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四十五章 侍疾(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依博尔微笑道:阿哥十分喜欢唐寅,说他本欲与功名命世,‘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却遭失意,他有浓厚的书卷气,又汪洋恣肆,狂放潇洒,成了‘桃源山林’题材的杰出人物,观画如观人。他给我们三个屋里都送了一幅唐寅的画。
    璎珞点点头,又见两幅小方图。一幅白绢本,两条开嘴黄鱼,一片桐叶,一堆青色的河虾,边上还有一个竹篓,生腥气息扑面而来;一幅绢本以泥金为底,用双钩画法画着缠绕在荆藤上的明绿色茎叶和两朵淡黄色的六瓣小花,一只懒懒的肥硕红嘴黑灰雀站在斜出的荆藤上,设色艳丽又脱俗。看落款均为“筠儿”,不觉意外之极,看着床上的依博尔。
    依博尔笑道:有宝宝后我在家左右无事,阿哥怕我累着本不让画,但在家里和宫里时都跟着师傅学画,家里曾请过钱载钱老师,宫里就是令贵妃的金师傅。正好练笔,慢慢画又不赶。璎珞叹道:钱载?傅恒常说起他。你的字画都这样的好,果然家学是不一样。
    依博尔道:姨妈谬赞。字也是阿玛叫从小练,永琪也喜欢写字,我们常常一起练。我不怎么喜欢抚琴,没那个耐心,在家时阿玛没少说我,说我不像淑女。嘉佳姐姐琴弹得可好了,您也知道。阿哥要听琴只能去东院儿。璎珞笑起来。
    去东屋后,永琪让海氏坐在炕上,跪下给她请安。海氏直到这时才将刚才留在那里的包袱打开,拿出两双黄缎钉金线虎头小袷鞋和红色瓜果纹绉绸大襟小棉袄。说自己做了鞋给双生子,棉袄是给哲哲的,自己管家事忙且不便多做,免永琪为难。之前格格抱哲哲去玉京园未便拿出来,就让永琪说是自己做给孙女的,又说谢过胡格格做的饽饽。然后欢喜地道:你如今封了亲王,又住在这样好的王府里,额娘高兴,这些东西就凑合用吧。
    永琪心里一恸,触动情肠,眼泪簌簌而落,道:额娘,您怎么又说这些话,没有额娘,哪来的永琪和永琪的孩子?您亲手做的东西,比什么都珍贵。您都是为了儿子受的各种委屈。
    永琪今日穿着一件猪油白色常服,腰里用鎏金带扣,中间一个完整的方形,边上两个半方,里面镶嵌着红色琥珀,上面有橙色的天然纹路,通身雅净又华贵。这衣服也是海氏做的,除了永琪出门时穿的正服常服是内务府制备的,他在家里都穿着海氏做的衣服,他的妻妾都知道。
    海氏也落下泪来,捧起他的脸,给他擦去眼泪,道:额娘如今真是高兴,你家业俱兴,前途无量,你皇阿玛对你如此看重,你要好好为他分忧解劳,不要操心我,我很好。你们对我够孝顺了,额娘知足了。你有今天,额娘不论怎样都值得,而且我喜欢现在的日子,远离禁宫。孩子,你姨,姨丈,宫里的容妃庆妃,还有太后,这么多人在为你,你要为了所有人争气。
    永琪点点头。将太后所赐的宋代湖田窑观音像和一串明代橙黄色象牙佛珠给母亲,说是筠儿生子后,太后在畅春园见他时说赐给海氏的。海氏看那观音面像富态自在,平视前方,身上满挂璎珞衣,端坐云台之上,右手举起呈拈花指,白中泛幽兰之光,心里宽慰,道:太后,她老人家还没有忘了我这个方外之人,这都是因你们争气,你们要好好孝顺她。
