闲暇。”
    扶姣理所当然道:“那爹爹就少给他派事做嘛,我在这只和他熟悉,当然要他陪着。”
    她说话时,扶侯暗地一直在认真观察女儿举止神色,见她一如既往得娇蛮,并无任何藏掖之感,心中最后那丝怀疑也消失殆尽。是了,如果当真扯下这等弥天大谎来诓骗他,如今怎会还有心思去逛街游玩,纨纨心性简单,伪装不了。
    他遣退仆役,慢声道:“昨日所言之事,纨纨还记得吗?”
    “当然记得。”扶姣一副你好笨的模样,指着那包裹,“不是爹爹让我收拾好来回的行李吗,我昨夜就吩咐下去了。”
    扶侯一顿,他其实只是说句话开个头,沉思片刻,“昨日爹爹想了许久,也知晓纨纨的心思,你是在为阿娘抱不平,这点……爹爹确实有错。但婉姨娘毕竟服侍我一场,纵然有过,也不至要她性命。昨日你已撒过气了,依我看来,遣出府便是,以后就与我们再无瓜葛,可好?”
    说着微微露出慈父笑意,“纨纨最是心善,定也做不出太狠心的事,我说得对不对?”
    这是完全把她当三岁小孩儿哄了。扶姣也未生气,目光轻轻地在扶侯身上扫过,脑中是对李承度料事如神的惊讶,果然一切都如他所言,爹爹最初会这样来劝她,或者说,试探她。
    “爹爹觉得可以吗?”她反问他,“如果在阿娘的面前,你也能这样说,我就同意。”
    这句话显然捏住了扶侯命脉,他如果是能够在妻子牌位前面不改色说谎的人,当初就不会对着女儿遮遮掩掩。那些心腹幕僚对他这点也甚是了解,有时都忍不住暗地摇头,道侯爷心狠,却还不够狠。
    “至于另外一个。”扶姣似在思索,扶侯接口道,“稚子无辜,循念和他姨娘不同,是个懂事知礼的孩子,纨纨若不喜欢,就远远送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