    少时母子二人出来,永琪便送她二人悄悄出府,从边门出去,前后不过一个时辰,呼林和众护卫自在外接应。
    不几日,便有一府中的侍卫等在潘嬷嬷房中,她傍晚回来时吓了一跳。这侍卫通报了自己的姓名,说负责保护她的安全,并传递纳兰夫人的指令,若她有事要联系纳兰夫人,和他联络便是。那侍卫走后,潘嬷嬷喃喃地道:贵妃主子,芝兰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她心里十分明白,这侍卫同时是纳兰夫人对她的监视,不过她并不忧心。
    阿里衮这回倒是没往荣亲王府送礼,因他应邀去参加了索家的酒宴,将贺礼送给了观保。
    蕴端为五阿哥做的事是调查织造马皮冒熟牛皮之事。
    因江南三织造除了提供御用织品,还是生产重要军需用品的基地。先帝和皇帝都曾多次在西北西南用兵,一再饬命三处织造出面收购或制作各种军需品,数量相当巨大。先帝时曾上谕:“着传与三外织造,将丝棉量其所得多买些,送来交内库备用。钦此”。同日又谕示“造棉袄四千件,棉袜四千双,火箭二千枝,竹溜四十个。” 乾隆二十一年,经军机大臣会议,八千兵丁合计三分之一,并骁骑校等绿营,添造棉甲共二万二千件,所有囗出征人员均由此项棉甲内领用,随时由三处织造陆续补造。
    自永琪前年跟着傅恒整顿绿营编制后,皇帝便将织造生产军需这块儿给永琪监理。今年年中,永琪接小全子密报,说有异常,正好蕴端被放出刑部大牢,便要他负责作详细调查,查实后的结果是,皇帝曾钦派三处织造共成做锭钉绵甲一万七千五百二十八副,随甲皮包一万七千五百二十八个,但三处织造均未按规定使用熟牛皮制作甲包,擅自改用马皮,每个侵冒钱粮二三钱不等。
    皇帝东巡回来后,永琪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回了,说是自己让桑蕴端去做的调查,并呈上了蕴端写的报告。皇帝惊诧之余,对两个少年十分赞赏,每人赐了一架英国造铜镀金天文望远镜,又奖励小全子,然后将三处织造有关经手人犯分别判以枷号、鞭打,革退,并责令现任江宁织造彰宝,杭州织造西宁,苏州织造萨载“赔退入官”,而且要他们数人将这一万七千余个马皮甲包照价领回。蕴端心里明白,这其实是永琪专门给自己的机会,让桑家戴罪立功,对永琪更是心悦诚服。蕴端立此大功,也是皇帝爽快指婚的原因之一。
    此时蕴端和贻纯正值新婚。汪桑两家均想低调完婚,宅子离得又近,因此所需筹备时间并不长,果然按桑王妃当日所说,和过年一起办了,喜上加喜!贻纯早起推开窗,冷冽清风扑面,她闭着眼睛,深吸了口气,又长吁了口气,然后看着外面的皑皑雪景,上翘的眼尾笑意盈盈。
    自从议亲,即第二次从莫愁茶馆出来后,她便再没回过学堂,因定了婆家,又要筹备婚事,而且蕴端不愿她再绑胸,说疼。蕴端自己倒是继续去了一阵。邵璠告诉曾师傅和众人,汪贻纯家突有变故,要举家搬出京城,是以找自己退了学。曾师傅还很关心和惋惜。
    按照礼制,未婚夫妇不能见面,只除了经由汪老夫人允许,蕴端带她去见了一次五阿哥和去了一次忠勇公府当面感谢纳兰夫人。那时婚事已定,而纳兰夫人十分善解人意,叫他们俩自己去园子里逛逛。手牵手沿湖走时,她问蕴端:夫人不怕担干系么?蕴端似笑非笑地看着她,道:夫人了解我,我可是正人君子,就是汪大小姐愿意,我也不会......
    她脸红了,气得扭头就走。蕴端立刻追上哄她道:芬芬,我胡说八道,是我催额娘赶紧下聘,说我想赶紧成亲,你饶了我,好不好?贻纯还是赌气不理,蕴端赶到她前面拦住她,急道:芬芬,你生气就打我骂我,什么都行,别不理我!说着拿她的手拍在自己身上,她噗哧一笑,一戳他脑门,又翻了他一眼,笑骂:呆子!见她浅笑薄怒,蕴端心里十分动情,将她搂过亲吻,她忙推开他,嗔道:大白天的在外面……就是在玉京园里,蕴端告诉贻纯,筠儿乃永琪的侍妾,和自己的额娘已知他俩早在学堂里认识。
    正想着,蕴端也起来了,便从后面圈住她,问她在想什么。贻纯回眸一笑,又继续看着窗外,笑吟吟地道:我在想,你这样好的,怎么会等着偏了我。蕴端道:没人要我,只有你要我,芬芬。贻纯又笑:小王爷太谦虚了。蕴端亲了亲她的鬓边,道:我说真的,而且我早已不是小王爷。说着,回案边坐下,用笔蘸墨,写道:
    紅光溜,濃煙透,芙蕖浪裡,金鴉待啄。
    飛花點點飄,幽夢徐徐去;
    箋函和雨凍難開,心意知何處。
    弄月忽成雙,捲絮誰為主;
    索教春暖睡糊塗,啼笑憑春住。
    贻纯笑道:你掉什么包?蕴端笑道:这是一个朋友贺我们新婚所作。贻纯才认真细看,然后问道:怎么我不知道这人?蕴端只一笑不语,这是筠儿在第二封信里写给他的贺诗,如今他可以放心她了,一下生了二子,在皇家地位再无忧,而这两个孩子其实也有他的印记。
    贻纯虽然什么都不知道,却在早前亲手缝制了两幅黄地狮子滚绣球襁褓作为贺礼(注:这里的襁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襁褓由汪府送给他转交时,额娘看着上面五彩繁复的大头可爱狮子和绣球的手绣,啧啧赞叹,说这汪小姐真是能干,儿子有眼光……只听贻纯道:我来续一句。说着便拿起笔来,续写道:
    情如水,易開難斷,若個知生死。
    窗外大雪纷飞,暖阁内恩爱小夫妻并头微笑,地上一个漆金凤大铜火钵里炭火熊熊,案上一尊铜鎏金嵌宝石瑞兽香薰,威风凛凛,昂头张嘴露齿,吐出丝丝烟缕。中间圆桌上高高的白釉梅瓶里插着一大枝绽放的红梅,如胭脂一般,清香四溢。
    这白釉梅瓶是永琪和筠儿送的新婚贺礼,乃元代古董。端庄挺拔,丰满浑厚,雍容典雅。瓶足底露胎,有“景德镇窑”字样。胎体坚白细润,通体施乳浊白釉,光泽温润,如脂类玉。梅瓶是元代瓷器经典造型之一,其中景德镇窑梅瓶尤为驰名。传世所见元白釉极罕见。据《元史祭祀志》载“衣冠尚质,祭器尚纯”,结合元人“尚白”的审美习俗,此梅瓶乃是极品。
    收到这梅瓶时,蕴端立刻想起谢客茶馆里那句“谢客池塘生绿草,一夜红梅先老”来,他之前已将家里那方“一池春绿”墨送给了永琪和筠儿,罗小华之墨传世甚少,伪品颇多,他所赠的自然是真物,弥足珍贵。筠儿以此梅瓶回礼,可见她也知道那句。
    然后他看了看书桌上的铜胎掐丝珐琅墨床,上面没有墨锭,只见两边缠枝花卉纹夹正中一个寿字纹,金色缭绕的景泰蓝,颜色鲜艳,富丽沉稳,心里暗下决心:自己要助五阿哥将来登上大宝,筠儿为妾便再无所谓了。早前他知道筠儿只是五阿哥侍妾时不禁扼腕叹息,觉得还不如她只是“琪兄“之妻,曾和永琪隐晦地说起过,所以他知道,永琪和他是一个想法。
    又看看边上一只造办处烧古关公镇纸,关公通体铜褐色,头戴盔冠,面庞方阔,额际宽广,浓眉交蹙,凤目微合。身穿铠甲,足蹬云靴,右手作捋美髯状,左手抚胯部,气宇轩昂,端坐于长方台上。流露出凝重威严的智将气派。这是纳兰夫人送的贺礼之一,被贻纯摆了出来。想起他带贻纯去见纳兰夫人时,纳兰夫人上下打量贻纯,说汪家的女公子名字不凡,气度也不凡。之后便将当日自己送的水貂皮紫貂皮都送了回来,说给抄了家的桑家添聘礼,而他原来为依博尔做的那件紫貂小褂已被永琪收了,说筠儿生子后再穿。于是他摇头直笑。
    托娅自跟了皇帝,一直想和太后亲近,因她十分大方又刻意笼络,皇帝身边的李玉德胜都和她亲近,但几年了,太后对她一直冷淡,她不知道还因为自己生的好,以为太后只是因为她是包衣宫女出身,家里已无势又无子,只是个贵人,很是气馁。和皇帝说起来的时候,皇帝一直不当一回事,她不知道其实是因为之前皇帝和太后有心结,以为自己在皇帝心里地位不够。
    但密云狩猎后,她忽然就和太后亲近起来,起源还是皇帝,那几日她陪皇帝狩猎,在行宫的最后一晚,皇帝便带着她和太后一起用了晚膳。吃饭的时候,她自然是站着伺候二人,皇帝便夸她会伺候人,说在宫里和猎场都教自己满意,说教给太后跑腿儿。她立刻会意,忙跪在太后面前说,自己可以隔几日便去畅春园看看太后想和皇上说什么,太后和舒妃有什么需要,回来告诉皇帝和孙总管。
    太后于是笑眯眯叫她起来,仔细瞧她,又摸她的手,然后对皇帝笑道:到底是年轻孩子,不仅模样好,真是细皮嫩肉。皇帝笑而不语,她忙道:谢老祖宗,容妃娘娘的皮肤比嫔妾好。
    太后笑起来,道:是个实诚孩子。成,你啊,就给我和皇帝传传信儿。托娅忙又跪地谢恩。太后诧异道:叫你跑腿儿,怎么还谢恩?领命便是了。托娅忙道:这样的差事,全是因老祖宗您和皇上看得起嫔妾,别人想要还要不来,可不就该谢恩么?太后乐道:是个机灵鬼儿!一屋子人都笑起来。
    后来,刘嬷嬷伺候太后就寝时,便问太后,皇帝突然来了这么一出,是什么意思。太后道:做给那一个看。刘嬷嬷不解,问道:那一个不知道您和皇上和好了,派武贵人通讯,意思是和好了?太后摇摇头,道:意思是没和好,但碍于孝道,自己虽然不跑,找个身边听话的跑,好将外人的嘴堵上。那一个定然这么想,这才能坐实了其实还是有心病。你看,到密云后,他都不上我那里,只叫李玉每日来问安,来一次却带位分低的武贵人。刘嬷嬷方才明白,笑道:还是您了解皇上。
    ※※※※※※※※※※※※※※※※※※※※
    -
    【钱载】字坤一,号箨石,又号万松居士,嘉兴人。乾隆元年丙辰荐举鸿博,十七年壬申传胪,入词林。好学。工诗古文。设色花卉,简淡超脱,得青藤、白阳遗意。康熙四十七年戊子生,乾隆五十八年癸丑卒,年八十有六。
    -
    【历史原型】【织造承担的军需任务和马皮案】如文中所述,但马皮案发在乾隆三十二年,其时,乾隆对三处织造有关经手人犯分别判以枷号、鞭打,革退,责令前后任江宁织造彰宝、永泰、杭州织造西宁、苏州织造萨载“赔退入官”,而且要他们数人将这一万七千余个马皮甲包照价领回。暂置对此案的判处不谈,但从三织造承担的制甲和甲包的数量,应该说是巨大的。据此,可以说,三处织造实际上也是生产重要军需用品的基地。彰宝于乾隆二十六年署江宁织造,永泰于乾隆三十年署江宁织造。
    -
    【铜胎掐丝珐琅】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景泰蓝”,是一种铜和珐琅相结合的工艺品,因为从“景泰”年开始盛行,当时的釉色又以蓝色居多故名“景泰蓝”。明清时期,因“景泰蓝”典雅华丽,大量地被运用在宫廷中的器物上。“景泰蓝”的制作是将扁细的铜丝或金银丝掐成精细的花纹,嵌粘在铜胎上,再充填各种不同颜色的珐琅釉料,然后经过四,五此反复高火烧结,最后打磨,镀金而成。由于工序繁复制作成本极高,一直以碗,瓶类器型居多,清代乾隆皇帝以追求新奇雅致著称,表现在器物上更是不计成本。
    -
    【烧古】中国古代仿造古玉器、古铜器的技术之一,又称烧色。其名称见于清内府养心殿造办处档案,约起源于宋代。以人工方法制造出先秦和秦汉时期古器物所独具的色调韵味。其中仿玉器的烧古是通过熏、烤、煮、炮等方法,作出一种只有墓葬内的玉器与地下的有机物或无机物接触后,受到浸蚀后出现的色变或质变的色调,即人工沁。小说前面提及的皇帝送容妃玉梳便是此类。而铜器烧古,则用水银浸擦,经熏烧洗涤而成;或用泥矾浸地,经其他化工材料蘸刷,经炭火烧烤而成。手法很多。清代苏州的铜器烧古最为著名。观乾隆时期的档案记载,烧古与鎏金是铜器中最常用的两类装饰技法。因乾隆好古成癖,造办处投其所好,烧古技艺颇为成熟。此期宫中烧古工艺周期漫长且极耗炭火,方能烧成黑、黄古色、紫古色等多般皮色,其古雅非民间所能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